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贡体系论文-韩东育

封贡体系论文-韩东育

导读:本文包含了封贡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天下二体制,东亚封贡体系,幕府制,律令制

封贡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韩东育[1](2018)在《明清前东亚封贡体系的演变实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封贡体系,渊源于西周封建制原理,而雏形于汉魏至隋唐期。叁代自明的"天下主义",要求"皇帝"与"天子"的职能必须合一;而古今一贯的"中华礼序",还为"郡县制"与"册封制"的璧合赋予了前近代东亚世界的最高价值。在这一前提下,"幕府制"和"律令制"在东亚各国间的对接不过是实现封贡体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它解释了"一国史观"下中国学界何以在"封建制"认识问题上会频生语塞,以及朝鲜与日本介入体系时未必要拘泥于共同政治制度等真实原因。(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8年12期)

刘健佐[2](2018)在《沙俄在东北亚“封贡体系”瓦解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亚是一个地理概念,即亚洲东北部地区,为东亚所属的二级区域。本文所指的东北亚,是指广义上的东北亚地区,包括当今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国以及俄罗斯的远东联邦管区。对于东北亚国际关系史分期的界定,学界众说纷纭,但主流观点认同将其分为叁大阶段:第一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10-22)

李路[3](2018)在《论慕容鲜卑对东北亚封贡体系变迁与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慕容鲜卑在汉晋所建立的东北亚封贡体系基础之上,建立起了以慕容鲜卑为核心的封贡体系,成为当时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核心。由于汉民族政治传统在东北亚地区长期占据优势地位,更兼慕容鲜卑本身的夷狄身份,使慕容鲜卑建立的这一封贡体系面临种种文化与政治问题。但慕容鲜卑的这一政治活动,却也在东北亚地区营造出了旧传统中的新秩序,促进了华、夷之间的文化与政治认同。(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民族丛刊》期刊2018年01期)

陈志刚[4](2016)在《秦汉至明清时期北部中国华夷观念演变的几个特点——兼论华夷观在华夷族群封贡体系中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秦汉以后至明清,大中国范围内的华夷观念及其演变往往植根于华夷族群之间的体系性军力对抗及其分合消长,就族群之间战争对峙而言,其冲突频发的原因或者说动力带有明显的多元复合性,就长时段而言,华夷族群之间的和战又是华夷族群之间融合的推动力量,但无可否认的是,在族群融合、大中国政治共同体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坚持本族群的主体地位是各历史时期华夷观念多向演化、华夷族群相互"本土化"融合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华夷观在古代中国的演化规律大体呈现为两个层面:在第一层面,基于中原华夏族群与周边诸夷族群的地缘军事格局态势在较长时段内的大体固化,华夷观念在族群意识和王朝决策层面不外乎游移于融合—对峙的两端,在天下一统时华夷观念往往主动承应着政权管辖之下融合诸族、淡化畛域的功能使命,而在政权对峙期间修攘制御又向为华夷关系的主题。因此,无论和平交往时期还是政权对峙冲突时期,华夷观都能为调处华夏族群传统封贡体系内部以及华夷族群封贡体系之间的和战交往提供一个有力的理论框架和支点。在第二层面,基于华夷族群实力对比与控制边界在一定时段内的较大变动,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趋向也往往是"胡化"与"中国化"所在兼有,皆为族群势力本土化之表征,而绝非单向的"汉化"或"中国化"。华夷族群交相控制、统治中原的历史无形中也改变了华夷观念单向发展的历史轨迹,成为华夷诸族群在经历长期的纷争、对峙、隔阂逐步走向融合共生的助力。也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层面,华夷观念奠定了它在大中国古代封贡体系发展、演化中的基础理论地位。(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6年07期)

