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鉴定论文-李秋桐,母应春,苏伟

脂肪酸鉴定论文-李秋桐,母应春,苏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肪酸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羊油,脂肪酶产生菌,鉴定,膻味脂肪酸

脂肪酸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秋桐,母应春,苏伟[1](2019)在《除膻菌株分离鉴定及其对膻味脂肪酸降解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离筛选出能作用于膻味脂肪酸的微生物,从火腿和土壤中分离出11株菌,这11株菌均能对羊油脂进行水解。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和ITS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6株细菌和5株霉菌。分别将11株菌接种到加入4-甲基辛酸和4-乙基辛酸的液体培养基进行发酵,发现4-甲基辛酸的减少量达到30%~70%,4-乙基辛酸减少量达到10%~70%。这11株菌对膻味脂肪酸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羊肉除膻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08期)

杨振东,任雪梅,王健,于艳艳,田洪芸[2](2019)在《基于特征脂肪酸含量的橄榄油掺假快速鉴定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基于特征脂肪酸含量皀橄榄油掺假大豆油、葵花籽油皀百分比计算模型。方法采集市售橄榄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样品,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各样品皀脂肪酸组成,结合相应产品标准中脂肪酸限量值判定各类植物油样品合栺性,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橄榄油皀特征脂肪酸含量。结果以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绘制橄榄油-大豆油中棕榈一烯酸、硬脂酸、亚麻酸,橄榄油-葵花籽油中棕榈酸、棕榈一烯酸、花生一烯酸含量分布叁维图,叁维图可有效区分掺假橄榄油,幵直观显示橄榄油掺入大豆油时特征脂肪酸皀变化觃律。结论该斱法可为橄榄油掺伪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李凤,郑汪东,唐文博[3](2019)在《谷子膜结合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谷子基因组数据库为平台,借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谷子膜结合脂肪酸脱氢酶(FAD)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水平上的鉴定及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中含有9个膜结合FAD成员,通过与拟南芥和水稻的膜结合FAD成员一起构建进化树,将其划分成4个亚家族,并发现第一类脱氢酶亚家族的基因在谷子中发生了缺失。此外,谷子膜结合FAD中各个亚家族的基因结构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并且这种保守与其进化关系高度吻合;谷子中仅发现1对膜结合FAD复制基因SiFAD3.1/SiFAD3.2,且该次基因复制事件属于片段复制。研究结果可为谷子膜结合FAD家族的鉴定及分子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李忠伟[4](2019)在《丁香中抑制脂肪酸合成酶表达及肥胖活性成分的鉴定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本实验室前期报道的丁香醇提取物(alcohol extract of clove,AEC)显着抑制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达,能够改善小鼠肥胖的研究结果,本实验进一步探索了丁香醇提取物抑制FASN表达及肥胖的关键活性成分。结果主要如下:(1)初步发现丁香醇提取物中的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发挥了抑制FASN蛋白表达的作用。首先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初步分离丁香醇提取物得到7种组分,细胞增殖实验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发现组分5和6具有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及FASN蛋白表达的作用。合并两个生物活性组分再一次进行硅胶柱分离得到3种组分(A、B、C),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发现含有91.36%齐墩果酸的组分B具有抑制LNCaP增殖及FASN蛋白表达的作用。(2)丁香醇提取物中的齐墩果酸发挥了抑制LNCaP细胞生长、OP9细胞成脂分化,以及FASN蛋白表达的作用。细胞增殖实验发现齐墩果酸显着抑制LNCaP细胞生长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IC_(50)值约为40μM,共同添加棕榈酸时细胞活力显着恢复。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40μM齐墩果酸、40μM FASN抑制剂C75以及100 mg/L丁香醇提物对LNCaP细胞中FASN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一致。另外,齐墩果酸和丁香醇提物能够显着减少经罗格列酮诱导分化的OP9细胞的脂滴合成,且齐墩果酸抑制FASN表达的效果显着优于丁香醇提物和C75处理组。(3)丁香醇提取物中的齐墩果酸发挥了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的作用。高脂饮食诱导建立小鼠肥胖模型,饲养14周后发现,丁香醇提取物和齐墩果酸给药处理组在不影响进食量的条件下,与高脂对照组相比可显着降低高脂诱导肥胖小鼠的体重、肝脏和脂肪垫重量;H&E染色结果表明两种给药处理能够显着减小肥胖小鼠脂肪细胞体积,抑制小鼠肝脏和附睾脂肪组织中脂肪的积累;对小鼠血液进行生化分析发现两种给药处理可显着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肝脏中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其中L剂量齐墩果酸与丁香醇提取物的各项指标具有高度一致性,而H剂量齐墩果酸处理组与正常饮食组的各项指标呈高度一致性。但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实验表明丁香醇提取物能够显着提高小鼠胰岛素信号接受能力,对于抑制葡萄糖迅速升高的能力呈现改善态势,而齐墩果酸对两者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最后通过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发现,喂食丁香醇提物和齐墩果酸的小鼠肝脏中SREBP-1、Sp1、FASN的表达与HFD组相比均显着降低,而NF-Y基因的表达并没有明显变化。综上,本研究证明了丁香醇提物中的齐墩果酸发挥了其下调转录激活因子SREBP-1、Sp1以及FASN并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的作用,但在胰岛素敏感性方面丁香醇提物中存在除齐墩果酸之外的其他成分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琼芬,刘婷,张梦奇,郑平安[5](2018)在《天然鱼肝油脂肪酸指纹图谱研究及掺假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天然鱼肝油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鉴定天然鱼肝油掺假问题。方法脂肪酸经柱前衍生转化为脂肪酸甲酯后,采用GC-MS联用方法测定脂肪酸指纹图谱,选取13批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建立共有模式,选定15个脂肪酸峰为共有峰,棕榈酸峰为参照物峰,建立天然鱼肝油脂肪酸对照指纹图谱。借助"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以对照指纹图谱为参比,计算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对收集到的48批样品经指纹图谱分析和相似度评价,共检出3批掺假鱼肝油,其中2批掺假鱼油,掺假水平为20%及30%, 1批掺假植物油,掺假样品比例约为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脂肪酸GC-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结合相似度评价方法,为天然鱼肝油的质量控制和掺假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8年22期)

