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胀紧联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轴(不带键)电机,试验链轮,新结构,可靠性
胀紧联接论文文献综述
景强[1](2014)在《电机试验链轮胀紧联接的新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新结构胀紧套的试验链轮,应用于直轴(不带键)电机非热套链轮的使用。并与现有结构的胀紧套进行了对比分析。理论分析及应用结果表明:新结构的试验链轮在反复拆装使用时更具有可靠性,不易打滑,顶丝孔不易滑扣。(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与动车》期刊2014年04期)
庞素平,相吉安,郭玉华,李传菊[2](2010)在《胀紧联接套的选型与安装》一文中研究指出胀套联接作为一种无键联接,可避免零件因键槽而削弱强度,并且加工精度要求不高,承载能力高,联接可靠,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介绍了胀套联接的特点、选型及安装过程,并分析了胀套联接的优点及适用范围。(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0年03期)
陈国辉[3](2008)在《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传递扭矩的理论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是一种较新的胀紧联接方式,它除了有一般胀紧联接的优点以外,还具有结构简单、传递转矩大、装拆方便等特点。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影响这种胀紧联接传递扭矩的重要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用材料力学的方法研究弹性套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推导出弹性套所受拉力与传递扭矩相互关系的理论公式;再运用有限元理论,将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装置按实际尺寸在有限元中建模,并按实际情况加载边界条件,计算得出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装置在一定的螺栓拉力下所传递的扭矩,验证理论公式。为了从试验中得到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传递扭矩的实际情况,结合柱形弹性套扭矩试验台进行试验。主要进行叁组试验,即螺栓拉力标定试验、螺栓拉力与柱形弹性套所传递扭矩的关系试验、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配合间隙对传递扭矩的影响试验,最终得出了螺栓拉力和配合间隙与胀紧联接装置传递扭矩的关系,即柱形弹性套传递扭矩的试验公式,对理论公式检验和补充。本文对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的系统研究,运用材料力学、有限元理论推导公式,通过试验进一步验证和补充公式。该方法对胀紧联接及机械零部件性能的研究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08-06-06)
陈国辉,王志刚,邱新桥,王荣志[4](2008)在《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接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软件接触分析功能,采用合理的有限元模型解决了一面对多面的接触难题,较好的拟合了由静摩擦力引起的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装置的胀紧力,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其最大传动扭矩。结果表明,与实验情况相符,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陈国辉,邱新桥[5](2007)在《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理论研究基础上,为了研究柱形弹性套上的螺栓拉力与柱形弹性套所能传递的最大扭矩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套试验方案。在自主开发的弹性套胀紧联接试验台上进行试验,用Matlab采集数据,根据试验结果,最终得到柱形弹性套的螺栓压力与最大传递扭矩之间的试验公式。(本文来源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张锋,任德睦,赖强[6](2005)在《胀紧联接套的设计及其制造加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这里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传动无键联接装置……胀紧联接套的结构原理、型式以及设计、制造加工要点。该联接方式结构新颖,具有对中性好、无应力集中、拆装非常方便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机械联接基础件。(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05年11期)
杨春东[7](2005)在《胀紧联接套在棉花加工中的正确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轧花新设备有一明显特点,在皮带轮、齿轮、链轮上安装了胀紧联接套,特别是在皮棉清理机上,皮棉尘笼等经常拆卸的地方也安装了胀紧联接套,从而大大提高了拆卸速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得到了用户的好评。通过这几年的使用。由于工人的技术、文化成度及进厂时间不同,对胀紧(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加工》期刊2005年03期)
张新辉[8](2004)在《单片电磁离合器、胀紧联接套国产化的制造工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离合器、胀紧联接套是无梭剑杆织机的一个关键部件。电磁离合器主要是用于控制主电机与织机的启动、刹车。在生产过程中频繁启动、停止,属于易损零件。胀紧联接套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内大量引进了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无梭织机,其中有意大利、比利时、台湾的无梭剑杆织机,日本的津田驹、丰田的喷气/喷水织机,比利时毕加诺的剑杆、喷气织机,瑞士的片梭织机等,均对我国纺织品的产品质量提高、上档次、产品占国内外市场的份额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本文来源于《现代零部件》期刊2004年Z1期)
邱新桥,张桂英[9](2004)在《多槽弹性套胀紧联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多槽弹性套胀紧联接的结构形式 ,给出了各结构要素之间的尺寸关系 ,分析了多槽弹性套胀紧联接的胀紧原理 ,推出了传递转矩的计算公式。本文通过对多槽弹性套胀紧联接与传统的锥环胀紧联接及胀紧套胀紧联接的综合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多槽弹性套胀紧联接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传递转矩较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04年01期)
蔡基楼[10](2003)在《胀紧联接套及其在压力机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机械传动基础件———胀紧联接套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方法及在压力机上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期刊2003年05期)
胀紧联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胀套联接作为一种无键联接,可避免零件因键槽而削弱强度,并且加工精度要求不高,承载能力高,联接可靠,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介绍了胀套联接的特点、选型及安装过程,并分析了胀套联接的优点及适用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胀紧联接论文参考文献
[1].景强.电机试验链轮胀紧联接的新结构[J].铁道机车与动车.2014
[2].庞素平,相吉安,郭玉华,李传菊.胀紧联接套的选型与安装[J].煤矿机械.2010
[3].陈国辉.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传递扭矩的理论及试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
[4].陈国辉,王志刚,邱新桥,王荣志.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接触分析[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
[5].陈国辉,邱新桥.柱形弹性套胀紧联接试验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7
[6].张锋,任德睦,赖强.胀紧联接套的设计及其制造加工技术[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
[7].杨春东.胀紧联接套在棉花加工中的正确使用[J].中国棉花加工.2005
[8].张新辉.单片电磁离合器、胀紧联接套国产化的制造工艺技术[J].现代零部件.2004
[9].邱新桥,张桂英.多槽弹性套胀紧联接的研究[J].机械传动.2004
[10].蔡基楼.胀紧联接套及其在压力机上的应用[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