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遗传易感基因论文-严婧

糖尿病遗传易感基因论文-严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糖尿病遗传易感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型糖尿病,遗传变异,关联研究,遗传风险评分

糖尿病遗传易感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严婧[1](2017)在《中国人糖尿病易感基因的发现及遗传预测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是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寻找遗传易感基因、构建中国人T2DM遗传预测模型对于疾病遗传机制的阐明和早期预警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我们应用候选基因策略探讨了PLA2G6基因与中国人T2DM及糖脂代谢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在第一阶段病例-对照分析(n=3,700)中,探讨了PLA2G6基因区域15个标签SNPs位点与中国人T2DM的相关性,发现rs132984和rs2284060位点与T2DM显着相关(rs132984:OR=1.247,95%CI=1.074-1.449,P=0.004;rs2284060:OR=1.173,95%CI=1.059-1.299,P=0.002)。我们选取另一组病例-对照样本(n=3,122)进行验证,rs132984位点与T2DM仍然显着相关(OR=1.280,95%CI=1.094-1.497,P=0.002),而rs2284060位点与T2DM的相关性则消失(P=0.297)。将两阶段人群合并进行meta分析,发现两个位点与中国人T2DM均显着相关(rs132984:OR=1.254,95%CI=1.104-1.451,P=4.85×10~(-5);rs2284060:OR=1.120,95%CI=1.046-1.195,P=0.003)。此外,rs132984位点与正常对照人群的OGTT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和甘油叁酯水平亦相关(P值分别为0.030和0.044)。本研究发现PLA2G6与中国人T2DM发病及甘油叁酯水平相关。随后,我们在中国横断面人群中(n=6,822)验证了89个已知T2DM易感位点,选取与中国人发病显着相关的40个位点(P<0.05)构建了遗传风险评分模型(genetic risk score,GRS),并在中国前瞻人群中(n=2,495)研究GRS对T2DM发生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GRS能预测9年随访队列T2DM和IGR的累积发生(OR=1.236,95%CI=1.100-1.389,P=0.0004;HR=1.129,95%CI=1.026-1.242,P=0.0128)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Stumvoll 1相胰岛素分泌:β=-0.0480,P=9.66×10~(-5);Stumvoll 2相胰岛素分泌:β=-0.0303,P=3.32×10~(-5)),遗传风险越高,罹患疾病的风险越高,β细胞功能越差。由β细胞功能相关位点构建的β-GRS模型同样能预测T2DM和IGR的发生(OR=0.809,95%CI=0.717-0.914,P=0.0006;HR=0.963,95%CI=0.928-0.998,P=0.0410),β细胞功能越好,罹患疾病风险越低。本研究表明GRS可对T2DM发生及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进行早期预警。总之,本研究发现了PLA2G6基因与中国人T2DM显着相关,构建了中国人T2DM的遗传预测模型可用于疾病的早期防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1)

保晓芸[2](2012)在《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基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代谢性疾病,是以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在中国,年龄在20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有约9240万。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技术的运用,揭示了多个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例如:HHEX,WFS1,SLC30A8,EXT2,FTO,TCF2/HNF1B,CDKN2A/B,IGF2BP2,CDKAL1,PPARG,TCF7L2,KCNQ和KCNJ11。然而,这些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也因种族的不同而不同。基于这个原因,相关的荟萃分析也越来越被广泛的使用。由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2A/B(Cyclin-dependent kinaseinhibitor-2A/B,CDKN2A/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其在β细胞功能与再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了T2D重要的候选基因。但是,迄今为止,很多关于T2D和CDKN2A/B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为了解释这种矛盾,进行针对CDKN2A/B基因位点rs10811661和rs564398与T2D关系的荟萃分析就很有必要。为此,在PubMed、EMBASE和Medline数据库中系统地查阅了从2006年1月到2010年11月的相关文献,一共收集到了35篇相关报道,其中16篇文章(包括24,407病例和33,937对照)符合荟萃分析的纳入标准。研究的结果表明:CDKN2A/B基因的rs10811661-T等位基因(OR=1.28,95%CI=1.21-1.36, p=9×10~(-5))和TT基因型(OR=1.32,95%CI=1.22-1.43,p=9×10-5)都与增加T2D的风险有关;但是,rs564398-G等位基因与T2D的关系尚不明确(OR=0.96,95%CI=0.88-1.05, p=0.35);本研究提示rs10811661-T等位基因在欧洲(p=0.002)和亚洲人群(p=9×10~(-4))中均是T2D的风险因子。荟萃分析结果说明:CDKN2A/B基因位点rs10811661是T2D的易感基因位点;但是,这一结论仍然需要在更大样本量的不同种族群中做进一步的验证。为了揭示最新报道的6个T2D易感基因位点是否也是中国T2D群体的风险因子,本课题在首次发病的中国汉族瘦人T2D群体中,对上述的6个新基因位点进行了实验研究。这6个新的T2D易感基因位点分别来自基因BCL11A,DUSP9,IRS1,CENTD2、ADRA2A和CDKAL1。研究对象包括:761名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在种族、年龄、性别等方面严格匹配的433名健康对照;通过采取其外周血液样本,分离出白细胞中DNA来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探索了这6个新的T2D易感基因位点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的关系。结果表明:CDKAL1基因rs7754840位点的等位基因C与T2D发病风险密切相关(OR=1.54,95%CI=1.30-1.82,p=8.1×10-7);DUSP9基因rs5945326位点的等位基因G与T2D之间也存在着的轻度的相关性(OR=0.81,95%CI=0.70-0.93,p=0.02);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BMI)后,上述的相关性仍然存在,分别是rs7754840(p<1.0×10~(-4))和rs5945326(p=0.043)。然而,经过多重检验校正后,只有CDKAL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7754840与T2D的相关性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1.0×10~(-4))。此外,本研究结果提示:CDKAL1基因rs7754840位点的等位基因C与空腹血糖浓度的升高有关(p=3.8×10~(-4)),这种相关性与CDKAL1基因具有调节胰岛功能的作用相吻合。(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2-05-01)

