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氧毒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d,豆科植物,水杨酸,活性氧代谢
活性氧毒害论文文献综述
张芬琴[1](2009)在《镉胁迫对二种不同耐性豆科植物生长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及水杨酸对镉毒害的缓解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镉(Cd)是对植物最具毒害作用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它可干扰植物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如干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氮和蛋白质代谢以及营养元素的吸收。本研究以10种豆科植物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对其进行了Cd耐性的对比研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结果表明:绿豆(Phaseolus aureus)是Cd敏感植物,箭舌豌豆(Vicia Sativa)是Cd耐性植物。研究了10-100μM Cd (CdCl2)(?)(?)种12h对萌发的绿豆和箭舌豌豆种子内以及100μM Cd处理幼苗3d对幼苗叶片中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M Cd处理降低了绿豆和箭舌豌豆萌发种子内蛋白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但增加了其中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含量;100μMCd降低了二种植物的根系活力、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态N、Ca、Mg、Fe、Zn和Mo元素的含量。这些参数的降低在绿豆幼苗中较为明显。研究了100μM Cd (CdCl2)处理期间绿豆和箭舌豌豆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 GR)和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uaiacol peroxidase, GPOD)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GSH)和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Cd处理9d期间,绿豆和箭舌豌豆叶的SOD、APX和CAT的活性以及绿豆叶GR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绿豆和箭舌豌豆叶的GPOD以及箭舌豌豆叶的GR活性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绿豆叶的GSH和ASC含量呈下降的趋势,箭舌豌豆叶的GSH则先稍有下降、后升到对照的水平,ASC含量的变化不明显。与绿豆相比,CAT、APX和SOD活性在箭舌豌豆叶中较高。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了100μMCd (CdCl2)处理6d后绿豆和箭舌豌豆幼苗叶内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结果发现:Cd处理明显增加了二种植物叶片中O2·-和H202的量、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以及共质体和质外体中SOD和APX的活性;二种植物叶片中,尤其是绿豆叶片质外体的GPOD明显升高;依赖于H2O2的CeCl3沉淀颗粒主要定位在细胞壁和胞外空间,少量的定位于叶绿体中,依赖于O2·-的二甲基联苯胺(DAB)沉淀颗粒主要定位于叶绿体、细胞壁以及胞外空间,这表明Cd处理使二种植物叶产生了02·-和H2O2,且在绿豆的叶绿体和胞外空间生成的较多。采用NADPH氧化酶的抑制剂二苯基碘(DPI)和POD的抑制剂迭氮化钠(NaN3)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二种植物叶内,Cd诱导积累的ROS主要来源于质膜NADPH氧化酶和质外体过氧化物酶。和箭舌豌豆叶相比,绿豆叶中Cd诱导产生的O2·-和H202、质膜NADPH氧化酶和质外体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更明显。相比之下,箭舌豌豆叶共质体有较高的SOD和APX活性。研究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Cd毒害的可能性缓解作用。结果显示:50μM Cd (CdCl2)明显增加了绿豆和箭舌豌豆根系中电解质泄漏率和TBARS含量。100μMSA浸种16h或预处理幼苗16h缓解了Cd对二种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降低了Cd造成的氧化伤害。SA浸种比SA预处理幼苗对Cd毒害的缓解效果更好。100μM SA浸种降低了O2·-和H2O2在二种植物根细胞壁上的产生,这个作用在绿豆的根中更明显。结果还表明SA的缓解效应可能与SOD和APX活性的上调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11-01)
