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转向论文-戴冬梅,陆建平

现实主义转向论文-戴冬梅,陆建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实主义转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国政治,法美关系,大西洋主义

现实主义转向论文文献综述

戴冬梅,陆建平[1](2019)在《从“不站队主义”到“站队主义”的持续转向?——对马克龙执政以来法美关系的现实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一种现实主义视角,主张法国第五共和国期间的法美关系,可以从2003年导致法美陷入最严重双边危机的伊拉克战争为截止点,分割为经典戴高乐主义和新戴高乐主义两个阶段。在经典戴高乐主义阶段,法国实质作为修正主义国,奉行不站队主义,主要通过挑战和制衡美国霸权,树立和维护法国的大国地位、国家利益和身份认同,历时半个世纪左右。在新戴高乐主义阶段,法国实质转型为守成主义国,实质与美站队,通过接受和配合美国霸权,同时否定和制衡新兴国家,力求维持法国作为守成大国的影响力和力量投射能力。马克龙政府是这一大西洋主义转向的守护者和推进者。叁大结构性因素驱动法国精英阶层从"不站队主义"到"站队主义"的范式转换,即法国对美不对称地位的深化,欧盟对美不对称地位的深化,以及国际体系权力分布的民主化。一个亲美主义长周期似乎已经到来。(本文来源于《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王一星,万启航[2](2019)在《探析国产现实主义影片新理论转向——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7月,影片《我不是药神》创造了国产院线片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一次,影片的进步意义不再简单地和喜人的票房数据挂钩,而是通过呈现一幅有关医药体制和社会需求博弈的群体画像,从处于社会认知边缘群体的视角重新认知和解构国产现实主义影片真相与现实博弈的二元对立命题,并促使其转向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9年02期)

许涵之[3](2019)在《深耕现实的土壤——华莱坞叙事中的现实主义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两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理性沉淀,一批制作态度诚恳、话题度和能见度极高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问世,一方面建构了现实主义美学的银幕叙事空间,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华莱坞影像的现实主义题材样本,这种叙事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转向,不仅极大拓展了电影市场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也证实中国电影产业真正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体现了华莱坞银幕空间现实主义转向的新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影市场》期刊2019年01期)

赵贵清[4](2018)在《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第五代导演将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推向巅峰,无论是张艺谋、陈凯歌还是田壮壮等人都在各种类型片中践行着现实主义。第五代导演的现实主义创作是常规的、传统的,在展现中国社会现状的同时,也进行着极为犀利的批判主义。而在中国电影商业化进程中,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逐渐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融入类型片中的新现实主义创作,这些电影形式上繁杂多变,却保留了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精神,即真实、自然与批判,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正在经历着重要转变。(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8年24期)

杨丰[5](2018)在《抗战时期“一片公司”的新现实主义转向和租界生存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20年代末的制片热潮余温尚未褪尽,刚走上发展轨道的中国电影新事业却在战火中遍体鳞伤。1931年"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逐步激化,内忧外患日益加深,东北的广大电影市场就此失去。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攻击上海,无数电影公司和影院毁于战火,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最直接和巨大的打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电影工作者组成"救亡演剧队"分赴全国各地,形成了由国统区、抗日根据地、沦陷区和租界四部分组成的中国电影新格局。作为(本文来源于《影博·影响(2018年第04期 总第118期)》期刊2018-12-01)

彭洪梅[6](2018)在《论新世纪以来日本现实主义电影的叙事空间转向——从城市空间到乡村空间的文化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以其独特的叙事空间表达,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解读"文本",成为空间叙事的重要指向。本文以新世纪以来日本现实主义经典影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影片中叙事空间从城市到乡村转向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论述日本电影所表达出的归乡情结、人口老龄化及新生代群体茫然等社会现象,并由此对我国电影叙事中的现实主义美学表达进行反思。(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8年10期)

