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动噪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离心风机,非定常流动,振声耦合,振动噪声
流动噪声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华,楚武利,杨晓彤,张晶辉[1](2019)在《船用离心风机流动诱发振动噪声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进出口连接有长管道的离心风机系统,其外部辐射噪声主要是内部非定常流动诱发蜗壳振动产生的振动噪声。基于风机振动噪声问题,给出了一种考虑振声耦合作用的流场-结构-声场单向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并通过振动试验验证了此单向耦合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随后基于声辐射贡献量分析(PACA)方法定量的给出了噪声源位置。研究表明:振动噪声的基频分量占据主导地位,蜗壳表面声压主要由蜗壳表面振动速度或是振动加速度决定。噪声源分析表明,蜗壳侧板出口靠近蜗舌区域、蜗壳前、后板距离蜗舌180°附近区域是蜗壳基频振动噪声辐射的主要振动噪声源。(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陈国平,李占国,史尧臣,刘红岩,陈思思[2](2019)在《带宽对汽车同步带空气流动噪声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RU型汽车同步带,运用一维声场理论建立了空气流动噪声的管道声场模型,分析了空气流动噪声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了带宽对噪声声压的影响规律;并针对带宽分别为10 mm、20 mm和25 mm的同步带,进行了两轮无负载同步带噪声试验,研究了带宽对同步带空气流动噪声的影响规律,验证了所建立的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徐号钟,唐科范[3](2019)在《阀门流动噪声源识别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阀门是管路系统必不可少的控制元件,其流体动力噪声是舰船管路主要噪声源之一。该文采取CFD/CAA多步骤混合计算方法,应用CFD软件FLUENT和声学软件ACTRAN,对某型截止阀及其加装小孔消声装置的改进阀的流场、等效声源场和声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获得了小孔消声装置对阀内流动声源的控制效果及其机理分析。通过数值模拟阀门流道对白噪声声源的响应,对两型阀门腔内声学共振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并通过对比流动噪声频谱,得到阀门腔内声共振特性对流动噪声的重要影响。通过在FLUENT软件中加UDF模块计算Lighthill方程右端源项,对阀门内等效声源分布进行了便于工程应用的3D直观显示和定位。通过对阀门纵向主截面速度分布进行本征正交分解(POD)分析,得到了流动的时均流和各阶模态速度场,对阀内流动相干结构与流动声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9年05期)
王域同,吴子天,柘淳天,高明[4](2019)在《变截面管内流动诱导噪声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变截面管的管道噪声是建筑噪声、工业系统噪声和船舶潜艇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一噪声的产生是由于流体在通过变截面管时,其不规则运动引起的内部压力和应力变化,以及受湍流和涡流的影响与固体边界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研究变截面管管道的噪声特性及降噪方法,对于社会生活和军事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变截面管的研究主要涉及变截面管内的流动特性和变截面管结构改变对管道噪声的影响规律,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仝帆,黄奔,陈正武,王勇,宋玉宝[5](2019)在《尾缘锯齿对翼型流动和噪声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气流流过翼型尾缘发出的噪声是一类重要的噪声源。为降低翼型尾缘噪声,人们研究了多种主/被动噪声控制方案。近年来,受寂静飞行猫头鹰的启发,人们发现尾缘锯齿可以有效降低翼型的尾缘噪声,并开展了相关的理论[1]、实验[2-3]与数值模拟[4]研究。目前,关于尾缘锯齿降噪的精细的数值模拟研究相对较少,对尾缘锯齿带来的流动和声学的变化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纪健[6](2019)在《气液两相流管道流动背景噪声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相流管道应用的日益广泛,其管道内流动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多相流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多种噪声源,泄漏发生时极大地干扰了泄漏识别。为此对多相流管道正常运行时的流动背景噪声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流动背景噪声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集管道内不同流型工况下的流动背景噪声,利用边际谱法和概率密度函数PDF法对流动噪声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特征量提取。该研究结果能够大大减少人为对背景噪声的主观性判断,有效地提高流动背景噪声辨别的准确度。(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19年S1期)