张天豹,龙艳,梁凤萍,李震,裴新梧[6](2018)在《胡麻脂肪酸合成代谢相关小RNA的鉴定及功能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的约21-24 nt大小的非编码RNA,广泛分布于植物基因组中,通过对靶mRNA的切割或转录后沉默及甲基化目的DNA对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起重要调控作用。研究表明MiRNA参与植物的各种生长发育调控过程。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其油富含α-亚麻酸,具有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炎抗癌和改善记忆力等保健功效。为了解析胡麻基因组中与油脂代谢合成相关的miRNA,本研究以油用品种Macbeth和油纤两用品种黑亚14号作为材料,提取开花后5d、10d、20d和30d的蒴果小RNA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Macbeth鉴定出253个小RNA,黑亚14号鉴定出236个小RNA,二者综合共鉴定出243个小RNA,包含122个已知小RNA。将这些小RNA进行品种和发育时期比对后发现191个小RNA全程参与种子发育过程。同时鉴定出21个在两个品种种子特定的发育时期表达的小RNA。分析191个小RNA的靶基因发现许多重要的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受到调控。在进行初步筛选后,本研究选取miRNA397作为研究对象深入解析其功能。该小RNA在两个品种不同发育时期中持续上调表达,其靶基因持续下调表达。本研究进一步构建超量和抑制表达载体在拟南芥及胡麻中解析其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期刊2018-11-19)

董会娟,范志永,况承伟,李先其,王海洪[7](2018)在《茄科雷尔氏菌脂酰CoA脱饱和酶和环丙烷脂肪酸合成酶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植物致病菌,其宿主范围广泛,在世界各地严重影响重要经济作物的生产.研究茄科雷尔氏菌的生理特性,探索其致病机理,有利于研发防治青枯病的技术与方法.脂肪酸是细菌细胞重要的组成物质,但是茄科雷尔氏菌脂肪酸合成的机制尚不清晰.本文以茄科雷尔氏菌GMI1000为材料,鉴定了该菌的脂酰Co A脱饱和酶和环丙烷脂肪酸合成酶,并分析了这两种酶在不饱和脂肪酸和环丙烷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茄科雷尔氏菌RSc2450编码脂酰Co A脱饱和酶,参与其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但是该菌还存在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同时发现在茄科雷尔氏菌编码两个可能的环丙烷脂肪酸合成酶蛋白质中,仅有Cfa1(RSc0776)参与了该菌环丙烷脂肪酸的合成,并在低p H和高渗透压的耐受中起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茄科雷尔氏菌脂肪酸合成代谢特点及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8年10期)

