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成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硝酸盐还原亚铁氧化微生物,亚铁氧化,矿物,细胞结壳
耦合成矿论文文献综述
刘同旭,程宽,陈丹丹,王莹,殷云璐[1](2019)在《微生物介导的硝酸盐还原耦合亚铁氧化成矿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铁氧化微生物驱动的亚铁氧化过程是铁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性厌氧环境中,硝酸盐还原亚铁氧化微生物可通过还原硝酸盐耦合氧化亚铁的过程影响污染物的降解及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等,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硝酸盐还原亚铁氧化微生物驱动的不同形态亚铁氧化的成矿过程,成矿机制及其对微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等。在亚铁氧化成矿的过程中,有机配体态和固态亚铁的氧化成矿主要发生在细胞表面,而小分子的无机溶解态亚铁还可继续进入细胞周质甚至细胞内膜氧化成矿。不同的培养条件(如缓冲液)和微生物种类也会影响成矿过程的反应速率从而影响矿物的结晶度。根据成矿的氧化剂不同,将成矿机制分为硝酸盐还原产物亚硝酸盐与亚铁反应的化学成矿机制与微生物利用铁氧化酶直接氧化亚铁的生物成矿机制。此外,硝酸盐还原耦合亚铁氧化成矿过程中所产生的细胞表面结壳现象,影响了不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甚至会导致细胞死亡。而对于环境中的污染物,成矿过程可吸附和共沉淀多种重金属,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污染,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新思路。文章还分别对如何进行成矿过程的微观机制及其贡献的评估研究,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成矿过程于环境污染治理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司庆红,曹惠锋,李建国,司马献章,俞礽安[2](2019)在《黄陵地区中生代含煤岩系油气与铀成矿的耦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黄陵地区中生代含煤岩系油气与铀成矿的耦合关系,进行了钻孔与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资料与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油气藏与铀矿(点)信息的综合整理,系统研究了中生代含煤岩系构造–沉积体系、铀矿地质特征和油气地质特征,从油气藏与铀矿(点)的空间分布关系、含烃流体与铀的伴生蚀变矿物的成因关系以及烃源岩生烃与铀成矿的时间关系展开讨论。研究表明:中生代含煤岩系铀矿(点)多分布在基岩剥蚀边界或小型断裂附近,且水平投影位于油气有利相带周缘;烃类流体组分及煤层气的中间产物可能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黄铁矿、方解石等与铀矿物具有密切伴生关系的矿物;中生代含煤岩系烃源岩主生烃期和排烃期总体早于铀矿主成矿期,烃类流体可能通过运移影响铀成矿作用。(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9年01期)
邹艳红,刘尧,潘勇,阳宽达,戴塔根[3](2019)在《青海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热液与化学反应耦合成矿过程的数值模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多金属矿床,该矿床形成的条件及详细动力学过程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该地区的黄铜矿成矿过程进行数值建模,并在数值模拟中近似地考虑野外地质特征、成矿及其相关的地球化学条件。着重采用现代成矿理论定量地考虑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中黄铜矿的成矿化学反应过程。相关数值结果表明:含矿热液流动是该地区矿化的关键控制因素,而温度梯度是孔隙热液流体流动的主要驱动力。在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中,黄铜矿成矿的温度为250~350℃。这些相关的计算结果已通过地质勘查成果得到验证。由此表明:采用新兴计算地球科学中的成矿化学反应与有限差分模型耦合模拟方法有利于提高对该地区成矿过程的认识。(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1期)