韩学尧[3](2011)在《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对中国人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影响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T2DM)是遗传异质性疾病,从遗传模式上讲可分为单基因遗传性糖尿病和多基因遗传性糖尿病。前者往往由一个作用较强的基因突变导致,发病较早,呈现孟德尔遗传模式;后者由多个作用较弱的基因再加上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T2DM中,由于基因诊断技术还不能广泛应用,加上其早期治疗不依赖胰岛素,所以临床上这些(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张永伟[4](2005)在《以单核苷酸多态性为遗传标记鉴定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具有复杂的遗传背景。因其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国际上不同种族间关于2型糖尿病易感区域及候选基因的报道存在较大的差异,迄今来自中国人群的报道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基于我们实验室先前发现的5个2型糖尿病候选易感基因,在其共表达基因及其编码产物所在通路中选择了包括KCNJ11在内的15个候选基因,以期鉴定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方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以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遗传标记,通过PCR、DNA测序和扩增受阻突变体系(ARMS)方法进行基因分型;使用phase 2.0软件推断和等位特异PCR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单体型构建;进而对所得结果进行疾病关联分析。 结果:在病例一对照研究中,我们筛查了15个候选基因中的SNP位点,发现KCNJ11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显着相关(502病例:501对照)。SNP rs5219的等位基因频率(x~2=4.405,p=0.036,OR=1.210),rs5210.rs2285676 & rs5219的基因型频率以及由位点rs5219和rs5215构成的单体型GA的频率(x~2=6.431,p=0.011,OR=0.795)在病例与对照组间具有显着差异。此外,单体型GA经过TDT验证仍然具有显着差异(x~2=8.345,p<0.05)。 结论:KCNJ11基因很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该基因的鉴定有助于阐明2型糖尿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并为今后该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05-05-01)

范秋灵,王力宁,周华,姚丽,富野康日已[5](2004)在《全基因组扫描结合基因芯片技术研究KK/Ta小鼠糖尿病肾病遗传易感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扫描法定位出自发性2型糖尿病KK/Ta小鼠糖尿病肾病(DN)的易感基因座位,再以基因芯片技术大规模、高通量地筛选正常与糖尿病肾病状态下肾脏差异表达的基因群,此后从基因的表达入手,进一步研究基因与表型的关系,以及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旨在筛选KK/Ta小鼠DN候选基因,通过人类同源基因的分析,为人类DN易感基因的定位提供线索与依(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4-06-30)

