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亲近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领导排斥,工作疏离感,关系亲近性,情感信任
亲近性论文文献综述
苏小凤,许文兴,孔德议,林榅荷,陈怡[1](2019)在《领导排斥与下属工作疏离感关系的研究——关系亲近性与情感信任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从关系亲近性和情感信任的双重视角,对来自福建省内五家高新技术企业267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领导排斥与员工工作疏离感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领导排斥正向影响员工的工作疏离感;在领导排斥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路径中,关系亲近性和情感信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情感信任的中介效应大于关系亲近性的中介效应,并且二者的中介效应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张登峰[2](2016)在《电影叙事的两极:亲近性与陌生化——兼论当下电影发展的隐忧》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内含着一对矛盾——亲近性与陌生化,一方面,它以一系列动态的画面还原现实生活的场景,保留极大真实性,给观众造成身临其境的幻觉;另一方面,它的蒙太奇叙事、特写镜头等电影语法又使得它与真实的现实有着较大差别,造成电影的陌生化。当下电影愈来愈倾向于亲近性,使观众与电影之间的距离感丧失,随之而来的是观众缺乏对电影进行理智思考;电影不断增强的真实性又让它仅仅依靠画面就可以征服观众从而使得它的意义维度有所减弱。(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淡雪琴[3](2016)在《“亲近性新闻”在我国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亲近性新闻"(Intimate Journalism),就是"关于每日生活的记录"。这是美国新闻界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它不同于传统新闻对重要性、显着性及趣味性的追求,强调的是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状态的记录。如今,这一新闻模式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时有出现,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成为我国新闻报道的一股新鲜力量。(本文来源于《新闻论坛》期刊2016年04期)
张志安,曾子瑾[4](2016)在《网络时政新闻的亲近性文本研究——以叁家央媒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这叁家央媒针对2016年全国"两会"的网络时政新闻为例,分析其亲近性文本的主要特点、传播效果及存在问题。研究发现:网络时政新闻的亲近性文本主要体现出全时性、互动性和沉浸感等特点;一方面拉近了受众和"两会"的距离,以其营造的参与感提高了受众对"两会"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又塑造了领导人富有亲和力的形象,提升了公众的政治信任度。不过,在网络时政新闻中运用亲近性文本,也需要注意避免由于过度娱乐化的呈现手段导致形式重于内容,由于过于注重技术表现导致外围要素的表现重于核心议题的传达,以及由于片面追求影响效果的放大而导致舆论引导效果的弱化。(本文来源于《新闻大学》期刊2016年03期)
周洁[5](2016)在《TED演讲中的亲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ED起源于1984年,起初它以会议的形式将技术、娱乐和设计叁者融为一体。作为一家世界级非营利性组织,TED以传播思想为宗旨。应TED会议之邀的与会者时常发布一些短小精悍的演讲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目前TED演讲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不同话题,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包罗万象、覆盖面广,并被译成一百多种语言流传世界。自2006年起,TED将这些演讲视频上传至网络免费共享,影响力激增,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然而目前有关TED的研究大多致力于从TED演讲中获得启示或将TED模式、演讲材料等运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很少有学者关注TED为何如此成功。本研究认为亲近性是致使TED演讲大获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将从亲近性的五个方面一一着手分析TED演讲,深究它是如何在组织、论述结构、可信度、立场和介入五个方面亲近观众的。本研究以自建语料库为研究基础,其中包含叁十四篇TED官网首页上播放次数最多的TED演讲。经研究发现,开场白的组织十分重要。在自建语料库中,开门见山、介绍背景知识、故事开篇和互动提问是四种用得最多的开场方式。至于论证观点,TED演讲者深谙修辞手法、语言手段和图表的运用之道,解释知识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其次,TED的可信性来源于引用权威或其他专家的支持,此外演讲者亲身经历的故事也是可靠的信息来源。再者,演说者的立场可通过各式各样的态度词推断,但有时这些词不仅仅代表着演说者的态度,更代表着观众的立场。最后,通过提问和用“我们”称呼观众,演讲者能够有效地让观众介入到TED演讲中,让知识、思想与观众更加亲近。最终,研究总结TED演讲成功地从以上五方面亲近观众,传播思想。因此,在演讲或传播知识时须注意对内容的组织,别具一格的开场白能有效引起观众的兴趣,获得他们的亲近渴望;其次,解释难点时要注意化难为易,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语言手段简化对于新知的解释;最后,表明观点、加深与观众的互动也有利于他们更深入地参与知识传播。(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吴叁喜[6](2016)在《“历史自我”与“哲学自我”——论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早期思想的亲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被称为20世纪西方哲学进程中最伟大的代表。两人的哲学思考共享着一些重要的基本主题。