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菌种活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黄壳囊孢,活力指数,致病力,菌种保存
菌种活力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文,杨寒丽,孔婷婷,刘爱华,岳朝阳[1](2017)在《2种低温保藏法对金黄壳囊孢菌种活力及致病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方法长期保存金黄壳囊孢菌种的活力和致病力,分别对1986年石蜡油低温保存和2009年试管斜面低温保存菌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石蜡油低温保存菌株的平均活力指数为33.3%,试管斜面低温保存菌株的平均活力指数为10.0%;石蜡油低温保存金黄壳囊孢菌的存活期长达29 a,试管斜面低温保存也有较高的成活率;2种方法保存的金黄壳囊孢菌株都存在致病活性,但是致病力有一定的差异,石蜡油低温保存菌株的致病力高于试管斜面低温保存的菌株;林间接种石蜡油低温保存菌株,新疆杨发病率最高可达40%。(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7年02期)
张兴昌,孙婷,司徒文佑,赵子夫,陈世贤[2](2015)在《预冷冻方式对菌种保藏中乳酸菌存活率和发酵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乳酸菌进行保藏时需要采取预冻工艺。液氮预冻处理和温度梯度预冻处理(4℃保温2 h后于-20℃保藏2 h,最后在-80℃保藏8 h以上)在菌种保藏领域应用较广。为研究不同乳酸菌的保藏稳定性,将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分别经液氮预冻处理和温度梯度预冻处理后置于-80℃保藏。分别于预冻前、预冻后及保藏12个月内逐月取样,检测乳酸菌活菌含量(处理后活菌含量与预冻前含量的比值)和发酵复原脱脂乳(加2%葡萄糖)12 h后△pH值(△pH=pH0h-pH12h)。检测结果中,液氮预冻处理的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在12个月内的平均存活率依次为99.81±0.54%、99.99±1.65%和100.87±0.87%,12个月内的平均△pH值依次为0.92±0.09、1.09±0.13和1.01±0.14;而温度梯度预冻处理后在平均存活率依次为99.60±0.70%、98.32±2.38%和100.26±0.83%,平均△pH值依次为0.85±0.16、1.11±0.14和0.91±0.19。以上数据说明,液氮预冻处理与温度梯度预冻处理对目标乳酸菌12个月内的存活率和发酵活力影响不显着(p>0.05)。研究表明,液氮预冻和温度梯度预冻处理均适用于乳酸菌的短期(12个月)冷冻保藏。(本文来源于《乳酸菌与人体健康:第十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汇编》期刊2015-05-27)
焦淑萍,岳朝阳,张新平,张静文[3](2014)在《低温保藏对壳囊孢属菌种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森林病原菌真菌的几种壳囊孢属(Cytospora)菌种,在低温保藏方法后的活力指数,对试管冰箱保藏和石蜡油冰箱保藏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4℃冰箱试管保藏的时间为9a左右、石蜡油封闭保藏的时间可达23a左右,在第9年、第23年,石蜡油冰箱菌种活力指数分别为67.2、30.0。(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李凤美,刘连强,罗莹,訾惠君[4](2014)在《包埋保藏菌种与传统试管种菌种活力的测定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香菇、猴头菇、杏鲍菇和白灵菇四种食用菌的包埋菌种4℃低温保藏一年,对保藏后的菌株进行菌丝恢复培养,对生长速度、栽培料发菌吃料情况、液体菌种纤维素酶和漆酶对比观察,以传统试管保藏法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包埋法保藏的菌种,菌丝活力较为旺盛,菌种活力没有明显的衰退变化。(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4年03期)
董玉兰,李书生,张丽萍,程辉彩,习彦花[5](2014)在《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摇瓶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灵菇为试材,通过摇瓶方法,以白灵菇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及萌发活力指数为检测指标,对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以期提高白灵菇液体菌种的活力。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8℃,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60h;最佳培养基配方为3.0%玉米粉、1.5%葡萄糖、0.3%蛋白胨、2.0%黄豆粉、0.1%KH2PO4、0.1%MgSO4。(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4年06期)
