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陪护需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人,陪护机器人,功能需求
陪护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张腾宇,张静莎[1](2019)在《老年陪护机器人的功能需求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年人的心理孤独问题已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一项重要问题,而老年情感陪护机器人是利用人工智能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新途径。为了解当前老年人对陪护机器人的认识程度和功能需求,文章针对部分55岁以上人群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环境、身体状况、自理能力等情况的老年人对老年情感陪护机器人的了解程度以及功能需求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目前老年人对陪护机器人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不同年龄段及不同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对机器人的功能需求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机器人的设计需遵照老年人的习惯和偏好,并充分考虑不同情况老年人的需求差异,可探索定制化、模块化的功能设计模式。(本文来源于《社会福利(理论版)》期刊2019年08期)
张海燕,干雁群,沈新,吴亮[2](2018)在《ICU患者、家属及护士对陪护需求认知的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ICU无陪护病房患者、家属的陪护需求与护士对需求认知之间的差异性,以期能为ICU无陪护模式病房的改革或无陪护模式在其他科室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使用方便抽样,选取2017年5—9月在浙江医院ICU无陪护病房住院的298例患者、356例家属和63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住院患者陪护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SNK两两比较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U无陪护病房患者、家属与护士在对陪护需求的总体认知上存在差异性(F=4.091,P<0.05),家属对陪护的需求明显高于患者和护士(P<0.05)。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生理需要"和"尊重需要"的差异。家属对生理陪护的需求高于患者和护士,家属和护士对尊重需要的需求高于患者。患者、家属和护士中,陪护需求得分最高的均为"生理需要",最低的均为"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对"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得分的排名有所差异。在患者中,"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在家属和护士中,"尊重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结论 ICU无陪护模式病房患者、家属及护士对陪护需求的认知存在差异,在无陪护模式病房的推广中,需重视差异性的纠正与引导,并寻求和建立最适合本科室实际状况的无陪护模式病房制度。(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8年09期)
闫颖,徐玉丽,任利丽,关锐[3](2017)在《住院患者的陪护需求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培护需求情况。方法:选取29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培护需求,分析患者陪护需求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科室患者的陪护需求率和陪护需求类型。结果: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对患者的陪护需求率均无影响,≥60岁患者的陪护需求率明显高于<60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科、胸心外科和神经外科的陪护需求率较高,均>80%;除内分泌科外,其他科室患者的陪护需求率均明显高于血液内科和肾病内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于家属陪护的需求最高,其次是希望得到职业陪护。结论:老年人的陪护需求率较高;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胸心外科的陪护需求率高于其他科室;陪护需求类型以家属陪护最多。(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7年21期)
邹春光[4](2017)在《军队高龄退休干部对非亲属陪护人员的情感需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军队高龄退休干部对非亲属陪护人员的情感需求情况,为护理提供依据,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及精神慰藉的需要,以期为陪护机构的管理和改进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军队退休老年人需求调查表,发放调查问卷并作访谈,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根据访谈问卷内容总结军队高龄退休干部的情感需求的内容,并根据需求程度,总结首优次优。结论:军队高龄退休干部对非亲属陪护人员的情感需求,视其自身生活自理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对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居于前四位的情感需求是服从、倾听、生活照顾和陪伴;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居于前四位的情感需求是生活照顾、陪伴、倾听和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7年S1期)
陈丽娜,卢回芬,周焕芳,胡雪萍,朱丽萍[5](2016)在《C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对限制陪护认知和需求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C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对限制陪护制度认知的差异和需求情况。方法选取CCU病房收治的患者200例、患者家属200例、及CCU病房的医护人员85例。在患者入院48 h后采用自制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1在"限制陪护对病情是否有利"、"患者及家属能否配合限制陪护制度"方面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3类人群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令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方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1%患者认为"亲人不在身边的孤独感和恐惧感等不良情绪"是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62.4%而医护人员认为是"紧张而忙碌的病房气氛"。387.2%的家属有担忧心理,而担忧的原因主要为"因为不能看见患者而缺乏安全感"和"担心护理人员因工作忙而忽略生活护理"。结论应重视CCU住院患者、家属对限制陪护的需求,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关护模式,探索新型探视模式,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期刊2016年03期)
王大毅,赵娟[6](2016)在《住院病人陪护人员对陪探视需求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住院病人陪护人员对陪探视的需求,旨在探讨有效的陪护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498名陪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调查者认为病人在住院期间需要陪护,对陪护人员的需求主要为直系亲属占84.6%;69.9%陪护人员认为应该限制探视时间,54.0%的陪护人员认为在任何时间均可探视。[结论]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支持家人陪护,满足病人的陪护需求,适当限制探视时间,才能保障病人的身心需求。(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6年08期)