范秋灵[6](2004)在《全基因组扫描结合基因芯片技术研究KK/Ta小鼠糖尿病肾病遗传易感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及糖尿病病人寿命的延长,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证据提示,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寻找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揭示其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加深对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的认识,提高糖尿病肾病的诊治水平无疑是很必要的。 对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基因定位研究有两条途径:一是全基因组扫描法(genome-wide scanning)法,一是候选基因(candidate gene)法。当糖尿病肾病易感基因及其所在染色体位置不清楚时,应采用基因组扫描,先确定相关的染色体区域,再寻找特定基因。人源标本的不足、遗传背景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是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疾病研究的难题。以模型动物代替人体实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方法。动物模型用于糖尿病肾病基因定位时常采用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法。对KK/Ta小鼠、KK-Ay小鼠以及OLEFT大鼠等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的全基因组扫描法分析研究已定位出数个与葡萄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肥胖等相关的易感基因座位。得出的结论在不同模型、不同研究中不尽相同,有时还互相矛盾,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座位国内外尚无报道。 本研究拟从以下叁方面进行糖尿病肾病易感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1.全基因组扫描定位2型糖尿病KK/Ta小鼠糖尿病肾病遗传易感基因座位。 2.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KK/Ta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基因表达谱。 3.选择全基因组扫描定位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提示的可能易感基因,应用竞争性RT-PCR(Competitive RT-PCR)及基因组DNA及c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该基因的表达及多态性进行深入研究。 4.通过人类同源基因的分析,为人类糖尿病肾病易感基因的定位提供线索与依据。 本研究由叁部分组成: 论文一 全基因组扫描研究KK/Ta小鼠糖尿病肾病候选基因座位 方法:近交纯品系KK/Ta、BALB/c小鼠购于日本东京CLEA实验动物中心。以雌性BALB/C小鼠与雄性K份Ta小鼠交配建立第一代杂交小鼠(Fl)。回交小鼠以雄性(K称Ta xBALB/c)Fl与雌性K称Ta小鼠回交,实验中使用的回交小鼠全部为雄性,共208只。提取回交小鼠尾部组织,抽提基因组DNA。选用在KK/Ta、BALB/c小鼠间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遗传标记,共计101个,覆盖小鼠19条染色体。PCR扩增微卫星DNA片段,PCR产物经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PAGE)后,根据扩增的微卫星DNA分离片段大小决定回交小鼠基因型,在PAGE胶上为一条片段,则为称K型,二条片段为份B型。同时测定体重、血糖、尿白蛋白及尿肌醉等表现型。采用基因定位专用软件(MAPMAKE份QTL,Map manager)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eus,QTL)分析,以对数优势积分(109 odds seores,助ds)鑫1 .9为建议连锁,助ds鑫3.3为显着连锁。 结果:K称Ta小鼠空腹血糖水平、经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与注射后2小时血糖之和显着高于BALB/c小鼠(P<0.001),而Fl小鼠与BALB/c小鼠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此结果提示决定血糖水平的K灯Ta基因是以一种不完全显性或隐形方式遗传的。20和28周龄的K份Ta小鼠平均尿白蛋白水平显着高于BALB/c和Fl小鼠(P<0.0001)(表1)。Fl小鼠的平均尿白蛋白水平介于K称Ta与BALB/。小鼠之间,与BALB/。小鼠的差异有显着性(P<0.0001)。表明决定尿白蛋白水平的K称Ta等位基因以一种不完全显性的方式遗传。 20周龄与28周龄的尿白蛋白水平与第二条染色体83.0 cM DZMit3n微卫星DNA标记附近区域显着连锁,最大LoD值为3 .5(扩二13 .2,P二0.0003),我们将这一易感基因座位命名为UA一1(尿白蛋白水平1)。将回交小鼠按UA一1区域微卫星标记DZMit3 11等位基因的不同分为二组,纯合的K称KK组与杂合的K称BALB组。K叮KK组20周龄与28周龄的尿白蛋白水平显着高于K称BALB组回交小鼠(P<0.0001)。 该部分研究表明,与2型糖尿病K份Ta小鼠尿白蛋白水平紧密连锁的易感基因座位位于第二条染色体83 .ocM处DZMit3n微卫星DNA标记附近区域,我们将其命名为UA一1。同源分析表明,UA一1与人第20条染色体着丝粒附近区域同源,接近于2型糖尿病匹马印地安人糖尿病肾病易感基、因座位(GATA65 Eol附近区域)。在UA一1区域的附近存在着几个可能的候选基因,包括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HrH)基因‘hrh、生长抑素受体4基因Slnstr4、血管新生素4基因AgP风、血栓调节蛋白(TM)基因Thbd等。通过对此区域候选基因的深人研究,必将为揭示人类2型糖尿病与糖尿病肾病的遗传学背景提供线索与依据。论文二K份Ta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方法:20周龄雄性KK/Ta(n二3)、BALB/c(n二2)小鼠摘除眼球放血后,迅速取下双侧肾脏,抽提总RNA,逆转录制成。DNA后,体外转录合成cRNA探针。基因芯片为A场metrix公司生产的月升metrixM而ne GenomeU74AvZ,芯片的杂交、洗脱、染色及检测利用月封metrix公司生产的专用设备“基因芯片检测工作站”(workstation)进行,过程的一切操作均按A(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4-04-01)