聂荣荣,邱运文,黄湛,林俊芳,郭丽琼[6](2014)在《金针菇液体菌种活力检测的生物标记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酶活力与菌丝活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寻找一种能快速确定菌种活力的生物标记物。试验检测了金针菇液体菌种在不同培养天数产生漆酶、淀粉酶、蛋白酶的酶活力与菌丝生长活力,结果表明漆酶可以作为金针菇液体菌种活力检测的生物标记物。(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4年02期)
董玉兰,陈艳光,李书生,张丽萍,程辉彩[7](2014)在《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白灵菇液体菌种的活力,采用单因子和正交发酵试验方法,以白灵菇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及萌发活力指数为检测指标,研究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黄豆粉和蛋白胨,最佳培养基碳氮配方为玉米粉3%,葡萄糖1.5%,蛋白胨0.6%,黄豆粉2%。(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07期)
蒋波[8](2013)在《高活力果糖基转移酶的菌种选育及生产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聚果糖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由于其能够调节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平衡,润肠通便,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矿物质的吸收以及维生素的合成等功能,已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现代工业上主要是以蔗糖为底物,以能产生果糖基转移酶的米曲霉为菌株来生产低聚果糖,但生产菌株的果糖基转移酶酶活较低,通常在250U/g(干基)左右,因此选育果糖基转移酶活力较高的米曲霉菌株,优化米曲霉产果糖基转移酶的发酵工艺,对于工业生产低聚果糖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以米曲霉SΒΒ20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获得正向诱变菌株,酶解诱变菌株制备原生质体,再以此为原生质体融合的出发菌株,基于双灭活标记以及致死损伤互补理论,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选育目标菌株,获得一株稳定的高产果糖基转移酶的菌株,通过摇瓶实验对产果糖基转移酶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考察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条件对该菌株产果糖基转移酶的影响,并利用PΒ实验筛选出对该菌株产果糖基转移酶影响最重要的几个因子,并对这几个因子进行爬坡实验,确定响应中心点,逼近响应区域,进行响应面实验,摇瓶优化该菌株产果糖基转移酶的发酵条件,然后进行2L罐的上罐实验,进一步探究转速、通气量、接种量对菌株产果糖基转移酶的影响,以及补料流加发酵方式对产酶影响,之后进行10L,500L罐的中试放大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结论表明:1.通过两次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得到了比原始菌株SBB201酶活力233.69U/g提高21.8%的米曲霉菌株UV30-7,酶活力达到291.01U/g。2.通过叁轮原生质体融合筛选融合子并对融合子的果糖基转移酶的酶活进行测定,最终得到一株果糖基转移酶的酶活力达到498.24U/g的菌株RⅢ-7,较出发菌株UV30-7的酶活力291.01U/g提高了71.21%,较原始菌株SBB201的酶活力233.69U/g提高了113.20%。并对融合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证明融合菌的遗传稳定性良好。3.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确定了米曲霉产果糖基转移酶的发酵最佳培养基为:碳源:蔗糖5%;氮源:豆粕粉2%;玉米粉0.3%;无机盐:MgSO40.1%;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50rpm;温度:30℃;pH:5.0。通过PB实验得到了影响米曲霉产果糖基转移酶最重要的叁个因素为:碳源浓度,氮源浓度,转速;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到了发酵的最佳优化组合条件为:碳源浓度5.94%,氮源浓度1.60%,转速165rpm,此时菌丝体酶活能达到895.687U/g。4.2L罐的中试放大优化实验表明:在转速为200rpm,通气量为1.0L/min时,菌株在接种量为1.25%时,生长速率适中,生长易于监测,酶活能达到518.08.U/g;固定接种量为1.25%,转速为200rpm时,通过比较不同通气量(1.0L/min,2.0L/min,3.0L/min)对发酵酶活力的影响发现,当通气量为1.0L/min时,酶活力最高;固定接种量为1.25%,通气量为1.0L/min,比较不同转速(100rpm,200rpm,300rpm,500rpm)对酶活力的影响发现,当转速为200rpm时,酶活力最高;5.在总糖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了流加补料工艺对菌株发酵产酶的影响:在2L发酵罐的上罐实验中,半培养基+补糖流加发酵工艺菌丝体的酶活力为731.45U/g,全培养基+不流加发酵工艺菌丝体的酶活力为518.08U/g,相比之下,补糖流加发酵工艺,酶活力提高了41.11%。在10L发酵罐中试放大实验中,半培养基+补糖流加发酵酶活力达到804.04U/g,而全培养基+不流加发酵工艺菌丝体的酶活力为566.26U/g,补糖流加发酵的酶活力相对提高41.90%。在500L罐中中试放大实验中,半培养基+补糖流加的发酵工艺,菌株产酶酶活为640.00U/g,而全培养基+不补糖的发酵工艺菌丝体酶活为426.00U/g,前者相对后者,酶活力提高50.23%。(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10-31)