邓本良[2](2009)在《白化体植物与高内源性活性氧毒害》一文中研究指出纯粹的白化体植物因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自然界是不能生存的。除了那些依靠人工嫁接而生存的纯粹白化体植物外。还有一类部分白化体植物,我们叫它斑锦植物,在它们的营养器官如叶片等上面除了拥有正常的绿色组织外,还有其它颜色的不含叶绿体的组织部分,两种组织镶嵌在一起,这类植物在自然界中是能独立生存的。它们主要存在于下层植被中,此外它们在家庭室内植物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这类植物生长慢,个头小,抗病虫害能力差而且寿命较短。对如斑锦植物的这些弱点,人们通常想当然得认为这是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面积小(光合作用效率低)导致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较少,从而“营养不足”使得它们很脆弱。然而下面这些问题是无法用其光合作用效率低来解释的:1:它们有效进行光合作用的叶面小,则更应该生活在光线充足的开阔环境从而捕捉更多光能去弥补叶片的缺陷?然而那它们主要分布在光线很弱的密林下层植被中!2:前人研究显示光合作用较弱的植物一般生长较慢,寿命更长,然而对于那些能在自然界独立生存的斑锦植物以及嫁接的纯白化体植物,它们碳水化合物获得能力虽然低于正常同类绿色植物,然而它们寿命短,更容易衰老。3:在组织培养水平补加糖类和其它营养物质或者在个体水平通过提升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加速白化体或斑锦植物生长速度,然而它们与同类正常绿色植物相比,不管是生长高度还是根茎叶的生物量都很低。基于以上种种矛盾与困惑,根据以下事实(前人的研究工作),我们推测白化体植物的“脆弱”可能同活性氧代谢异常(与正常绿色植物相比;如抗氧化物质缺乏或者内源性活性氧产率高或两者兼有)有密切关系:1:它的一些症状(怕强光照,早衰,生长慢,个头小以及种类少等)同一些抗氧化物质缺陷的植株如SOD,APX,ASC,alfa-tocopherol的突变植株(下降突变)的生理症状十分象似。2:正常绿色植物叶片衰老期间随着叶绿体及其它物质的降解会产生大量活性氧:而白化体细胞中的缺陷叶绿体在反复的合成类囊体构件及其降解的过程中可能也会产生大量活性氧。我们以绯牡丹锦仙人球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两个年龄阶段四种组织的活性氧代谢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含量后发现,在同一个球(母球或者籽球)上:(1)白化体组织超氧阴离子产率以及SOD酶活力略低于邻近的绿色表皮组织;(2)白化体组织过氧化氢含量以及CAT和APX两种主要的清除过氧化氢的酶活力都明显高于邻近的绿色表皮组织,尤其是CAT酶活力更是远远高于绿色表皮(2倍以上);(3)白化体组织的ASC-GSH循环中的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和辅酶Ⅱ含量都显着高于邻近的绿色表皮组织,尤其是谷胱甘肽(GSH+GSSG)的含量远远高于邻近的绿色组织;(4)50%乙醇抽提物清除自由基DPPH(非酶总抗氧化能力)的能力也是白化体组织远高于邻近的绿色表皮组织;(5)白化体组织的ASC/DHA和NADPH/NADP比值显着低于邻近的绿色表皮组织,而GSH/GSSG比值显着高于邻近的绿色组织;(6)白化体组织只含有极少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徒手切片试验也显示白化体组织组织细胞中没有可见的叶绿体,只有红色的甜菜碱色素存在);(7)白化体组织的可溶糖和淀粉含量低于邻近的绿色组织:(8)游离氨基酸也是白化体组织组织远高于邻近的绿色组织:(9)按单位脂类比较两者的脂类氧化损伤程度,则白化体组织的氧化损伤远远高于绿色组织。从以上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一)在嫁接的前提下,包括白化体组织在内都不缺乏碳水化合物;(二)白化体部分光合色素含量极低(小于15%),实际处于一种库的状态,同时说明白化体细胞能够合成光合色素但不能积累,这说明缺乏某种成分从而不能组装成完整的类囊体;(叁)白化体组织处于一种轻度甚至中度的氧化胁迫状态,但其适应机制可将这种胁迫控制在生理水平,从而避免抗氧化系统崩溃,但这只是在温和环境下;(四)白化体细胞异常高水平的H_2O_2含量说明来自于非SOD途径的H_2O_2含量特别高:(五)基本上可以排除红色组织中的白化体细胞是抗氧化物质(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缺陷体;(六)白化体组织组织呈氧化胁迫状态与年龄无关,只与白化现象有关。结合前人的研究工作以及本研究结果,我们有如下主要发现:一:白化体细胞或组织中的高ROS应该来自于缺陷叶绿体的生理代谢,最有可能是其中合成的类囊体结构元件在合成后有马上面临降解,从而产生大量的H_2O_2和超氧阴离子尤其是前者,从植物细胞直接产H_2O_2的途径来看,这应该是来自于类囊体脂类和核酸降解。