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藏特征论文-钟广见,张如伟,易海,冯常茂,赵忠泉

天然气藏特征论文-钟广见,张如伟,易海,冯常茂,赵忠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然气藏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浅层天然气藏,天然气水合物,陆坡,似海底反射(BSR)

天然气藏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钟广见,张如伟,易海,冯常茂,赵忠泉[1](2018)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浅层天然气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浅层天然气藏是一种伴随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油气藏,具有埋藏浅、规模大的特点,其埋藏深度一般小于300m。浅层天然气藏由深部裂解气沿断裂上升被天然气水合物封盖而形成,识别似海底反射(BSR)是寻找浅层天然气藏有效方法。浅层天然气藏的气源主要有热解气、生物气和混合气,陆坡张性断裂是气体运移的主要通道,水合物下部的砂层是浅层天然气藏的主要储集层,水合物层则是封盖层。从南海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看,浅层天然气藏在陆坡深水区广泛分布且气藏厚度大,潜在资源量非常可观,是一种新型的开采成本相对低廉的油气藏。(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先锋[2](2017)在《碳酸盐岩天然气藏正演响应特征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盐岩天然气藏分布范围广,储量惊人,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针对碳酸盐岩天然气藏的勘探开发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碳酸盐岩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发育有岩溶型储层、缝洞型储层以及丘滩型储层,储层内部裂缝发育,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而且国内外对碳酸盐岩天然气藏的岩石物理和地震正演响应特征研究都很薄弱,导致对碳酸盐岩天然气藏的勘探成效并不佳。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影组储层为岩溶型储层,本文在系统分析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背景和碳酸盐岩特性的基础上,开展该区域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物理分析,通过研究储层孔隙类型、孔隙度、岩石基质、泥质含量以及含气饱和度对储层纵横波速度以及密度的影响进而研究其对地震正演响应特征的影响,优选出储层地震敏感参数,指导该区域储层天然气预测;综合利用叁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工区地质背景和单井地球物理特征,制作高石梯-磨溪地区关键井合成地震记录并完成井震标定,研究含气碳酸盐岩储层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总结其规律;根据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地质资料以及工区特殊的地质构造情况建立合适的地质模型,研究其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归纳地震响应特征识别模式,指导油气识别以及精细构造解释;通过基于测井资料的AVO正演模型研究,分析碳酸盐岩天然气藏AVO响应特征,对影响AVO响应特征的因素展开研究,了解其变化规律。总结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完善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物理分析基础和地震正演响应特征,指导碳酸盐岩天然气藏储层预测和后期反演解释工作。本论文研究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调研、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的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和地震迭前、迭后正演理论成果和应用实例,整理国内外碳酸盐岩天然气藏地震正演响应的主要特征;(2)对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影组岩溶储层的关键井开展地震岩石物理研究与分析,包括岩溶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研究、储层横波速度预测和储层敏感参数优选研究,为地震正演响应特征研究提供帮助;(3)对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关键井开展迭后正演研究和分析,主要包括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与标定、二维地质模型建立和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总结地震识别模式;(4)对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关键井开展AVO正演研究分析,并讨论AVO正演响应特征影响因素;(5)总结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藏地震迭前和迭后正演响应特征。(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7-05-01)

章星,张璐,章玲,陈薇薇,郑宗能[3](2016)在《含CO_2天然气藏气-水相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油区天然气藏富含CO_2,且存在底水和裂缝。气-水相渗流特征室内实验结果显示,气-水相渗曲线形状及特征点数值与实验条件密切相关。在相同的岩心条件下,温度、压力或CO_2体积分数越高,则水相相对渗透曲线偏离坐标原点越远,而两相渗流区域也越宽;同时等渗点向右上方移动,且束缚水饱和度越低,则气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越快,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气相相对渗透率值也越大,从而更有利于气-水两相渗流。(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金大伟[4](2016)在《地层水化学特征与天然气藏的分布关系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与地层水关系紧密,地层水参与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散失等多个过程,研究地层水化学特征,可为天然气藏富集区(或含气区)的找寻和预测提供方法和依据。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北部的富生烃凹陷,营城组也是其重要天然气勘探层位。通过对该地区的天然气藏分布区与水化学数据的关系研究来看,在平面上呈现出高矿化度、高HCO_3~-含量、高Na~+含量、高氯镁系数、高镁钙系数和低钠氯系数等特征;在纵向上,矿化度、Na~+含量、HCO_3~-含量等参数高值分布段与天然气聚集带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基于以上认识,建立了综合判别指标表,并进行了该地区的天然气有利分布区的预测。地层水化学特征对揭示天然气的分布具有一定指示作用,开展地层水化学研究对松辽盆地天然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6年Z1期)

尚长健,欧光习,朱振宏,楼章华[5](2015)在《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凝析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藏普遍产出凝析水,具有矿化度低、HCO-3百分含量高的特征,水型以NaHCO3水为主,推断其为地层水蒸发之后与天然气发生混合作用的产物。由于分馏效应,导致凝析水的氢氧同位素明显偏低。凝析水是天然气高产的标志,产出水只能由其向地层水转化,随之出现产出水量增大,产气量减少,水气比增大的现象。凝析水的出水量、矿化度、离子含量等的变化特征与天然气产量的关系密切,可为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铀矿地质》期刊2015年04期)

