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沉淀热分解法论文-李涛,刘颖,李军,马国华,杨晓娇

液相沉淀热分解法论文-李涛,刘颖,李军,马国华,杨晓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相沉淀热分解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材料,Ni2(C4H4O6)2,Ni,沉淀

液相沉淀热分解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涛,刘颖,李军,马国华,杨晓娇[1](2012)在《水-醇-氨液相沉淀和热分解技术制备花状金属镍颗粒(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醇-氨液相体系中,沉淀合成了酒石酸镍纳米晶片和花状酒石酸镍颗粒。以花状酒石酸镍颗粒为前驱体,在CO2气氛中,于380和420 °C条件下,通过热分解过程分别制备花状金属镍颗粒。实验样品采用IR,DSC-TG,XRD和SEM测试技术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液相沉淀法制备的样品为纯相的酒石酸镍,在1.0 mol的酒石酸镍中含有约2.5 mol的结晶水,花状的酒石酸镍颗粒直径约40 μm,纳米晶片花瓣的厚度约0.1 μm;热分解制备的具有银白光泽的粉体为纯相的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镍粉,花状金属镍颗粒直径约10 μm,纳米晶片花瓣的厚度约0.3 μm。(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2年05期)

吴玲[2](2009)在《液相沉淀—热分解还原法制备超细铁粉》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细铁粉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粉末冶金、电磁屏蔽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以液相沉淀法合成前驱体,然后对前驱体进行热分解还原得到棒状超细铁粉的方法。本文对液相沉淀-热分解还原过程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在液相沉淀过程中,推导出了Fe(Ⅱ)-NH_3-SO_4~(2-)-C_2O_4~(2-)-H_2O系和Fe(Ⅱ)-NH_3-SO_4~(2-)-CO_3~(2-)-H_2O系的热力学平衡模型,计算并绘制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对数与pH值关系图。研究了溶液中总碳酸根浓度、总草酸根浓度、氨的总浓度和pH值对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影响,确定了液相沉淀过程中pH值的控制范围。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分析了热分解还原过程,研究发现:当温度在300K-1000K时,用氢还原FeO过程在热力学上都是可以进行的。本文以FeSO_4·7H_2O为原料,NH_4HCO_3和H_2C_2O_4·2H_2O分别为沉淀剂、氨水为配位剂和pH调节剂的条件下合成了前驱体粉末,系统地考察了各种工艺条件对前驱体粉末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Fe(Ⅱ)-NH_3-SO_4~(2-)-CO_3~(2-)-H_2O体系中以FeSO_4浓度为1.0mol/L,n(NH_4~+):n(Fe~(2+))=4.0,pH=8.8,水浴温度T=40℃,搅拌反应时间t=25min,静置陈化时间t_0=20min,干燥时间6h,干燥温度45℃,采用反向加料条件下合成出了呈细棒状的碳酸亚铁前驱体粉末。在Fe(Ⅱ)-NH_3-SO_4~(2-)-C_2O_4~(2-)-H_2O体系中,当加料浓度为0.6mol/L,温度为40℃,采用反向加料,加料时间为20min,PVP=1.0g,pH值在2-3之间时,制备出了结晶形态良好,表面光滑枝晶少,呈短棒状,晶粒之间团聚轻的草酸亚铁前驱体粉末。本文还系统地研究了前驱体在还原性气氛下热分解还原过程中实验条件对铁粉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呈现棒状形貌的碳酸亚铁前驱体粉末在H_2:N_2=3:5-4:5的混合气气氛中,控制热分解温度350℃-400℃、升温时间20-30min、保温时间0.5h的条件下可得到分散性好,纯度高的棒状超细铁粉。采用呈现短棒状形貌的草酸亚铁前驱体粉末在H_2:N_2=3:5的混合气气氛中,控制热分解温度420℃、反应时间=1h的条件下可得到分散性好,纯度高的短棒状超细铁粉。(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6-30)

液相沉淀热分解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细铁粉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粉末冶金、电磁屏蔽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以液相沉淀法合成前驱体,然后对前驱体进行热分解还原得到棒状超细铁粉的方法。本文对液相沉淀-热分解还原过程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在液相沉淀过程中,推导出了Fe(Ⅱ)-NH_3-SO_4~(2-)-C_2O_4~(2-)-H_2O系和Fe(Ⅱ)-NH_3-SO_4~(2-)-CO_3~(2-)-H_2O系的热力学平衡模型,计算并绘制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对数与pH值关系图。研究了溶液中总碳酸根浓度、总草酸根浓度、氨的总浓度和pH值对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影响,确定了液相沉淀过程中pH值的控制范围。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分析了热分解还原过程,研究发现:当温度在300K-1000K时,用氢还原FeO过程在热力学上都是可以进行的。本文以FeSO_4·7H_2O为原料,NH_4HCO_3和H_2C_2O_4·2H_2O分别为沉淀剂、氨水为配位剂和pH调节剂的条件下合成了前驱体粉末,系统地考察了各种工艺条件对前驱体粉末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Fe(Ⅱ)-NH_3-SO_4~(2-)-CO_3~(2-)-H_2O体系中以FeSO_4浓度为1.0mol/L,n(NH_4~+):n(Fe~(2+))=4.0,pH=8.8,水浴温度T=40℃,搅拌反应时间t=25min,静置陈化时间t_0=20min,干燥时间6h,干燥温度45℃,采用反向加料条件下合成出了呈细棒状的碳酸亚铁前驱体粉末。在Fe(Ⅱ)-NH_3-SO_4~(2-)-C_2O_4~(2-)-H_2O体系中,当加料浓度为0.6mol/L,温度为40℃,采用反向加料,加料时间为20min,PVP=1.0g,pH值在2-3之间时,制备出了结晶形态良好,表面光滑枝晶少,呈短棒状,晶粒之间团聚轻的草酸亚铁前驱体粉末。本文还系统地研究了前驱体在还原性气氛下热分解还原过程中实验条件对铁粉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呈现棒状形貌的碳酸亚铁前驱体粉末在H_2:N_2=3:5-4:5的混合气气氛中,控制热分解温度350℃-400℃、升温时间20-30min、保温时间0.5h的条件下可得到分散性好,纯度高的棒状超细铁粉。采用呈现短棒状形貌的草酸亚铁前驱体粉末在H_2:N_2=3:5的混合气气氛中,控制热分解温度420℃、反应时间=1h的条件下可得到分散性好,纯度高的短棒状超细铁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相沉淀热分解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涛,刘颖,李军,马国华,杨晓娇.水-醇-氨液相沉淀和热分解技术制备花状金属镍颗粒(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

[2].吴玲.液相沉淀—热分解还原法制备超细铁粉[D].中南大学.2009

标签:;  ;  ;  ;  

液相沉淀热分解法论文-李涛,刘颖,李军,马国华,杨晓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