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甲基化论文-郎虹,杨舒伊,陈峣,李昕

砷甲基化论文-郎虹,杨舒伊,陈峣,李昕

导读:本文包含了砷甲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砷甲基化,基因多态性,发病风险,AS3MT

砷甲基化论文文献综述

郎虹,杨舒伊,陈峣,李昕[1](2019)在《AS3MT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砷甲基化代谢能力及发病风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砷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认的人类的Ⅰ类致癌物质~([1])。饮水砷暴露是其主要的环境暴露方式,饮水中的砷主要为无机砷(iAs)。长期环境高砷暴露会引发膀胱癌、肺癌、皮肤癌等癌性损伤以及周围血管疾病("黑脚病"、动脉硬化)、神经病变等非癌性损伤~([2])。由于砷暴露涉及范围广、威胁人口多、病情危害大,现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是全球单一元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危害研究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郎虹[2](2019)在《砷甲基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其甲基化代谢能力及砷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砷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的致癌物质。长期饮用高砷水可引起膀胱癌、肝癌、肺癌以及皮肤癌。由于饮水砷暴露涉及的范围广、威胁人口多、病情危害极大,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无机砷进入机体在肝脏内进行的甲基化代谢过程为:五价无机砷(iAs~(5+))进入体内进行两次还原后生成叁价的一甲基砷(MMA~(3+)),然后被氧化甲基化生成五价的二甲基砷(DMA~(5+)),最后又被还原成叁价的二甲基砷(DMA~(3+)),以DMA~(3+)作为最终的产物。在相同水平的饮水砷暴露条件下,人群并不全都患病且个人间因砷暴露而表现出来的疾病症状的轻重程度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推测除了个体因素外,遗传因素同样也在砷中毒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遗传因素主要为甲基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不同,其中直接参与砷甲基化代谢酶基因的多态性对砷甲基化代谢能力及砷中毒发病风险影响的意义最大,如PNP、GSTO、AS3MT。本研究主要探讨砷甲基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其甲基化代谢能力及砷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并,备受争议。综上所述,通过收集中国云南省大理市弥渡县某饮水型砷暴露地区人群的相关资料,来探讨砷甲基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人体砷甲基化代谢能力和砷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该研究领域提供我国的人群数据资料。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本调查研究的地点为云南省大理市弥渡县某温泉型高砷暴露村,纳入标准:1)要求被调查的村民自小生长在本村且无长期外出打工或居住史。2)要求被调查的村民在调查开始前的一周无含砷食物和含砷药物的食用史。排除标准:排除了患有慢性肝病、肾病等可影响砷甲基化代谢的疾病。问卷调查:在展开调查前,要对所有的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只有培训合格才能参与接下来的调查。本次的问卷调查收集的信息包括:1)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年龄、性别、民族等。2)饮水情况:饮水年限、饮用水源等。3)疾病史:既往病史、用药史、现病史等。4)生活习惯:吸烟史、饮酒史。健康检查:由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来对人群进行体检,以《中国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为砷中毒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样品采集:随机尿样与口腔拭子的采集要与健康检查同时进行,采集后要做好标记。当天工作完成后,要第一时间将采集好的样品运送到最近的实验室并且冻存在-20℃的冰箱中。全部的样本收集完成后,要将样本运回实验室并置于-80℃的冰箱中以备后续的分析使用。尿砷浓度测定:使用氢化物发生-冷井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尿中各形态砷的含量,单位μg/L。