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唐代乐舞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代,乐舞诗,剑器舞,特征
唐代乐舞诗论文文献综述
厉玥[1](2017)在《唐代乐舞诗中的“剑器舞”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剑器舞"作为唐代叁绝之一,在唐代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初期并不是正式的舞蹈发展到有相当艺术造诣的独舞,再到气势恢宏的群舞,"剑器舞"在唐朝的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虽然不同时期的"剑器舞"形态有些许差异,但是通过乐舞诗仍能发现其中专属于"剑器舞"的功能、特征变化以及影响。本文以乐舞诗为着陆点考察唐时的"剑器舞",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学者研究唐时的乐舞文化并与当下的舞蹈创作相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7年08期)
杨英华[2](2015)在《唐代乐舞诗的艺术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乐舞诗是唐诗王国的奇葩,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乐舞诗创作与其它诗歌创作的不同在于,诗人在创作乐舞诗的过程中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法,或飞笔留白、或以声拟声、或听声类形、或以形传神,使人如闻其声,如观其形,有身临其境之感。(本文来源于《作文成功之路(下)》期刊2015年12期)
杨林夕[3](2014)在《论唐代乐舞诗与梁朝乐舞诗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前乐舞诗最多的是梁朝,为唐代乐舞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但与唐朝尤其是中唐乐舞诗相较,梁朝乐舞诗在描写对象、功能和写作目的叁个方面与唐代均有较大的差异:即从梁朝乐舞诗的单纯描摹舞姿舞容的咏舞女变为唐朝的注重乐舞效果的赞舞艺,从梁朝的审美娱乐功能发展为唐朝的陶情、悟道、政治教化等多重功能,从描摹外物到抒情言志。实际上表现了两者一为娱乐一为礼乐的不同。(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宁波[4](2014)在《唐代乐舞诗的意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繁荣的朝代,其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对外关系长期稳定,儒释道叁教兼收并蓄,再加上自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代以来的奠基,各种文化艺术在唐代土壤的孕育下大放异彩,尤其是诗歌与乐舞的完美结合,更是为唐代艺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试图从文艺学、美学的角度,研究唐代乐舞诗的独特意境。唐代乐舞诗体现出了乐舞之景与审美主体情感体验的一致性和相反性,不同类型的乐舞之景可抒发同样的情感,相同类型的乐舞之景亦可引申出不同的情感体验,或欢欣鼓舞,或悲壮苍凉,或昂扬激越,或哀婉悠长,唐代乐舞诗便在情与景的融合中叙人情,喻哲理,甚至论证说道等,成为窥视当时社会百态的万花筒。唐人在创作乐舞诗时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或通过飞笔留白的片刻寂静让读者达到身临其境的高峰体验;或以时空交错和神仙化的情节来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增强读者的审美愉悦,如身临其境。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审美心理对审美主体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并将其投射在乐舞诗的创作中,使之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韵味:由初唐发扬蹈厉的审美精神,到盛唐现世长乐的审美心理,再到盛中唐内敛深沉的审美情感,最后走向多愁善感的审美境界。同时,通过与宋代乐舞词的比较,我们能够看到其不同于宋的多样的意境和韵味。因此,本文以意境理论为视点,运用纵横向对比分析和诗史互证的方法展开论证,深入分析,有助于今后乐舞诗在美学、文艺学、诗学等方面更为深入的研究,也为乐舞诗的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的研究提供了相关资料。(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4-10)
杨林夕[5](2014)在《论梁朝乐舞诗的才色分离——兼与唐代乐舞诗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梁朝乐舞诗主要不是展示歌舞技艺而为了描写歌姬舞女。它重色轻艺,多是对舞女的描摹,表现了感官化的倾向;又重色轻情,注重对身体的凝视,较少观赏者与表演者之间的感情交流。表现手法上,多用白描,少比喻和烘托。这些特点在与唐朝乐舞诗的比较中尤其明显。它为唐代乐舞诗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仵埂,王鹏[6](2013)在《唐代乐舞诗酒与皇室贵族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探索唐代贵族私人生活特征,还原唐人艺术化生活的面影,最终发现,唐人正是通过生活的艺术化,将此岸现世生活与彼岸宗教生活(或为理想生活与未来生活)相衔接,将狂欢性的现世生活享受与天才的艺术创造相容相偕,构成了唐代乐舞艺术的奇观,显示出强大的充满活力欲望的诗意化生活图景,乐舞艺术、诗歌艺术正是构架这座诗意桥梁的彩虹。(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宝玉,何辉[7](2013)在《浅析胡文化影响下的唐代乐舞诗》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兼容并包,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汉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就开始交流、融合、碰撞,进而互相影响。胡文化就是其中最为典型和重要的一种。胡乐和胡舞作为胡文化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以及文化载体,对中原最鼎盛时期的诗歌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一、唐代乐舞诗的涌现和胡文化的盛行自古"诗、乐、舞"叁体合一,同韵同源。早在《乐记》和《淮南子》中便有记载。《乐记.师乙篇》(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3年23期)
