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疏水改性絮凝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壳聚糖,絮凝剂,疏水改性,抗生素
疏水改性絮凝剂论文文献综述
杜红薇[1](2019)在《适度疏水改性壳聚糖絮凝剂脱除水中低浓度抗生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引起的水体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由于其在水体中的浓度非常低,传统的絮凝剂对其去除能力有限。为此,需根据污染物的特征结构设计含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官能团的絮凝剂。本论文利用疏水的苯丙氨酸和聚丙烯酰哌啶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得到具有不同链结构的适度疏水改性的絮凝剂,用于在共存天然有机物(NOMs)和悬浮颗粒物的水体中去除两种典型微量水平的抗生素(诺氟沙星NOR和泰乐菌素TYL)。针对抗生素NOR和TYL的亲/疏水特性及其结构特点,首先合成了两种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苯丙氨酸(Phe)修饰的壳聚糖絮凝剂(线型CHS-Phe和梳状CHS-PPhe),利用响应曲面方法(RSM)分析了不同参数(pH、絮凝剂投加量以及kaolin和HA的浓度)对絮凝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具有线型分子结构的CHS-Phe显示出比商业絮凝剂更高的抗生素去除效率,NOR和TYL在最有条件下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6.19%和82.01%。相比之下,梳状结构(聚苯丙氨酸PolyPhe接枝到壳聚糖骨架上)的CHS-PPhe具有相同的Phe官能团,但表现出较差的絮凝性能,NOR和TYL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仅为36.43%和40.46%。机理研究表明,对于线型CHS-Phe分子,引入的Phe基团与抗生素分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含π电子的相互作用以及氢键作用促进了絮凝剂的架桥作用和卷扫作用。然而,对于梳状CHS-PPhe,过度疏水的polyPhe接枝链会发生聚集。尽管Phe-抗生素的相互作用仍然存在,但是暴露在外的絮凝位点大大减少。3D响应表面分析表明,通过控制共存高岭土和HA的浓度,以及pH和絮凝剂投加量,可获得提升的絮凝性能。CHS-Phe对NOR和TYL展现出较好的絮凝效果,但是其合成过程中最终絮凝剂的疏水性不易控制,因此,接下来又通过先聚合再接枝的方法,得到了具有不同接枝链长的亲/疏水可控的聚丙烯酰哌啶(PNAPD)改性的壳聚糖絮凝剂(依据接枝链长度不同,分别命名为:CS-g-PNAPD10,CS-g-PNAPD20和CS-g-PNAPD 30),并探究了 pH、絮凝剂投加量和链长结构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对于NOR模拟水样,酸性条件有利于絮凝剂与污染物之间的电荷中和作用和氢键作用,同时疏水作用也促进了抗生素的去除,叁种不同链长絮凝剂对NOR的最大去除率可达到75%、80%和85%。对于TYL模拟水样,近中性条件有利于絮凝剂与污染物之间的电中和作用、H-键作用以及疏水作用,叁种不同链长絮凝剂对TYL的最大去除率可达到70%、75%和70%。随着链长的增加,絮凝性能逐渐增强,但是当其链长达到一定程度时,增强的疏水性会使链长发生团聚屏蔽一部分作用位点,絮凝性能不再增强。苯丙氨酸对壳聚糖的改性不仅丰富了高分子絮凝剂分子结构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认识,而且为实际操作中絮凝参数的调控提供了实质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污染物的特征结构寻找筛选其它生物可降解、无二次污染且含有丰富官能团的生物质对壳聚糖等进行改性,以达到理想的去除效果。聚丙烯酰哌啶对壳聚糖的改性可通过控制PNAPD的链长制备各种特定亲/疏水性的絮凝剂。这项工作丰富了分子设计的方法,可根据具体需要设计出特定亲/疏水性的絮凝剂。同时,絮凝剂在实际水体中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0)
王玉龙,晏雅婧,肖惠宁,潘远凤[2](2018)在《疏水改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煤化工含油废水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化工废水成分复杂、油水乳化稳定性强等特点,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亲、疏水基团的新型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AM-DMD-MMA)。红外光谱表征表明,AM、DMDAAC、MMA叁种单体均参与了聚合反应。结果表明,所合成絮凝应用于典型煤化工废水(首钢国际曹妃甸焦化厂调节池出水)处理的最适絮凝条件为:P(AM-DMD-MMA)投药量10 mg/L,聚合氯化铝投药量150 mg/L,pH=8,最高除油率为72. 6%,对应的UV254去除率为41. 2%。实验证明,该新型絮凝剂的除油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市售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后的水质满足了后续生化处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王学川,代春吉,魏菲,强涛涛,任龙芳[3](2018)在《疏水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絮凝剂制备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皮革废弃物提取的明胶为原料,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n(AM)∶n(DAC)∶n(BA)=80∶18∶2],叔丁基过氧化氢和焦亚硫酸钠为引发剂,接枝共聚合成了疏水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絮凝剂P(C-AM-DAC-BA)。