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酶水解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酸性果胶酶,棘孢曲霉,固体发酵
酶水解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朱虹溪,姚启禛,胡春秀,沈峰林,庞宗文[1](2019)在《产酸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及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和酶水解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酸性果胶酶的菌株WY9,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WY9初步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该菌株的最适固体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基料为玉米胚芽粕,每克基料添加NH_4H_2PO_40.06g、Mg_SO_40.04g,发酵基料含水量为65%,pH值为3,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84h,在此条件下酸性果胶酶酶活达2200U/g干曲。该酶水解果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3.5,在温度低于60℃和pH2.5~4.5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李亚萍[2](2019)在《化学浆回用纤维特性分析及其对酶水解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废纸循环利用过程中,纤维品质不断劣化,循环至一定程度后,已不再适用于造纸,若能将其进行高值资源化利用,不但可“变废为宝”,还可以提升其应用价值。酶水解能够将纤维有效糖化,是当前生物质能源转化研究中的一种绿色、温和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对于回用纤维的酶水解,特别是回用纤维特性对其影响的研究还不充分。本论文以化学浆回用纤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回用过程中含有残余木素的角质化纤维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纤维酶水解的影响,并探寻了提升酶水解效率的可行方法。研究结果如下:含有残余木素的未漂浆和不含木素的漂白浆纤维经热干燥处理后,纤维润胀能力下降,表面出现褶皱,角质化现象明显。热干燥促使纤维内形成不可逆氢键,造成原纤聚集和共结晶现象,纤维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累积孔容也随之减少;未漂浆纤维中的残余木素(含量3.01%)有助于维持纤维原有形态,同时缓解纤维受热后细胞壁的塌陷、收缩现象。此外,纤维品质的劣化对其酶水解有负面影响,对漂白浆回用纤维的酶水解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但是未漂浆中的残余木素在干燥后被紧密包裹在细胞壁内,反而减少了酶对木素的非生产性吸附。随着循环回用程度的增加,未漂和漂白化学浆纤维的角质化程度不断加剧,但最剧烈的原纤聚集和共结晶现象集中发生在最初的两次回用处理中。随着回用次数的增加,两种纤维的品质持续劣化,未漂浆回用纤维中残余木素的支撑作用逐渐减弱,而漂白浆回用纤维的角质化程度高于未漂浆回用纤维。由此造成漂白浆回用纤维具有更高的抗降解特性,未漂浆回用纤维的酶水解效率较之未漂浆原生纤维更低。机械预处理可明显破坏化学浆回用纤维致密的角质化结构,促进细小纤维含量增加,纤维润胀性能大幅度提高,纤维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累积孔容随之增大,纤维结晶区域也被机械作用力破坏。机械预处理是提高回用纤维酶水解效率的有效手段,并且对漂白浆回用纤维酶水解效果的改善更为显着。水热预处理对回用纤维角质化结构的破坏作用较小。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或温度的提高,回用纤维内半纤维素的降解量增加,纤维素结晶指数因无定形物质的去除而提高,而纤维润胀性能和孔结构的改善效果不甚明显。回用纤维的木糖得率与预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的降解程度相关,但预处理未能明显提高回用纤维的酶水解效率。(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5)
文沛瑶[3](2019)在《乙酸和乙酸-双氧水两步预处理对杨木酶水解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树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环境适应性强,种植面积十分广泛,是生产生物能源和生物质化学品的重要原料。杨木加工利用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杨木废弃物,直接焚烧不仅会造成杨木资源浪费,也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以杨木原料制备生物质能源或生物质化学品,可以有效提高杨木资源利用率,解决部分能源和环境问题。本论文采用乙酸预处理杨木制备低聚木糖,通过乙酸-双氧水预处理对乙酸预处理后的杨木残渣中木质素进行脱除以提高杨木酶水解得率,并且分析了两步预处理后杨木的化学组成、结构特性、酶水解性能。研究结果如下:1.杨木经乙酸预处理后乙酰基增多,O/C比值降低,结晶度增加,疏水性增加。随着预处理时间延长,乙酰基含量有所增加,O/C比值略有增加,结晶度增大,疏水性降低,表面木质素有所增加。