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象修复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在线评论,致歉模式,形象修复策略
形象修复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刘影[1](2019)在《中美企业形象修复策略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者在线评论,借助网络广泛传播,极大地影响着潜在消费者感知可信性和购买意愿,并形成网络口碑进而影响企业形象。然而,作为企业形象修复的手段,企业致歉很少从中美对比的角度作研究。本研究将立足于相关语言理论,对比分析自建封闭数据库,系统分析中美企业利用在线评论平台进行形象修复时所使用的话语策略并探究其原因。本文基于Blum Kulka et al.(1989)的致歉模式,并结合形象修复理论,系统分析了来自中美各27家酒店的108份在线评论回复。在中美各3个城市中,星级为3-5的各选3家酒店,每个酒店选择2份在线评论回复。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企业在企业形象修复策略方面同构异质。一方面,就整体而言,中美企业回复在线评论时使用的致歉模式都较为相似。在致歉行为中,为了规避直接承担责任对企业形象造成的威胁,几乎都没有使用承担责任这一致歉方式。另一方面,就具体致歉模式而言,两种样本中使用的形象修复策略存在差异性。在解释模式下,中国酒店没有使用“无力控制”(defeasibility)这一形象修复策略,以规避因缺乏信息或必备能力对其形象造成的威胁。而在“正当回应”(provocation)策略中,中国酒店倾向于将其冒犯行为归结为应对政府法律法规或其行业规定做出的的合理反应。然而,美国酒店没有使用“超越”(transcendence)策略和“区分”(differentiation)策略对其冒犯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却使用“意外”(accident)策略来规避可能的冒犯。究其原因,在于中美文化维度方面的差异,如高低语境、权力距离、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等。形象修复作为形象受损后的必要环节,对个人或企业来说都十分重要。通过综合分析致歉行为与形象修复策略,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致歉行为在形象修复中所起的作用,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蔡礼彬,朱晓彤[2](2019)在《基于SCCT理论的网络舆情危机后旅游地形象修复策略研究——以“丽江打人毁容”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旅游危机事件由社交媒体曝光、推动、放大,网络舆情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不断增强。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结合情境危机传播理论(SCCT),通过分析2017年影响力最大的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丽江打人毁容"事件,着重挖掘、梳理并分析事件危机情境、政府回应策略、媒体相关报道、公众反应等内容。研究表明,该事件危机情境复杂,混合了意外和可预防两种危机类型,而丽江政府回应时以指示性信息和否认策略为主,与SCCT主张的回应策略有很大偏差,致使危机处理效果不佳。最后,本文针对旅游地政府在形象修复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同时对SCCT进行局部优化,使其更好地为目的地提供指导和帮助。(本文来源于《旅游导刊》期刊2019年01期)
邱芬芬[3](2018)在《企业危机中英文道歉声明的评价资源和形象修复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人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加上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增强和企业自身的不法行为,企业的任何危机事件都可以在网络媒体上引起大众广泛的关注。企业危机处理是否恰当,与企业的形象甚至是存亡息息相关。道歉声明是企业危机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能表明企业态度,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修复企业形象等。研究者们通常是从体裁理论,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等视角研究致歉声明,而很少从评价理论视角展开研究。此外,致歉声明作为形象修复文本的一种,其如何修复企业形象值得研究。因此本研究结合马丁的评价理论,贝诺特和库姆斯的危机沟通理论,从语言和策略两个视角对国外35家企业英文道歉声明进行描述性和解释性分析。研究发现如下:第一,在35篇道歉声明中,共有1370个评价资源,其中态度资源占50.29%,其次是级差资源,最后是介入资源。在态度资源中,积极资源超过消极资源,说明表达歉意只是道歉声明的一部分,但声明的整体基调是积极的,表达了企业对处理好当前危机问题的信心和承诺。态度资源中的影响和质量资源被大量使用,展示企业对顾客的遭遇和损失表示关心和同情,并承诺做出相应行动来改变现状。在介入资源中,收缩性对话多于扩展性对话,这说明道歉声明中使用否认和相反资源可以向大众澄清有关危机事件的误解,而认同资源的使用可让大众接受企业承认错误,也可突显企业优点。在级差资源中,语势资源的运用远超过聚焦资源,尤其是强势语势资源的频繁使用可让企业在表达歉意时,显得更加诚恳,在表达处理危机的决心和承诺时,显得更加坚定。第二,分析中评价资源在形象修复方面有以下叁大作用:使道歉更加真诚;展现企业积极应对危机,承诺解决危机和创造更好未来的决心;说服大众与企业结盟,缩短人际距离,使大众认同企业的主张。第叁,认错和修正行为策略是道歉声明中最基本的形象修复策略,这也印证了评价资源的研究发现。其他策略的运用须结合具体的危机情景,它们通常用于转移大众的关注点,降低大众对危机事件冒犯性的感知。认错策略通常由消极情感,强化语势,消极影响,认同评价资源体现,而修正行为策略通常由积极品质,积极能力,积极韧性等评价资源体现。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英文道歉声明中一方面蕴含大量的评价资源,另一方面运用各种形象修复策略,共同致力于企业形象修复。本研究在理论上验证了评价理论用于企业道歉文本话语分析的可行性,探索了评价资源和形象修复策略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上,从语言和策略层面为危机企业撰写英文道歉声明提供一些启发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6-03)