以絮凝剂对油田模拟废水浊度的去除率为指标,探讨了明胶与单体的质量比、引发剂浓度、接枝温度、接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了P(C-AM-DAC-BA)接枝共聚最佳条件为m(明胶)∶m(单体)=1∶2.04、引发剂浓度0.032 mol/L、接枝温度49℃、接枝时间2.8 h。在该条件下,P(C-AM-DAC-BA)对油田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为91.5%。(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5期)
王永军,吕学良,郭海军[4](2017)在《疏水改性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MC)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流动性好的疏水改性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P(DMC-MMA),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P(DMC-MMA)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总质量分数为30%、n(DMC)∶n(MMA)=7∶3、反应温度75℃、引发剂用量为0.5%、反应时间8 h条件下制备的P(DMC-MMA)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最高除油率可达96%,且絮体不黏壁。(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7年03期)
郭晓丹,诸林,焦文超[5](2015)在《疏水缔合阳离子改性淀粉-纳米SiO_2絮凝剂CSSADD的制备和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糊化淀粉上引入丙烯酰胺(AM)、功能性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疏水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C_(16)DMN~+)和纳米SiO_2制备了疏水缔合阳离子改性淀粉-纳米SiO_2复合絮凝剂(CSSADD),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及扫描电镜(SEM)分析。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单体摩尔比n(AM)∶n(DMDAAC)∶n(C_(16)DMN~+)=84.5∶15∶0.5,反应体系的pH=5~6,当改性纳米SiO_2与淀粉质量比为1∶3,淀粉与单体质量比为1∶3,引发剂的加量为单体质量的0.5%,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 h时,所制备的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岭土悬浊液的pH=6,当絮凝剂的投加量3 mg/L时,CSSADD处理后悬浊液的上层透光率为98.3%。(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5年12期)
任二辉[6](2013)在《β-CD基阳离子型絮凝剂的疏水改性及其在印染废水脱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是印染废水色度高、生物毒性高、处理难度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色度是印染废水的主要控制指标之一,脱色已成为印染废水治理的首要解决问题。絮凝沉降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印染废水脱色方法。新型絮凝剂及其脱色机理是絮凝脱色领域的研究热点。β-环糊精(β-CD)是淀粉的一种衍生物,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可降解、价格便宜、来源广泛等优点,此外,β-CD分子量低且结构确定,容易通过均相化学反应改性,产物支化度较高。因此,基于β-CD的改性阳离子聚电解质有望成为新型、安全、经济、高效且实用的脱色用絮凝剂。本论文通过相溶解度法研究β-环糊精对疏水单体苯乙烯(St)的增溶作用;利用水溶液聚合法,不添加其他任何助剂,以马来酸酐酯化生成的β-环糊精衍生物(β-CD-MAH)、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AETAC)、疏水单体苯乙烯(St)为反应单体,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的引发下,经自由基共聚制备目标产物―疏水化β-CD基阳离子型絮凝剂P(β-CD-MAH-co-AETAC-co-St)。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及13C-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表征了P(β-CD-MAH-co-AETAC-co-St)的化学结构与形貌;并测定了共聚单体质量比β-CD-MAH/AETAC/St不同时所得产物的产率、阳离子度、特性粘度、溶解时间及溶液表面张力。