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小说论文-杨志兰

底层小说论文-杨志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底层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金莲,叙事,文化现代性

底层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兰[1](2019)在《由底层书写走向文化现代性反思——浅论马金莲小说创作的叙事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将马金莲2018年创作的四个中篇小说和以往的小说比较阅读,发现马金莲最新的小说创作,主题意蕴和叙事维度都发生重大转变。在小说的主题表达方面,由乡土言说和女性话语转向"伤害"文学主题的表达,转向对"人的文学"的写作传统的回应;叙事方式则由底层叙事转向文化现代性反思。这种写作和叙事转向不仅具有社会学价值,而且具有哲学批判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马金莲叙事探索的空间应该是广阔和有意义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11期)

卫素,宫浩宇[2](2019)在《底层空间的整体构造与再生产——论当下乡土小说的电影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消费主义的社会语境中,由于与消费话语及消费趣味不甚契合,"乡土小说、底层叙事"在文学与影像表达中常处于边缘状态与从属地位,但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化的深入发展,观众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众多电影创作者呈现出了对底层大众真实生活的深切关注,一度以来被遮蔽的底层真实的生活困境、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各种现实问题开始越来越多的显影在银幕之上。本文以《喊山》《神木》《乡村行动》叁部乡土小说为中心,探究由叁部小说改编而来的影像对于乡土小说中所构建的底层空间的整体构造与再生产,探析当代乡土小说与电影改编之间的对话与交互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田裕娇[3](2019)在《我写的就是我自己——读魏思孝底层青年系列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前后,魏思孝似乎发现了小说创作的密码,进入写作的井喷期,他有一股落寞空虚、悲伤绝望的情绪要表达,尝试变换各种叙述方式,呈现一个群体的生存困境和他对生活的理解,这种状态大概持续到2016年初,这几年间的小说可统称为底层青年系列小说。2016年在魏思孝的写作历程中是一个转折点,大量小说被重要文学期刊发表、转载,中短篇小说集一本接着一本出版,个人也有了"签约作家"的身份。在文坛崭露头角的他,被冠以"小镇忧(本文来源于《山东文学》期刊2019年09期)

