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进气总压畸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进气畸变,畸变网,模拟板
进气总压畸变论文文献综述
丁宁[1](2015)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模拟及稳定性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无论是在军用运输机还是在民用大飞机的项目中,都在全力推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在获取航空发动机适航许可证时,发动机的气动稳定性是必须完成的一项考核内容。进气总压畸变的评定是现代航空发动机稳定性评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推进系统研制的始终。因此,开展进气畸变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以及建立合理的分析计算方法,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为配合某型号军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制需要,设计了相应的总压畸变模拟装置,融合试验和CFD方法,发展了用于模拟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的畸变网和模拟板的设计方法,成功设计出用于整机畸变试验的畸变网和模拟板。同时,针对该型号发动机气动稳定性评定需求,建立了进气总压畸变对该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分析模型,开展了数值分析研究,评估了总压畸变在发动机中的传递,获取发动机临界畸变值并判断首发失稳级组。得出总压畸变在风扇中衰减幅度最大,发动机在高转速运行达到临界总压畸变值时,风扇率先失稳,低转速情况下为增压级率先失稳等结论。(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5-03-01)
屠宝锋,胡骏[2](2012)在《径向进气总压畸变对压气机气动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径向进气总压畸变对压气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物理机制,分别开展了尖部和根部进气总压畸变对压气机稳定边界以及动态失速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均匀进气时,压气机在叶尖区域首先形成失速团;径向总压畸变会引起气流参数的径向分布发生变化,其中尖部进气总压畸变会增加叶尖区域的攻角,导致压气机失速提前,而根部进气总压畸变则会改善叶尖区域的流场,降低攻角,使压气机失速延迟;气流参数径向分布变化也会影响动态失速过程中模态波扰动和失速团的叁维扩散过程。(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史亚锋,吴虎,黄健,杨金广[3](2012)在《周向总压畸变进气下叶片前掠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跨声速压气机NASA转子11为原型进行前掠改进,对得到的前掠转子与原型转子内流场进行了定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设计转速下前掠转子的性能有所提高,尤其是近失速流量有明显的降低.在周向总压畸变进气条件下,对转子11和前掠转子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两者的性能较均匀进气条件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前掠转子的近失速流量仍明显低于转子11,这是因为转子11叶尖区域处气流较前掠转子更易堵塞.(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马明明,马燕荣,王小峰,屈霁云,姜健[4](2009)在《扰流板进气总压畸变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吊舱进气道进口安装扰流板进行试验,研究扰流板进气畸变的影响因素及总压畸变特征。试验得到了进气道出口若干马赫数下进气总压畸变的定量数据,研究了进气道出口压力分布和畸变指数随飞行马赫数、扰流板堵塞比、进气道出口马赫数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进气道出口对应点总压恢复系数随扰流板堵塞比和进气道出口马赫数的减小而增大,几乎不随飞行马赫数发生变化;受扰流板、飞行侧滑角以及发动机低压转子转向影响,进气道出口局部区域存在高压区,高压区域的大小和位置随飞行马赫数、扰流板堵塞比、进气道出口马赫数的变化而变化;各总压畸变指数随扰流板堵塞比和进气道出口马赫数增大而增大,飞行马赫数对畸变指数影响很小。同时,数值计算了不同飞行马赫数下进气道出口总压畸变特征及周向稳态畸变指数,与试验结果结论一致,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也证明了数值计算在总压畸变研究中的有效性。研究工作为进一步的空中逼喘试验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陈美宁,朴英,王大磊[5](2009)在《总压进气畸变对压气机转子气动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压气机转子Rotor37在总压畸变进口条件下的流场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分别计算了整周1×120°,2×60°,4×30°叁种低压入口条件下的特性参数,详细分析了总压畸变对转子流场参数的影响,并比较了叁种低压入口时的转子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周向总压畸变会引起入口参数分布的不均匀,在转子出口处产生总温畸变.相同整周畸变角度,随着畸变区域个数的增加转子流量降低,效率下降,稳定裕度增加.稳定边界压比仅与每个畸变区的大小有关,随着畸变区扇形角的增加,稳定边界压比损失增加.(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马燕荣,马明明,王小峰,屈霁云,王艳平[6](2009)在《某型涡扇发动机扰流板进气总压畸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吊舱进口安装扰流板进行某型涡扇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试验,得到了该型发动机若干状态下进气总压畸变的定量数据,研究了发动机进口总压分布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发动机工况、扰流板相对深度对吊舱进气段总压恢复系数、发动机进口各畸变值的影响.