早期海德格尔的自我理论与早期维特根斯坦的自我理论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具体而言,就是在早期海德格尔看来,体验结构中的"历史自我"是更具源初性的自我,而"理论自我"则是派生的和被奠基的,它是对"历史自我"去历史化后的产物;对维特根斯坦而言,人的身体和心理学主体及表象主体、认识主体都不是真正的主体和自我,真正的主体是"哲学自我""形而上学主体","哲学自我"不是世界的部分,而是世界的界限。海德格尔的"历史自我"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自我"共同反对意识哲学中"意识自我"的统治地位,促成了西方哲学由近代性向现代性风格的转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李法宝[7](2015)在《从文化亲近性看中国电视剧在韩国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亲近性(Cultural Intimacy)是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迈克尔·赫兹菲尔德在《文化亲近性——民族国家的社会诗学》一书中提出的概念。1它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依赖密切的交往关系,在社会文化层面具有亲近性和共通性。中国电视剧可以基于这种文化亲近性,有效地进行海外传播。中韩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具有文化亲近性,因此,中国电视剧在韩国的传播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基础的。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15年12期)
刘志健,周华丽[8](2015)在《“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的缘起与路径——基于司法可亲近性的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法治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看,司法的人文关怀和可亲近性应当成为当前司法工作的一种理念和思路,成为司法回应现实需求的优先选择。泉州法院"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的试验,重视在法治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力量、意识、手段来使法律和社会之间相互协调、回应和统一,对司法实效与社会认可度在现实层面上进行了诠释,是司法文明和司法亲近群众的生动实践。(本文来源于《东南司法评论》期刊2015年00期)
张立潮[9](2015)在《打造对外传播的“亲近性文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亲近性文本的编创,首先指向故事化叙事理念。讲故事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信息传递策略,能够跨越一切文化壁垒限制,是全球普遍共享的一种话语理念。 《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好莱坞电影以中国的文化资源和符码体系被世界接受,却也实实在在地以西方文化产品的身份(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07-02)
梅珍[10](2014)在《微时代背景下“亲近性新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微"为核心的新型大众信息传播方式与结构开始流行。人们将以数字技术和网络应用平台发展为基础,以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介质为代表,以传播短小精悍的文化内容为特点的时代称为"微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话语权极大提高,受众的表达渠道和表达欲望也在不断增加,但同时,碎片化、海量性的信息堆积也带来诸多问题。"亲近性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传统新闻领域提出来的新理论,以平民化报道为理念,强调记录普通人的每日生活,以平民视角报道大众在寻找生活目的与意义时所出现的行为、动(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4年29期)
亲近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内含着一对矛盾——亲近性与陌生化,一方面,它以一系列动态的画面还原现实生活的场景,保留极大真实性,给观众造成身临其境的幻觉;另一方面,它的蒙太奇叙事、特写镜头等电影语法又使得它与真实的现实有着较大差别,造成电影的陌生化。当下电影愈来愈倾向于亲近性,使观众与电影之间的距离感丧失,随之而来的是观众缺乏对电影进行理智思考;电影不断增强的真实性又让它仅仅依靠画面就可以征服观众从而使得它的意义维度有所减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亲近性论文参考文献
[1].苏小凤,许文兴,孔德议,林榅荷,陈怡.领导排斥与下属工作疏离感关系的研究——关系亲近性与情感信任的作用[J].领导科学.2019
[2].张登峰.电影叙事的两极:亲近性与陌生化——兼论当下电影发展的隐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
[3].淡雪琴.“亲近性新闻”在我国的实践[J].新闻论坛.2016
[4].张志安,曾子瑾.网络时政新闻的亲近性文本研究——以叁家央媒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J].新闻大学.2016
[5].周洁.TED演讲中的亲近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6
[6].吴叁喜.“历史自我”与“哲学自我”——论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早期思想的亲近性[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7].李法宝.从文化亲近性看中国电视剧在韩国的传播[J].中国电视.2015
[8].刘志健,周华丽.“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的缘起与路径——基于司法可亲近性的审视[J].东南司法评论.2015
[9].张立潮.打造对外传播的“亲近性文本”[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10].梅珍.微时代背景下“亲近性新闻”探析[J].青年.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