裴磊敏[4](2019)在《许莲顺长篇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许莲顺是当代着名的朝鲜族作家,她生于1950年代,其创作时期经历了改革开放、中韩建交等重要历史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底层群体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进入21世纪,许多作家们开始书写底层人群,文坛上也开始出现“底层文学”,探讨“底层叙事”。许莲顺在创作中用笔墨重点描写底层人物,特别在中韩建交之后,随着大量朝鲜族去韩国劳务,许莲顺开始书写朝鲜族的跨国经验,着重刻画在韩朝鲜族中底层人群的肉体和精神上遭受痛楚。许莲顺的长篇小说中《无根花》、《谁见过蝴蝶的巢》、《中国媳妇》叁部小说将朝鲜族形象设为主人公,书写了这些主人公在跨国中发生的不幸,重点描写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因此,这叁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离散叁部作”。《布谷鸟声声啼》、《舞动的木偶》是继前叁部之后创作的长篇小说。在这两部小说,作家分别将主人公设为留守儿童、孤儿等形象,着重刻画这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因为父母的缺失造成的心理问题以及他们在不幸当中的自我寻找。从这两部小说开始,许莲顺的创作意识发生了显着的转变。目前为止,许莲顺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着“离散”、“文化身份认同”、“女性主义”等问题与视角,从艺术手法、叙事学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许莲顺的作品特点在于其叙事特点,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是两大鲜明特征。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研究许莲顺长篇小说的底层叙事特点。本文的研究方法-底层叙事是潜藏在中国文学的一种文学倾向,从《诗经》开始,文学就开始关注劳苦大众的生活和命运。到了现代,像鲁迅、老舍的作品中都有关注被受压迫的人们的悲惨命运。底层文学的核心含义在于“底层”。关于“底层”,每个专家的定义略有不同,但是综合各家观点,可以将“底层”定义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占有资源较少,生活困难的群体。底层叙事就是书写这类人群的命运。“底层叙事”的“底层”一词来自于社会学,在分析少数民族作品时,不是谈论起民族性,而是围绕“社会性”分析。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及方法。在第一章中明确了本文主题词“底层”的含义,以及从底层叙事理论研究许莲顺长篇小说的可能性。许莲顺的长篇小说由底层人物和底层空间构成,虽然有相关学者在论文中提过这一叙事特点,但尚未出现相关研究。第二章分析了小说当中的底层人物。首先,许莲顺小说中的底层人物饱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苦痛。物质方面,他们因为经济原因去韩国劳务,在韩国做着最底层的工作。《谁见到过蝴蝶的巢》中8个人物形象,为了更好的生活,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偷渡船。在精神方面,他们的苦痛主要来源于家人。像洪智河、赵丹、世姬、“木偶”等人物从小生长在不完整的家庭,这些影响着他们的性格以及世界观。他们想摆脱过往的环境,脱离底层,但是男女间的感情、同民族间的嫉妒、剥夺使他们的不幸仍在延续着。虽然许莲顺长篇小说的人物都是底层人物,但是作家在叙事中赋予了他们尊严。面对他人的鄙夷、轻蔑,他们都没有丧失自尊心。特别是《无根花》的洪智河在多种矛盾中守护尊严,具有十分仗义的性格品质。为了让崔仁奎陪在患有白血病的女儿身边,他掩盖崔仁奎偷盗的事实,代他坐牢;到韩国的第一天晚上,被诱骗到旅馆的洪智河,得知“卖淫女”徐恩美的情况,他慷慨解囊,将身上全部家当交给了她。赵丹、世姬等人物虽然在过往的家庭环境、中韩跨国过程当中饱受生活之苦,但仍然保持着自尊。而美珠、燕姬、“木偶”等儿童人物形象也在不幸的成长过程中,坚守内心的尊严与愿望。另外,许莲顺小说当中的几个人物,像崔仁奎、池慧京、徐恩美、“木偶”的母亲为了金钱,选择了非道德的手段,但是他们为家人的牺牲却给他们留住了尊严。