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纸张干强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强剂,纱管原纸,滤水速度,环压强度
纸张干强剂论文文献综述
梁春明[1](2015)在《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纸张干强剂的合成及在纱管原纸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纱管纸生产厂家越来越多,纱管纸的产量也由前几年的供不应求发展到现在的供过于求,纱管纸市场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用相对更便宜的纸浆制造出质量优良的纱管纸产品也成为了纱管纸生产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纸张干强剂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在实验室环境下研究了其在纱管纸中的应用。发现,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干强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65℃,单体合成浓度15-2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0125%,淀粉用量是相对单体质量分数的5%,阳离子单体占单体质量总数的比例时是25%,交联剂用量是0.5%,链转移剂用量0.3%。所得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干强剂样品在纱管原纸中增强效果明显,对滤水速度的改善能力很强,在样品相对绝干浆加入量为2.0%时,纸样干强度相对空白样品提高30%左右,滤水速度提高3倍以上。并且,实验室样品在相对较广的pH值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增干强和加速滤水的作用,尤其是在略偏酸性条件下,效果最好。纸浆中加入阳离子松香胶、硫酸铝、阳离子淀粉都对实验室样品的增干强能力有提高作用。实验室样品与这几种产品共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实验室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干强剂样品与市场上的干强剂产品对比,增干强效果相当,滤水速度提升能力最强。通过对合成的样品上机中试,在等量替代商业干强剂的情况下,成纸物理强度指标基本没有变化,纸料单程留作率提高4%;滤水速度明显加快,水线前移约30cm,车速提高10m/min;小时产量增加4.5%,烘干部蒸汽压力平均降低110kpa。(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许宗娟[2](2015)在《一种生物质纸张干强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造纸原料结构中木浆长纤维比重低、短纤维及二次纤维比重高的现状造成了大部分纸张干强度偏低的局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对各类用纸的干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也刺激了对纸张干强度性能的深入研究。传统的造纸干强剂淀粉、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很难满足纸张的高强度要求,因此我们要寻找一种高效、低廉、环保、稳定的新型造纸干强剂。淀粉和壳聚糖对纸张的干强度有很好增强效果,并且都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将其进行化学改性以期获得更好的增干强效果。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对淀粉进行纳米化改性后进一步与二乙基叁胺五乙酸(DTPA)和壳聚糖进行接枝共聚。详细研究了改性对淀粉性能的影响,改性产物和壳聚糖的接枝共聚工艺及其对纸浆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中,首先优化了纸张抄造工艺和干强剂的施加工艺。研究的最佳抄造工艺为:采用旧瓦楞纸浆E为原料,将其和针叶木化学漂白浆以1:1比例混合,疏解后用于抄纸;将纸浆疏解后采用浆内添加的方式将各类干强剂加入到一定浆浓的纸浆中,电动搅拌10min,然后制备手抄纸,于105℃下真空干燥。然后比较各类干强剂的增强效果,并研究了最佳干强剂用量。研究结果显示:壳聚糖增强效果优于淀粉,淀粉和大豆蛋白配合使用增干强效果比单独使用效果明显,且最佳配合比例为淀粉:大豆蛋白=3:1(质量比)。淀粉作为干强剂最佳用量为2%,壳聚糖和大豆蛋白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25%和2%。随后,对淀粉进行纳米化改性,并将改性淀粉和DTPA螯合处理,并对螯合工艺和产物性能进行探讨。研究显示:螯合反应最佳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4h、固液比为lmg:1mL。纳米改性后淀粉尺寸在200-400nm范围内,且纳米改性后淀粉热稳定性比原淀粉差。最后,研究合成淀粉-DTPA-壳聚糖聚合物,并进行表征和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和DTPA发生酯化反应,淀粉-DTPA和壳聚糖发生酰胺反应。热稳定性:淀粉-DTPA<淀粉-DTPA-壳聚糖<淀粉,DSC熔解温度:淀粉<淀粉-DTPA<淀粉-DTPA-壳聚糖。淀粉、淀粉-DTPA和淀粉-DTPA-壳聚糖对纸张抗张性能和撕裂性能的影响依次增强,增加干强效果依次递增。淀粉-DTPA-壳聚糖和大豆蛋白配合使用对抗张性能裂断长的增强效果最明显,裂断长能达到9.825km,较未添加干强剂的空白样品增强61.33%,对撕裂指数的增强效果也最明显,撕裂指数达到5.92 mNcm2/g,提高56.61%。(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5-04-10)