郭风劲[7](2003)在《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遗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完成 ,疾病基因的定位及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尤其是诸如2型糖尿病 (DM)这类复杂性疾病的易感基因的定位已成为可能。近年来 ,与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相关区域的报道逐渐增多 ,如 :2 0 q12~ 2(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糖尿病遗传易感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代谢性疾病,是以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在中国,年龄在20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有约9240万。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技术的运用,揭示了多个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例如:HHEX,WFS1,SLC30A8,EXT2,FTO,TCF2/HNF1B,CDKN2A/B,IGF2BP2,CDKAL1,PPARG,TCF7L2,KCNQ和KCNJ11。然而,这些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也因种族的不同而不同。基于这个原因,相关的荟萃分析也越来越被广泛的使用。由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2A/B(Cyclin-dependent kinaseinhibitor-2A/B,CDKN2A/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其在β细胞功能与再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了T2D重要的候选基因。但是,迄今为止,很多关于T2D和CDKN2A/B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为了解释这种矛盾,进行针对CDKN2A/B基因位点rs10811661和rs564398与T2D关系的荟萃分析就很有必要。为此,在PubMed、EMBASE和Medline数据库中系统地查阅了从2006年1月到2010年11月的相关文献,一共收集到了35篇相关报道,其中16篇文章(包括24,407病例和33,937对照)符合荟萃分析的纳入标准。研究的结果表明:CDKN2A/B基因的rs10811661-T等位基因(OR=1.28,95%CI=1.21-1.36, p=9×10~(-5))和TT基因型(OR=1.32,95%CI=1.22-1.43,p=9×10-5)都与增加T2D的风险有关;但是,rs564398-G等位基因与T2D的关系尚不明确(OR=0.96,95%CI=0.88-1.05, p=0.35);本研究提示rs10811661-T等位基因在欧洲(p=0.002)和亚洲人群(p=9×10~(-4))中均是T2D的风险因子。荟萃分析结果说明:CDKN2A/B基因位点rs10811661是T2D的易感基因位点;但是,这一结论仍然需要在更大样本量的不同种族群中做进一步的验证。为了揭示最新报道的6个T2D易感基因位点是否也是中国T2D群体的风险因子,本课题在首次发病的中国汉族瘦人T2D群体中,对上述的6个新基因位点进行了实验研究。这6个新的T2D易感基因位点分别来自基因BCL11A,DUSP9,IRS1,CENTD2、ADRA2A和CDKAL1。研究对象包括:761名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在种族、年龄、性别等方面严格匹配的433名健康对照;通过采取其外周血液样本,分离出白细胞中DNA来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探索了这6个新的T2D易感基因位点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的关系。结果表明:CDKAL1基因rs7754840位点的等位基因C与T2D发病风险密切相关(OR=1.54,95%CI=1.30-1.82,p=8.1×10-7);DUSP9基因rs5945326位点的等位基因G与T2D之间也存在着的轻度的相关性(OR=0.81,95%CI=0.70-0.93,p=0.02);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BMI)后,上述的相关性仍然存在,分别是rs7754840(p<1.0×10~(-4))和rs5945326(p=0.043)。然而,经过多重检验校正后,只有CDKAL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7754840与T2D的相关性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1.0×10~(-4))。此外,本研究结果提示:CDKAL1基因rs7754840位点的等位基因C与空腹血糖浓度的升高有关(p=3.8×10~(-4)),这种相关性与CDKAL1基因具有调节胰岛功能的作用相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糖尿病遗传易感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严婧.中国人糖尿病易感基因的发现及遗传预测模型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17

[2].保晓芸.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基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

[3].韩学尧.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对中国人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

[4].张永伟.以单核苷酸多态性为遗传标记鉴定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5].范秋灵,王力宁,周华,姚丽,富野康日已.全基因组扫描结合基因芯片技术研究KK/Ta小鼠糖尿病肾病遗传易感基因[C].“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

[6].范秋灵.全基因组扫描结合基因芯片技术研究KK/Ta小鼠糖尿病肾病遗传易感基因[D].中国医科大学.2004

[7].郭风劲.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遗传定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

标签:;  ;  ;  ;  

糖尿病遗传易感基因论文-严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