在叙事语言方面,作家使用具有哲学色彩的人物语言,丰富了底层人物的精神世界与形象。这些底层人物在经历数次的挫折之后,开始寻找自我。他们的这种困扰一是由父母的缺失造成的。可以说,在许莲顺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缺少父母关怀的形象。《布谷鸟声声啼》中的美珠,因为母亲接连改嫁也要随之改姓,开始产生对自己身份的疑惑,拒绝随母亲移民到韩国。《舞动的木偶》中“木偶”生长在孤儿院,但是她一直保留着母亲送给她的木偶,她相信母亲一定会来找她。对母亲的期许,实际上就是不断认清自我、寻找自我的过程。第叁章分析了小说底层空间的特点。在许莲顺的长篇小说中,底层空间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结构作用。首先,许莲顺小说当中的底层空间具有破旧、落后的特点。作家不仅描写了有这样特点的空间,而且从小说的开篇描写他们所生存的底层空间,这为小说奠定了一定的基调。《无根花》中的旅馆、施工现场,《谁见到过蝴蝶的巢》中的偷渡船,《中国媳妇》中隐蔽的咖啡厅、“地下咖啡厅”、监狱、墓堆前,《舞动的木偶》中江苏省一个偏僻的农村、孤儿院等都是许莲顺刻画出来的底层空间。具体来看,这些空间具有位置上隐蔽、环境破旧的鲜明特点。小说开篇就开始了空间叙事,这种叙事特点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之外,更是能够反映人物性格。这些空间反映了底层人物的坚毅的性格特点。这些底层空间给了人物们不幸的童年、悲惨的遭遇。例如,《谁见到过蝴蝶的巢》中最显着的底层空间—偷渡船空间狭小,充斥着恶臭。小说中的人物选择这种方式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其环境的恶劣性也暗示着他们的悲惨命运。《舞动的木偶》中偏僻的农村反映了“木偶”母亲的无奈选择,也预示着她很难脱离陈氏四兄弟的魔掌。“木偶”所处的孤儿院可以说是前一个偏僻的农村空间的后续空间,也暗示着木偶延续母亲的悲惨命运。上述特点在《中国媳妇》体现得更为突出。赵丹为了忘记自己的过去,选择去韩国,但是在韩国的婚姻生活中不断遭受挫折、他人的诽议。在这过程中,她经常能看到母亲的影子,本以为能够拥有不同于母亲的生活轨迹,但是她也仍然延续着母亲的命运。第四章分析了许莲顺的底层叙事策略。首先,许莲顺切实地书写在韩朝鲜族群体中底层人群的生活状况,这与作家的中韩跨国经历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悟密切相关。《无根花》、《谁见过蝴蝶的巢》、《中国媳妇》都切实地再现了朝鲜族跨国经验。在韩国从事底层劳动、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韩国、选择嫁给韩国人,这都反映了朝鲜族跨国中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其次,作家书写了人物们对金钱的欲望。“底层”最大的特征莫过于物质的匮乏,许莲顺抓住了这一核心特点,将这些人物所做的选择与最本质的金钱欲望相联系。《无根花》中的崔仁奎、池慧京、徐恩美都因为金钱选择了非法手段。《谁见到过蝴蝶的巢》中的八位人物都是因为遭遇过经济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韩国。《中国媳妇》当中的赵丹虽然并不是因为金钱欲望嫁给韩国人,但是她在韩国饭店打工时遇到的朝鲜族同胞花燕、在牢房见到的非法到韩国的朝鲜族,这些都反映了人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选择一些非法手段。《布谷鸟声声啼》美珠的母亲同样为了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嫁,最后还要带美珠移民到韩国。《舞动的木偶》中“木偶”的母亲为了给母亲治病,舍身嫁到江苏省一个农村,与陈家老四结婚,为他们家传宗接代。在写金钱欲望时,作家同时刻画了贪婪的韩国人物形象。在对比中,作家刻画出韩国人丧失道德、无比贪婪的一面。另外,许莲顺在底层叙事中美化人物的悲剧性命运。这些人物形象遭受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困扰,但是作家赋予了他们尊严,赋予了内心世界的丰富性。虽然这些人物都有不同的悲惨遭遇,但是他们之间的相互依靠、相互慰藉,让小说的“悲剧性”色彩中还有着温情。(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6-02)