王治华[4](2018)在《甘肃阳山金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耦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阳山金矿带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勉略构造带康玛区段,夹持于碧口地块、秦岭微板块以及松潘-甘孜造山带叁大构造单元之间,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金锑成矿带之一。区域上以勉略洋开合为主线,经历了古生代-早叁迭世的板块裂解(D_1-C_1)-俯冲(C_2-T_1)、中至晚叁迭世华北和扬子板块斜向剪切碰撞、晚叁迭世至燕山早中期碰撞后的短暂伸展和燕山晚期至新生代(J_2以后)的陆内造山等复合造山过程。作为成矿带中最具代表性的阳山金矿床以金资源量规模较大、地质特征复杂、矿床类型特殊而着称。该矿床是区域碰撞造山后短暂伸展阶段(210~190Ma)和陆内造山阶段(144~126Ma)两个时期,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发生且各具特点的多期变形变质和岩浆事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区域重要地质事件与成矿具有复杂的耦合关系。以泥盆世为主体的巨厚碎屑沉积建造及前寒武纪基底重熔形成的岩浆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第一期成矿与在板块缝合后的碰撞-伸展造山阶段发生的区域推覆和韧性、韧-脆性剪切变质、变形事件密切相关。形成的矿体数量多,分布较广,以中低品位为主,规模参差不齐,产状形态复杂,金以微细浸染型产出;第二期成矿作用与陆内造山期发生的区域脆性构造活动和主要为隐伏状态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形成了数量相对少,分布局限,局部规模较大,产状相对稳定,具尖灭膨缩特征,以高品位为主(常见明金)的多为石英-硫化物脉型矿体。阳山矿区的金矿化富集规律是整个成矿带成矿规律的缩影,具体表现为推覆构造和韧(-脆)性剪切构造控矿两型一体,多型构造与特殊岩性组合控矿的两位一体和矿体分段富集、成带产出、分层定位、迭加改造特征明显的规律。两期成矿作用在空间既可以同位迭加形成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的矿体,又可以在独立的成矿有利空间内形成相对独立的矿体。基于成矿作用与地质事件耦合关系研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基于成矿规律和综合信息开展成矿预测,在阳山金矿带内圈定不同级别成矿预测区14处,经资源潜力评价,对阳山金矿区及外围提出找矿勘查靶区或靶位10余处,充分展示阳山金矿带较大的找矿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12-01)
王祝,邵蓓,柳诚,冯源强,刘高令[5](2018)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西藏矽卡岩型铜多金属富矿石中8种成矿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矽卡岩型铜多金属富矿石是西藏特有矿产,具有成矿元素多样且含量普遍较高的特点,矿物类型主要为硫化物型,成矿元素有Cu、Pb、Zn、Fe、Ag、Bi、Cd、Co等。采用湿法处理此类样品时常因银、铅等元素含量较高出现难溶解、易沉淀现象,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本文采用盐酸预处理、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溶矿体系,能有效除去样品中的硫,样品分解效果好,选择稀释倍数为1000、溶液介质为10%盐酸,样品溶液不会产生沉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各待测元素均可获得较好的准确度、精密度。方法测定范围为:Cu 0.0056%~20.0%,Pb 0.0087%~20.0%,Zn 0.0031%~20.0%,Fe 0.0090%~20.0%,Ag 5.40~3000μg/g,Bi 10.8~5000μg/g,Cd 0.69~5000μg/g,Co 2.09~5000μg/g。用国家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方法准确度小于5.40%,精密度(RSD,n=11)小于4.41%。该方法具有前处理流程简单、分析速度快、同时测定元素多、线性范围宽等优点,经实际样品测试与不同方法分析数据吻合。(本文来源于《岩矿测试》期刊2018年02期)
金若时,程银行,李建国,司马献章,苗培森[6](2017)在《中国北方晚中生代陆相盆地红-黑岩系耦合产出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中国北方陆相盆地红层-黑色岩系对砂岩型铀成矿的制约,文章研究了国内外红-黑岩系与砂岩型铀矿赋存岩层的时空关系,筛选了10万余m岩心钻探资料,选择准噶尔、鄂尔多斯和松辽盆地这3个典型产铀盆地,通过编制盆地钻孔柱状图、典型地区连井剖面图及关键岩层的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对红-黑岩系和砂岩型铀矿的赋存岩层进行了垂向、横向上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发现:北方陆相盆地自西向东铀矿赋存地层的时代由中侏罗世过渡到晚白垩世;晚中生代至少存在6次大规模的富氧红层沉积事件:Ⅰ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BathonianOxfordian),Ⅱ早白垩世早中期(Berriasian-Barremian),Ⅲ早白垩世中期(Barremian),Ⅳ晚白垩世早期(Cenomanian),Ⅴ晚白垩世中期(Coniacian)和Ⅵ晚白垩世晚期(Campanian)。其中第Ⅰ、Ⅴ和Ⅵ期红层之下沉积了时代相近的黑色层,与之构成"红-黑岩系"的沉积结构,是北方砂岩型铀成矿的3个重要层位。