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合酶启动子论文-王明阳,刘新春,陈虎臣,刘守安

环氧合酶启动子论文-王明阳,刘新春,陈虎臣,刘守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氧合酶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茶树,脂氧合酶,启动子,基因组染色体步移

环氧合酶启动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阳,刘新春,陈虎臣,刘守安[1](2018)在《茶树脂氧合酶CsLOX3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启动子在调控基因转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明茶树茉莉酸及挥发性绿叶气味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脂氧合酶LOX的表达调控规律,应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CsLOX3基因的5'侧翼序列1 050 bp。采用PLACE、PlantCARE在线启动子预测工具等分析表明:该序列包含启动子核心元件如TATA-box、CAAT-box,以及多种类型的激素应答作用元件、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元件,以及逆境胁迫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元件等。启动子上包含的这些顺式作用元件为深入研究茶树Cs LOX3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3期)

曹嵩晓[2](2016)在《薄皮甜瓜脂氧合酶CmLOX10和CmLOX13的原核表达、生化特性及启动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var. makuwa Makino)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中国和东亚国家广泛种植,和厚皮甜瓜比较,其主要特点是植株抗逆性和抗病性较差。前人研究发现经过脂氧合酶(LOX)途径可以产生茉莉酸类物质(JAs)和绿叶挥发性物质(GLVs),它们普遍被认为是植物中调控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因子,因此研究LOX基因的功能可为通过基因工程提高薄皮甜瓜抗逆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尽管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植物中发现了新的LOX基因,但是对于薄皮甜瓜中LOXs基因的研究较少。随着甜瓜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薄皮甜瓜的LOX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提供了便利。在先前的研究中,从甜瓜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到18个LOX基因并分别命名为CmLOX01~CmLOX18,通过与其他植物中已鉴定的LOXs构建系统进化树后发现,CmLOX10和CmLOX13在系统进化树中聚在一起且它们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为58.11%。为了验证薄皮甜瓜CmLOX10和CmLOX13的基因功能,以薄皮甜瓜‘玉美人’为材料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RT-PCR和5'RAC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薄皮甜瓜CmLOX10和CmLOX13基因的全长序列。CmLOX10 (GenBank:KT613843)的ORF长度为2709 bp,5’UTR和3’UTR的长度分别为47和118 bp。CmLOX10基因编码902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02.301 kDa,等电点为6.0。CmLOX13 (GenBank:KT613844)的ORF长度为2721bp,5'UTR和3’UTR的长度分别为48和21 bp。CmLOX13基因编码90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02.312 kDa,等电点为6.34。通过序列比对发现,薄皮甜瓜CmLOX10与甜瓜基因组数据库中GeLOX10有7个核苷酸和3个氨基酸的不同,而薄皮甜瓜CmLOX13与甜瓜基因组数据库中GeLOX13有5个核苷酸和1个氨基酸的不同。2.使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薄皮甜瓜CmLOX10和CmLOX13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mLOX10和CmLOX13都含有PLAT和LOX保守结构域,并且都含有叶绿体转运肽,分别为37和23个氨基酸。通过CmLOX10和CmLOX13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了许多与LOX蛋白功能相关的保守结构域和氨基酸,并据此预测这两个蛋白都为13-LOXs。3.以薄皮甜瓜嫩叶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获得了CmLOX10和CmLOX13启动子序列,其长度分别为2155 bp和2097 bp。通过序列比对,CmLOX13和GeLOX13启动子序列之间的相似度为98.72%,而CmLOX10和GeLOX10启动子序列之间的相似度却只有93.19%。使用PlantCARE和PLACE数据库对扩增获得的CmLOX10和CmLOX13启动子中可能存在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许多与激素和环境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如与SA响应相关的TCA-element元件,与生长素响应相关的TGA-element元件,与GA响应相关的GAREAT元件以及与创伤响应相关的WUN-motif元件。4.通过薄皮甜瓜CmLOX10和CmLOX13的原核表达获得CmLOX10和CmLOX13重组蛋白,依次经过蛋白纯化、SDS-PAGE鉴定、Western-blot鉴定和蛋白浓缩而获得CmLOX10和CmLOX13纯化蛋白。对最后得到的纯化蛋白进行酶活力分析表明,CmLOX10和CmLOX13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和5.5,最适温度分别为45℃和35℃;对CmLOX10和CmLOX13进行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亚油酸是它们的最适底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CmLOX10和CmLOX13与亚油酸反应后的底物的进行分析表明,它们都是13-LOXs。5.使用Gateway法构建CmLOX10和CmLOX13的过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中,通过在烟草叶片中瞬时表达的方法,观察CmLOX10和CmLOX1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表明,CmLOX1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使用软件预测的即定位在叶绿体的结果一致,而CmLOX10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与软件预测的结果不同。6.通过PlantCARE和PLACE数据库对CmLOX10和CmLOX13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后,构建薄皮甜瓜CmLOX10和CmLOX13 5'缺失启动子植物表达载体。将CmLOX135’缺失启动子在烟草叶片中瞬时表达后,对烟草叶片进行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处理,对处理后的烟草叶片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定量分析表明p121GUS:13-5结构的GUS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的5’缺失结构并且CmLOX13启动子对除乙烯处理之外的ABA、SA、 GA、IAA、MeJA、创伤、冷害和高温处理都是有响应的。7.将构建的CmLOX10和CmLOX13过表达载体通过花序浸润法转化拟南芥植株,最终经过0.0005%除草剂Basta和RT-PCR鉴定筛选到了T1代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鉴定薄皮甜瓜CmLOX10和CmLOX13的基因功能提供了材料。(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4-21)