这实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高ROS毒害的机制:既不是外源性补加ROS,也不是因为某种重要的抗氧化酶或抗氧化物质缺乏导致ROS增生,它是一种纯内源性的高ROS产生途径。二:白化体植株的诸多“弱点”的形成更可能是高ROS毒害所致,而非碳水化合物相对较低(与正常同类绿色植物相比)的原因所致,尽管后者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关键原因,因为唯有高内源性ROS毒害理论可解释其所有“弱点”现象。(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9-05-01)
刘晓忠,王志霞,李建坤[3](1997)在《低盐锻炼提高水稻幼苗耐盐性及其与活性氧毒害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幼苗期低盐锻炼对水稻耐盐能力的影响。中国91和83-51幼苗经低盐(0.1%NaCl)锻炼后可降低盐处理(0.3%NaCl)对其生长的抑制;低盐刺激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从而在盐胁迫时保持较高活性;虽然低盐也使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以及Na+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在盐胁迫时其增加速率明显减慢而低于未经低盐锻炼的苗株;相反,低盐锻炼时K+含量有所下降,但在盐胁迫时其下降幅度低于未经低盐锻炼的植株,至处理结束,两者水平接近。结果表明,幼苗期采用低盐锻炼的方法可以增强水稻的耐盐能力.这与低盐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地上部组织内清除活性氧的防护系统能力,使其在随后的盐胁迫过程中由活性氧诱导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的盐渍伤害减轻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1997年01期)
杨文梅[4](1994)在《谈谈活性氧的产生与毒害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谈谈活性氧的产生与毒害作用杨文梅(苏州教育学院215002)关于活性氧对生物机体的毒害作用,在研究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抗病、抗衰老等方面的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谈谈有关活性氧的产生与氧的关系及其毒害作用等问题。(一)活性氧是氧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在...(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1994年05期)
卢向阳,罗泽民[5](1988)在《水稻幼苗低温伤害中活性氧毒害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 零上低温对喜温植物的危害叫冷害。农作物受冷害,首先是生理机能受影响,这些生理障碍涉及膜的通透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平衡及物质代谢等各个方面。早春低温引起水稻烂秧,对生产影响很大。本 试验特选择试冷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含组合,下同)作材料,通(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1988年03期)
活性氧毒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纯粹的白化体植物因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自然界是不能生存的。除了那些依靠人工嫁接而生存的纯粹白化体植物外。还有一类部分白化体植物,我们叫它斑锦植物,在它们的营养器官如叶片等上面除了拥有正常的绿色组织外,还有其它颜色的不含叶绿体的组织部分,两种组织镶嵌在一起,这类植物在自然界中是能独立生存的。它们主要存在于下层植被中,此外它们在家庭室内植物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这类植物生长慢,个头小,抗病虫害能力差而且寿命较短。对如斑锦植物的这些弱点,人们通常想当然得认为这是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面积小(光合作用效率低)导致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较少,从而“营养不足”使得它们很脆弱。然而下面这些问题是无法用其光合作用效率低来解释的:1:它们有效进行光合作用的叶面小,则更应该生活在光线充足的开阔环境从而捕捉更多光能去弥补叶片的缺陷?然而那它们主要分布在光线很弱的密林下层植被中!2:前人研究显示光合作用较弱的植物一般生长较慢,寿命更长,然而对于那些能在自然界独立生存的斑锦植物以及嫁接的纯白化体植物,它们碳水化合物获得能力虽然低于正常同类绿色植物,然而它们寿命短,更容易衰老。