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文地质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分布规律,柳条沟地区
水文地质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陈晶晶,童彦钊[1](2019)在《宁夏石嘴山柳条沟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充分收集以往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物探和水文钻探工作,对柳条沟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地层构造、地下水分布及水化学特征开展分析研究,查明研究区第四系厚度及240 m以上地下水含水层的分布特征和补、迳、排条件。结果得出:研究区内堆积了120~340 m第四系洪积相粗粒松散堆积物,地下水含水岩组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两大类,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富水性强,水质优良,溶解性总固体均小于1.0 g/L;研究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贺兰山区基岩裂隙水的侧向径流补给,次为山洪的散失补给和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主要是人工开采和侧向径流排泄,地下水主要化学类型为HSnc型和HScn型。(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4期)
郭尚其,周洁军,农泽喜[2](2019)在《广西某铅锌矿水文地质调查与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分析广西某铅锌矿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区下游地表水系中的Pb、Zn、Cd离子沿河流的含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叁种重金属离子具有显着的相关性。根据重金属污染特点,建立了一维重金属迁移模型,分析重金属离子含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重金属离子迁移过程。(本文来源于《矿产与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魏彦芳[3](2019)在《甘肃省合水县—宁县一带矿山水文地质类型及划分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合水县-宁县地区黄土、河谷和白垩系水文地质情况及井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化学类型,大致了解了该地区水文分布情况,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进行初步评价。(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4期)
杨德方,刘德民[4](2018)在《开平向斜水文地质特征与控气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开平向斜瓦斯生成、赋存、运移等方面研究,并分别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岩浆侵入特征方面分析了瓦斯赋存的地质控制因素。研究表明:3个含水层及推覆构造是研究区瓦斯异常的主控因素,尤其是地下水滞流区,煤层瓦斯富集,形成高瓦斯富集区。(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8年07期)
高尚[5](2018)在《西部侏罗系采动导水裂隙发育规律及水文地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煤炭开发的重心逐渐向西部转移。西部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由于其特殊的成岩地质环境,含煤地层具有成岩时间晚、物理强度低、易风化且遇水泥化崩解等特性。与东部石炭-二迭系存在着明显不同,并具有独特的采动破坏特征。本文以位于新疆哈密煤田侏罗系富煤区大南湖矿区为例,在对研究区侏罗系含煤地层微宏观结构、胶结特征以及含隔水层结构等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模拟研究、实测对比等方法研究其采动导水裂隙的发育规律及其水文地质效应。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1)通过物理力学参数测试、电镜扫描,以及相关理论研究,获取了研究区侏罗系含煤地层具有覆岩力学强度低、胶结程度差(颗粒接触式胶结为主)、高孔隙度、结构松散的典型弱胶结特征;通过钻孔资料对比、实际揭露资料以及水文地质求参,揭示了主采煤层顶板含水层的分层段特征。(2)通过相似材料模拟、FLAC~(3D)数值模拟研究了西部侏罗系含煤地层采动导水裂隙的发育及演化规律,模拟结果显示:在发育高度方面,采动导水裂隙发育到16煤隔水段底端,最终高度稳定在46~47m,冒采比与裂采比分别为3.33和15.33~15.67,经过经验公式、邻矿及相似地层实测对比,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接近;在发育形态方面,获取了研究区特殊岩层结构条件形成“梯台”型导水裂隙发育范围的基本特征。(3)揭示了研究区特殊地层结构条件下采动导水裂隙的水文地质效应:采动裂隙形成导水通道,破坏了岩层结构、增加了含水层渗透性;导水裂隙波及到Ⅲ-1下段含水层,引起该段含水层水位下降,渗透系数由采前的0.88m/d增大到2.6~4.1m/d之间;由于16煤隔水段的存在,有效控制了采动导水裂隙的进一步发育,避免其波及到Ⅲ-1上段强富水含水段。