范玉佳[3](2015)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启动子区SNP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及初步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我国属于脑卒中的高发国家,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占脑卒中的80%~90%,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研究IS的危险因素及作用机制是当前脑卒中防治的重要理论基础。白叁烯(Leukotriene,LT)是炎症家族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可以激活白细胞、促进单核细胞与血管内壁的黏附以及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等病理机制,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而AS的形成和发展是IS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5-lipoxyenase activating protein,FLAP)/5-脂氧合酶(5-lipoxyenase,5-LO)通路是白叁烯代谢的重要环节,在白叁烯生物合成早期起重要作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5-lipoxygenase activating protein,ALOX5AP)编码合成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5-lipoxyenase activating protein,FLAP),FLAP和5-LO结合,调节炎症介质白叁烯的生物合成,并可被各种刺激诱发。De CODE研究小组通过全基因组扫描,报道了ALOX5AP基因的易感单倍型Hap A能够增加冰岛人群患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另一单倍型Hap B与英国人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但是,却并未发现任何引起编码序列改变的SNP位点。此后,该基因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进行验证,结论各不相同。ALOX5AP基因启动子区域是否存在特定的SNPs以及单倍型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易感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密切关注。因此,本研究以覆盖ALOX5AP基因启动子区的1785G>A,581_582lns A,519G>A,290G>A,190G>A,946A>G,rs12560847,rs9578195,rs61947373,rs17222919,rs34404999,rs55950839,rs55780307,rs59227506,rs34536374,rs34344566,rs9578194和rs34352240等18个SNPs作为遗传标记,采用SNa Pshot多重微测序分型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各100例)进行阳性关联位点的初筛;对筛选出的阳性关联SNP位点rs17222919继续扩大样本量,采用Taq Man-PCR进行基因分型;最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研究rs17222919位点中不同等位基因对ALOX5AP基因转录活性功能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深入阐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为IS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象:选自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男性6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2.1±9.2岁。IS的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临床检查(体征、病史、生化检验、CT/MRI)确诊。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个体1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性别均与IS组匹配。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58.7±8.6岁。排除栓塞性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所有研究对象之间无血缘关系,且均为河南地区汉族人群。本研究项目获得郑州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加者均知情同意。再分型人群病例组:选自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自河南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3例,其中男542例,女461例,平均年龄60.5±7.8岁。根据TOAST分型法,将IS组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675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198例、未知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UE)130例。对照组:随机选取889例与IS组同期纳入的健康体检个体,其年龄、性别均与IS组相匹配,其中男458例,女431例,平均年龄59.6±7.4岁,入选标准同前。研究方法:运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SNa Pshot多重微测序技术和Taq Man-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将构建好的rs17222919位点不同等位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入HEK293细胞,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rs17222919位点不同等位基因转录调控功能是否具有差异。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IS组与对照组间的平均年龄、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t检验,对各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进行χ2检验。以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所得的相对风险度(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I)表示基因变异对疾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所有检验水准为双侧概率α=0.05。采用SHEsis软件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9个位点的单倍型分析发现,T-A-C-C-A-T-T-G-G单倍型在缺血性脑卒中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8)。相对风险分析发现,携带T-A-C-C-A-T-T-G-G单倍型的个体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高(OR=2.282,95%CI:1.076-4.841)。2.携带rsl7222919位点的TG/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性降低(P=0.025,OR=0.801,95%CI:0.660-0.973;P=0.014,OR=0.564,95%CI:0.356-0.894;P=0.002,OR=0.782,95%CI:0.668-0.915)。3.IS亚型分组研究发现,携带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LAA的风险性降低(OR=0.496,95%CI:0.287-0.858;OR=0.815,95%CI:0.685-0.970);携带G等位基因、T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SUE的风险降低(OR=0.631,95%CI:0.444-0.896;OR=0.557,95%CI:0.363-0.856)。4.性别分层分析发现,携带GG基因型的男性个体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降低(OR=0.462,95%CI:0.230-0.929);携带G等位基因和TG基因型对女性个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降低(OR=0.704,95%CI:0.562-0.883;OR=0.604,95%CI:0.455-0.801)。5.将含rs17222919不同多态性位点的DNA片段克隆至p GL3-Promote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中,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系统对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提示,G等位基因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低于T等位基因(P=0.031)。 结论:1. rs12560847、rs34344566、rs34404999、rs34536374、rs55780307、rs55950839、rs59227506、rs61947373和rs9578194九个位点组成的T-A-C-C-A-T-T-G-G单倍型是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单倍型。2.rs17222919T>G位点可能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且GG和TG分别是LAA和SUE的保护因子。3.rs17222919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对ALOX5AP基因的转录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4-01)

