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伦理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学伦理批评,拉尔夫,《荆棘鸟》
文学伦理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陈懿[1](2019)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的《荆棘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一部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叁代人的故事。拉尔夫崇尚教会的权力,却爱上了克利里家的美丽少女梅吉。为了登上红衣主教的位置,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却也一直遭受着痛苦的内心折磨。梅吉对于拉尔夫的痴迷而坚决的爱,也注定了她婚姻生活的不幸结局。(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9年16期)
胡莎[2](2019)在《历史情怀与自由伦理批评——评路文彬《中西文学伦理之辩》》一文中研究指出出于对人们生存现状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情观照和期待,路文彬教授致力于文学伦理研究和批判,探索伦理视野中的当代文学世界,数十年笔耕不辍,着作等身,日前又出版学术新作《中西文学伦理之辩》,该着作从"主体与服从""自由与个体""反抗与崇高""善恶与正义""男权与女权"等方面展开了富有前(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馨怡[3](2019)在《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别让我走》虚构了一个人与克隆人工共存的伦理环境,凭借克隆人为人类提供器官移植,人类可以极大地延长寿命。然而在这样一个伦理环境中存在着诸多伦理问题,克隆人陷于如伦理身份混乱等诸多伦理困境之中。本文将以文学伦理批评为视角,解读克隆人的伦理身份、伦理困境以及伦理选择。得出以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应用的相关伦理启示。(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郑晓明[4](2019)在《文学伦理批评的四个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批评都是在批评标准引导下展开的,批评文本是批评观念在批评方法中目的性的话语呈现。文学伦理批评的历史标准、时代标准、审美标准和个性标准在文学批评中具有共通性,但又因伦理批评观念、方法和目的不同形成具体批评活动中的差异性,在文学批评文本中以特别的范型和话语呈现出来。批评标准独立性地形成批评目的,同时体系性地在文学批评活动中发挥作用。文学批评行为作为个体行为,批评标准在文学批评活动中个体性运用,在批评接受中生成为共同标准。(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颖[5](2019)在《劳伦斯作品的文学伦理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所处的大时代背景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为他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在劳伦斯的小说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常常通过人物来进行对人性的探索与思考。在劳伦斯青年时代,他受到哲学思想和自然观的影响,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当时社会的诟病。他借助作品人物和事件,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呈现给读者。国内外有大量关于劳伦斯及其作品的研究,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后殖民主义、象征主义、女性主义等,而从文学伦理角度分析其作品的研究并不多。这篇文章将以文学伦理学为切入点,解析劳伦斯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文学伦理观。(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8期)
欧阳美和[6](2018)在《历史场中文学伦理道德的回归——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旨在从文本的创造性阅读中获取伦理选择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所给予读者的道德教诲与警示,以及对于今天文明建设和价值重构的启发意义。这种文学批评方法囿于历史场,并非以今鉴古的道德批评,而重在以古鉴今的伦理启迪。文学伦理学批评从2004年出世以来,经历了创建、发展、繁荣的过程,从最初的理论探索到后来的理论完善,从最初的小说戏剧分析到现在的多国别、多文类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学伦理学批评呈现出研究视野的开阔性、研究方法的兼容性、研究种类的多样性、研究效果的创新性等特征。(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刘曼玲[7](2017)在《童话中的伦理环境与伦理意识——《女巫》的文学伦理批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着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童话《女巫》,通过女巫的意象折射出儿童成长的伦理环境,有深厚的伦理内涵。本文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叁个方面分析该童话所反映的伦理意识,强调伦理环境对儿童的伦理选择、伦理意识培养的影响,有着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7年24期)