本文关于西部侏罗系特殊水文地质结构条件下的顶板采动导水裂隙裂缝带的发育高度、影响范围及水文地质效应的研究,对研究区顶板水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贾文凯,梁小山,张萌[6](2018)在《李家沟煤矿烧变岩的分布规律研究及其水文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家沟煤矿唯一可采煤层属于中厚煤层,埋藏较浅,易发生煤层自燃。本文从烧变岩形成的含水层接受外来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的高低方面研究了烧变岩的富水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10期)
阴松[7](2017)在《岩溶水库坝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灌浆帷幕作为大坝控制渗水量的主要载体,在大坝蓄水后必然受到高库水压力的作用,而大坝的修建会造成坝址区原始地应力的重新调整,这些都将使得坝址区环境特征趋于复杂化。本文结合坝址区环境水文地质情况与工程地质中“场”的思想与方法,首先在宏观上对坝址区渗流场特征进行归纳演绎和推理分析,包括坝址两岸原始渗流特征及大坝早期和现今两岸地下水位、两岸廊道渗漏量、坝基渗漏量、深部岩溶渗漏量等,然后利用库水、坝基渗水、各高程廊道渗水、钻孔水等水样温度及坝体温度等温度场信息与总溶解固体、电导率、酸碱度、常量离子成分、水化学类型、水-岩-帷幕体中钙质成分的变化与转移等化学场信息进行联合探究,实现在微观上对坝址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的归纳分析,并利用相关软件对渗流场、温度场和化学场的变化特征和走势进行图示,以及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区的绘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水环境中特征离子在析出物形成过程中的转移、主要的化学反应、载体的物理性状的变化及钙质的流失程度对帷幕的防渗性能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最后得到如下相关主要结论:⑴坝址两岸地下水主要顺岩层垂直汇流排泄,部分经两岸地下暗河系统流入坝址下游再汇入乌江。⑵两岸地下水位因帷幕体的修建,在右岸末端和左岸帷幕沿线下游侧出现稳定高水位带,在左岸帷幕线上游侧出现稳定低水位带,水位整体稳定、受库水位变化影响甚小;靠近帷幕部位及帷幕线末端存在一定程度的渗流,属于正常现象。⑶库水位变化对各高程廊道、坝基、深部岩溶渗漏量的影响均不显着,其中对坝基和深岩溶渗漏量的影响可忽略,而对各高程廊道渗漏量的影响呈现出减弱趋势,并且随高程降低渗漏量呈现减小的现象,目前各廊道渗漏量保持在4L/min以下,坝基总渗漏量约为2.16L/min,坝基测压管内水位变幅均小于1.5m,各坝段基础扬压力强度系数大多小于0.1,实测扬压力值均远小于设计值。⑷坝址区共计出现四个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区,范围小、彼此相对孤立,特征指标呈现部分重合;坝体温度及坝基、坝内廊道渗水温度较为稳定,与底层库水间保持约2℃的温度差,表明库水与坝内渗水在温度上无直接连通。⑸渗水是水文地球化学异常情况发生和转移的载体,其中特征离子含量的增减均是水-岩-帷幕体间发生反应的客观表现,特别是帷幕体的溶解;渗水点的高pH值、低渗流量及干孔现象,是径流途径受阻的表现。⑹帷幕体中钙质成分的变化及转移既可造成其防渗性能的降低,也可增强其防渗性能。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两个,分别为Ca(OH)_2+H_2CO_3=H_2O+CaCO_3(s),CaCO_3+H_2O+CO_2?Ca(HCO_3)_2;以钙离子和钾钠离子的流失量为计算指标,以帷幕体中水泥含量的25%流失量为失效标准,当下帷幕体中水泥含量还能溶解约一千年有余。⑺水样水化学类型以HCO_3~-为主,其次是OH~-及K~++Na~+型,库水与地下水类型一致;廊道正常渗水与库水或地下水类型基本一致,而异常渗水则与其类型不同;深岩溶断层影响带渗水与库水或地下水类型不同,远离深岩溶断层影响带则与其类型类似;坝基深岩溶渗水与库水类型不同。⑻大坝工况良好,未有明显且持续或规律的异变现象发生,目前仍处于“青壮年期”,帷幕体的防渗功能依然有效可靠。(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7-05-01)
王辉[8](2016)在《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地区构造及水文地质控气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基于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构造特征及演化史分析、断层封堵性演化史分析和同位素示踪水文地质分析等方法和技术,查明了郑庄地区构造与水文地质对3#煤层含气性的控制规律。通过测井与地震联合解释,落实了郑庄地区的断层、褶皱和陷落柱的分布特征。郑庄地区主体构造为NE-SW走向,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共发育2条大断层、数条中等断层和上百条小断层;逆断层仅在区块正北部发育;次级小褶皱集中发育于区块东北部,以延伸长度约5-10km的褶皱较常见;陷落柱以直径约50-300m的圆形或椭球形的柱状为主。系统分析了构造对研究区含气量分布的控制规律。郑庄地区主要断层形成于白垩纪到古近纪之间,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断层的封堵性演化经历叁个阶段变化:晚白垩纪-古近纪呈开启阶段,新近纪-第四纪由开启逐渐过渡到封堵阶段,现今延续了较好的封堵阶段。