康南[5](2019)在《蒋牧良小说的底层叙事(1933—1949)》一文中研究指出“民生”和“民情”一直以来都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要议题,在文学领域,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生命状态也始终是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的焦点,作家能够自觉承担起为底层发声的责任,将带有时代印记的社会生活记录下来,彰显了文学创作的时代性、社会性和现实性。蒋牧良即是将底层作为创作焦点的作家,论文拟将围绕蒋牧良现代时期创作的小说为主体,探究其在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的底层叙事。二十世纪叁十年代的中国为作家们的底层叙事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国家内忧外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民众生存受到极大威胁,迫切的社会问题要求文学关注现实,把写作视角向劳苦大众主体倾斜,社会时代背景和文学发展背景为底层叙事提供了充足的话语空间。在左翼思潮的影响下,蒋牧良自身深厚的底层生活经验和诚恳写作态度也为小说底层叙事提供了可能性。首先从小说的内容上看,蒋牧良小说底层叙事的深度和广度集中体现在底层关注和底层表达上,蒋牧良底层视角不断扩大将底层苦难和底层人性全面展现出来,同时作者的底层悲悯意识和民族家国情怀浸润于小说的底层世界之中。其次,从小说的艺术风格上看,蒋牧良小说的底层叙事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是湖南湘中地区民俗民风的集中展现;另外在对现实的批判讽刺上保持了理性批判精神。最后,与同时期作家相比,蒋牧良底层叙事的独特性体现在小说底层世界的真实性,包括底层环境的真实性、人物情感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工人题材小说中对工人形象和工人生活的真实描述,为1930年代工人题材小说提供了典范。另外,蒋牧良在底层叙事的审美选择上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以及底层悲剧的抗争美。蒋牧良用最朴实的方式进行创作,这种朴实和诚恳不自觉与底层人民惺惺相惜,对现实的凝视、时代的思索与社会的关怀是蒋牧良创作的基本立足点。蒋牧良在左翼文学的引导以及底层的生活经验的影响下,自始至终都将“底层”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以饱满的人文情怀关注底层、书写底层。在作品中表现出文人对于民族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小人物生死存亡的生命意识。蒋牧良的底层叙事极具个人的风格特点,冷静的叙事风格中充斥饱满的写作热情,以真实的人物情感、朴实的人物语言、多层次立体化的人物形象让小说在众多书写底层的左翼文学中独具特色。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蒋牧良小说在底层叙事上的价值贡献,但蒋牧良小说并没有完全摆脱左翼文学二元对立暴力冲突的模式,所以其底层叙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晏阳光[6](2019)在《论刘庆邦小说的底层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庆邦是“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持久地关注底层群体的现实境遇,作品在展现底层生活状态的同时,用深情的目光透视人们的生存挣扎和焦灼内心,也看到他们坚守的尊严和抗争的努力。本文从“底层叙事”的角度出发,对刘庆邦小说进行文本细读,挖掘作者对“底层”的独特表述,阐释作家书写底层的意义。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叁个部分。绪论部分对底层叙事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作出相关梳理,同时整理刘庆邦的小说创作概况与研究现状。正文部分由叁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底层世界的现实建构”,从煤矿、乡村、城市叁个角度切入,透视底层群体复杂的生存环境,围绕着属于底层的区别性空间勾勒他们的生活面貌和现实情状。第二章“底层叙事的艺术呈现”,主要从叙事模式、叙事策略和叙事风格叁个层面进行论述,以此探究小说在表现形式方面的独特性。第叁章“底层叙事的文化表达”,从平民立场、理性批判意识和对道德伦理原则的坚持叁个方面展开论述,刘庆邦既不遗余力地站在平民立场,又能在审度不合理社会现状的同时,用理性精神关照“底层”,其作品追溯“底层”生存法则和道德原则,不断勘测深广的社会与人性内容。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肯定了刘庆邦小说创作的积极意义,并对底层叙事做出整体性审视和展望。论文围绕刘庆邦小说对底层的关注和表述,指出了其作品在精神内核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为当代文学的底层叙事提供了一定的文学经验,同时阐释其对“底层”问题的思考和追问,这也是研究刘庆邦底层叙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海英[7](2019)在《田耳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田耳的小说中,底层书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人物、思想内蕴还是艺术手法都充满了浓郁的底层味。田耳对底层人们生存与精神困境的关注,对于人性异化的揭露,塑造了一批有代表性、有生命力的底层人物形象,在当代文坛上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本文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语叁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通过搜集底层的相关资料,梳理田耳的作品,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指出本课题研究的方向与意义。正文试图分叁章研究田耳底层书写的价值。第一章,通过从描写田耳底层叙事中底层世界和底层人物形象着手。田耳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大都发生在虚拟的佴城,其中佴城又类似于田耳生活的故乡湘西。佴城是田耳小说书写的重要载体,“佴城”这个虚构的艺术世界构成人们生存的土壤,底层人们在这里演绎着他们的喜怒悲欢,田耳笔下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物构成了现实的人生版图。较为典型的有顺应时代的随遇而安的底层人,也有和生活不断搏斗的坚韧拼搏的底层人以及洞察人世的精明圆滑的底层人。田耳以这些大千世界的底层人物来阐释生活带给他们的苦痛,凸显出在灰暗的底层世界里他们是如何面对种种困难,以及在纷繁复杂的底层世界里如何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蕴。第二章,主要描写田耳底层书写的苦难主题、人性异化和对底层的政治生态进行反思。通过对底层人物苦难因素和人性异化的分析,发现苦难和人性异化以及底层的政治生态是分不开的,田耳作品中大多都涉及到了底层人们的苦难问题。苦难能够磨练人的意志,但更多底层人是在苦难中挣扎、迷茫,与苦难抗争或者是被苦难征服。探寻苦难的因素,人性异化性是造成这种苦难的内在因素,底层的政治生态是造成苦难的外在因素。田耳把对人性异化、底层政治生态的批判和当下底层人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更具有时代性,也更容易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第叁章,主要是描写底层叙事的艺术策略,通过从叙事姿态、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角度分析,田耳在底层叙事中,主要使用漫不经心的叙事姿态和非线性叙事结构,特别是运用原生态的叙事语言,还原了底层人物的本色。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了一个归纳,同时总结了田耳底层书写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9-05-30)