罗春惠,唐佳珣,董文辉,金慧丽[9](2013)在《冷藏对金针菇组培菌种活力及出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结果表明,金针菇组培后立即使用的菌种活力最强,且出菇产量和菇品质较好;而放入(4±1)℃冰霜保藏6个月及以上的组培菌种,其活力和抗病能力都有明显下降。在生产中应注意及时更换菌种。(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8期)
温志强,白盛镇,邓优锦[10](2011)在《不同菌龄银耳菌种的酶活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时取不同菌龄银耳菌种的白毛团和混合菌丝鲜样各5 g,分别提取酶液,进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木聚糖酶、淀粉酶、漆酶、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力测定,并用相应菌龄的菌种进行出耳试验。结果显示,在上述5种酶中,只有漆酶和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变化与菌种活力呈正相关,其他酶的酶活性与银耳菌种活力无明显相关性。其中白毛团的多酚氧化酶活力较强,漆酶的活力较弱,但均与出耳情况相对应,在理论上讲可以通过测定白毛团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力和漆酶的酶活力来判断银耳菌种的活力。(本文来源于《食药用菌》期刊2011年04期)
菌种活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乳酸菌进行保藏时需要采取预冻工艺。液氮预冻处理和温度梯度预冻处理(4℃保温2 h后于-20℃保藏2 h,最后在-80℃保藏8 h以上)在菌种保藏领域应用较广。为研究不同乳酸菌的保藏稳定性,将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分别经液氮预冻处理和温度梯度预冻处理后置于-80℃保藏。分别于预冻前、预冻后及保藏12个月内逐月取样,检测乳酸菌活菌含量(处理后活菌含量与预冻前含量的比值)和发酵复原脱脂乳(加2%葡萄糖)12 h后△pH值(△pH=pH0h-pH12h)。检测结果中,液氮预冻处理的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在12个月内的平均存活率依次为99.81±0.54%、99.99±1.65%和100.87±0.87%,12个月内的平均△pH值依次为0.92±0.09、1.09±0.13和1.01±0.14;而温度梯度预冻处理后在平均存活率依次为99.60±0.70%、98.32±2.38%和100.26±0.83%,平均△pH值依次为0.85±0.16、1.11±0.14和0.91±0.19。以上数据说明,液氮预冻处理与温度梯度预冻处理对目标乳酸菌12个月内的存活率和发酵活力影响不显着(p>0.05)。研究表明,液氮预冻和温度梯度预冻处理均适用于乳酸菌的短期(12个月)冷冻保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种活力论文参考文献
[1].张静文,杨寒丽,孔婷婷,刘爱华,岳朝阳.2种低温保藏法对金黄壳囊孢菌种活力及致病力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
[2].张兴昌,孙婷,司徒文佑,赵子夫,陈世贤.预冷冻方式对菌种保藏中乳酸菌存活率和发酵活力的影响[C].乳酸菌与人体健康:第十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汇编.2015
[3].焦淑萍,岳朝阳,张新平,张静文.低温保藏对壳囊孢属菌种活力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
[4].李凤美,刘连强,罗莹,訾惠君.包埋保藏菌种与传统试管种菌种活力的测定比较[J].食用菌.2014
[5].董玉兰,李书生,张丽萍,程辉彩,习彦花.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摇瓶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J].北方园艺.2014
[6].聂荣荣,邱运文,黄湛,林俊芳,郭丽琼.金针菇液体菌种活力检测的生物标记物研究[J].食用菌.2014
[7].董玉兰,陈艳光,李书生,张丽萍,程辉彩.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
[8].蒋波.高活力果糖基转移酶的菌种选育及生产工艺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9].罗春惠,唐佳珣,董文辉,金慧丽.冷藏对金针菇组培菌种活力及出菇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3
[10].温志强,白盛镇,邓优锦.不同菌龄银耳菌种的酶活力测定[J].食药用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