受断层封堵性演化影响,研究区煤层的含气量变化也经历了叁个阶段:早期大量生气导致煤储层达到饱和或过饱和阶段,晚白垩纪-古近纪期间含气量发生大范围逸散阶段,新近纪-第四纪期间含气量分布格局逐渐趋于稳定阶段。区域大断层对煤层含气量起关键的控制作用,局部小断层对含气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断层附近小于1km的范围内,断层作用可导致煤储层含气量显着降低;但在距离断层距离超过1.0km的区域,断层对煤层含气性几乎没有影响。褶皱轴部裂缝发育区的煤层含气量较褶皱翼部低。陷落柱对含气量分布格局并没有起到决定性影响,仅在局部范围导致陷落柱周边煤层含气降低。郑庄地区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和地下水矿化度均与煤层含气量呈较好的相关关系。煤层中甲烷碳同位素越高,煤层的含气量也越高,煤层甲烷碳同位素越低,对应的煤储层含气量也越低。根据稳定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将郑庄地区按照水动力由弱至强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Ⅰ型区甲烷碳同位素大于-32‰、矿化度大于2600mg/L、平均含气量高达24.6m~3/t。研究发现,郑庄区块地下水从构造高部位向低部位缓慢运移,水动力对煤层气的运移起到了良好的封堵作用,导致在向斜低部位区域地下水流呈滞流状态,煤层气相对富集。(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谢红东[9](2015)在《浅谈我国煤田水文地质基本特征与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有大量的地质研究科目。而随着地质历史的推移,我国的煤田水文地质特征也有着明显的改变,研究煤田水文地质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不仅有利于相关生产企业的防灾害措施的实施,也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煤田发掘工作进行技术上的提升。文章就现在我国煤田水文地质基本概况做出浅要的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5年26期)
杨继和,孙治范,崔春林[10](2015)在《郓城煤矿3砂含水层水文地质规律探索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郓城煤矿3砂含水层水文地质规律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3砂含水层富水不均匀,在地质构造发育区域,局部富水性强,3砂含水层赋水是以静储量为主,经过一定时间疏放后可以基本疏干,对指导3砂含水层的防治水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3砂含水层水文地质规律的应用,通过辅助轨道探水巷停头进行探放水,对该区域大范围实行高位放水,掩护巷道掘进的防治水技术方案,起到了很好的放水效果,有效的掩护了郓城煤矿主线工程四条石门的掘进施工。(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5年09期)
水文地质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调查分析广西某铅锌矿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区下游地表水系中的Pb、Zn、Cd离子沿河流的含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叁种重金属离子具有显着的相关性。根据重金属污染特点,建立了一维重金属迁移模型,分析重金属离子含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重金属离子迁移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文地质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晶晶,童彦钊.宁夏石嘴山柳条沟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分布规律研究[J].地下水.2019
[2].郭尚其,周洁军,农泽喜.广西某铅锌矿水文地质调查与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J].矿产与地质.2019
[3].魏彦芳.甘肃省合水县—宁县一带矿山水文地质类型及划分规律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
[4].杨德方,刘德民.开平向斜水文地质特征与控气规律[J].煤矿机械.2018
[5].高尚.西部侏罗系采动导水裂隙发育规律及水文地质效应[D].中国矿业大学.2018
[6].贾文凯,梁小山,张萌.李家沟煤矿烧变岩的分布规律研究及其水文地质意义[J].科学技术创新.2018
[7].阴松.岩溶水库坝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D].贵州大学.2017
[8].王辉.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地区构造及水文地质控气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9].谢红东.浅谈我国煤田水文地质基本特征与规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10].杨继和,孙治范,崔春林.郓城煤矿3砂含水层水文地质规律探索及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