同时基于试验数据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计算发动机进口稳态总压分布及畸变值,结果表明,计算与试验吻合较好.工作为该型发动机的扰流板空中畸变及逼喘试验及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张百灵,李军,江勇,王乐明[7](2009)在《进气总温畸变在压气机中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进气总温畸变在压气机中的传递特性,建立了压缩系统的几何模型,通过求解非稳态叁维欧拉控制方程,计算了气流参数在压气机各截面的分布,获得了一种计算进气总温畸变的方法。以某叁级压气机为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进口存在周向总温畸变的情况下,计算得到了总压、静压、总温、静温和流量系数在各截面上的分布规律,得出了该叁级压气机对总温畸变的响应。(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09年02期)
李亮,胡骏,王志强,屠宝锋[8](2009)在《多种形式插板的压气机进气总压畸变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弄清国军标GJB/Z 64A-2004(K)采用简单的单个弦月形插板作为进口总压畸变评定实验用的标准插板的缘由,在双级低速轴流压气机试验器上开展了4种不同形式插板的进气总压畸变实验验证研究,并详细比较了各插板的综合畸变指数特性.结果表明:单个弦月形插板作为进口总压畸变评定实验的标准插板,其结果是偏保守、严格的,动态畸变指数和稳态畸变指数在综合畸变指数中所占比例相当,并且插板实验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动态畸变.(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丁未,何立明,伍友利[9](2008)在《基于进气总压畸变指数的发动机实时监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进气总压畸变指数智能预测的发动机实时监控方法。在对进气总压畸变试验数据进行混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饱和嵌入维数作为支持向量机输入节点个数的选择,建立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对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指数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对进气总压畸变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做出有效预报,从而为进一步对发动机实施有效的、实时的监控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08年05期)
李艳艳[10](2006)在《基于RBF神经网络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指数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进气总压畸变试验数据混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混沌参数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对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指数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对进气总压畸变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做出有效预报,从而为进一步对发动机实施有效的、实时的监控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来源于《泰山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进气总压畸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径向进气总压畸变对压气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物理机制,分别开展了尖部和根部进气总压畸变对压气机稳定边界以及动态失速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均匀进气时,压气机在叶尖区域首先形成失速团;径向总压畸变会引起气流参数的径向分布发生变化,其中尖部进气总压畸变会增加叶尖区域的攻角,导致压气机失速提前,而根部进气总压畸变则会改善叶尖区域的流场,降低攻角,使压气机失速延迟;气流参数径向分布变化也会影响动态失速过程中模态波扰动和失速团的叁维扩散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进气总压畸变论文参考文献
[1].丁宁.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模拟及稳定性计算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2].屠宝锋,胡骏.径向进气总压畸变对压气机气动稳定性的影响[J].推进技术.2012
[3].史亚锋,吴虎,黄健,杨金广.周向总压畸变进气下叶片前掠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2
[4].马明明,马燕荣,王小峰,屈霁云,姜健.扰流板进气总压畸变试验[J].航空学报.2009
[5].陈美宁,朴英,王大磊.总压进气畸变对压气机转子气动影响的数值模拟[J].航空动力学报.2009
[6].马燕荣,马明明,王小峰,屈霁云,王艳平.某型涡扇发动机扰流板进气总压畸变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9
[7].张百灵,李军,江勇,王乐明.进气总温畸变在压气机中的数值模拟[J].推进技术.2009
[8].李亮,胡骏,王志强,屠宝锋.多种形式插板的压气机进气总压畸变实验[J].航空动力学报.2009
[9].丁未,何立明,伍友利.基于进气总压畸变指数的发动机实时监控[J].推进技术.2008
[10].李艳艳.基于RBF神经网络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指数预报[J].泰山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