王青釭,孟莹,朱圣韬,施海韵,张澍田[4](2014)在《启动子甲基化调节在低表达环氧合酶-2的食管鳞癌移植模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参与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在部分ESCC细胞株中COX-2呈低表达。选择低表达COX-2基因的ESCC进行裸鼠移植。探讨COX-2基因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观察联合COX-2选择性抑制剂和去甲基化药物干预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KYSE 150细胞进行裸鼠移植,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对照检查组7只。分别给予1尼美舒利(nimesulide,NIM)+5-氮杂脱氧胞苷(5-Aza-deoxycytidine,5-Aza)干预2尼美舒利干预35-Aza干预。5周后处死动物,比较各组移植瘤的直径,计算移植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组织中COX-2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OX-2蛋白的表达;亚硫酸氢盐测序方法测定移植瘤中COX-2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移植瘤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浓度。结果各组动物体质量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联合干预组移植瘤明显小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一致,均表现为联合干预组最低,5-Aza干预组最高。甲基化测序结果 10个Cp G位点中联合干预组和5-Aza干预组的甲基化率低于尼美舒利组和对照组(30%vs 58.3%)。PGE2的浓度分析显示联合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独尼美舒利干预组,PGE2比值在联合干预组、尼美舒利干预组分别为0.37、0.91,联合干预组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表达COX-2的ESCC移植模型中COX-2启动子甲基化是调节该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之一。联合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和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脱氧胞苷对低表达COX-2的ESCC移植瘤的生长有协同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张国红,麦瑞琴,陈宋明[5](2010)在《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广东潮汕人群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广东潮汕人群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标记PCR和毛细管电泳相结合技术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在30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82例对照者中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重复次数n≤25为S型等位基因,n>25为L型等位基因。Logistics回归分析基因型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家族史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显着性,基因型与吸烟(OR为1.790,95%CI为1.110-2.886)、高血压(OR为1.552,95%CI为1.045-2.304)、糖尿病(OR为1.727,95%CI为1.018-2.928)交互作用增加个体冠心病患病风险,SL+LL基因型与吸烟作用最为显着(OR为2.517,95%CI为1.206-5.253)。结论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可作为潮汕人群伴危险因素个体冠心病易感风险评估的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王炎,刘宁宁,周利红,吴琼,周宁[6](2010)在《健脾解毒方介导p38MAPK信号转导下调幽门螺杆菌诱导的胃癌细胞环氧合酶2启动子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对人胃癌MKN45细胞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pGL3-Basic-COX-2-promoter)活性的影响和健脾解毒方对其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构建的pGL3-Basic-COX-2-promoter转染MKN45细胞,观察H.pylori对其活性的影响。运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观察H.pylori对MKN45细胞COX-2启动子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健脾解毒方对H.pylori感染的MKN45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及其下游激活转录因子-2(ATF-2)表达的影响。结果:H.pylori可增加COX-2启动子活性;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后,COX-2启动子活性明显下调;健脾解毒方能够抑制H.pylori诱导的p38MAPK及ATF-)的活性。结论:H.pylori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上调胃癌细胞COX-2启动子活性;健脾解毒方通过调控p38MAPK/ATF-2信号通路,抑制COX-2启动子活性,是其防治H.pylori诱发胃癌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0年14期)