基因型分析:使用Typer软件进行自动解读质谱检测的分子量峰,将其转化显示为SNP位点所对应分子量的质谱峰图,以此检测出SNP位点的信息。质量控制:为了减少本调查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本研究要求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均需在参与调查前接受专业培训。在调查的过程中,参与调查的人员要依据工作手册来进行询问,禁止诱导性的询问。调查人员在填写调查问卷时要仔细核对调查信息从而避免漏项与错填。在健康检查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循《中国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的标准来进行砷中毒的诊断。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的研究对象来自云南省大理市弥渡县的某温泉型高砷暴露村庄,共有289个样本。该人群尿tAs的平均水平为115.14 ug/L。其中,男性115人,占39.8%,女性174人,占60.2%。吸烟及饮酒的比例分别为23.9%及18.0%。有砷性皮肤损伤症状者为53人,占18.3%;本研究检测了该人群样本的4个基因9个位点的多态性。9个SNP位点均满足哈温平衡定律(P>0.05)。2.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以及尿tAs后。GSTO1(RS11509438)位点SNP突变可显着增高MMA%水平(P<0.05)。PNP、AS3MT、GSTO1及GSTO2的8个SNP位点的各砷甲基化指标在野生型和突变型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以及尿tAs后。PNP、AS3MT、GSTO1及GSTO2的9个SNP位点PNP(RS1049564)、AS3MT(RS10748835、RS3740390、RS3740393、RS7085104、RS11191439)、GSTO1(RS4925、RS11509438)和GSTO2(RS156697)对饮水砷暴露引起的皮肤损伤无显着影响(P>0.05)。结论:1.砷甲基化代谢酶GSTO1(RS1150943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砷甲基化代谢能力有关,该位点SNP的突变(CA/AA)可显着增高MMA%的水平,但对皮肤损伤发生风险无显着性影响。2.PNP(RS1049564)、AS3MT(RS10748835、RS3740390、RS3740393、RS7085104、RS11191439)、GSTO1(RS4925)和GSTO2(RS156697)的多态性对砷甲基化代谢及皮肤损伤发生风险均无显着性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杨舒伊[3](2019)在《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饮水型砷暴露人群砷甲基化代谢能力及砷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砷是一种类金属元素,环境持续砷暴露会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砷是一种人类致癌物,在美国毒物和疾病登记署2017年毒性物质清单(ATSDR2017)中排名第一。我国受砷暴露危害的病区涉及多个省,受累人口高达2000万人。人体内的无机砷在砷代谢相关酶的催化和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 ine,SAM)的参与下发生甲基化代谢,依次转化为一甲基砷(momomethylated a resnic,MMA)和二甲基砷(dimethylated aresnic,DMA),代谢产物中MMA~(3+)毒性最强,其次是DMA~(3+)。而体内SAM的量会显着地影响人体对无机砷的代谢水平。SAM主要来自一碳单位代谢环路。此通路中甲基四氢叶酸环化水解酶(met hylenetetrahydrofolate cyclase,MTHFD)、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 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etase,MTR)以及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ethionine synthetase reductase,MTRR)基因的多态性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SAM的生成程序,继而间接影响人体对砷的代谢能力。有研究表明,即便砷暴露水平相同,并非全部个体都会出现中毒迹象,且出现中毒反应的研究对象间的病情轻重程度也不尽相同,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也提示个体间遗传物质的差别在砷中毒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局。但目前已有的研究对一碳单位代谢通路酶基因的探讨比较单一,多只研究单个基因的某个位点。