孟令花[8](2019)在《论墨白小说的底层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墨白笔下的底层叙事像现实生活一样具有多样性,有对苦难与温情兼具的底层生活的开掘,亦有对苦难浸泡下寒凉人性的审视,同时也有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备受挤压的底层世界的描写与观照。墨白对底层世界的关注与其底层生活经历及使命意识有关,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底层世界苦难的原因进行了从外到内的剖析,既没有一味地将苦难归结于政策与历史的因素,也没有忽略对人性弱点的省察。(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郑润良[9](2019)在《时代的文化图景与底层实相——读张敦中篇小说《有福之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篇访谈录中,"80后"作家张敦谈到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兽性大发的兔子》时,对于自己的写作说了这么一段话,"从编辑内容来讲,这本书大概分为叁个部分,分别是北漂生活、石家庄生活和校园生活。每篇小说都与我的生活关联极大,可以说都来自于生活经历。我喜欢将真实的地名放入小说中,因为这样一来,同一个地方,分别处于两个时空,它们会发生关联,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9年03期)

陈振华[10](2019)在《多维度摹写底层生存的状貌——简析张满昌短篇小说《无法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伊始,关注弱势、边缘、贫困等群体生存状貌与人生体验的"底层写作",由隐至显,形成影响广泛的文学思潮。底层叙事的勃兴自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主要是因为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固化和社会正义的缺失,这关系到改革开放未来的走向。因此,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期刊2019年05期)

底层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消费主义的社会语境中,由于与消费话语及消费趣味不甚契合,"乡土小说、底层叙事"在文学与影像表达中常处于边缘状态与从属地位,但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化的深入发展,观众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众多电影创作者呈现出了对底层大众真实生活的深切关注,一度以来被遮蔽的底层真实的生活困境、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各种现实问题开始越来越多的显影在银幕之上。本文以《喊山》《神木》《乡村行动》叁部乡土小说为中心,探究由叁部小说改编而来的影像对于乡土小说中所构建的底层空间的整体构造与再生产,探析当代乡土小说与电影改编之间的对话与交互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层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志兰.由底层书写走向文化现代性反思——浅论马金莲小说创作的叙事转向[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

[2].卫素,宫浩宇.底层空间的整体构造与再生产——论当下乡土小说的电影改编[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

[3].田裕娇.我写的就是我自己——读魏思孝底层青年系列小说[J].山东文学.2019

[4].裴磊敏.许莲顺长篇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5].康南.蒋牧良小说的底层叙事(1933—1949)[D].河南大学.2019

[6].晏阳光.论刘庆邦小说的底层叙事[D].江南大学.2019

[7].杨海英.田耳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D].吉首大学.2019

[8].孟令花.论墨白小说的底层叙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

[9].郑润良.时代的文化图景与底层实相——读张敦中篇小说《有福之人》[J].长城.2019

[10].陈振华.多维度摹写底层生存的状貌——简析张满昌短篇小说《无法控制》[J].安徽文学.2019

标签:;  ;  ;  

底层小说论文-杨志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