典型盆地内地球化学表明,红层与黑色层的B、Sr和Cu元素含量及Fe~(2+)/Fe~(3+)、B/Ga、Sr/Cu和FeO/MnO比值具有明显的差异,结合黑色岩层中草莓状黄铁矿、碳屑、油斑和红层中碳酸盐岩的发育,认为红层为相对较强氧化环境,黑色层为相对较还原环境。连井剖面资料显示红层、黑色层与砂岩型铀矿空间关系密切,铀矿多产于红层与黑色层之间过渡带上,呈板状矿体赋存于灰色、绿灰色砂岩和细砂岩中。一般红层与黑色层垂向距离超过500 m不利于成矿。晚中生代陆相盆地内耦合产出的黑色岩系和红色岩系是古沉积环境由还原向氧化转变形成的垂向分带,前者为铀矿物质沉淀提供了"障",后者为表生流体溶解铀矿提供了"场"。文章初步提出了红-黑岩系垂向环境变化制约着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新认识。这些认识不仅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更对目前正在开展的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7年02期)
张文龙[7](2016)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构造动—热转换特征及其耦合成矿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经历了显着的后期差异隆升作用,并在古、中生界富集保存有油气、煤和砂岩型铀矿等多种沉积能源矿产。该区中-新生代经历了怎样的构造动-热转换过程和在何种时-空尺度上、以何种方式促成了多种矿产的耦合富集成矿(藏),是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地质构造与热年代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改造的峰值年龄事件、不同结构单元的差异隆升过程及其构造动-热转换特征,探讨分析了构造动-热转换与多种矿产共存富集的关系。主要取得如下成果认识:(1)野外地质构造勘察与地球物理剖面分析相结合,研究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边缘断裂构造体系,认为盆地东缘近南北向展布的离石断裂与其西侧的吴堡-府谷断裂组合而成的“离石走滑断裂构造带”构成了盆地东部的构造边界;盆地北缘近东西走向的石哈拉沟-马场壕逆断层所属的阴山-大青山冲断构造系构成了盆地北部的构造边界。(2)裂变径迹与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相结合,系统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改造的峰值年龄事件,认为研究区主要经历了燕山中期135Ma±的构造热事件和燕山晚期以来峰值年龄主要集中在65Ma±和20Ma±的差异隆升-剥蚀事件,后者填补了该区晚白垩世以来将近100Ma沉积地层缺失时段的断代地层学记录。(3)通过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剖面分析,理清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晚中生代以来不同结构单元差异隆升的时序对比关系,认为盆地东北部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隆升过程具有北早(118~103Ma)南晚(44~32Ma)、东早(79~32Ma)西晚(18~17Ma)的差异隆升特征,且较早隆升的盆地边缘掀斜隆起区主要经历了早(78~66Ma)、晚(62~32Ma)两个期次的构造抬升事件,盆内沉降区则主要经历了18~17Ma以来的构造抬升作用。(4)构造演化-改造事件及其动-热参数转换与多种矿产耦合成矿关系的研究表明,燕山中期(155~115Ma)峰值年龄接近135Ma±的构造热事件引发盆地沉积埋藏与构造热液活动的耦合增温,促成区域煤级定型、盆内古生界原生油气成藏和边缘掀斜区侏罗系砂岩型铀矿预富集成矿;燕山晚期-喜山中期峰值年龄接近65Ma±和20Ma±的构造抬升冷却事件控制了该区油气的次生成藏、煤矿层的浅成定位和砂岩型铀矿的迭加富集。(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01)
王晨晨,硕良勋,尹红杰[8](2016)在《胶东中生代耦合金成矿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结合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郯庐断裂带左行走滑和华北地幔热柱多级演化3次重大地质事件,对胶东金成矿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胶东中生代金矿同期耦合作用成因的观点,认为胶东金矿是上述叁者同期耦合成矿作用的结果,且幔源成矿流体在耦合成矿过程中发生分异富集演化,使得胶东矿集区形成如此大规模、高品位和不均衡分布的金矿。(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6年01期)
丁波,刘红旭,李平,张晓[9](2015)在《新疆伊犁蒙其古尔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煤层气逸散-层间氧化耦合铀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矿区地质概况蒙其古尔铀矿床位于伊犁盆地南缘斜坡带东部构造活动区与西部构造稳定区的过渡部位,受南部山前控盆断裂和北部扎基斯坦河断裂控制,矿床整体位于扎基斯坦向斜东部构造单元,夹持于控盆F1断裂和F3断裂之间,中生代地层呈向北东倾的单斜产出,产状相对平缓,倾角3~9°,主要发育F1、F2、F3等断裂构造。(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下册)》期刊2015-10-09)