徐烺,胡惠仁[3](2014)在《AmPAM纸张干强剂生产过程的温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两性聚丙烯酰胺(Am PAM)纸张干强剂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对产品应用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降低反应浓度和提高引发温度可大幅减少引发阶段反应热的产生。而保温阶段温度越高,产物黏度增长越快。随着产物黏度的增大,体系中残余单体含量降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其增强效果也越好。但黏度过高不利于Am PAM的生产和使用,综合判断,Am PAM最佳黏度为20000 m Pa·s。经验证,该产品对纸张的增强效果优于市场上几种常见的纸张干强剂。(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4年12期)
严维博,王志杰,王建[4](2013)在《改性PAE树脂作纸张干强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进行了PAE树脂的改性研究,以期用作纸张的干强剂。探讨了改性PAE树脂的制备及改性后的PAE树脂对浆料Zeta电位、留着、滤水的影响,同时对改性PAE树脂的增强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阳离子淀粉的使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羧基改性剂对PAE树脂进行改性后作为增强剂,改性PAE树脂用量为0.6%时,与1.0%阳离子淀粉增强作用效果基本相当;利用羧基改性剂对PAE树脂进行改性,羧基改性剂最佳引入量为9%;另外在PAE树脂成品中引入羧基改性剂改性,有利于PAE树脂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损纸的回收。(本文来源于《造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玉丽芳[5](2013)在《改性PAE树脂作纸张干强剂的研究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氢键的增强理论被造纸学术界广泛认同后,淀粉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被全球造纸工业作为了常用的干强剂,其约占据国内外增强剂市场份额的90%左右,为纸张灰分、表面强度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从现有生产实际来看,其技术潜力已基本被挖掘,难以进一步满足更高的增强需要。同时,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淀粉类增强剂的使用所带来的滤水困难、细菌繁殖等对纸张生产的不利影响不断增强。为了满足纸张的高增强需要,造纸工作者一直在积极于新型增强剂的开发,然而,开发何种类型的增强剂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本文对PAE树脂作纸张干强剂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AE树脂的羧基共混改性、羟基共混改性、羧/羟共混改性及醚化改性等的改性工艺及改性后的增强效果,以期为新型干强剂的开发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羧基共混改性在降低纸张湿强度的基础上,明显提高了纸张的干强度。从改性效果来看,末端改性优于过程改性;羧基的较佳配加量为9%;当改性后的PAE树脂用量为0.5%时,与改性前相比,改性后的PAE树脂能够进一步提高纸张干抗张指数约11%,而降低湿抗张指数约8%,耐折度提高约17%,撕裂指数提高约27%,内结合强度提高约47%。羟基对PAE树脂的末端改性优于过程改性;改性后的PAE树脂具有高的增干强性能及低的增湿强性能;改性剂的较佳用量为15%;当改性后的PAE树脂用量为0.5%时,与改性前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纸张干抗张指数约7%,而降低湿抗张指数约23%,耐折度提高约13%,撕裂指数提高约25%,内结合强度提高约42%。羟/羧共混改性PAE树脂综合了羧基改性和羟基改性PAE树脂的优点,即不仅提高了改性剂的添加量,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改性后的PAE树脂具有较高的增干强性能及较低的增湿强性能。从改性效果来看,末端改性优于过程改性;羟/羧共混改性剂的较佳用量为20%;当改性后的PAE树脂用量为0.5%时,与改性前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纸张干抗张指数约12%,而降低湿抗张指数约21%,耐折度提高约21%,撕裂指数提高约33%,内结合强度提高约48%。醚化改性PAE树脂的醚化剂的较佳用量为15%,其末端改性略优于过程改性。当改性后的PAE树脂用量为0.5%时,与改性前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纸张干抗张指数约3%,而降低湿抗张指数约19%,耐折度提高约9%,撕裂指数提高约19%,内结合强度提高约37%。羧/羟共混改性是一种较优的PAE树脂改性方式。与常规干强剂相比,改性后的PAE树脂能够在纸张网络结构中同时形成共价键与氢键,所形成的氢键与共价键相互贯穿、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增强效果。(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3-03-01)