2.杨木的最佳乙酸预处理条件为5%乙酸、170°C、30 min。在此条件下杨木的木聚糖移除率可达71.3%,纤维素损失率仅为5.5%,低聚木糖得率可达55.8%。3.经过乙酸-双氧水预处理后杨木乙酰基增多,O/C比值增加,结晶度增加,疏水性降低,表面的木质素减少。增加乙酸-双氧水浓度或提高反应温度均会导致杨木乙酰基增多,O/C比值略微增加,结晶度增加,疏水性降低。4.乙酸-双氧水预处理最佳条件为:60°C、80%乙酸-双氧水、2 h,此条件下杨木的木质素移除率为92.7%,纤维素损失率仅为5.6%,纤维素酶水解的葡萄糖得率达67.2%。纤维素酶在水解过程中额外添加β-葡萄糖苷酶后,杨木的葡萄糖得率可达93.1%;改为加入1.0 mg/mL的吐温80,葡萄糖得率可达93.8%。综上,对杨木进行乙酸和乙酸-双氧水两步预处理,不仅可以获得较高产率的低聚木糖,还可以高效水解其中的纤维素制备可发酵糖,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杨木生物炼制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汪兵,刘苇,刘璐,张培青,侯庆喜[4](2018)在《玉米芯残渣的底物特性对其酶水解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生物质精炼以生产生物质燃料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酶水解玉米芯残渣生产可发酵糖,通过PFI打浆预处理改变玉米芯残渣的底物特性,进而借助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玉米芯残渣的底物特性对其酶水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FI打浆可明显改变玉米芯残渣的底物特性,显着提高其酶水解效率;玉米芯残渣的酶水解反应符合拟二级反应模型;建立了酶水解效率与底物特性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保水值和打浆度对酶水解效率的影响最显着,平均粒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次之,而表面电荷密度的影响最小。(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敬枫,郝茜珣,侯新村,张军华[5](2018)在《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对杂交狼尾草酶水解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生长速度快、产量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是制备生物能源和化学品的极具潜力的原料。为实现杂交狼尾草高效酶水解,分别采用氢氧化钠、亚硫酸钠和碱性亚硫酸钠对其进行预处理,分析其对原料化学组成和结晶度的影响,探讨纤维素酶剂量、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的协同、酶系组成对酶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NaOH或4%Na_2SO_3预处理可将杂交狼尾草木质素质量分数从19.5%降为10%~15%。在1%NaOH预处理时加入Na_2SO_3可将底物中木质素质量分数降为5%以下,细胞壁多糖质量分数达95%以上。由于其良好的可降解性能,纤维素酶水解预处理杂交狼尾草时剂量可低于10 U/g,且添加木聚糖酶的效果较增加纤维素酶剂量效果更好。在底物质量分数为10%时,每克底物添加10 U纤维素酶、1 000 nkatβ-葡萄糖苷酶和2 mg木聚糖酶进行水解,经4%Na_2SO_3+1%NaOH预处理后杂交狼尾草的葡萄糖和木糖得率分别高达94.2%和84.0%。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在高底物质量分数、高效酶水解杂交狼尾草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周迎春,姜太玲,李月仙,刘倩,宋记明[6](2018)在《蛋白质酶水解物的功能特性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的酶水解产物主要是氨基酸和多肽,其中多肽的含量最高。多肽不仅具有与蛋白质相类似的功能特性,而且还有蛋白质无可比拟的生物活性。综述了蛋白质酶水解物所具有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等功能性质,以及所具有的抗氧化、降血压、抗菌等生物活性,并为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8年03期)
晏艳,杨洋,余红梅,宿长琼,袁德宽[7](2016)在《萝卜籽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及酶水解液制备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滤法从萝卜硫苷水解液中制备萝卜籽分离蛋白,研究其基本性质、功能特性和制备水解萝卜籽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萝卜籽分离蛋白冻干粉的蛋白质含量为88.5%,由分子量分别为52 000、25 000和6 000的叁种蛋白质组成,百分比分别为7.65%、3.03%和89.32%,平均分子量为10 100;该蛋白由17种氨基酸组成,其中苏氨酸占23.4%,蛋氨酸占6%,色氨酸占1.7%,必需氨基酸占40.3%。双酶水解萝卜籽分离蛋白制备水解萝卜籽肽的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组合的最佳温度为60℃/45℃,pH为9.0/7.0,水解时间为2.5h/4h,底物浓度为4%/5%,酶用量皆为3%。在该优化条件下,萝卜籽分离蛋白的水解度为94.3%。获得的水解萝卜籽肽由17种氨基酸组成,必需氨基酸占39.6%,分子量分布在600~650区间,可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及日用品等行业。(本文来源于《氨基酸和生物资源》期刊2016年04期)