赵彤彤,赵微,王丹,赵国芬,刘扬[8](2019)在《植物乳杆菌P-8羟基脂肪酸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植物乳杆菌P-8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其羟基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共编码286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分子质量约为32 k Da,理论等电点为5. 15,不含跨膜区,是1个亲水性的细胞质蛋白。Ser、Thr、Tyr磷酸化位点个数分别为3、3、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构成方式为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β折叠。将此基因连接到p ET-28a(+)质粒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DH,并转化入大肠杆菌E. coli Transetta (DE3)中获得重组大肠杆菌。重组菌在16℃条件下,经0. 1 mmol/L IPTG诱导16 h有可溶性表达,经Western Blot验证确定为重组羟基脂肪酸脱氢酶。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重组酶。重组酶经初步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重组酶可以转化10-羟基-顺-12-十八碳烯酸为10-氧代-顺-12-十八碳烯酸,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植物乳杆菌P-8转化共轭亚油酸的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刘贵芬,房刚奇,詹帅,黄勇平[9](2018)在《亮斑扁角水虻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鉴定及其在双翅目中的进化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亮斑扁角水虻Hemetia illucens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aturase,FAD)基因,分析其时空表达格局,研究代表性双翅目昆虫FAD家族基因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关系。【方法】以FlyBase数据库中的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AD氨基酸序列作为种子序列,通过本地Blastp的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搜索和鉴定亮斑扁角水虻和其他代表性双翅目昆虫的FAD家族基因;采用MEGA7.0软件通过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NJ)推断该家族基因在双翅目昆虫中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构建了双翅目代表性昆虫FAD家族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基于亮斑扁角水虻转录组数据分析亮斑扁角水虻FAD基因在其代表性组织和生长发育时期中的表达格局并且利用RT-PCR进一步验证。【结果】本研究在亮斑扁角水虻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3个FAD基因,并预测了这些基因的部分特征。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编码亮斑扁角水虻FAD家族的基因某些成员发生了基因复制事件,例如Hill FAD-10和Hill FAD-12以及Hill FAD-9和Hill FAD-11基因;与此相反的是,亮斑扁角水虻某些FAD基因在双翅目昆虫中呈现出相似的进化模式,例如Hill FAD-5和Hill FAD-6基因,说明这些基因在双翅目昆虫进化中相对比较保守并且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转录组数据分析及RT-PCR结果显示,亮斑扁角水虻FAD家族基因在其变态发育期间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其中,Hill FAD-2和Hill FAD-6在胚胎期、幼虫前期、蛹期和成虫期均有表达,Hill FAD-3主要集中于胚胎后期至4龄幼虫期间表达;与此相反,Hill FAD-4在整个发育阶段均呈现出低表达状态,说明FAD家族基因可能在亮斑扁角水虻变态发育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不仅在全基因组范围鉴定了亮斑扁角水虻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而且预测了FAD基因家族在双翅目中的进化格局,有助于更好地了解FAD基因在物种生态适应性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我们鉴定的FAD基因在亮斑扁角水虻中的表达格局也提示了FAD基因在亮斑扁角水虻脂肪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米璐,王正春,谢遇春,奈日乐,马丽娜[10](2018)在《萨福克羊不同性别背最长肌脂肪酸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目的萨福克羊作为引进品种,用于肉羊杂交,是因为其肌肉丰满,后驱发育良好,早熟,生长快,肉质好,适应力强等特点。脂肪酸做为脂肪主要成分,是人体必须要营养物质,氧化分解CO_2和H_2O,释放大量能量。有研究显示脂肪酸与肥胖,大脑发育,神经和视觉系统以及一些常见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炎症)密切相关。双金等研究发现畜禽产品种类和数量丰富,人们对肉食品选择余地变越来越宽,羊肉因为其营养价值高、风味口感特殊(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16)

脂肪酸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基于特征脂肪酸含量皀橄榄油掺假大豆油、葵花籽油皀百分比计算模型。方法采集市售橄榄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样品,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各样品皀脂肪酸组成,结合相应产品标准中脂肪酸限量值判定各类植物油样品合栺性,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橄榄油皀特征脂肪酸含量。结果以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绘制橄榄油-大豆油中棕榈一烯酸、硬脂酸、亚麻酸,橄榄油-葵花籽油中棕榈酸、棕榈一烯酸、花生一烯酸含量分布叁维图,叁维图可有效区分掺假橄榄油,幵直观显示橄榄油掺入大豆油时特征脂肪酸皀变化觃律。结论该斱法可为橄榄油掺伪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肪酸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秋桐,母应春,苏伟.除膻菌株分离鉴定及其对膻味脂肪酸降解能力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9

[2].杨振东,任雪梅,王健,于艳艳,田洪芸.基于特征脂肪酸含量的橄榄油掺假快速鉴定模型的建立[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3].李凤,郑汪东,唐文博.谷子膜结合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进化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

[4].李忠伟.丁香中抑制脂肪酸合成酶表达及肥胖活性成分的鉴定与表征[D].江南大学.2019

[5].王琼芬,刘婷,张梦奇,郑平安.天然鱼肝油脂肪酸指纹图谱研究及掺假鉴定[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

[6].张天豹,龙艳,梁凤萍,李震,裴新梧.胡麻脂肪酸合成代谢相关小RNA的鉴定及功能解析[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2018

[7].董会娟,范志永,况承伟,李先其,王海洪.茄科雷尔氏菌脂酰CoA脱饱和酶和环丙烷脂肪酸合成酶的鉴定[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8

[8].赵彤彤,赵微,王丹,赵国芬,刘扬.植物乳杆菌P-8羟基脂肪酸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9].刘贵芬,房刚奇,詹帅,黄勇平.亮斑扁角水虻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鉴定及其在双翅目中的进化格局[J].昆虫学报.2018

[10].米璐,王正春,谢遇春,奈日乐,马丽娜.萨福克羊不同性别背最长肌脂肪酸的鉴定[C].2018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标签:;  ;  ;  ;  

脂肪酸鉴定论文-李秋桐,母应春,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