杨丽萍[8](2012)在《唐代乐舞诗中音乐、舞蹈、诗歌的结合——以《霓裳羽衣和微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歌舞大曲是一种诗、乐、舞并茂的大型综合歌舞剧。白居易所创作的《霓裳羽衣和微之》则使我们得以一窥盛唐时期的乐舞风貌。白居易从诗人的角度、用文学的手法,高度提炼和浓缩了《霓裳羽衣》舞中音乐的玄妙和舞蹈的华美。而同一个题材在音乐、舞蹈、诗歌中的运用,反映①了当时乐、舞、诗融合的特征。难能可贵的是帝王的编撰、名妃的起舞、诗史的歌咏体现了唐代文艺创作的高度繁荣与相互融合。(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理论)》期刊2012年11期)
陈娇[9](2012)在《试论唐代的西域乐舞诗》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西域乐舞盛行,而文人是西域乐舞最重要、最积极的见证者、记录者和宣传者,他们留下很多关于西域乐舞的诗篇。笔者据《全唐诗》做了粗略统计,这部分诗约有1003首。其中,既有歌咏西域乐器及音乐之作,也有描写西域舞蹈、舞姿及舞容之作,也不乏记叙听乐、观舞审美感受的作品。西域乐舞诗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对唐代西域乐舞诗的品读和分析,意欲归纳总结唐代西域乐诗的丰富内涵,研究探讨唐代西域舞诗的独特魅力,并结合社会环境、时代文化、审美趣尚等分析唐代西域乐舞诗的繁荣原因,揭橥唐代西域乐舞诗的文化和文学意义。文章主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唐代西域乐舞诗的兴盛原因。笔者认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多元的文化认同、普遍的娱乐风尚,以及统治者的重视与喜好,是唐代西域乐舞诗的兴盛的主要原因。二、唐代西域乐诗的丰富内涵。唐诗中涉及到西域乐器有琵琶、箜篌、觱篥、羌笛、胡笳、五弦等,相关的诗歌也非常多。其中,单纯的描写宴会享乐的听乐诗不是很多,大部分诗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成为了诗人表情达意的工具。这些诗描摹了音乐情态,再现了演奏场景,展现了异域风情,抒写了边地情怀;同时,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歌咏了深可哀矜的昭君形象。叁、唐代西域舞诗的艺术表现。唐代西域乐舞诗中还有一部分舞诗是专门描写西域舞蹈的,诗人们充分发挥其创作才能,运用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从多个角度将西域舞蹈的优美舞姿、西域舞人的精湛舞艺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精巧细密的场景构设、生动可感的形象刻画、健朗遒劲的韵律格调、丰富多样的手法技巧等方面的特点。四、唐代西域乐舞诗的文学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和表现范围,展现了生动的民俗文化画卷,显现了民族文化交流的历程等几个方面。唐代的西域乐舞诗不仅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也开阔了唐人的文化视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人追求开放与自由的气质。唐代西域乐舞诗所具有的无限魅力是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4)
闫盼盼[10](2011)在《唐代宫廷雅乐乐舞诗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乐舞艺术高度发达,尤其是宫廷乐舞不仅规模庞大,表演更是精湛绝伦,宫廷乐舞具备独特的政治教化功能,尤其是在宫廷乐舞关照下的唐代宫廷雅乐乐舞便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为统治者稳定其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1年23期)
唐代乐舞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代乐舞诗是唐诗王国的奇葩,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乐舞诗创作与其它诗歌创作的不同在于,诗人在创作乐舞诗的过程中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法,或飞笔留白、或以声拟声、或听声类形、或以形传神,使人如闻其声,如观其形,有身临其境之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唐代乐舞诗论文参考文献
[1].厉玥.唐代乐舞诗中的“剑器舞”考察[J].中国民族博览.2017
[2].杨英华.唐代乐舞诗的艺术之美[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
[3].杨林夕.论唐代乐舞诗与梁朝乐舞诗的差异[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宁波.唐代乐舞诗的意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5].杨林夕.论梁朝乐舞诗的才色分离——兼与唐代乐舞诗比较[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仵埂,王鹏.唐代乐舞诗酒与皇室贵族生活[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
[7].王宝玉,何辉.浅析胡文化影响下的唐代乐舞诗[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
[8].杨丽萍.唐代乐舞诗中音乐、舞蹈、诗歌的结合——以《霓裳羽衣和微之》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12
[9].陈娇.试论唐代的西域乐舞诗[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10].闫盼盼.唐代宫廷雅乐乐舞诗初探[J].语文学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