张照伟,李文渊,张江伟,王亚磊[10](2015)在《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与成矿耦合关系研究主要进展及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地质构造演化复杂,岩浆作用形式多样,造就了大规模的成矿作用。本研究紧紧围绕岩浆铜镍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及火山岩型磁铁矿矿床,从含矿岩体的岩浆起源、岩浆演化及成矿特点,系统研究深部相应岩浆活动的地质过程。通过典型矿床的深入剖析,建立相应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破解制约找矿突破的控制因素,系统阐述了板块构造与地幔柱体制迭加并存的地质特征与成矿表现。鉴于塔里木地幔柱的活动特点和成矿表现,将其与新疆北部叁类主要矿床类型建立关联,对比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点,发现其成矿类型与塔里木地幔柱及板块构造存有密切关系,可能是两种构造体制迭加并存的结果。塔里木克拉通深部熔融的地幔物质,围绕刚性塔里木克拉通边缘不断上涌,并与表壳物质发生交换,随着俯冲板块的持续和减弱,深部上涌的地幔物质不断加强,先后形成因深部地幔物质多寡而金属聚集的不同矿床类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期刊2015年06期)
耦合成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明确黄陵地区中生代含煤岩系油气与铀成矿的耦合关系,进行了钻孔与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资料与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油气藏与铀矿(点)信息的综合整理,系统研究了中生代含煤岩系构造–沉积体系、铀矿地质特征和油气地质特征,从油气藏与铀矿(点)的空间分布关系、含烃流体与铀的伴生蚀变矿物的成因关系以及烃源岩生烃与铀成矿的时间关系展开讨论。研究表明:中生代含煤岩系铀矿(点)多分布在基岩剥蚀边界或小型断裂附近,且水平投影位于油气有利相带周缘;烃类流体组分及煤层气的中间产物可能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黄铁矿、方解石等与铀矿物具有密切伴生关系的矿物;中生代含煤岩系烃源岩主生烃期和排烃期总体早于铀矿主成矿期,烃类流体可能通过运移影响铀成矿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成矿论文参考文献
[1].刘同旭,程宽,陈丹丹,王莹,殷云璐.微生物介导的硝酸盐还原耦合亚铁氧化成矿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9
[2].司庆红,曹惠锋,李建国,司马献章,俞礽安.黄陵地区中生代含煤岩系油气与铀成矿的耦合关系[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
[3].邹艳红,刘尧,潘勇,阳宽达,戴塔根.青海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热液与化学反应耦合成矿过程的数值模拟(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4].王治华.甘肃阳山金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耦合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5].王祝,邵蓓,柳诚,冯源强,刘高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西藏矽卡岩型铜多金属富矿石中8种成矿元素[J].岩矿测试.2018
[6].金若时,程银行,李建国,司马献章,苗培森.中国北方晚中生代陆相盆地红-黑岩系耦合产出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的制约[J].中国地质.2017
[7].张文龙.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构造动—热转换特征及其耦合成矿效应[D].西北大学.2016
[8].王晨晨,硕良勋,尹红杰.胶东中生代耦合金成矿作用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6
[9].丁波,刘红旭,李平,张晓.新疆伊犁蒙其古尔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煤层气逸散-层间氧化耦合铀成矿作用[C].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下册).2015
[10].张照伟,李文渊,张江伟,王亚磊.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与成矿耦合关系研究主要进展及成果[J].中国地质调查.2015
标签:硝酸盐还原亚铁氧化微生物; 亚铁氧化; 矿物; 细胞结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