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氯碘羟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氯碘羟喹乳膏,疥疮结节,临床疗效
氯碘羟喹论文文献综述
舒爱明,袁善姣[1](2019)在《氯碘羟喹乳膏治疗疥疮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氯碘羟喹乳膏治疗疮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疥疮结节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氯碘羟喹组)45例和对照组(丙酸氟替卡松组)34例。结果第2周治疗组有效率(60.00%)高于对照组(52.94%)。第4周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碘羟喹乳膏治疗疥疮结节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冉玉平,游紫梦,代亚玲,冉昕,张朝良[2](2019)在《氯碘羟喹体外抗菌活性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碘羟喹(Clioquinol)为1934年生产的一种抗菌药物,近年来发现其可用于肿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而对其抗菌作用的研究极少。我们使用改良琼脂扩散法及微量液基稀释法对3%氯碘羟喹乳膏抗菌谱及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常见抗菌外用制剂比较,发现其可抑制多数常见致病微生物的生长且对部分菌种抗菌活性强于目前常用制剂。其对白念珠菌有杀菌作用。使用真菌荧光染色技术及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氯碘羟喹作用后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糠秕马拉色菌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探究。氯碘羟喹作用后可见菌丝形成减少、出芽孢子比例降低、部分孢子表面破裂变形,同时可见细胞壁紧密度改变,提示氯碘羟喹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酵母-菌丝形态转换和干预酵母细胞出芽过程有关。山梨醇及麦角固醇结合实验提示氯碘羟喹的作用靶点不是细胞壁,也不直接破坏细胞膜。氯碘羟喹可抑制菌丝形成及生物膜的形成,最大抑制率超过70%。氯碘羟喹转录组测序提示氯碘羟喹作用机制与影响细胞能量代谢、离子稳态、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固醇代谢等有关。综上,氯碘羟喹可能通过干扰酵母-菌丝转换,抑制生物膜,干扰能量代谢和金属离子稳态而发挥抗菌作用。(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游紫梦,冉昕,代亚玲,张朝良,雷松[3](2018)在《氯碘羟喹,一种抗常见致病微生物的可选药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氯碘羟喹为1934年生产的一种抗菌药物,近年来发现其可抗肿瘤及抗神经退行性疾病。而对其抗菌作用的研究极少。我们使用改良琼脂扩散法及微量液基稀释法对3%氯碘羟喹乳膏抗菌谱及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常见抗菌外用制剂比较,发现其可抑制多数常见致病微生物的生长且对部分菌种抗菌活性强于目前常用药物。并使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氯碘羟喹作用后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糠秕马拉色菌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探究。氯碘羟喹作用后可出现荧光强度减弱、菌丝形成减少、孢子出芽减少、孢子凹陷、裂隙、细胞壁电子密度改变、细胞壁与细胞膜分离、高电子密度物质沉积等变化,提示其作用位点可能与细胞壁几丁质合成、酵母相-菌丝相转变、孢子出芽有关。为下一步探究其具体作用位点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8-11)
闫崇佳[4](2018)在《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氯碘羟喹对酿酒酵母的分子毒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碘轻喹(Clioquinol,CQ)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最近有研究表明CQ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具有治疗作用,但其细胞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CQ在模式生物酿酒酵母中的靶蛋白或靶标信号途径,并进一步研究其分子作用机制。我们的研究发现CQ抑制酵母的生长并非通过杀死酵母而是通过调控周期和引起细胞自噬实现的,CQ的处理缩短了酵母GO/G1期,阻滞G2/M期。通过基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了 6个CQ作用的显着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四个表达上调(PDC1,ADH1,TDH3,IPP1),另外两个表达下调(TDH1和PGK1)。