因此,我们的研究收集我国云南地区部分村庄慢性饮水型砷暴露人群的相关资料,探讨间接参与砷甲基化代谢的一碳单位通路中相关酶基因的常见位点的多态性与机体对砷的甲基化代谢能力以及砷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可为我国在该领域的拓展提供数据支持。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地点为云南省大理市某温泉饮水型砷暴露村,进入研究的标准是:(1)研究对象自小生长在本村且无外地居住史或长期外出打工;(2)在调查前一周未食用过海产品和如诸如牛黄解毒片等的含砷药剂。排除标准:排除患有慢性肝肾疾病等可能对砷甲基化代谢有影响的疾病。所有参与研究的群众都签知情同意书。问卷调查:调查开始前,培训所有参与资料收集的调查人员,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开展工作。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的信息包括:1)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等。2)饮水史:现在饮用水源的类型、原来饮用水源的类型、饮用时限等。3)疾病史:既往史、用药史、现病史等。健康检查:研究对象的身体指标由专业的调查人员统一检查,对疑似砷中毒者依据《中国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进行确诊。质量控制:为避免调查中发生偏倚,本研究要求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在调查之前接受专业培训,进行调查时根据事先准备好的问卷逐一有序提问,坚决制止诱导调查。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调查人员应细心核对调查信息以避免漏项、填错。尿样采集:第一时间将收集来的随机尿样做好标记后放入携带的冰盒里,并迅速运送至毗邻的实验室,冻存在-20℃冰箱中。完成样本收集工作后,统一运回学校中心实验室的-80℃冰箱中保存并进行后续分析。口腔拭子采集:将数根刮取到口腔黏膜脱落细胞的棉签放入采样试管内并密封,注明样品的编号及采样日期,当天的调查工作完成后,迅速运输至邻近的实验室,存放在干燥阴凉处。尿砷浓度测定:测定尿中的形态砷含量采用氢化物发生-冷井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因型分析:质谱检测的分子量峰使用Typer软件自动解读,转化成SNP位点对应分子量的质谱峰图,生成SNP位点相关信息。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并处理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来自云南省弥渡县境内数个自然村落,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对象后总人数共计289人。其中男性115人,占39.8%,女性174人,占60.2%。饮酒者及吸烟者的比例分别为18.0%及23.9%。出现砷性皮肤损伤症状者53人,占18.3%。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机体砷代谢的影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MTHFR的rs9651118位点SNP突变可显着增高MMA%水平、显着降低SMR水平;MTRR的rs1801394位点SNP突变可显着增高iAs%水平、显着降低DMA%水平、显着降低FMR水平。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砷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及尿tAs等混杂因素影响后,上述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砷暴露所致皮肤损伤之间均未见显着关联。结论:1.MTHFR rs9651118突变型(TC/CC)可显着增高MMA%水平、降低SMR水平,MTRR rs1801394突变型(AG/GG)可显着增高iAs%水平,降低DMA%及FMR水平。2.MTHFR(rs1801131、rs1801133、rs9651118),MTHFD(rs1950902、rs2236225)以及MTRR(rs1801394)6个位点多态性对砷性皮肤损伤的发生风险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王培培,陈松灿,朱永官,孙国新[4](2018)在《微生物砷甲基化及挥发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砷(As)是一种全球关注的有毒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砷主要以无机形态存在。环境微生物对无机砷的甲基化及挥发对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影响。利用微生物砷挥发来削减土壤砷浓度,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本文综述了砷甲基化机理、砷甲基化基因起源和进化的最新进展,不同物种之间砷甲基化基因的水平转移是该基因传播的主要途径;阐述了目前报道的砷甲基化过程的几种可能机制。