许桂红,钟广泉,江锋,李倩钰,梁健文[6](2009)在《两性聚丙烯酰胺纸张干强剂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两性聚丙烯酰胺纸张干强剂(ADS-1)的合成、结构和性能;同时研究了反应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pH值等对ADS-1纸张干强剂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ADS-1干强剂对纸张的增干强作用、对浆料系统的助留效果和对白水系统电导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造纸科学与技术》期刊2009年04期)
张玉凤[7](2007)在《季铵型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作为纸张干强剂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阳离子淀粉作为淀粉的一类重要衍生物,在造纸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季铵型阳离子淀粉,以其在中碱性条件下的良好应用性能,更是得到了广大造纸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应用于造纸湿部的阳离子淀粉的取代度(DS)为0.01~0.07,属于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为了更好地利用淀粉这一可再生资源,使其满足现代造纸技术对造纸助剂高效、低成本的要求,论文采用湿法工艺对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制备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各种影响因素,优化了合成工艺,总结出采用湿法工艺制备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一条稳定、高效的合成路线。同时将产品用作纸张干强剂,找到改善纸张强度性能最好的取代度。论文第一部分研究了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制备。采用浆法制备工艺(湿法工艺的一种),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碱用量、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初步确定了各反应因素与产品取代度的关系,同时找出了DS=0.05时的较好合成条件。通过改变醚化剂(3-氯-2-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CHPTMA)的用量,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出取代度为0.05、0.033、0.022及0.01的最佳合成条件。最终通过对比各取代度下的合成工艺条件,找出了采用浆法制备阳离子淀粉对生产工艺波动较小,产率较高的合成条件,即:反应温度55℃~60℃、反应时间6h~7h、用水量为淀粉质量的1.2倍、碱用量为醚化剂(CHPTMA)量的1.94~2.12倍。论文第二部分研究了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在造纸中的应用。分别探讨了阳离子淀粉在针叶浆、阔叶浆、未漂针叶浆及针叶浆和阔叶浆的混合浆中的应用效果。同时为了使产品能更好的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将阳离子淀粉应用于对纸张强度要求较高的纸袋纸之中。实验表明:自制阳离子淀粉对提高手抄纸强度性能效果较好,特别是当取代度为0.022时,其对改善纸页强度性能较其它取代度范围下的阳离子淀粉效果更好。初步得到了阳离子淀粉在纸张中较好的使用条件。通过进一步研究阳离子淀粉在纸袋纸中的应用效果,确定了阳离子淀粉对改善纸页物理强度最佳使用条件(能够保证纸页有良好的留着率,≥93%),即:浆料pH值8.0~9.0、阳离子淀粉使用量1.0%~1.5%、阳离子淀粉与浆料作用时间10min、填料加入量≤15%。同时通过对比不同种类的淀粉在纸张中的使用效果,发现自制阳离子淀粉对改善纸张强度及留着方面的性能优于市售的阳离子淀粉、淀粉及未添加阳离子淀粉的纸张。论文的第叁部分主要研究了淀粉改性前后的产物结构特征及其在纸浆上的吸附和作用机理,用红外(IR)、扫描电镜(SEM)等仪器观察了淀粉及其衍生物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其与纤维间的相互作用,更深入的了解了阳离子淀粉与纤维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7-04-01)
马永生,邱化玉,王少强[8](2005)在《开发壳聚糖用作纸张干强剂的原料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壳聚糖用作造纸增强剂有较多的报道,但多大粘度多大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对纸浆有最好的增强效果的研究尚属空白。以麦草浆和NBKP浆为原料,以对纸浆的增强效果为标准,对较宽粘度范围和脱乙酰度范围的壳聚糖样品进行了筛选。从中选出了几种增强效果较好的样品,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2005(第十二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10-30)