另外,研究了β-CD基阳离子型絮凝剂对50mL质量浓度为100mg/L活性艳蓝KN-R、活性艳橙K-GN、活性艳紫BRN叁种染料溶液的絮凝脱色性能及絮凝脱色过程中絮凝剂分子与染料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絮凝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苯乙烯在20g/L的β-环糊精溶液中的溶解度是其在水中的26倍多;P(β-CD-MAH-co-AETAC-co-St)的化学结构与预期一致,成功制备出目标产物;共聚单体质量比β-CD-MAH/AETAC/St为65/30/5即疏水单体苯乙烯St的用量为5wt%时所得絮凝剂的产率、阳离子度、特性粘度较高且疏水性较强;絮凝剂的阳离子度、疏水性及其用量、染液的pH、染液中盐的浓度、染料的结构均会影响其对染液的絮凝脱色性能。共聚单体质量比β-CD-MAH/AETAC为70/30制得的未疏水化的β-CD基阳离子型絮凝剂P(β-CD-MAH-co-AETAC)与共聚单体质量比β-CD-MAH/AETAC/St为65/30/5制得的疏水化β-CD基阳离子型絮凝剂P(β-CD-MAH-co-AETAC-co-St),两者产率、阳离子度、特性粘度相差不大,但后者疏水性更强。P(β-CD-MAH-co-AETAC-co-St)对活性艳蓝KN-R、活性艳橙K-GN、活性艳紫BRN叁种染料溶液的絮凝脱色性能更好,具体表现在:达到最高脱色率所需的絮凝剂最佳用量分别从380、360、240mg/L降低到320、300、190mg/L,絮凝剂最佳用量减少且表现出较高脱色率的絮凝剂用量范围变宽;相同的碱性pH下对叁种染料溶液的脱色率更高,pH使用范围更宽,耐碱性增强;相同的盐浓度下对叁种染料溶液的脱色率更高,且随着盐的浓度增加脱色率下降的幅度减小,耐盐性提高;对叁种染液的絮凝脱色速率加快,尤其是对活性艳蓝KN-R,其达到最高脱色率所需静置时间从420min缩减到50min。絮凝脱色性能的改善说明在给定的絮凝剂-染料溶液体系中,絮凝剂分子与染料分子之间的疏水作用对絮凝脱色有较大的贡献。保持疏水单体的含量5wt%不变,在共聚单体质量比β-CD-MAH/AETAC分别为65/30、60/35、55/40、50/45、45/50的情况下制得一系列阳离子度依次为11.5、14.7、19.5、23.9、28.3%的疏水化β-CD基阳离子型絮凝剂P(β-CD-MAH-co-AETAC-co-St)。处理活性艳蓝KN-R、活性艳橙K-GN、活性艳紫BRN叁种染料溶液,絮凝剂的阳离子度越高,絮凝剂的亲水性越强,染液达到最高脱色率所需的絮凝剂最佳用量越少;阳离子度的倒数与絮凝剂的最佳用量之间的乘积为常数,絮凝剂的最佳用量主要取决于其阳离子度;在给定的絮凝剂-染料溶液体系中,疏水化β-CD基阳离子型絮凝剂P(β-CD-MAH-co-AETAC-co-St)对染液的絮凝脱色机理是疏水作用与静电中和作用协同,但是静电中和起主导作用;阳离子度较低的絮凝剂在相同的碱性pH及盐的浓度条件下对染液的脱色率较高,表现出更好的耐碱性及耐盐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3-12-01)
张鹏,王洪运,秦绪平[7](2010)在《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溶液共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AC)和2-乙烯基吡啶(2-VP)为共聚单体合成了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2VP),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w(2-VP)为1.0%、w(DAC)为30%、活性污泥pH为5、P(AM-DAC-2VP)加入量为25mg/L时,P(AM-DAC-2VP)对本实验的活性污泥絮凝能力最强,上清液透光率为92.1%;P(AM-DAC-2VP)比同条件下制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环保》期刊2010年03期)
倪安华[8](2009)在《疏水改性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AM-DMC-C_nDMB)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MC)、疏水单体CnDMB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水溶液共聚合法制备了疏水改性阳离子絮凝剂P(AM-DMC-CnDMB),考察了不同合成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结构的聚合产物的絮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疏水单体为C4DMB和C8DMB、疏水单体含量为1mol%、絮凝剂加量为20mg/L时,综合絮凝效果较好。用所制备的疏水改性阳离子絮凝剂和普通阳离子型絮凝剂P(AM-DMC)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结果发现,疏水改性阳离子型絮凝剂处理效果优于阳离子型絮凝剂。(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09年05期)
赵娜娜,佟瑞利,邹立壮,王金本[9](2008)在《疏水改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其对含油污水的净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共聚法,通过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制得了一种疏水改性高分子阳离子絮凝剂.探讨了疏水功能单体的引入对絮凝剂分子聚集形态和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单元的存在,在分子聚集体中形成了疏水微区,增强了聚合物的絮凝性能,提高了其净化含油污水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08年04期)