鉴于微生物砷甲基化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环境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该综述对未来该领域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熊慧[5](2018)在《两种标签融合砷甲基化酶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砷(As)是一种剧毒类金属(Metalloid),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微生物在砷地球化学循环和砷污染的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砷代谢机制,其中砷甲基化作用能将无机As(Ⅲ)转化为毒性较低的As(V)甲基化产物和高挥发性的As(Ⅲ)甲基化产物等,这一过程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环境砷修复和微生物砷解毒的生物手段。目前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砷甲基化微生物和砷甲基化酶(ArsM)新基因,并对ArsM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及酶催化砷甲基化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ArsM是催化砷甲基化的核心,对酶学基本性质的研究是ArsM开发应用的基础。目前除了Cyanidioschyzon sp.5508和Arsenicibacter rosenii SM-1的ArsM研究了最适温度和pH外,关于Ars M酶学性质研究报道很少。鉴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CGA009 ArsM克隆表达研究相对较多,目前报道的挥发砷能力高的3个工程菌的基因都来自该菌株。因此,本研究克隆表达了CGA009菌株的ArsM(ArsM-His),研究了该酶的基本性质。由于类弹性蛋白多肽(ELP)具有可逆相变循环(ITC)特性,作为非色谱纯化蛋白标签,纯化工艺简单方便、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因此,本研究进一步采用ELP融合表达的方法,克隆表达了CGA009的ArsM(ArsM-ELP),优化了该融合酶诱导表达条件、建立了其ITC纯化体系,并研究了该酶的酶学性质,这为ArsM大量制备和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采用组氨酸标签融合表达的方法,得到了2株重组E.coli(ArsM-His),与对照菌相比,重组E.coli砷抗性升高,其中砷敏感菌株AW3110(ArsM-His)工程菌砷抗性大幅度提高,初步表明该ArsM具有砷甲基化功能。通过镍亲和层析柱(NI-NTA)纯化,ArsM-His回收率为10.15%。温度为25℃-40℃,该酶酶活力在97%以上;在pH为5.0-9.0范围内,酶活高于60%;其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5oC和7.5,表明该酶具有较宽的温度和pH适应性。35℃、45℃和55℃,处理3 h和5 h,酶活分别能保持97%、80%、60%(3 h)和88%、53%、10%(5 h)。巯基乙醇(2-Me)具有促进酶活力的作用,SDS、EDTA和Fe~(2+)对酶活抑制作用,Na~+、Mg~(2+)、Zn~(2+)、Ca~(2+)和Cu~(2+)对酶活影响不明显。底物特异性结果显示,除了As(Ⅲ)外,Na~(+、)、K~+、Ca~(2+)、Fe~(2+)、Fe~(3+)、Cr~(3+)、As(V)均检测不到酶活力,表明该酶对无机As(Ⅲ)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反应24 h,重组菌AW3110和BL21使反应体系总砷分别减少了14.72%、1.22%,培养3 h后砷甲基化酶ArsM-His使反应体系总砷含量减少了18.36%,表明重组菌AW3110(ArsM-His)和酶ArsM-His具有挥发砷的能力,而重组菌BL21未表现出砷挥发能力。采用类弹性蛋白标签(ELP)融合表达的方法,得到了2株重组E.coli(ArsM-ELP),砷抗性测定表明该ArsM具有砷甲基化能力。ArsM-ELP最优表达条件:0.2 mmol/L IPTG、16℃、22 h。ITC纯化优化体系为:16 mg/mL粗酶在1.5 mol/L NaCl作用下,32℃孵育5 min,复性10 min,循环变性复性3次,回收率达18.84%。酶学性质与ArsM-His基本一致,砷挥发能力受ELP标签影响有所降低,但酸碱耐受力、热稳定性和抑制剂耐受能力明显提高。综上所述,这两种标签融合表达的ArsM及E.coli AW3110基因工程菌都具有砷的挥发能力,探究了这两种标签融合表达ArsM的基本酶学性质。同时优化了以ELP为标签纯化ArsM的ITC纯化体系,与His为标签的纯化体系相比,ArsM-ELP纯化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易于大量制备,为ArsM大量制备和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8-06-01)