邢允,张凌,胡秋旭,李伟,吴大转[7](2019)在《吹除过程中流动与噪声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气体将水下航行体贮容器内污水吹除至海中的过程中形成了水下射流场并产生水和气体射流噪声。为研究吹除过程中流动特征与噪声特性,采用VOF模型和大涡模拟法对不同吹除压力下产生的湍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FW-H积分方程对射流辐射噪声进行了计算,最后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流场特征,可将吹除过程分为稳定排水、瞬间排气、稳定排气叁个阶段;水和气体射流噪声的模拟与实验声压级结果变化趋势一致,且最大误差在5 dB以内;气体射流噪声为吹除过程主要噪声源,其频谱呈现"宽频带"、"山峰状"特征,频率集中在0.1~3 kHz以内,1~2 kHz频段有高峰值,且主要由气泡从喷口脱落和气泡噪声产生。(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龙杰,刘益才,朱晓涵[8](2019)在《喷气增焓热泵系统支路流动噪声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喷气增焓热泵系统新增支路流动噪声(200—2 000 Hz)抑制中,针对普通带内插管消声器存在平均传递损失较小且1 000 Hz处存在通过点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带内插管串联消声器。利用Virtual.Lab Acoustics、Fluent及Ansys workbench等模拟软件,建立该消声器声学模型及流体网络模型,对其传递损失、压力损失及结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目标频段内,相较于简单带内插管消声器,带内插管串联消声器平均传递损失增加25.91 dB,增幅为105.9%;1 000 Hz处的传递损失为27.32 dB,增幅为537.8%。该消声器产生的压力损失占压缩机吸气压力的1.8%,其管壁(材料为紫铜T2)所受最大应力占T2紫铜最小抗拉强度的5%、最小延伸强度的30%;该消声器声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空气动力性能良好,结构应力满足系统工作要求。(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李哲弘[9](2019)在《前向多叶离心通风机漩涡流动与噪声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向多叶离心通风机因其流量系数大、尺寸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中,对其内部漩涡流动规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风机性能和降低噪声。本文以前向多叶离心通风机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叶片形状下风机内部漩涡流动规律,包括蜗壳出口涡、叶片尾缘脱落涡、叶道内漩涡等,分析漩涡形成的原因,揭示漩涡对风机内部流场和气动性能的影响。分析叶片尾缘脱落涡与风机噪声的联系,提出了此型风机的噪声预测公式。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实验研究了叶片长度对前向多叶离心通风机外特性能参数的影响,实现了风机气动外特性与噪声特性的同步测量。结果表明,在1000rpm和1300rpm的转速下,原叶片与长叶片机型均具有较宽的工作范围,而短叶片机型的工作范围较窄。风机噪声主要为气动噪声,而由蜗壳振动引起的噪声较低。风机出口噪声沿轴向左右对称分布,而在上下方向则存在较大差别。受风机出口气流流动方向影响,出口处下方的噪声要比上方的噪声高。风机出口一个标准长度切面上的噪声沿风机轴线两端成对称分布,而沿轴线两侧的噪声存在较大差别,远离气流和电机侧的噪声较高。(2)建立了风机的数值计算模型,对流动计算域完成了六面体结构网格划分,进行了网格无关性验证。以风机全压值为比对依据,在综合考虑计算精度与计算成本的前提下,对不同网格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3)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风机蜗壳出口区域稳定存在的漩涡及其对蜗壳内流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叶片流道内部的高速气流远离风机入口一侧,在该区域形成明显回流和阶梯状阻隔结构,导致蜗壳出口处存在较大的漩涡。蜗壳出口涡导致叶轮中蜗舌附近气流的回流和蜗壳内出现的强烈的二次流。蜗壳出口涡呈动态稳定状态,在一定区域内小范围移动,移动频率与叶轮旋转频率并无直接联系。(4)基于双圆弧叶片设计方法与正交优化试验方法,对前向多叶离心通风机叶片结构进行了改进,改善了风机内的漩涡流动状况,同时提升了前向多叶离心通风机的静压与全压效率。根据前向多叶离心通风机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判别风机优劣的方法,通过临界参数和实际能耗来筛选改进方案,确定最符合实际工况需求的风机机型。(5)研究了叶片尾缘脱落涡与前向多叶离心通风机噪声的联系,提出了适用于前向多叶离心通风机的噪声预测公式。考虑到叶片尾缘脱落涡出现的起始点位于叶片上的边界层分离点,而不是叶片尾缘最尾端的位置,修正了噪声预测公式中叶片尾缘脱落涡位置的相关参数。前向多叶离心通风机叶道出口的高静压涡流区域是噪声主要来源之一,考虑涡流区域高静压特性对噪声预测结果的影响可提高噪声预测的精度。(6)基于噪声实验结果,研究了叶片长度对风机进出口噪声的影响,分析了风机进出口不同位置噪声的总声压级与频率谱,获得了不同叶片长度下风机进出口的噪声特性。结果表明,叶片长度与风机离散噪声密切相关。叶片长度大于临界长度时,叶片通过频率即为离散噪声频率,离散噪声即为风机的主要噪声。叶片长度小于临界长度时,风机的主要噪声是宽频噪声,且宽频噪声较高的频率段与叶片通过频率并无联系。(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31)