赵明晨,唐艳群[7](2018)在《现实主义价值转向中权力观的理性维度——基于爱德华·卡尔对理想主义的批判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德华·H.卡尔在对理想主义批判的基础上,让权力回归了政治,同时实现了对道德理性批判和现实政治价值转向的统一,奠定了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基础。在卡尔的观念和论述之中,权力作为一个核心要素,是建立在道德理性转向现实理性基础上的,并随着现实理想在卡尔那里不断扩展,权力也就有了更多开放的视角。系统化提炼卡尔的"权力—理性"体系具有了新的价值,该体系作为一个开放的辩证体系,特别是其关于权力在军事、经济、舆论和国际法领域中的价值转向的叙述,让现实主义权力观有了扎实的理性基础和继续沿革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8年09期)

潘水萍[8](2018)在《从现实主义到古典主义:中国百年文艺思潮的价值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现代中国文坛上切实地伏脉并交织着一种颇具吊诡性、笼统性和趋附性的文艺端倪症候,即以"现实主义"解读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的错位、悖谬、隐晦、朦胧、褊狭而难以尽意。应当说,这与古典主义在中国20世纪被蒙尘甚至被误读的源起流脉密不可分。关于以"现实主义"而非"古典主义"来解读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其所投射出来之内在思维逻辑与话语霸权病源问题之畸变、缺误和边缘,在当前学界未能引起相应的高度重视、清晰描述、深刻批评与理性修正,尚且处于被盲视的境地。透过20世纪百年风涌迭起的中国文艺现象之历史语境可以明显地看出,主流意识嬗递骤变、多元文化视界融合与理论建构价值转向,恰恰正是造成此一偏至性文艺现象症候镜像的内脉主因。对此论题的拓展性探究,可以从另一侧面为人们对"古典主义"在中国消长沉浮的命运遭际的深层理解与整体把握,提供一种指向高远的内在探讨及旁射新锐的现代辨微。(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董诗顶[9](2014)在《现实主义文学在学术转向中的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学术向近现代转向的过程中,功利性强的社会应用性增加,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同样,革命文学的突起也是如此,其文学形式并没有取得革命性的成果,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改变社会现实的努力,为后来现实主义的兴起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4年17期)

张玉能[10](2014)在《实践转向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现实主义被异化了。现实主义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它既指一种文艺创作方法,也指一种文艺流派、思潮,还指一种文艺创作精神。从创作方法来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艺术生产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真正确立这种创作方法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并且把它命名为"莎士比亚化"。从文艺流派和思潮来看,现实主义历经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初的革命现实主义,中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末期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等发展阶段,而只是在"现代实践转向"过程中现实主义流派和思潮才明确地发展起来,同时在"后现代实践转向"中逐步多元化,成为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和思潮相抗衡的强大流派和思潮。从文艺创作精神来看,现实主义是永恒的,因为文艺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永远在社会实践之中进行恒新恒异的创造。因此,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仍然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植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现实主义转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7月,影片《我不是药神》创造了国产院线片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一次,影片的进步意义不再简单地和喜人的票房数据挂钩,而是通过呈现一幅有关医药体制和社会需求博弈的群体画像,从处于社会认知边缘群体的视角重新认知和解构国产现实主义影片真相与现实博弈的二元对立命题,并促使其转向新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实主义转向论文参考文献

[1].戴冬梅,陆建平.从“不站队主义”到“站队主义”的持续转向?——对马克龙执政以来法美关系的现实主义解读[J].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19

[2].王一星,万启航.探析国产现实主义影片新理论转向——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J].中国报业.2019

[3].许涵之.深耕现实的土壤——华莱坞叙事中的现实主义转向[J].中国电影市场.2019

[4].赵贵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转向[J].电影文学.2018

[5].杨丰.抗战时期“一片公司”的新现实主义转向和租界生存空间[C].影博·影响(2018年第04期总第118期).2018

[6].彭洪梅.论新世纪以来日本现实主义电影的叙事空间转向——从城市空间到乡村空间的文化表达[J].视听.2018

[7].赵明晨,唐艳群.现实主义价值转向中权力观的理性维度——基于爱德华·卡尔对理想主义的批判融合[J].学术探索.2018

[8].潘水萍.从现实主义到古典主义:中国百年文艺思潮的价值转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9].董诗顶.现实主义文学在学术转向中的产生[J].人民论坛.2014

[10].张玉能.实践转向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J].许昌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现实主义转向论文-戴冬梅,陆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