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夜间灯光数据,东盟,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唐菁菁,庞芳莹,范祚军[1](2018)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效率——基于东盟8国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中东盟8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为克服东盟地区省级统计数据缺失这一难题,文章运用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东盟8国省级和市级的经济产出数据,然后匹配全球人口动态统计分析数据库构建了城市空间结构指标并检验了其对区域经济效率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单中心结构对东盟8国城市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对省域经济有抑制作用,并且这样的作用效果对处于城市化发展不同阶段的东盟国家存在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南洋问题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傅钰,钟业喜,冯兴华[2](2018)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江经济带127个市域为研究单元,结合地统计分析及空间变差函数,以1988、2001及2012年为研究截面,对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东西差异显着,高水平区于东部地带呈片状及散点状分布,而低水平区于西部地带形成环状集聚格局;(2)冷热点格局呈现明显的梯度推移性,泛长叁角地区形成片状热点集聚区,中部地带形成以武汉城市圈及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次热点区,而西部边缘地带冷点区集聚;(3)空间变差函数显示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较强的空间自组织性,并在全方位呈现出波动变化格局,高值区域具有明显的迁移现象。且文章尝试从成因层、效应层、结果层探讨区域经济格局演变机理。(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刘章[3](2018)在《基于ESDA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度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地处长江经济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单元进行测度,运用ESDA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6年的地级市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具有显着的空间相关性,长江经济带的126个地级市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和经济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8年11期)
李顺成,LEE,Hee-Yeon[4](2017)在《紧凑式城市空间结构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研究——基于中国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大陆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对紧凑式城市空间结构要素对区域经济,特别是对区域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紧凑式城市空间结构要素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和地区所产生的影响力进行比较分析。本文根据中国大陆经济地理带的划分,以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了叁个地区面板模型。模型估计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与地区劳动生产率呈显着的正相关性,而西部地区则呈现出显着的负相关性。(2)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的平方项变量与地区劳动生产率均呈现显着的负相关性。在将人口密度变量和人口密度的平方项变量同时进行分析时发现,在东部地区人口密度与地区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倒U字型"的曲线关系。(3)人口的集中度越高、多核心度越高、土地混合利用度越高都能够促进区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在产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准上差距较大,由此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相关国土规划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地区间所具有的差异性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和实施具有差别化的规划政策和方案。从城市和地区层面来看,更有必要对自身所具有的人口和社会结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查研究。此外,还应注意的是,产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对城市和地区的长期发展趋势进行有效分析和判断,从而制定出具有时效性的紧凑式城市规划政策。(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7年12期)
范月娇,王健[5](2016)在《物流通道的空间形成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物流通道是保证物流业服务于区域内外经济流通的命脉和实现一体化物流的重要依托,也是区域经济空间系统的子系统,从承担单一功能的运输服务到综合运输服务,再到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中,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文章在理论层面研究物流通道空间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物流通道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机制,并总结了物流通道作用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6年07期)
王辉[6](2016)在《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结构有其内在的演变规律,区域经济差异与集聚是形成不同空间结构模式的基础,协调区域经济差异、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区域空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云南省仍是全国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本文依据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县域经济空间自相关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云南省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并提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模式与具体措施。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内容,也为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首先梳理了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区域发展、区域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威廉逊倒“U”型理论、区域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然后分析了云南省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对云南省目前经济发展阶段与特征进行判断,并分析了云南省在全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地位变化,揭示了云南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以“区域”的多属性特征入手,从地域空间尺度、区位视角、行政区划和产业结构角度认识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与时空格局演化。再次,分析了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格局,通过引入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云南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在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关联格局基础上,通过对云南省经济空间格局的整体性特征和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的集聚特征、以及工业化空间格局和城镇化空间格局进行空间分析;综合分析了云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模式。(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7)
和占举[7](2016)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方法的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也是如此,只有越来越符合时代需求的理论才会有后继的生命力。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时间是很久远的,研究的重点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从抽象的较为理论性质的研究转变到在产业的区位抉择、空间行为的研究再到组织规律进行相关的研究。伴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的发展,其相应的方法也从静态分析模拟逐步向动态过程的空间演化模拟发展,新方法与技术手段在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前人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回顾,会为今后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分析带来更多更全面的思路,为我国今后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带来最佳的理论创举。(本文来源于《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3-15)
崔小俊[8](2016)在《创意产业发展、空间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源于思想创新而产生的创意产业对社会、经济、文化结构转型升级中的推动效用表现得越来越显着。研究发现,在从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来看,其影响主要体现于对公众意识的改变、对产业新动力源的增加和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变叁个方面,实现了创新行为与生产过程甚至是日常行为的融合,而这种对生产方式的改变又可以通过共同协作机制,将单个的行为发展为创意生产最终实现区域的整体经济提升。未来应加速创意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对创意产业自身科技性的提升实现对行业产业链高端位置的占领;优先发展以数字内容为主的新型业态,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创意产业整体的优化升级;加强创意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产业发展赢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实现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16年01期)
陈耀,贾海波,乔志霞,马宝宝[9](2015)在《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态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利用甘肃省1999,2005,2013年相关经济数据,借助基尼系数、县域集中指数、区域人均GDP空间分布等研究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甘肃省县域人均GDP基尼系数均大于0.4,经济发展差异显着;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呈现集聚态势,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和兰州周围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兰州—白银和酒泉—嘉峪关为城市群的双核增长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以贫困县域为主,尤以中南部的陇南、临夏和甘南少数民族州最为突出。(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5年06期)
范月娇[10](2015)在《论物流通道及其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中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物流通道是物流服务现代化和专业化的产物,是近年在运输通道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事物。本文以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理论和通道理论为基础,在探析物流通道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重要组成要素的前提下,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新的视角提出了物流通道的概念,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探讨了物流通道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5年05期)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长江经济带127个市域为研究单元,结合地统计分析及空间变差函数,以1988、2001及2012年为研究截面,对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东西差异显着,高水平区于东部地带呈片状及散点状分布,而低水平区于西部地带形成环状集聚格局;(2)冷热点格局呈现明显的梯度推移性,泛长叁角地区形成片状热点集聚区,中部地带形成以武汉城市圈及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次热点区,而西部边缘地带冷点区集聚;(3)空间变差函数显示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较强的空间自组织性,并在全方位呈现出波动变化格局,高值区域具有明显的迁移现象。且文章尝试从成因层、效应层、结果层探讨区域经济格局演变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唐菁菁,庞芳莹,范祚军.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效率——基于东盟8国的经验研究[J].南洋问题研究.2018
[2].傅钰,钟业喜,冯兴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J].世界地理研究.2018
[3].刘章.基于ESDA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
[4].李顺成,LEE,Hee-Yeon.紧凑式城市空间结构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研究——基于中国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
[5].范月娇,王健.物流通道的空间形成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J].中国科技论坛.2016
[6].王辉.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结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7].和占举.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方法的回顾[C].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2016
[8].崔小俊.创意产业发展、空间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
[9].陈耀,贾海波,乔志霞,马宝宝.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态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
[10].范月娇.论物流通道及其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中的地位[J].综合运输.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