汪兵,刘苇,侯庆喜,陈威,曹启源[8](2016)在《杨木化机浆的纤维特性对其酶水解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FI对杨木化机浆进行打浆预处理以改变纤维特性,研究了纤维主要特性对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原料的细纤维化程度、润胀程度、比表面积以及细小纤维含量均随着PFI打浆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结晶度和纤维长度有所降低;PFI打浆预处理使纤维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打浆度越高,纤维表面粗糙程度越大,细纤维化作用越明显;随着打浆预处理程度的增强,杨木化机浆的酶水解效率明显增加,当打浆度从22°SR提高至49°SR时,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的得率提高了49%;利用数学分析法比较了不同纤维特性对酶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细纤维化程度和打浆度的影响最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5-18)
陈理恒[9](2016)在《基于酸处理的木质纤维酶水解及纳米纤维素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纤维是一种储量大、可再生和环境友好的资源,有望替代化石资源作为能量及材料来源。本论文基于酸处理木质纤维,研究其具有前景的两大应用,即糖化产乙醇和部分降解后分离纳米纤维素。首先探讨了不同金属氯化物水溶液预处理蔗渣。金属氯化物在水中能稳定而持续地释放氢离子,有效催化半纤维素的降解,提高纤维素对酶的可及性。针对预处理所得蔗渣的酶水解进行动力学研究,提出了抑制因子IF。随着IF的降低,生物质酶水解的初始速率和效率相应提高。特别是氯化铁预处理所得蔗渣的酶水解IF值低至1.35,其水解效率CED高达96.7%。同时,通过对比氯化铁预处理禾本类和木材类生物质原料,考察了该预处理方法的适应性及经济性,并提出了基于原料中葡聚糖计算的半纤维素脱除效率RHG进行评估不同生物质的酶水解性能。经过氯化铁预处理后的生物质的RHG排序为:稻草(83.3%)>蔗渣(50.4%)>桉木纤维(29.6%),它们相应的CED分别为95.1%、91.7%和81.5%。相比于稀的无机酸预处理(如盐酸),氯化铁预处理更为经济高效。同等价格的药品消耗量,FeCl_3预处理稻草产乙醇转化率为81.9%。而盐酸预处理稻草后转化乙醇转化率只有58.6%。而且,氯化铁可回收利用,对环境的危害小。针对桉木纤维强的阻抗性的特点,采用预处理的结合水解因子CHF研究了桉木的氯化铁预处理过程木聚糖的降解动力学模型。得出了桉木木聚糖残留与CHF的关系X_R=0.8exp(-CHF)+0.2 exp(-0.37CHF)。且根据CHF分别预测了桉木经过氯化铁预处理后的固体得率、葡聚糖残留量以及纤维素酶水解效率。另外,在桉木的氯化铁预处理和酶水解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Tween 80都能提高酶水解效率。但在酶水解过程中加入Tween 80显得比在预处理过程中加入更高效且更具经济性。在木质纤维的纳米尺度利用方向,首先研究了纤维素纳米晶体(CNC)常规的制备方法,即硫酸法的反应条件对CNC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硫酸浓度是控制CNC和CSR得率的主要因素,CNC的得率最大值75%出现在酸浓度为58%时,且该点为突变点。CNC的长度、形态及结晶度可通过改变浓硫酸水解反应的条件进行控制。低浓度条件下(如58%),由于无定型区纤维降解的不充分,所得的纳米纤维素更像CNF,结晶度几乎不随CNC得率变化。而高浓度下(如64%),极易得到外表光滑的CNC,所得CNC的结晶度随得率的降低而线性增加。通过UV-Vis分光光度计法对硫酸法所得的棒状CNC胶体进行检测,建立起CNC的尺寸与胶体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对CNC长度和半径同步简捷测量。所建立的RGS模型方程为,其中。运用模型方程运算,得到棒状CNC长度为144.4 nm,半径为6.3 nm,该值与TEM技术所得的CNC尺度极其相近。通过对比浓硫酸、Fe Cl_3和季铵盐预处理桉木漂白浆BEP,发现尺寸的降低和表面电荷的引入有利于纤维后续机械剥离成纤维素纳米纤丝(CNF)。氯化铁预处理能极大地降低了BEP的聚合度和尺寸,季铵盐能引入电荷,而硫酸同时具备这两方面。它们都能使BEP悬浮物极易通过高压微射流均质机的孔径为87 um的高压槽而产生CNF。氯化铁预处理后所得的CNF具有较佳的热稳定性但分散性差,是一种具有剪切变稀且有屈服应力的塑性流体。而硫酸法和季铵盐法所得CNF的热稳定性较差。另外,季铵盐化的CNF所带的正电荷能有效中和阴离子的CNF,从而提高了成膜的滤水性能。综合分析硫酸法制备CNC,硫酸、FeCl_3和季铵盐法制备CNF,提出一种新的高效同步制备羧基化的CNC和CNF的方法。高浓度(50 wt%以上)的草酸和马来酸水溶液在100-120°C处理漂白浆45 min,可成功剥离出羧基化的CNC,同时只需较弱的机械均质作用即可得到较短尺寸的羧基化的CNF。高浓度有机酸所得的CNC热降解温度Tonset高达322°C,远高于漂白浆原料(274°C),且其结晶度高达82%。制备CNC和CNF的药品草酸和马来酸极易进行重结晶回收,70 wt%的草酸和80 wt%的马来酸水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可结晶析出95%的草酸和80%的马来酸。(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2)