根据酿酒酵母基因组数据库(SGD),我们将6个蛋白按生物学功能分为七大类,分别为糖发酵、糖酵解、糖异生、氨基酸合成、氧化还原、磷酸化合物代谢和活性氧自由基代谢。随后的RT-PCR结果表明CQ处理后与GAPDH相关的编码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LN3和CDC28 mRNA水平上调,推测细胞周期的改变是因为GAPDH的同工酶TDH3表达的上调,引起CLN3和CDC28基因表达的上调,从而引起了 GO/G1期的缩短,G2/M期的阻滞。此外,CQ提高了酵母细胞内ROS和MAD的含量,抑制了 GSH、SOD和CAT活性,造成了氧化损伤,这可能是促进自噬的原因之一。另外TDH3也参与活性氧代谢过程。因此,TDH3可能是CQ抑制酵母生长的靶分子之一。此外,我们证实CQ可以上调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GAPDH的表达,但其在人体细胞中保守性机制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为CQ的细胞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和思路,也为该化合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肿瘤治疗方面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1)
游紫梦,冉昕,代亚玲,冉玉平[5](2018)在《氯碘羟喹乳膏治疗婴儿念珠菌性间擦疹临床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因会阴部红斑瘙痒7d就诊。皮肤科检查示会阴部红斑。皮肤镜下可见红色基底上黄白色鳞屑。粘取皮损直接镜检,沙堡弱培养基、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芽管实验及提取DNA扩增后测序鉴定,确诊为白念珠菌致念珠菌性间擦疹。用药前后用无菌敷贴粘取对称部位鳞屑,置于同一培养基内培养,用药后一侧无菌落生长。用改良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证实3%氯碘羟喹乳膏良好的抑菌作用。镜检阳性后立即给与3%氯碘羟喹乳膏外用,用药后皮损明显好转,复查镜检和培养均阴性。3%氯碘羟喹乳膏可作为临床外用抗真菌药物选择。真菌荧光染液处理鳞屑能清晰判断菌丝及孢子,实验技术的革新有利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李立科,史良琴,刘衡,罗启慧,黄超[6](2016)在《左旋多巴和氯碘羟喹治疗对帕金森病猕猴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研究左旋多巴和氯碘羟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猕猴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PD药物治疗判定提供理论依据,并探讨左旋多巴和氯碘羟喹对PD猕猴脑内多巴胺水平下降及铁离子沉积的可能影响机制。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小剂量肌肉注射建立慢性PD猕猴模型,将8只PD猕猴随机分为左旋多巴组(3只)、氯碘羟喹组(3只)以及对照组(2只),连续四周分别经口给予左旋多巴/卡比多巴15 mg/kg、氯碘羟喹15 mg/kg以及生理盐水。每天观察记录并运用PD评定量表进行行为评分。采用血液生化法测定治疗前后PD猕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水平。与治疗前自身对照比较结果发现,左旋多巴组(P<0.01)和氯碘羟喹组(P<0.05)猕猴行为评分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左旋多巴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左旋多巴组(P<0.01)和氯碘羟喹组(P<0.05)高于对照组;左旋多巴组(P·<0.05)和氯碘羟喹组(P<0.05)谷胱甘肽含量增加,氯碘羟喹组(P<0.05)高于对照组;左旋多巴组(P<0.05)丙二醛含量减少,低于对照组(P<0.05)和氯碘羟喹组(P<0.05);左旋多巴组(P<0.05)和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左旋多巴组(P<0.05)和氯碘羟喹组(P<0.01)低于对照组;左旋多巴组(P<0.05)和氯碘羟喹组(P<0.05)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增加,左旋多巴组高于对照组(P<0.01)和氯碘羟喹组(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PD猕猴服用左旋多巴和氯碘羟喹后,通过提高血液中抗氧化酶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重新维持了机体氧化还原平衡的状态,从而减轻了PD猕猴临床症状,这为临床PD药物治疗判定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8-20)