王青釭,朱圣韬,张澍田[7](2010)在《环氧合酶-2启动子甲基化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在低表达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食管鳞癌细胞中COX-2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探讨对于低表达环氧合酶2的食管鳞癌给予去甲基化联合COX-2选择性抑制剂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低表达COX-2的食管鳞癌TE-1细胞,RT-PCR法检测mRNA表达,DNA测序的方法检测COX-2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用5-氮杂脱氧胞苷和尼美舒利干预细胞株,比较干预前后细胞的COX-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及COX-2mRNA表达。用MTT法检测不同干预因素对细胞增生抑制作用的差异。ELISA检测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浓度。结果食管鳞癌TE-1细胞的COX-2核酸呈低表达,而其启动子呈高甲基化状态,甲基化率为58.3%。用去甲基化制剂5-氮杂脱氧胞苷干预后,该细胞的COX-2启动子甲基化率降低为30%,同时核酸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独用尼美舒利干预细胞的抑制率为16.2%,而联合5-氮杂脱氧胞苷和COX-2选择性抑制剂尼美舒利干预后细胞的增生抑制明显,抑制率升高为48.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去甲基化干预后PGE2浓度从553.96pg/mL升高到647.54pg/mL。结论对于低表达环氧合酶2的食管鳞癌细胞其启动子高甲基化可能是影响其核酸表达的原因,给予去甲基化干预可使环氧合酶2的核酸表达增加,再联合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剂能够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生,是一种可能的治疗选择。(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王青釭,朱圣韬,张澍田[8](2010)在《环氧合酶-2启动子甲基化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在低表达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食管鳞癌细胞中COX-2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探讨对于低表达环氧合酶2的食管鳞癌给予去甲基化联合COX-2选择性抑制剂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低表达COX-2的食管鳞癌TE-1细胞,RT-PCR法检测mRNA表达,(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国际治疗内镜及消化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汇编》期刊2010-06-10)