3:在组织培养水平补加糖类和其它营养物质或者在个体水平通过提升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加速白化体或斑锦植物生长速度,然而它们与同类正常绿色植物相比,不管是生长高度还是根茎叶的生物量都很低。基于以上种种矛盾与困惑,根据以下事实(前人的研究工作),我们推测白化体植物的“脆弱”可能同活性氧代谢异常(与正常绿色植物相比;如抗氧化物质缺乏或者内源性活性氧产率高或两者兼有)有密切关系:1:它的一些症状(怕强光照,早衰,生长慢,个头小以及种类少等)同一些抗氧化物质缺陷的植株如SOD,APX,ASC,alfa-tocopherol的突变植株(下降突变)的生理症状十分象似。2:正常绿色植物叶片衰老期间随着叶绿体及其它物质的降解会产生大量活性氧:而白化体细胞中的缺陷叶绿体在反复的合成类囊体构件及其降解的过程中可能也会产生大量活性氧。我们以绯牡丹锦仙人球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两个年龄阶段四种组织的活性氧代谢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含量后发现,在同一个球(母球或者籽球)上:(1)白化体组织超氧阴离子产率以及SOD酶活力略低于邻近的绿色表皮组织;(2)白化体组织过氧化氢含量以及CAT和APX两种主要的清除过氧化氢的酶活力都明显高于邻近的绿色表皮组织,尤其是CAT酶活力更是远远高于绿色表皮(2倍以上);(3)白化体组织的ASC-GSH循环中的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和辅酶Ⅱ含量都显着高于邻近的绿色表皮组织,尤其是谷胱甘肽(GSH+GSSG)的含量远远高于邻近的绿色组织;(4)50%乙醇抽提物清除自由基DPPH(非酶总抗氧化能力)的能力也是白化体组织远高于邻近的绿色表皮组织;(5)白化体组织的ASC/DHA和NADPH/NADP比值显着低于邻近的绿色表皮组织,而GSH/GSSG比值显着高于邻近的绿色组织;(6)白化体组织只含有极少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徒手切片试验也显示白化体组织组织细胞中没有可见的叶绿体,只有红色的甜菜碱色素存在);(7)白化体组织的可溶糖和淀粉含量低于邻近的绿色组织:(8)游离氨基酸也是白化体组织组织远高于邻近的绿色组织:(9)按单位脂类比较两者的脂类氧化损伤程度,则白化体组织的氧化损伤远远高于绿色组织。从以上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一)在嫁接的前提下,包括白化体组织在内都不缺乏碳水化合物;(二)白化体部分光合色素含量极低(小于15%),实际处于一种库的状态,同时说明白化体细胞能够合成光合色素但不能积累,这说明缺乏某种成分从而不能组装成完整的类囊体;(叁)白化体组织处于一种轻度甚至中度的氧化胁迫状态,但其适应机制可将这种胁迫控制在生理水平,从而避免抗氧化系统崩溃,但这只是在温和环境下;(四)白化体细胞异常高水平的H_2O_2含量说明来自于非SOD途径的H_2O_2含量特别高:(五)基本上可以排除红色组织中的白化体细胞是抗氧化物质(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缺陷体;(六)白化体组织组织呈氧化胁迫状态与年龄无关,只与白化现象有关。结合前人的研究工作以及本研究结果,我们有如下主要发现:一:白化体细胞或组织中的高ROS应该来自于缺陷叶绿体的生理代谢,最有可能是其中合成的类囊体结构元件在合成后有马上面临降解,从而产生大量的H_2O_2和超氧阴离子尤其是前者,从植物细胞直接产H_2O_2的途径来看,这应该是来自于类囊体脂类和核酸降解。这实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高ROS毒害的机制:既不是外源性补加ROS,也不是因为某种重要的抗氧化酶或抗氧化物质缺乏导致ROS增生,它是一种纯内源性的高ROS产生途径。二:白化体植株的诸多“弱点”的形成更可能是高ROS毒害所致,而非碳水化合物相对较低(与正常同类绿色植物相比)的原因所致,尽管后者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关键原因,因为唯有高内源性ROS毒害理论可解释其所有“弱点”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氧毒害论文参考文献
[1].张芬琴.镉胁迫对二种不同耐性豆科植物生长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及水杨酸对镉毒害的缓解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09
[2].邓本良.白化体植物与高内源性活性氧毒害[D].兰州大学.2009
[3].刘晓忠,王志霞,李建坤.低盐锻炼提高水稻幼苗耐盐性及其与活性氧毒害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1997
[4].杨文梅.谈谈活性氧的产生与毒害作用[J].生物学通报.1994
[5].卢向阳,罗泽民.水稻幼苗低温伤害中活性氧毒害的探讨[J].杂交水稻.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