任爽,王晓春[7](2014)在《CCU限制陪护制度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C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对家属限制陪护制度认知的差异,以探讨最佳探视模式,达到既有利于患者康复又有利于治疗的目的。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00人、家属200人、医护人员80人,在患者入院48小时后采用自制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从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最主要因素、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担忧程度及原因、患者及家属认为CCU最令人不满意的方面、患者和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对限制陪护的认知及满意度和需求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限制陪护对病情的利弊、患者及家属和医护人员对限制陪护制度的认知和需求上存在差异(P<0.01)。结论尽管患者病因不同,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是相同的,应高度重视CCU住院患者、家属对限制陪护的反应性及需求,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全程精细化关护模式,实施分阶段探视制度,制定新型探视模式,寻找制度和人情的平衡点,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更好地配合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管理》期刊2014年05期)
马月利,杨娟玉,张黎明[8](2014)在《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测算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时间需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算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时间需求,为老年无陪护病区夯实基础护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老年无陪护病区5个方面的37项基础护理项目进行工时测定与频次记录,同时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算不同ADL等级病人每日基础护理工作时间。结果 :不同ADL等级老年病人基础护理需求不同,除Ⅱ级与Ⅲ级无明显差异外,ADLⅠ级至Ⅳ级老年病人总的每日基础护理时间整体呈递增趋势,老年无陪护病区平均每人每日所需基础护理时间为224.96~248.80min(95%CI)。结论:根据ADL等级计算基础护理工作时间准确、客观、简单、方便;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工作时间长,为保证护理质量,建议根据基础护理时间需求增加相应护理人员。(本文来源于《中国护理管理》期刊2014年02期)
王伟仙,吴丽芬,周丰勤,鲁彦君,胡德英[9](2013)在《武汉市某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患者对陪护需求及传染病风险认知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患者对陪护需求和感染风险认知状况,初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减少陪护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武汉市某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12年5、6、7叁个月住院患者300人进行"陪护需求状况、感染风险认知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职业、学历、医疗保障方式的患者对陪护的需求都较高,对常见传染病的风险认知程度较低。结论: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患者对陪护的需求高,对传染病风险认知程度低是增加陪护感染的危险因素,必须进行有效的干预;满足患者的需求是减少陪护的基础;转变患者及家属的陪护观念是减少陪护的前提;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患者对陪护及传染病的风险认知是减少陪护的保障。(本文来源于《医学与社会》期刊2013年12期)
吴胜梅,李茶香[10](2013)在《陪护需求在住院患者不同病情阶段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对性陪护需求在住院患者不同病情阶段中的应用。方法:调查1 377例住院患者了解处于不同病情阶段的患者陪护需求,并采取不同的陪护制度。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或家属对陪护需求、陪护费用的满意率及陪护率。结果:实施前后患者或家属对陪护需求、陪护费用的满意率及陪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病情阶段的住院患者采取针对性陪护方式,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降低医院陪护率,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3年13期)
陪护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ICU无陪护病房患者、家属的陪护需求与护士对需求认知之间的差异性,以期能为ICU无陪护模式病房的改革或无陪护模式在其他科室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使用方便抽样,选取2017年5—9月在浙江医院ICU无陪护病房住院的298例患者、356例家属和63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住院患者陪护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SNK两两比较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U无陪护病房患者、家属与护士在对陪护需求的总体认知上存在差异性(F=4.091,P<0.05),家属对陪护的需求明显高于患者和护士(P<0.05)。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生理需要"和"尊重需要"的差异。家属对生理陪护的需求高于患者和护士,家属和护士对尊重需要的需求高于患者。患者、家属和护士中,陪护需求得分最高的均为"生理需要",最低的均为"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对"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得分的排名有所差异。在患者中,"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在家属和护士中,"尊重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结论 ICU无陪护模式病房患者、家属及护士对陪护需求的认知存在差异,在无陪护模式病房的推广中,需重视差异性的纠正与引导,并寻求和建立最适合本科室实际状况的无陪护模式病房制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陪护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1].张腾宇,张静莎.老年陪护机器人的功能需求调查与分析[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9
[2].张海燕,干雁群,沈新,吴亮.ICU患者、家属及护士对陪护需求认知的差异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8
[3].闫颖,徐玉丽,任利丽,关锐.住院患者的陪护需求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7
[4].邹春光.军队高龄退休干部对非亲属陪护人员的情感需求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
[5].陈丽娜,卢回芬,周焕芳,胡雪萍,朱丽萍.C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对限制陪护认知和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
[6].王大毅,赵娟.住院病人陪护人员对陪探视需求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6
[7].任爽,王晓春.CCU限制陪护制度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
[8].马月利,杨娟玉,张黎明.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测算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时间需求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
[9].王伟仙,吴丽芬,周丰勤,鲁彦君,胡德英.武汉市某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患者对陪护需求及传染病风险认知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3
[10].吴胜梅,李茶香.陪护需求在住院患者不同病情阶段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