陈俊达,邵晓晨[5](2015)在《关于辽朝遣使册封、加册及贺高丽国王生辰的新思考——兼论封贡体系下宗主国宗主权的行使》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丽国王继位后顺利得到辽朝册封需满足两个条件:良好的辽丽关系及在位一年以上;辽朝皇帝继位、上尊号或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时,会对高丽国王进行加册;辽朝遣使贺高丽国王生辰不是辽丽地位平等的体现,而与册封一样,是辽朝承认高丽国王的标志。册封、加册与贺生辰皆是辽朝行使宗主权的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陈俊达[6](2015)在《丽辽“关系分期”“朝贡分期”与“遣使分期”辨析——东亚封贡体系形成理论研究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学界对丽辽"关系分期""朝贡分期"与"遣使分期"的认识和使用,从丽辽"关系""朝贡""遣使"的起止时间及阶段划分等叁个方面入手,对上述叁组概念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关系"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朝贡"强调的是"宗藩关系",而"遣使"强调的则是"使者派遣"。叁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时对丽辽"关系分期""朝贡分期""遣使分期"提出了新的划分标准与依据。并得出由于丽辽两国在1038年以后,朝贡制度与遣使制度实现了制度化,因此1038年以后的丽辽关系,应为东亚封贡体系之始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刘喜涛[7](2014)在《封贡体系与明代君臣的天下观——以朝鲜王朝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明代中朝封贡关系为背景,考察明代君臣的天下观。明代东亚封贡体系以传统的正统观为前提,天下观念由"天下一统"的传统"单一世界"向"多个中心"转变;在封贡功用上,由原来的侧重政治礼仪向经济、军事、政治多元并重方向转变。具体表现为:朝鲜王朝在政治正统性上依托以明朝为主体的封贡体系;进而利用与明朝的关系确立其在周边国家中的"小中华"地位;同时借助明朝的军事保障其在封贡体系内的安全。通过对封贡体系运行的史实阐释,可知朝鲜极力维护与明朝封贡关系的原因,即明朝的传统汉文化圈的吸引力是朝鲜积极同明朝建立封贡关系的历史因素;以"小中华"自居的心理优越感是朝鲜维护封贡关系的重要因素;以追求朝鲜王朝自身利益及适应周边环境变化的需要是其现实因素。(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4年07期)

李途,谭树林[8](2014)在《封贡体系:一个传统国际秩序的终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古代东亚封贡体系和东亚国际秩序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试图从观念—制度—体系—秩序四个层次入手,对天下观念、封贡制度、东亚封贡体系及东亚封贡秩序四个概念的逻辑关系做出解读,以期理解传统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关系。具体来说,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扩大,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念发展成为秦汉、唐宋及至明清时期的册封—朝贡制度,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封贡活动逐渐制度化和常态化,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系,构成了东亚地区的传统国际秩序。(本文来源于《太平洋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孟宪凤,孙瑜[9](2013)在《明初中日封贡体系略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中外交往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即建立了朝贡体制和贸易体制并衍生出一系列对外贸易管理机构。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后,以恢复华夏"正统"为己任,认为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是明王朝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从而制定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和"厚往薄来"的外贸政策,中日之间的封贡体系就是这一政策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陈志刚[10](2012)在《交邻有道,实为保土之方:论明代封贡体系的重心与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王朝封贡体系的重心与本质在于军事防御,明朝可谓一个力证。相比于滨下武志、费正清和何伟亚对中原王朝传统政治观念后现代式的解构,廓清封贡诉求的多元性与层级差别的内在关联才是探寻明代封贡体系重心与本质的关键;而明朝对其封贡体系各圈层成员的监控、防范与信息情报搜集,显然是军事功能反向塑造封贡体系并规约其他诸种封贡诉求的直接体现和结果。明代封贡体系地缘军事关系演变中的圈层性收缩现象,恰与明代多元化封贡诉求中的退行性选择现象相为表里,契合同步,而在这种无处不在的层级差别下,也恰恰潜藏着明人对其封贡体系的重心与本质——陆基国土防御功能——长期执着的坚守。(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封贡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北亚是一个地理概念,即亚洲东北部地区,为东亚所属的二级区域。本文所指的东北亚,是指广义上的东北亚地区,包括当今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国以及俄罗斯的远东联邦管区。对于东北亚国际关系史分期的界定,学界众说纷纭,但主流观点认同将其分为叁大阶段:第一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封贡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韩东育.明清前东亚封贡体系的演变实态[J].社会科学战线.2018

[2].刘健佐.沙俄在东北亚“封贡体系”瓦解中的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3].李路.论慕容鲜卑对东北亚封贡体系变迁与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

[4].陈志刚.秦汉至明清时期北部中国华夷观念演变的几个特点——兼论华夷观在华夷族群封贡体系中的地位[J].学习与探索.2016

[5].陈俊达,邵晓晨.关于辽朝遣使册封、加册及贺高丽国王生辰的新思考——兼论封贡体系下宗主国宗主权的行使[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6].陈俊达.丽辽“关系分期”“朝贡分期”与“遣使分期”辨析——东亚封贡体系形成理论研究之一[J].鸡西大学学报.2015

[7].刘喜涛.封贡体系与明代君臣的天下观——以朝鲜王朝为中心[J].求索.2014

[8].李途,谭树林.封贡体系:一个传统国际秩序的终结[J].太平洋学报.2014

[9].孟宪凤,孙瑜.明初中日封贡体系略论[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

[10].陈志刚.交邻有道,实为保土之方:论明代封贡体系的重心与本质[J].学术研究.2012

标签:;  ;  ;  ;  

封贡体系论文-韩东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