李立科,史良琴,刘衡,罗启慧,黄超[7](2016)在《左旋多巴和氯碘羟喹治疗对帕金森病猕猴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文通过研究左旋多巴和氯碘羟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猕猴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PD药物治疗判定提供理论依据,并探讨左旋多巴和氯碘羟喹对PD猕猴脑内多巴胺水平下降及铁离子沉积的可能影响机制。材料方法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小剂量肌肉注射建立慢性PD猕猴模型,将8只PD猕猴随机分为左旋多巴组(3只)、氯碘羟喹组(3只)以及对照组(2只),连续四周分别(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01)
韩健鹏,王改青,胥毅,甄俊平[8](2016)在《磁共振成像评价去铁酮、氯碘羟喹对大鼠脑出血后铁超载的干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去铁酮、氯碘羟喹对大鼠脑出血模型铁含量及脑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ICH)组、去铁酮组、氯碘羟喹组,大鼠右侧纹状体区注入胶原酶IV 0.4 U、肝素钠4 U制作脑出血模型。术后6 h开始灌胃干预组分别给予去铁酮[125 mg/(kg·次),1次/12 h]、氯碘羟喹[50 mg/(kg·次),1次/12 h],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给予等量溶剂。并于术后1 d、3 d、7 d、14 d各时间点行神经功能学行为评分,通过ESWAN评估病灶铁含量、T2*WI评估血肿体积、T_2WI评估血肿周围水肿体积,14 d处死大鼠行脑组织铁染色。结果脑出血1 d后即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以1~3 d最重。14 d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别。与此相似,MRI显示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以1~3 d最明显,7~14 d与假手术组无显着差别。MRI同时显示出血后脑铁含量增加,以7~14 d最明显,其后逐渐消退。氯碘羟喹可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以第3~7 d最明显,可减少出血后3 d血肿周围水肿及3~7 d血肿周围脑组织铁含量,而去铁酮干预显着减轻脑出血后3~7 d铁含量,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未见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未见明显改善。结论 MRI显示脑出血后1~3 d血肿周围水肿体积、7~14 d脑铁含量较对照组显着增加,去铁酮、氯碘羟喹均可降低脑铁含量,氯碘羟喹可降低出血后3d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改善出血后3~7 d神经功能缺损。(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韩健鹏[9](2016)在《去铁酮、氯碘羟喹干预大鼠脑出血模型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MRI测定去铁酮、氯碘羟喹干预下脑出血大鼠病灶处血肿体积、铁含量及脑水肿体积,与Perls铁染结果、干湿重法称量的脑水含量进行对比,评价是否具有一致性;探索铁含量、FJC染色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间的关系,并评价铁螯合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去铁酮组、氯碘羟喹组,据观察时间点不同分为四个亚组:1d、3d、7d、14d,每组24只,各亚组6只。脑出血模型制备采用胶原酶IV0.4U联合肝素钠4U大鼠右侧纹状体区注入法。术后6h开始灌胃两个干预组分别给予去铁酮(125 mg/kg/次,Q12h)、氯碘羟喹(50mg/kg/次,Q12h),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给予等量溶剂。每组6只用于术后各观察点行神经功能学行为评分及连续核磁成像。通过ESWAN评估病灶铁含量、T2*WI评估血肿体积、T2WI评估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待第14d行为学评分、核磁成像完成后处死大鼠,收集14d亚组脑标本。每组剩余的18只大鼠用于1d、3d、7d叁个亚组脑标本收集。以针眼处冠状切开脑组织,前部分脑组织用于脑水含量测定,后部分脑组织行FJC染色、Perls铁染色。结果:脑出血后6小时即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以1-3d最重。14d与脑出血组无明显差别。与此相似,T2WI显示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以1-3d最明显,7-14d与脑出血组无显着差别。T2*WI同时显示出血后脑铁含量增加,以7-14d最明显,其后逐渐消退。氯碘羟喹可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以3-7d最明显,可减少出血后3d血肿周围水肿及3-7d血肿周围脑组织铁含量,减轻了血肿周围神经元变性。而去铁酮干预显着减轻脑出血后3-7d铁含量,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变性神经元未见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未见明显改善;相关分析示ESWAN序列幅度log值与Perls铁染结果负相关(r=﹣0.872),水肿体积与干湿重法称量的脑水含量正相关(r=0.875)。ESWAN序列幅度log值与水肿体积(r=﹣0.965)、FJC染色阳性神经元数目(r=﹣0.84)、行为学评分(r=﹣0.898)负相关。水肿体积与FJC染色阳性神经元数目(r=0.881)、行为学评分(r=0.898)正相关。结论:氯碘喹可显着减少病灶处铁含量、血肿周围脑水含量及FJC阳性神经元数目,显着改善功能缺损程度,推测可能与氯碘羟喹神经保护作用相关。去铁酮未显示出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4-09)