李思玲[8](2017)在《文学伦理批评的当代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伦理批评”是指一种文学批评的维度与视野,即偏重从文学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维度来研究和评论文学,阐释文学活动中的伦理关系,以及文学的伦理意义价值。文学伦理批评在中外文学批评史上具有久远的历史传统,我国当代文学伦理批评经历了从沉潜到复兴的曲折发展过程。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伦理批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新的发展,成为开放多元文学批评格局中一种重要批评形态。文学伦理批评的当代发展,包括新道德批评、叙事伦理批评、生态伦理批评等各种类型,一些学者致力倡导和建构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可说是其中尤为值得关注和较有代表性的伦理批评形态。本文在对文学伦理批评传统进行历史观照的基础上,着重对新时期以来文学伦理批评在当代的新发展,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观照和研究,力求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和启示。本文引言部分主要对选题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目标及意义等进行必要的说明。论文主体部分拟分四章进行研究探讨。第一章首先对中西方文学伦理批评的历史传统进行简要追溯,说明文学伦理批评由来已久。然而在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中,文学伦理批评曾在极左思潮影响下被扭曲,或者在后来兴起的现代文学批评思潮中,遭遇“去伦理化”的排斥而一度沉潜。随着新时期以来社会文化进一步变革发展,当代文学伦理批评也逐渐复兴,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伦理批评形态,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新发展。第二章主要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展状况和理论特色进行探讨。在文学伦理批评的当代发展中,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尤为值得关注的一种新的批评形态。它的形成发展受到西方伦理批评的影响,更适应了我国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它具有一定的理论特色,强调文学是伦理的艺术,重视文学的教诲功能,注重道德评价与审美功能的统一等,并且在批评实践中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叁章主要对当代文学伦理批评的多维拓展,以及所形成的其他各种伦理批评形态进行探讨。这些文学伦理批评的新形态主要有人性道德伦理批评、生态伦理批评、性别伦理批评、政治伦理批评、社会伦理批评等,它们各有其理论和批评实践特色,各有独特的意义价值。第四章主要对当代文学伦理批评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向等进行思考探讨。文学伦理批评的当代发展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也具有促进文学发展的积极意义,当然也存在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值得进行理论反思,使其适应时代要求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段承颖[9](2016)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读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鸡蛋》中父亲的伦理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舍伍德·安德森是最早关注美国人内心世界,尤其是普通美国人的内心世界,并重视揭示美国人内心世界的美国作家。本文基于文学伦理批评的方法,分析《鸡蛋》中父亲遭遇的伦理困境,对于其在自由与家庭的焦虑困境中亲情疏离,在梦想与幻想的迷失困境中梦想破灭,在价值观与现实的冲突困境中人格分裂的叁个方面进行解析,探究父亲在这些伦理困境的挤压下从一个快乐的农民沦为一个畸形商人的过程。(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11期)
陈后亮[10](2016)在《小说修辞·阅读的伦理·批评多元主义——再论韦恩·布斯的文学伦理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恢复道德视角在文学批评中的合法性,布斯在原则、方法和目的上重新定位了伦理批评。他采用修辞分析与伦理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伦理批评在理性描述与道德评价两方面的协调统一。他重新界定了伦理批评的几个关键词,提出了共导、阅读的伦理以及批评多元主义等全新的理念,同时还复活并深化了"以书为友"的传统隐喻。但布斯在一些基本的理论前提和价值设想上仍未完全摆脱自由人文主义批评的影响,这让他的理论主张虽然听上去很美好,实际上却很空洞。(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文学伦理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出于对人们生存现状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情观照和期待,路文彬教授致力于文学伦理研究和批判,探索伦理视野中的当代文学世界,数十年笔耕不辍,着作等身,日前又出版学术新作《中西文学伦理之辩》,该着作从"主体与服从""自由与个体""反抗与崇高""善恶与正义""男权与女权"等方面展开了富有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伦理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陈懿.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的《荆棘鸟》[J].人文天下.2019
[2].胡莎.历史情怀与自由伦理批评——评路文彬《中西文学伦理之辩》[J].枣庄学院学报.2019
[3].刘馨怡.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
[4].郑晓明.文学伦理批评的四个标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李颖.劳伦斯作品的文学伦理批评[J].青年文学家.2019
[6].欧阳美和.历史场中文学伦理道德的回归——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18
[7].刘曼玲.童话中的伦理环境与伦理意识——《女巫》的文学伦理批评解读[J].戏剧之家.2017
[8].李思玲.文学伦理批评的当代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9].段承颖.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读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鸡蛋》中父亲的伦理困境[J].青年文学家.2016
[10].陈后亮.小说修辞·阅读的伦理·批评多元主义——再论韦恩·布斯的文学伦理批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