李述刚,Luis,Fernando,Negro,Silva,Maryse,Lemaire,Catherine,A[6](2018)在《As3MT介导的砷甲基化在砷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了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上亿人暴露于高砷饮水,成为心血管疾病、肿瘤、肺部疾患高发的诱因之一。叁价无机砷通过叁价砷甲基化转移酶(As3MT)发生一系列的氧化甲基化反应生成了甲基化砷化物。已有研究表明砷暴露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但是As3MT介导的砷甲基化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尚不(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牛晨谷,张莹,周晋[7](2017)在《无机砷甲基化及其毒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砷剂已成功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但砷暴露会导致中毒和癌症发生。砷的这种"致癌"和"治癌"的双面生物学效应与其在细胞内甲基化代谢产物的种类密切相关。砷在体内代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无机砷甲基化是砷在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方式,被公认为砷元素的解毒过程。近年来,对无机砷体内代谢产物甲基砷比无机砷毒性更强的报道也逐年增多。因此,了解无机砷甲基化代谢的生物学机制,有助于发现降低砷毒性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7年24期)

成会荣,秦明芳,陈杨,任思颖,文卫华[8](2017)在《砷冶炼厂工人砷甲基化代谢与肝和皮肤损伤及LncRNAs表达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职业性砷接触工人砷甲基化代谢转化模式与肝和皮肤损伤、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表达的关系。[方法]2013年10月选择云南省文山州两个砷冶炼厂的112名工人作为接触组,无砷接触经历的居民41人为对照组。对接触组进行健康监护体检,检查肝和皮肤损伤情况并分为4组(无损伤组、肝损伤组、皮肤损伤组、肝和皮肤均损伤组);用带有砷预处理系统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尿中无机砷、甲基砷酸和二甲基砷酸含量,并计算一、二级甲基化指数;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3种与恶性肿瘤发生关系相关的LncRNAs(MEG3、TUG1和HOTAIR)表达。[结果]职业性砷接触工人年龄(33.9±16.8)岁,工龄(16.6±9.7)月,其中无损伤组42人,肝损伤组29人,皮肤损伤组21人,肝和皮肤均损伤组20人。各接触组尿中3种砷化合物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一、二级甲基化指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肝损伤组一级甲基化指数和皮肤损伤组一、二级甲基化指数低于肝和皮肤均损伤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损伤、皮肤损伤、肝和皮肤均损伤组外周血MEG3和HOTAIR表达升高,无损伤、肝和皮肤均损伤组工人TUG1表达升高(P<0.05)。与肝和皮肤均损伤组比较,无损伤和肝损伤组MEG3表达降低,肝损伤组TUG1和HOTAIR表达降低(P<0.05)。[结论]职业砷接触工人不同砷甲基化代谢模式与肝和皮肤损伤、外周血LncRNAs表达之间存在关联。(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7年11期)