郭建慧[10](2019)在《深井泵非定常水力特性与流动诱导噪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井泵是在水下运行、作业的一种泵,其外形小巧,结构简单,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排灌、工矿生产、油气输送和城市给排水等领域。其运行过程中叶轮与导叶间的动静干涉效应会导致流道内出现强烈的湍流脉动现象,严重影响泵的运行稳定性,还会诱发振动和噪声,影响泵的使用寿命。为研究深井泵的非定常水力特性及流动诱导噪声特征,本文以MJ157-130型深井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其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压力脉动以及内场流动诱导噪声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及所得结论如下:1.深井泵内流场非定常特性分析对流场时均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叶轮和导叶内部压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流量的增大,导叶出口的压力逐渐减小;导叶叶片工作面附近存在低速“脱流区”,随着流量的增大,“脱流区”面积逐渐减小并向出口移动,在大流量工况下,低速“脱流区”消失;湍动能最大的位置位于动静叶栅的交界面附近区域,但不同工况下其分布规律有明显不同。对流场脉动强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流道内的压力脉动强度整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脉动强度最大值均出现在叶轮与导叶的交界面附近;导叶进口区域速度脉动强度最明显;不同工况下,湍动能脉动强度分布差异较大,随流量的增大,交界面的脉动强度幅值逐渐增大。各工况下,叶轮内的流线分布均非常均匀,没有漩涡产生;但导叶流道内的流线分布规律有明显的不同,小流量工况下,导叶内部存在明显的漩涡,随着流量的增大,流动状况得到改善。2.深井泵内部流场压力脉动特性分析分析了计算域内4个过流部件不同位置的压力脉动时域与频域特性,发现进口段监测点的脉动时域变化规律性较弱;不同工况下,随着流量的增大,压力整体下降;各工况下,压力脉动主频及谐频在泵轴频的倍频处。叶轮内不同位置监测点的压力脉动在一个叶轮旋转周期内均出现与导叶叶片数相同数目的相似波形,其脉动主频为导叶叶频。导叶不同位置监测点的压力脉动在一个叶轮旋转周期内均出现与叶轮叶片数相同数目的相似波形,其脉动主频为叶轮叶频。出口段监测点的脉动时域变化规律性比较弱,各工况下压力脉动主频在泵轴频的倍频处,同时也在叶轮叶频及其倍频处。3.深井泵内场的诱导噪声特性叶轮诱导噪声主要为离散噪声,主频为轴频。导叶诱导噪声既有离散噪声又有宽频噪声,离散噪声主频为叶轮叶频。(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5-30)
流动噪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RU型汽车同步带,运用一维声场理论建立了空气流动噪声的管道声场模型,分析了空气流动噪声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了带宽对噪声声压的影响规律;并针对带宽分别为10 mm、20 mm和25 mm的同步带,进行了两轮无负载同步带噪声试验,研究了带宽对同步带空气流动噪声的影响规律,验证了所建立的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动噪声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华,楚武利,杨晓彤,张晶辉.船用离心风机流动诱发振动噪声数值研究[J].流体机械.2019
[2].陈国平,李占国,史尧臣,刘红岩,陈思思.带宽对汽车同步带空气流动噪声的影响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徐号钟,唐科范.阀门流动噪声源识别与控制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9
[4].王域同,吴子天,柘淳天,高明.变截面管内流动诱导噪声的数值模拟研究[C].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2019
[5].仝帆,黄奔,陈正武,王勇,宋玉宝.尾缘锯齿对翼型流动和噪声影响的数值研究[C].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2019
[6].纪健.气液两相流管道流动背景噪声分析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9
[7].邢允,张凌,胡秋旭,李伟,吴大转.吹除过程中流动与噪声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8].龙杰,刘益才,朱晓涵.喷气增焓热泵系统支路流动噪声抑制研究[J].低温工程.2019
[9].李哲弘.前向多叶离心通风机漩涡流动与噪声预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
[10].郭建慧.深井泵非定常水力特性与流动诱导噪声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