卢黄华,丁玉琴,毛海锋,曾端辉[10](2016)在《鲢肉蛋白超滤酶水解产物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碱性蛋白酶水解白鲢鱼肉,采用超滤杯做酶反应器来实现可控酶解白鲢鱼肉,研究超滤膜的型号和操作压力对酶解产物的氮收率、水解度、平均肽链长度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截留分子量为10KD的超滤膜,在0.15MPa下边超滤边酶解,滤液的平均肽链长度为3.59,水解度为11.92%,氮收率为39.2%,分子量分布是连续的,且较集中。(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酶水解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废纸循环利用过程中,纤维品质不断劣化,循环至一定程度后,已不再适用于造纸,若能将其进行高值资源化利用,不但可“变废为宝”,还可以提升其应用价值。酶水解能够将纤维有效糖化,是当前生物质能源转化研究中的一种绿色、温和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对于回用纤维的酶水解,特别是回用纤维特性对其影响的研究还不充分。本论文以化学浆回用纤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回用过程中含有残余木素的角质化纤维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纤维酶水解的影响,并探寻了提升酶水解效率的可行方法。研究结果如下:含有残余木素的未漂浆和不含木素的漂白浆纤维经热干燥处理后,纤维润胀能力下降,表面出现褶皱,角质化现象明显。热干燥促使纤维内形成不可逆氢键,造成原纤聚集和共结晶现象,纤维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累积孔容也随之减少;未漂浆纤维中的残余木素(含量3.01%)有助于维持纤维原有形态,同时缓解纤维受热后细胞壁的塌陷、收缩现象。此外,纤维品质的劣化对其酶水解有负面影响,对漂白浆回用纤维的酶水解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但是未漂浆中的残余木素在干燥后被紧密包裹在细胞壁内,反而减少了酶对木素的非生产性吸附。随着循环回用程度的增加,未漂和漂白化学浆纤维的角质化程度不断加剧,但最剧烈的原纤聚集和共结晶现象集中发生在最初的两次回用处理中。随着回用次数的增加,两种纤维的品质持续劣化,未漂浆回用纤维中残余木素的支撑作用逐渐减弱,而漂白浆回用纤维的角质化程度高于未漂浆回用纤维。由此造成漂白浆回用纤维具有更高的抗降解特性,未漂浆回用纤维的酶水解效率较之未漂浆原生纤维更低。机械预处理可明显破坏化学浆回用纤维致密的角质化结构,促进细小纤维含量增加,纤维润胀性能大幅度提高,纤维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累积孔容随之增大,纤维结晶区域也被机械作用力破坏。机械预处理是提高回用纤维酶水解效率的有效手段,并且对漂白浆回用纤维酶水解效果的改善更为显着。水热预处理对回用纤维角质化结构的破坏作用较小。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或温度的提高,回用纤维内半纤维素的降解量增加,纤维素结晶指数因无定形物质的去除而提高,而纤维润胀性能和孔结构的改善效果不甚明显。回用纤维的木糖得率与预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的降解程度相关,但预处理未能明显提高回用纤维的酶水解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水解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朱虹溪,姚启禛,胡春秀,沈峰林,庞宗文.产酸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及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和酶水解特性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9
[2].李亚萍.化学浆回用纤维特性分析及其对酶水解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文沛瑶.乙酸和乙酸-双氧水两步预处理对杨木酶水解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汪兵,刘苇,刘璐,张培青,侯庆喜.玉米芯残渣的底物特性对其酶水解效率的影响[J].中国造纸学报.2018
[5].王敬枫,郝茜珣,侯新村,张军华.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对杂交狼尾草酶水解特性的影响[J].林业工程学报.2018
[6].周迎春,姜太玲,李月仙,刘倩,宋记明.蛋白质酶水解物的功能特性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18
[7].晏艳,杨洋,余红梅,宿长琼,袁德宽.萝卜籽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及酶水解液制备工艺[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6
[8].汪兵,刘苇,侯庆喜,陈威,曹启源.杨木化机浆的纤维特性对其酶水解影响的研究[C].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9].陈理恒.基于酸处理的木质纤维酶水解及纳米纤维素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10].卢黄华,丁玉琴,毛海锋,曾端辉.鲢肉蛋白超滤酶水解产物特性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