卢婷婷,梁统[9](2010)在《原花青素对IL-1β诱导的A549细胞环氧合酶-2启动子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人肺癌细胞A549为模型,探讨原花青素(PC)对环氧合酶-2(COX-2)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用含有完整和NF-κB结合位点突变的COX-2启动子的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GL 3质粒,转染A549细胞,加原花青素(20 mg/L)培养,检测COX-2基因5’调控区相对转录活性;RT-PCR检测细胞COX-2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NF-κB结合位点突变的COX-2基因转录活性极大地降低,原花青素可以显着降低完整的COX-2启动子转录活性,降低A549细胞中COX-2 mRNA的表达。(本文来源于《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刘南南,张文伟,江玲,沈文飚,翟虎渠[10](2008)在《水稻脂氧合酶-3基因启动子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栽培水稻品种越光中克隆了水稻脂氧合酶-3基因(Lox-3)的启动子,长度为1343bp,其序列与日本晴对应的序列完全相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受信号诱导的元件(G-box)、温度响应元件(CCGAAA)和水分胁迫响应元件(CACATG)等顺式作用元件;进一步构建了Lox-3基因启动子与gus和gfp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并获得转基因植株,发现报告基因在转基因植株的根、茎、叶、花药、种胚及种皮中均有表达,在萌发种子的胚和胚芽中也有表达,但在胚乳中不表达。此外,经ABA、NaCl及人工陈化处理后对报告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这些非生物胁迫可能通过诱导启动子顺式元件致使报告基因表达活性增强。(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环氧合酶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var. makuwa Makino)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中国和东亚国家广泛种植,和厚皮甜瓜比较,其主要特点是植株抗逆性和抗病性较差。前人研究发现经过脂氧合酶(LOX)途径可以产生茉莉酸类物质(JAs)和绿叶挥发性物质(GLVs),它们普遍被认为是植物中调控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因子,因此研究LOX基因的功能可为通过基因工程提高薄皮甜瓜抗逆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尽管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植物中发现了新的LOX基因,但是对于薄皮甜瓜中LOXs基因的研究较少。随着甜瓜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薄皮甜瓜的LOX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提供了便利。在先前的研究中,从甜瓜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到18个LOX基因并分别命名为CmLOX01~CmLOX18,通过与其他植物中已鉴定的LOXs构建系统进化树后发现,CmLOX10和CmLOX13在系统进化树中聚在一起且它们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为58.11%。为了验证薄皮甜瓜CmLOX10和CmLOX13的基因功能,以薄皮甜瓜‘玉美人’为材料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RT-PCR和5'RAC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薄皮甜瓜CmLOX10和CmLOX13基因的全长序列。CmLOX10 (GenBank:KT613843)的ORF长度为2709 bp,5’UTR和3’UTR的长度分别为47和118 bp。CmLOX10基因编码902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02.301 kDa,等电点为6.0。CmLOX13 (GenBank:KT613844)的ORF长度为2721bp,5'UTR和3’UTR的长度分别为48和21 bp。CmLOX13基因编码90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02.312 kDa,等电点为6.34。通过序列比对发现,薄皮甜瓜CmLOX10与甜瓜基因组数据库中GeLOX10有7个核苷酸和3个氨基酸的不同,而薄皮甜瓜CmLOX13与甜瓜基因组数据库中GeLOX13有5个核苷酸和1个氨基酸的不同。2.使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薄皮甜瓜CmLOX10和CmLOX13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mLOX10和CmLOX13都含有PLAT和LOX保守结构域,并且都含有叶绿体转运肽,分别为37和23个氨基酸。通过CmLOX10和CmLOX13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了许多与LOX蛋白功能相关的保守结构域和氨基酸,并据此预测这两个蛋白都为13-LOXs。3.以薄皮甜瓜嫩叶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获得了CmLOX10和CmLOX13启动子序列,其长度分别为2155 bp和2097 bp。通过序列比对,CmLOX13和GeLOX13启动子序列之间的相似度为98.72%,而CmLOX10和GeLOX10启动子序列之间的相似度却只有93.19%。使用PlantCARE和PLACE数据库对扩增获得的CmLOX10和CmLOX13启动子中可能存在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许多与激素和环境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如与SA响应相关的TCA-element元件,与生长素响应相关的TGA-element元件,与GA响应相关的GAREAT元件以及与创伤响应相关的WUN-motif元件。4.通过薄皮甜瓜CmLOX10和CmLOX13的原核表达获得CmLOX10和CmLOX13重组蛋白,依次经过蛋白纯化、SDS-PAGE鉴定、Western-blot鉴定和蛋白浓缩而获得CmLOX10和CmLOX13纯化蛋白。对最后得到的纯化蛋白进行酶活力分析表明,CmLOX10和CmLOX13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和5.5,最适温度分别为45℃和35℃;对CmLOX10和CmLOX13进行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亚油酸是它们的最适底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CmLOX10和CmLOX13与亚油酸反应后的底物的进行分析表明,它们都是13-LOXs。5.使用Gateway法构建CmLOX10和CmLOX13的过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中,通过在烟草叶片中瞬时表达的方法,观察CmLOX10和CmLOX1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表明,CmLOX1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使用软件预测的即定位在叶绿体的结果一致,而CmLOX10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与软件预测的结果不同。6.通过PlantCARE和PLACE数据库对CmLOX10和CmLOX13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后,构建薄皮甜瓜CmLOX10和CmLOX13 5'缺失启动子植物表达载体。将CmLOX135’缺失启动子在烟草叶片中瞬时表达后,对烟草叶片进行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处理,对处理后的烟草叶片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定量分析表明p121GUS:13-5结构的GUS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的5’缺失结构并且CmLOX13启动子对除乙烯处理之外的ABA、SA、 GA、IAA、MeJA、创伤、冷害和高温处理都是有响应的。7.将构建的CmLOX10和CmLOX13过表达载体通过花序浸润法转化拟南芥植株,最终经过0.0005%除草剂Basta和RT-PCR鉴定筛选到了T1代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鉴定薄皮甜瓜CmLOX10和CmLOX13的基因功能提供了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氧合酶启动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明阳,刘新春,陈虎臣,刘守安.茶树脂氧合酶CsLOX3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2].曹嵩晓.薄皮甜瓜脂氧合酶CmLOX10和CmLOX13的原核表达、生化特性及启动子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

[3].范玉佳.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启动子区SNP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及初步功能鉴定[D].郑州大学.2015

[4].王青釭,孟莹,朱圣韬,施海韵,张澍田.启动子甲基化调节在低表达环氧合酶-2的食管鳞癌移植模型中的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

[5].张国红,麦瑞琴,陈宋明.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广东潮汕人群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

[6].王炎,刘宁宁,周利红,吴琼,周宁.健脾解毒方介导p38MAPK信号转导下调幽门螺杆菌诱导的胃癌细胞环氧合酶2启动子活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

[7].王青釭,朱圣韬,张澍田.环氧合酶-2启动子甲基化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

[8].王青釭,朱圣韬,张澍田.环氧合酶-2启动子甲基化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C].第十届国际治疗内镜及消化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汇编.2010

[9].卢婷婷,梁统.原花青素对IL-1β诱导的A549细胞环氧合酶-2启动子活性的影响[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10].刘南南,张文伟,江玲,沈文飚,翟虎渠.水稻脂氧合酶-3基因启动子的特性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

标签:;  ;  ;  ;  

环氧合酶启动子论文-王明阳,刘新春,陈虎臣,刘守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