吕燕玲[9](2017)在《转砷甲基转移酶(arsM)基因拟南芥砷甲基化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砷是生物非必需且具有毒性的类金属,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被世界癌症研究协会列为一级致癌物。环境中的砷主要是由于采矿、使用含砷除草剂和杀虫剂、燃烧化石燃料等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砷污染会对人体、植物以及微生物产生不同的危害,因此现在很多研究都在寻找减少砷污染以及减少砷对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毒害的方法。已有许多研究表明,砷的甲基化是人和微生物减少砷毒害一条途径,但是在高等植物中尚未发现能将砷甲基化的基因,高等植物缺少甲基化无机砷的能力。利用转基因技术使高等植物具有砷甲基化及挥发能力是一种潜在的砷污染植物修复策略。根据已有的研究,推测真核生物的arsM基因具有较强的甲基化无机砷的能力,因此本研究课题将来自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的CrarsM基因转入Col-0和Kr-0两个背景的拟南芥中,首次验证真核生物arsM基因在拟南芥中的砷甲基化功能。另外,课题组从砷污染的水稻土中分离出了噬纤维科(Cytophagaceae)的新菌株Arsenicibacter rosenii SM-1,该菌株的砷甲基化基因ArarsM具有较强的砷甲基化及挥发功能,因此本研究也验证了原核微生物的ArarsM在拟南芥中的砷甲基化功能。CrarsM和ArarsM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转入Col-0和Kr-0两个背景的拟南芥中,经过潮霉素筛选、DNAPCR和cDNART-PCR分析,筛选出阳性苗并检验这两个arsM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rarsM和ArarsM基因在两个背景的转基因拟南芥的地上部和根部都能稳定表达,选取能够稳定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进行后续实验。使用10和25 μM的叁价砷[As(Ⅲ)]处理野生型(WT)和转基因拟南芥24或72小时,分别分析拟南芥地上部和根部的砷形态。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地上部主要砷形态是二甲基砷(DMA);As(Ⅲ)则是根部主要的砷形态,DMA几乎检测不到。WT拟南芥中未检测到甲基砷化物。这些结果说表明CrarsM和ArarsM基因能在拟南芥中短时间内将大部分As(Ⅲ)甲基化,具有较强的砷甲基化功能;相对于ArarsM,CrarsM将无机砷转化为DMA的能力更强。平板耐性实验检测了转CrarsM和ArarsM基因拟南芥对砷的抗性是否有影响。将WT和转基因拟南芥的种子分别在含有0、10、20、30 μM As(Ⅲ)的1/2 MS培养基上生长20天后,拍照、测量植物鲜重和根长等生理数据。发现转基因株系相比于WT对As(Ⅲ)更为敏感,无论是地上部生物量还是根的伸长都受到明显的抑制。为了检测转基因拟南芥是否具有产生挥发性砷的能力,本研究设计了气态砷化物的收集实验。将使用10 μM As(Ⅲ)处理的WT和转基因拟南芥置于气体收集装置中,连接硝酸银浸泡过的硅胶粒,进行气体收集7天,每3天更换一次营养液。分析硅胶粒的砷形态,转基因株系能够检测到少量的叁甲基砷氧化物(TMAO),说明CrarsM和ArarsM基因在拟南芥中也具有产生挥发性砷化物的能力,但效率较低;相比于CrarsM,ArarsM将As(Ⅲ)转化为TMAO的能力稍强一些。嫁接实验将CrarsM转基因株系和WT的地上部和根部互换,使用10 μM As(Ⅲ)水培处理3天后分析地上部和根部的砷形态,发现转基因拟南芥地上部和根部都能进行砷甲基化,根部的甲基化产物DMA很快转移至地上部。最后进行土培实验,使用10 μMAs(Ⅲ)分别在拟南芥的幼苗期处理1次、抽苔期处理2次。拟南芥成熟后收取种子,分析种子中砷的总量和形态。结果表明As(Ⅲ)为WT拟南芥种子中主要的砷形态,而转基因株系种子中除了部分无机砷外,还含有DMA和单甲基砷(MMA)。综上所述,CrarsM和ArarsM转基因拟南芥具有很强砷甲基化的能力,地上部和根部都能进行砷甲基化,根部的甲基化产物DMA很快转移至地上部,并且能产生少量的气态砷化物,但转基因植株却对As(Ⅲ)变得更为敏感,说明甲基化产物DMA对拟南芥毒性更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殷秀岩,李昕[10](2015)在《砷甲基化代谢及砷中毒发病风险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慢性砷暴露会引发多系统、多器官损伤,如皮肤癌、膀胱癌、高血压、糖尿病等,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显示,砷的甲基化代谢能力与砷中毒的发生及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除了性别、年龄、砷暴露水平等个体因素以外,环境和遗传因素对机体内砷的甲基化代谢及砷中毒发病风险均具有显着影响。因此,了解影响砷甲基化代谢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助于发现降低砷中毒发病风险防治关键点。本文在此就影响砷甲基化代谢及砷中毒发病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15年06期)