于文欣[4](2018)在《负面事件形象修复策略对城市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处于飞速发展转型期的背景下,近年许多城市发生了有损城市形象的负面事件。如何修复城市的品牌形象,恢复城市在公众心中的地位,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成了当下城市管理者急于解决的问题。过去基于本诺伊特的形象修复理论是从危机事件管理的角度研究,对于形象修复效果没有深入研究。本研究主要分析当不同类型的负面事件发生时,采用具体的品牌形象修复策略降低负面事件对城市品牌形象影响的效果。本研究采用了3*2的实验设计,控制品牌形象修复策略(情感性修复、纠正性修复、不修复)与负面事件类型(人为失误负面事件、管理决策层负面事件),探索在两种负面事件类型下,使用不同的品牌形象修复策略后,公众对城市的满意、信任和承诺的影响效果,检验修复策略的主效应以及修复策略同城市负面事件之间的交互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品牌修复测略主效应明显,当城市中有负面事件发生时,使用情感性修复策略和纠正性修复策略都能显着提升公众对城市品牌的满意度、信任度和承诺度,并且使用纠正性修复策略的效果会更好。对于人为失误负面事件而言,采用纠正性修复策略相比于情感性修复策略更能提升公众对城市品牌的满意度和承诺度。对于管理决策层负面事件而言,采用情感性修复策略更能提升公众对城市品牌的承诺度,但是对于城市品牌的满意度来说,使用情感性修复策略并没有使用纠正性修复策略的效果好。本研究能够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一些实际的管理对策:当一个城市中有负面事件发生时,并且影响城市的品牌形象时,管理者应当即时划分负面事件的类型,这样在后期使用的修复策略也才能更具有针对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5-31)
张琦[5](2018)在《基于形象修复理论浅析企业危机应对策略——“海底捞老鼠事件”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作为特殊的盈利主体,自身品牌形象直接影响企业立足与生存。"风险社会"的到来为危机事件的滋生与蔓延埋下伏笔,企业主体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加,探究企业组织的危机应对策略有着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基于班尼特的"形象修复理论",对"海底捞老鼠事件"进行个案分析,将海底捞危机传播中发表的声明作为分析文本,浅析海底捞的危机应对策略,为企业形象重塑提出合理建议。(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10期)
张婷婷[6](2018)在《城市形象修复的舆论传播策略与机制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形象传播的危机应对也作为重要课题被提出。一直以来,城市形象传播多是以政府的宣传部门为主,引导主流媒体对城市新闻、城市活动进行报道宣传,因而传播内容与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可控的,形象危机频发的概率较小。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内容日益透明,城市形象传播面临着很大挑战。一盘"天价虾"、一个(本文来源于《对外传播》期刊2018年05期)
毛茜[7](2018)在《价值争议下的中国电视综艺——我国电视媒体在舆情危机中的形象修复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抄袭、炒作、规则不公、低俗传播……伴随着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类型的不断丰富,制作手段的日渐成熟,其不可避免的价值争议也在新媒体时代愈演愈烈。因此,电视媒体是如何在当前的舆情环境下降低恶劣影响,在互动中争取大多数公众的支持,赢得其在收视人群中的公信力,恢复其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媒体形象将成为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一、我国电视综艺节目面临的价值争议(一)舆情危机概述(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王义[8](2018)在《形象修复理论视域下中国红十字会处理“郭美美事件”的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班尼特形象修复理论的基本要求考察中国红会处理"郭美美事件"策略,其采取的否认、规避责任、减少敌意等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完全获得社会公众认可,暴露出中国红会在危机处理上的经验欠缺。总结这一事件处理的经验教训,对于所有类似的公益慈善组织而言,确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大连干部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王彩玲[9](2018)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形象修复策略及媒体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的媒体环境必然伴随着新的危机形态。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某件事之所以能够成为网络中的舆论焦点与网络的迅速传播以及网民的共同关注有莫大的关系。组织一旦发生危机事件,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扩散到最大范围,给组织的形象、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对企业形象的维护。所以对于正处于危机中的企业来说,在危机处理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危机传播策略与公众沟通以及在形象受损时运用什么样的修复策略来修复形象,即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中如何选择适当的媒体来传播危机处理信息是相当重要的。本论文的研究主要以班尼特的形象修复理论以及吴宜蓁的媒体效能理论为基础,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沟通过程中的形象修复策略及沟通效果。班尼特提出的形象修复策略是在组织应对危机事件时,用于修复组织危机形象的一种行为模式。本策略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危机发生的阶段,而是将焦点放在危机发生后组织对已受损的企业形象的修复上。对危机组织而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与相应的策略与特定传播情境中的公众进行沟通,要在第一时间明确“危机发生时该说什么话”。台湾学者吴宜蓁首次提出了媒体效能理论,并设计了媒体效能的叁项指标,通过对这叁项指标的检测,来评价危机组织处理危机的成效。通过对危机形象修复策略及媒体效能相关文献的综述,本文提出了叁个研究问题:一,在此次危机事件中,乐视都采取了那些形象修复策略?