杨秀芳[9](2004)在《PMAA非离子乳液纸张干强剂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丙烯酸甲酯(MA)、苯乙烯(St)、丙烯酰胺(AM)及丙烯腈(NA)为原料,采用核—壳技术制取非离子乳液纸张干强剂的方法。将PMAA乳液加到草浆中,通过对纸张的环压强度、耐破度和撕裂度等的测定,发现当乳液用量为0.75%~1.0%时,可使纸张抗拉强度提高29.4%,耐破度提高96.4%,环压强度提高36.8%。(本文来源于《中华纸业》期刊2004年04期)
吴星娥,周景辉[10](2003)在《纸张干强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木浆特别是长纤维木浆短缺,许多纸种需配用短纤维阔叶木浆、草浆和回收纸浆,这势必导致纸张强度下降,所以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纸张强度。纸的强度受纤维间结合强弱控制。纤维间结合强度与结合部分形成的氢键数量和质量有直接关系,应用纸张增强剂是加强纤维间结合的好办(本文来源于《西南造纸》期刊2003年02期)
纸张干强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造纸原料结构中木浆长纤维比重低、短纤维及二次纤维比重高的现状造成了大部分纸张干强度偏低的局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对各类用纸的干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也刺激了对纸张干强度性能的深入研究。传统的造纸干强剂淀粉、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很难满足纸张的高强度要求,因此我们要寻找一种高效、低廉、环保、稳定的新型造纸干强剂。淀粉和壳聚糖对纸张的干强度有很好增强效果,并且都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将其进行化学改性以期获得更好的增干强效果。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对淀粉进行纳米化改性后进一步与二乙基叁胺五乙酸(DTPA)和壳聚糖进行接枝共聚。详细研究了改性对淀粉性能的影响,改性产物和壳聚糖的接枝共聚工艺及其对纸浆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中,首先优化了纸张抄造工艺和干强剂的施加工艺。研究的最佳抄造工艺为:采用旧瓦楞纸浆E为原料,将其和针叶木化学漂白浆以1:1比例混合,疏解后用于抄纸;将纸浆疏解后采用浆内添加的方式将各类干强剂加入到一定浆浓的纸浆中,电动搅拌10min,然后制备手抄纸,于105℃下真空干燥。然后比较各类干强剂的增强效果,并研究了最佳干强剂用量。研究结果显示:壳聚糖增强效果优于淀粉,淀粉和大豆蛋白配合使用增干强效果比单独使用效果明显,且最佳配合比例为淀粉:大豆蛋白=3:1(质量比)。淀粉作为干强剂最佳用量为2%,壳聚糖和大豆蛋白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25%和2%。随后,对淀粉进行纳米化改性,并将改性淀粉和DTPA螯合处理,并对螯合工艺和产物性能进行探讨。研究显示:螯合反应最佳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4h、固液比为lmg:1mL。纳米改性后淀粉尺寸在200-400nm范围内,且纳米改性后淀粉热稳定性比原淀粉差。最后,研究合成淀粉-DTPA-壳聚糖聚合物,并进行表征和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和DTPA发生酯化反应,淀粉-DTPA和壳聚糖发生酰胺反应。热稳定性:淀粉-DTPA<淀粉-DTPA-壳聚糖<淀粉,DSC熔解温度:淀粉<淀粉-DTPA<淀粉-DTPA-壳聚糖。淀粉、淀粉-DTPA和淀粉-DTPA-壳聚糖对纸张抗张性能和撕裂性能的影响依次增强,增加干强效果依次递增。淀粉-DTPA-壳聚糖和大豆蛋白配合使用对抗张性能裂断长的增强效果最明显,裂断长能达到9.825km,较未添加干强剂的空白样品增强61.33%,对撕裂指数的增强效果也最明显,撕裂指数达到5.92 mNcm2/g,提高56.6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纸张干强剂论文参考文献
[1].梁春明.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纸张干强剂的合成及在纱管原纸中的应用[D].齐鲁工业大学.2015
[2].许宗娟.一种生物质纸张干强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
[3].徐烺,胡惠仁.AmPAM纸张干强剂生产过程的温度控制[J].中国造纸.2014
[4].严维博,王志杰,王建.改性PAE树脂作纸张干强剂的研究[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3
[5].玉丽芳.改性PAE树脂作纸张干强剂的研究开发[D].陕西科技大学.2013
[6].许桂红,钟广泉,江锋,李倩钰,梁健文.两性聚丙烯酰胺纸张干强剂的研究及应用[J].造纸科学与技术.2009
[7].张玉凤.季铵型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作为纸张干强剂的制备及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7
[8].马永生,邱化玉,王少强.开发壳聚糖用作纸张干强剂的原料筛选研究[C].'2005(第十二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9].杨秀芳.PMAA非离子乳液纸张干强剂的制备及应用[J].中华纸业.2004
[10].吴星娥,周景辉.纸张干强剂的研究[J].西南造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