砷甲基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砷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的致癌物质。长期饮用高砷水可引起膀胱癌、肝癌、肺癌以及皮肤癌。由于饮水砷暴露涉及的范围广、威胁人口多、病情危害极大,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无机砷进入机体在肝脏内进行的甲基化代谢过程为:五价无机砷(iAs~(5+))进入体内进行两次还原后生成叁价的一甲基砷(MMA~(3+)),然后被氧化甲基化生成五价的二甲基砷(DMA~(5+)),最后又被还原成叁价的二甲基砷(DMA~(3+)),以DMA~(3+)作为最终的产物。在相同水平的饮水砷暴露条件下,人群并不全都患病且个人间因砷暴露而表现出来的疾病症状的轻重程度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推测除了个体因素外,遗传因素同样也在砷中毒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遗传因素主要为甲基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不同,其中直接参与砷甲基化代谢酶基因的多态性对砷甲基化代谢能力及砷中毒发病风险影响的意义最大,如PNP、GSTO、AS3MT。本研究主要探讨砷甲基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其甲基化代谢能力及砷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并,备受争议。综上所述,通过收集中国云南省大理市弥渡县某饮水型砷暴露地区人群的相关资料,来探讨砷甲基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人体砷甲基化代谢能力和砷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该研究领域提供我国的人群数据资料。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本调查研究的地点为云南省大理市弥渡县某温泉型高砷暴露村,纳入标准:1)要求被调查的村民自小生长在本村且无长期外出打工或居住史。2)要求被调查的村民在调查开始前的一周无含砷食物和含砷药物的食用史。排除标准:排除了患有慢性肝病、肾病等可影响砷甲基化代谢的疾病。问卷调查:在展开调查前,要对所有的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只有培训合格才能参与接下来的调查。本次的问卷调查收集的信息包括:1)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年龄、性别、民族等。2)饮水情况:饮水年限、饮用水源等。3)疾病史:既往病史、用药史、现病史等。4)生活习惯:吸烟史、饮酒史。健康检查:由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来对人群进行体检,以《中国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为砷中毒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样品采集:随机尿样与口腔拭子的采集要与健康检查同时进行,采集后要做好标记。当天工作完成后,要第一时间将采集好的样品运送到最近的实验室并且冻存在-20℃的冰箱中。全部的样本收集完成后,要将样本运回实验室并置于-80℃的冰箱中以备后续的分析使用。尿砷浓度测定:使用氢化物发生-冷井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尿中各形态砷的含量,单位μg/L。基因型分析:使用Typer软件进行自动解读质谱检测的分子量峰,将其转化显示为SNP位点所对应分子量的质谱峰图,以此检测出SNP位点的信息。质量控制:为了减少本调查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本研究要求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均需在参与调查前接受专业培训。在调查的过程中,参与调查的人员要依据工作手册来进行询问,禁止诱导性的询问。调查人员在填写调查问卷时要仔细核对调查信息从而避免漏项与错填。在健康检查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循《中国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的标准来进行砷中毒的诊断。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的研究对象来自云南省大理市弥渡县的某温泉型高砷暴露村庄,共有289个样本。该人群尿tAs的平均水平为115.14 ug/L。其中,男性115人,占39.8%,女性174人,占60.2%。吸烟及饮酒的比例分别为23.9%及18.0%。有砷性皮肤损伤症状者为53人,占18.3%;本研究检测了该人群样本的4个基因9个位点的多态性。9个SNP位点均满足哈温平衡定律(P>0.05)。2.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以及尿tAs后。GSTO1(RS11509438)位点SNP突变可显着增高MMA%水平(P<0.05)。PNP、AS3MT、GSTO1及GSTO2的8个SNP位点的各砷甲基化指标在野生型和突变型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以及尿tAs后。PNP、AS3MT、GSTO1及GSTO2的9个SNP位点PNP(RS1049564)、AS3MT(RS10748835、RS3740390、RS3740393、RS7085104、RS11191439)、GSTO1(RS4925、RS11509438)和GSTO2(RS156697)对饮水砷暴露引起的皮肤损伤无显着影响(P>0.05)。结论:1.砷甲基化代谢酶GSTO1(RS1150943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砷甲基化代谢能力有关,该位点SNP的突变(CA/AA)可显着增高MMA%的水平,但对皮肤损伤发生风险无显着性影响。2.PNP(RS1049564)、AS3MT(RS10748835、RS3740390、RS3740393、RS7085104、RS11191439)、GSTO1(RS4925)和GSTO2(RS156697)的多态性对砷甲基化代谢及皮肤损伤发生风险均无显着性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砷甲基化论文参考文献

[1].郎虹,杨舒伊,陈峣,李昕.AS3MT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砷甲基化代谢能力及发病风险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9

[2].郎虹.砷甲基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其甲基化代谢能力及砷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3].杨舒伊.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饮水型砷暴露人群砷甲基化代谢能力及砷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4].王培培,陈松灿,朱永官,孙国新.微生物砷甲基化及挥发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

[5].熊慧.两种标签融合砷甲基化酶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D].华侨大学.2018

[6].李述刚,Luis,Fernando,Negro,Silva,Maryse,Lemaire,Catherine,A.As3MT介导的砷甲基化在砷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了作用[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8

[7].牛晨谷,张莹,周晋.无机砷甲基化及其毒性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

[8].成会荣,秦明芳,陈杨,任思颖,文卫华.砷冶炼厂工人砷甲基化代谢与肝和皮肤损伤及LncRNAs表达的关系[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7

[9].吕燕玲.转砷甲基转移酶(arsM)基因拟南芥砷甲基化功能验证[D].南京农业大学.2017

[10].殷秀岩,李昕.砷甲基化代谢及砷中毒发病风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5

标签:;  ;  ;  ;  

砷甲基化论文-郎虹,杨舒伊,陈峣,李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