二,在乐视处理“周航”的危机事件中,大众传播媒体在危机传播过程中沟通成效如何?叁,在乐视此次危机过程中,公众对于乐视危机形象修复策略的反馈如何,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乐视官方的回应以及六家权威新闻网站对乐视危机报道中,危机形象修复策略的呈现回应了本论文的第一个问题;通过对六家新闻网站在同一时期对乐视危机报道的消息源的引用以及报道评价的评估,回应本论文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最后通过对微博、微信以及知乎平台上网友对此事件的态度和看法的统计和分析,回应本论文提出的第叁个问题。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问题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同时在第一部分将本论文的理论及研究现状做了综述;第二部分对本文研究的设计做了整体介绍,包括样本选择、案例的选取、研究思路与步骤等;第叁部分为本研究的重点,主要探析乐视在此次危机事件中所采用的形象修复策略;第四部分是媒体效能的研究,通过媒体对危机组织消息源的采用以及报道评价来评估组织的危机沟通效果。最后,得出本论文的结论。本论文通过六家权威新闻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对乐视危机事件报道的比较,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乐视此次危机的沟通效果,并通过对网友评价和态度的分析,探析在新媒体环境下组织在危机形象修复过程中应考虑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8-03-14)
严岩[10](2017)在《企业危机形象修复策略及其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形象对企业组织而言意义重大。然而遭遇危机事件时,企业往往由于危机回应不当,从而对其形象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国内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组织危机也愈加频繁。公众对组织,尤其是对企业组织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评价企业组织提供的产品之外,还将企业在社会责任、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也纳入了评价标准。同时危机事件爆发的触发因素和渠道也更加多样化,然而纵观国内近几年的危机事件,企业组织鲜有成功应对案例。本研究主要依据危机传播修辞取向的理论架构,以及对危机传播策略的评价效能指标,藉由“魏则西事件”的个案考察企业组织在进行危机回应时,试图通过哪些形象修复策略进行沟通,其策略使用效果又是如何。对具体的形象修复策略的分析,不仅可以为企业组织进行危机言说时提供参考,还能有助于研究和分析企业组织面临危机时的行为和策略。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媒体报道和企业组织声明,以及受众反馈内容进行分析,以探究企业组织在危机回应中的形象修复策略及其效果的有效性。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缘起和意义,介绍了目前与企业危机形象修复理论相关的研究发展情况,并阐明论文整体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危机传播和形象修复理论等论文核心概念进行厘清,通过相关概念的梳理,为论文的深入论述和案例分析建立理论基础。同时说明研究设计,对相关研究资料搜集做具体阐述,并对形象修复策略、媒体效能和受众反馈叁个部分的具体步骤进行解释。第叁部分对所选案例进行解构,阐述案例背景和媒体报道情况,对百度在应对“魏则西事件”这一危机中所采取的形象修复策略进行统计和分析,藉以得出百度的形象修复策略使用情况。第四部分通过通过运用媒体效能理论和分析受众反馈,来检测百度危机回应中沟通效果的成效,以印证危机形象修复策略的有效性。第五部分则是结语部分。(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7)
形象修复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越来越多的旅游危机事件由社交媒体曝光、推动、放大,网络舆情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不断增强。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结合情境危机传播理论(SCCT),通过分析2017年影响力最大的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丽江打人毁容"事件,着重挖掘、梳理并分析事件危机情境、政府回应策略、媒体相关报道、公众反应等内容。研究表明,该事件危机情境复杂,混合了意外和可预防两种危机类型,而丽江政府回应时以指示性信息和否认策略为主,与SCCT主张的回应策略有很大偏差,致使危机处理效果不佳。最后,本文针对旅游地政府在形象修复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同时对SCCT进行局部优化,使其更好地为目的地提供指导和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象修复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刘影.中美企业形象修复策略的对比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2].蔡礼彬,朱晓彤.基于SCCT理论的网络舆情危机后旅游地形象修复策略研究——以“丽江打人毁容”事件为例[J].旅游导刊.2019
[3].邱芬芬.企业危机中英文道歉声明的评价资源和形象修复策略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4].于文欣.负面事件形象修复策略对城市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5].张琦.基于形象修复理论浅析企业危机应对策略——“海底捞老鼠事件”个案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
[6].张婷婷.城市形象修复的舆论传播策略与机制建设[J].对外传播.2018
[7].毛茜.价值争议下的中国电视综艺——我国电视媒体在舆情危机中的形象修复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
[8].王义.形象修复理论视域下中国红十字会处理“郭美美事件”的策略分析[J].大连干部学刊.2018
[9].王彩玲.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形象修复策略及媒体效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8
[10].严岩.企业危机形象修复策略及其效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