吕伟平[10](2007)在《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渐重视,人们对水处理用絮凝剂的研制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水溶性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作为一种有效的絮凝剂,在水处理、造纸和冶矿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生产技术水平还落后于国外,其性能急需提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水处理用絮凝剂的研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为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提出以丙烯酰胺(AM)为分子骨架,引入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AC)阳离子组分、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_(16)DMAAC)疏水组分,合成疏水改性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思路。采用由过硫酸盐、偶氮化合物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法合成了叁元共聚物P(AM-DAC-C_(16)DMAAC)。考察了单体浓度、pH值、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疏水单体含量及助剂等聚合工艺参数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运用红外光谱对叁元共聚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其分子结构。最后,用该絮凝剂对城市生活废水进行絮凝实验,考察了不同类型聚合物的絮凝沉降效果,研究了阳离子单体加量、疏水单体加量、絮凝剂加量及静沉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浓度为30wt%,pH=5,引发温度为15℃,引发剂AM-01、K_2S_2O_8用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300ppm、35ppm,疏水单体摩尔含量为0.25%,AM与DAC摩尔比为3:1时,可得到具有较好性能的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此类结构的聚合物既可保持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的特征,又因为疏水基团的引入使聚合物的亲水性能降低,在悬浮颗粒上的吸附能力增强,同时具备了疏水缔合高聚物的性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阳离子絮凝剂的絮凝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7-05-12)
疏水改性絮凝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煤化工废水成分复杂、油水乳化稳定性强等特点,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亲、疏水基团的新型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AM-DMD-MMA)。红外光谱表征表明,AM、DMDAAC、MMA叁种单体均参与了聚合反应。结果表明,所合成絮凝应用于典型煤化工废水(首钢国际曹妃甸焦化厂调节池出水)处理的最适絮凝条件为:P(AM-DMD-MMA)投药量10 mg/L,聚合氯化铝投药量150 mg/L,pH=8,最高除油率为72. 6%,对应的UV254去除率为41. 2%。实验证明,该新型絮凝剂的除油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市售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后的水质满足了后续生化处理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疏水改性絮凝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杜红薇.适度疏水改性壳聚糖絮凝剂脱除水中低浓度抗生素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2].王玉龙,晏雅婧,肖惠宁,潘远凤.疏水改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煤化工含油废水应用研究[J].应用化工.2018
[3].王学川,代春吉,魏菲,强涛涛,任龙芳.疏水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絮凝剂制备条件优化[J].精细化工.2018
[4].王永军,吕学良,郭海军.疏水改性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J].工业水处理.2017
[5].郭晓丹,诸林,焦文超.疏水缔合阳离子改性淀粉-纳米SiO_2絮凝剂CSSADD的制备和性能测试[J].精细化工.2015
[6].任二辉.β-CD基阳离子型絮凝剂的疏水改性及其在印染废水脱色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3
[7].张鹏,王洪运,秦绪平.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J].化工环保.2010
[8].倪安华.疏水改性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AM-DMC-C_nDMB)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2009
[9].赵娜娜,佟瑞利,邹立壮,王金本.疏水改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其对含油污水的净化[J].环境化学.2008
[10].吕伟平.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D].山东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