姜艳[10](2015)在《氯碘羟喹乳膏联合窄波紫外线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氯碘羟喹乳膏联合窄波紫外线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148例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窄波紫外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外涂氯碘羟喹乳膏联合窄波紫外线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30%(72/74),对照组为75.68%(56/74),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6/74),对照组为5.41%(4/74),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碘羟喹乳膏联合窄波紫外线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效果显着,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5年12期)
氯碘羟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氯碘羟喹(Clioquinol)为1934年生产的一种抗菌药物,近年来发现其可用于肿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而对其抗菌作用的研究极少。我们使用改良琼脂扩散法及微量液基稀释法对3%氯碘羟喹乳膏抗菌谱及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常见抗菌外用制剂比较,发现其可抑制多数常见致病微生物的生长且对部分菌种抗菌活性强于目前常用制剂。其对白念珠菌有杀菌作用。使用真菌荧光染色技术及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氯碘羟喹作用后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糠秕马拉色菌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探究。氯碘羟喹作用后可见菌丝形成减少、出芽孢子比例降低、部分孢子表面破裂变形,同时可见细胞壁紧密度改变,提示氯碘羟喹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酵母-菌丝形态转换和干预酵母细胞出芽过程有关。山梨醇及麦角固醇结合实验提示氯碘羟喹的作用靶点不是细胞壁,也不直接破坏细胞膜。氯碘羟喹可抑制菌丝形成及生物膜的形成,最大抑制率超过70%。氯碘羟喹转录组测序提示氯碘羟喹作用机制与影响细胞能量代谢、离子稳态、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固醇代谢等有关。综上,氯碘羟喹可能通过干扰酵母-菌丝转换,抑制生物膜,干扰能量代谢和金属离子稳态而发挥抗菌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碘羟喹论文参考文献
[1].舒爱明,袁善姣.氯碘羟喹乳膏治疗疥疮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9
[2].冉玉平,游紫梦,代亚玲,冉昕,张朝良.氯碘羟喹体外抗菌活性及其机制研究[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3].游紫梦,冉昕,代亚玲,张朝良,雷松.氯碘羟喹,一种抗常见致病微生物的可选药物[C].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4].闫崇佳.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氯碘羟喹对酿酒酵母的分子毒性机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5].游紫梦,冉昕,代亚玲,冉玉平.氯碘羟喹乳膏治疗婴儿念珠菌性间擦疹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8
[6].李立科,史良琴,刘衡,罗启慧,黄超.左旋多巴和氯碘羟喹治疗对帕金森病猕猴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7].李立科,史良琴,刘衡,罗启慧,黄超.左旋多巴和氯碘羟喹治疗对帕金森病猕猴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8].韩健鹏,王改青,胥毅,甄俊平.磁共振成像评价去铁酮、氯碘羟喹对大鼠脑出血后铁超载的干预效果[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
[9].韩健鹏.去铁酮、氯碘羟喹干预大鼠脑出血模型效果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6
[10].姜艳.氯碘羟喹乳膏联合窄波紫外线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