胡维强,赵靖舟,李军,李磊,郑杰[6](2015)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对天然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生气强度指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主力气源岩及平面分布特征,并与苏里格地区气源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气源条件对天然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包括山西组、太原组的煤层和暗色泥岩,其中煤层是主力烃源岩,平均厚度为4.7m,苏里格地区煤层平均厚度为14m。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层残余有机碳均值分别为54.94%和66.96%,泥岩残余有机碳均值分别为2.88%和1.75%;干酪根碳同位素值介于-24.56‰~-22.05‰之间,属于Ⅲ型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介于1.6%~3.2%之间,均值为2.3%,整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研究区生气强度介于(8~20)×108 m3/km2之间,而苏里格地区的介于(11~29)×108 m3/km2之间。与苏里格地区相比,研究区气源条件略显较差。研究区的气源条件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平面上研究区的产气井主要分布在煤层厚度大于4m,生气强度大于10×108 m3/km2的区域,且存在随着烃源岩条件的变好含气性也变好的趋势;纵向上天然气垂向运移距离与煤层厚度和生气强度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煤层厚度越大、生气强度越高,天然气垂向运移距离越远。(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赵双丰,张枝焕,李文浩,刘杏,姜丽娜[7](2015)在《川西坳陷什邡地区蓬莱镇组天然气藏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坳陷什邡地区蓬莱镇组气藏属于浅层常规—致密砂岩次生气藏,其形成机制不同于下伏须家河组储层的致密砂岩气。研究区内主要发育岩性圈闭,天然气来自于下伏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及部分受到调整和改造的须家河组原生气藏,经长距离运移后在蓬莱镇组圈闭中聚集成藏。气层集中在蓬莱镇组中上部,天然气干燥系数大,以煤型气为主。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研究区内蓬莱镇组共经历3期热流体活动,前两期分别为液态烃充注及气液混合烃充注,但并未形成规模油藏;第3期为大规模天然气充注,对应成藏时间为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早期(78~34Ma)。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演化、烃源岩生排烃期、储层致密化窗口及生储盖组合特征,确定了蓬莱镇组天然气藏的形成过程及成藏特征:蓬莱镇组下部储层在晚白垩世中期达到致密化,已不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喜山运动时期,下伏须家河组气藏受到调整和改造,早期发育的深大断裂得以扩展,大量深部气源沿断层向上运移至蓬莱镇组中上部,形成了浅层次生气藏。(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5年02期)

王志国[8](2013)在《徐家围子断陷徐东地区含CO_2天然气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在对烃类天然气取得巨大突破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高含CO2气藏。由于研究区地层埋藏深度大,地质结构复杂、成岩作用强,岩性岩相变化大,因而导致深层天然气聚集规律复杂。通过对徐东地区CO2气藏储集特征的分析,明确了营城组火山岩是主要储集层,通过测井及地震建立识别储层方法,分析预测了火山岩储层分布范围。通过对典型气藏的分析,建立了研究区CO2气藏差异聚集型成藏模式,对进一步的研究和勘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3年10期)

李琦,张金功,徐秋晨,刘哲[9](2013)在《天然气藏类型及特征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天然气藏的特征,正确划分天然气藏的类型,指导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分析显示前人对天然气藏类型及特征的研究主要基于圈闭类型、储层岩性、流体特征叁方面,并且集中于严格圈闭界限内的气藏;将气源岩、储层、盖层孤立看待。建议以砂、泥岩组合为基础对气藏特征进行研究;将源、储、盖看作一起,研究分布于大范围连片储集体内的气藏。(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3年03期)

于学敏,姜文亚,何炳振,王书香,邹磊落[10](2012)在《歧口凹陷古近系天然气藏主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歧口凹陷已发现板桥和千米桥两个中型凝析气田,通过近两年的预探,在埕海潜山和歧口古近系深层天然气勘探又取得了重要突破,显示出歧口凹陷天然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从生储盖等成藏要素方面对歧口凹陷古近系天然气藏进行了系统的解剖,明确了歧口凹陷古近系天然气藏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沙河街组中深层,浅层次生气藏主要位于构造圈闭中,中深层气藏位于构造岩性圈闭中;天然气成因类型以偏腐殖型气为主;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中深层裂缝发育,双重孔隙介质特征明显;两套最大湖泛期形成的区域盖层发育异常超压,天然气保存条件好;气藏主要位于高生气强度区,以晚期成藏为主,平面上具有"南油北气"、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2年02期)

天然气藏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碳酸盐岩天然气藏分布范围广,储量惊人,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针对碳酸盐岩天然气藏的勘探开发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碳酸盐岩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发育有岩溶型储层、缝洞型储层以及丘滩型储层,储层内部裂缝发育,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而且国内外对碳酸盐岩天然气藏的岩石物理和地震正演响应特征研究都很薄弱,导致对碳酸盐岩天然气藏的勘探成效并不佳。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影组储层为岩溶型储层,本文在系统分析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背景和碳酸盐岩特性的基础上,开展该区域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物理分析,通过研究储层孔隙类型、孔隙度、岩石基质、泥质含量以及含气饱和度对储层纵横波速度以及密度的影响进而研究其对地震正演响应特征的影响,优选出储层地震敏感参数,指导该区域储层天然气预测;综合利用叁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工区地质背景和单井地球物理特征,制作高石梯-磨溪地区关键井合成地震记录并完成井震标定,研究含气碳酸盐岩储层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总结其规律;根据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地质资料以及工区特殊的地质构造情况建立合适的地质模型,研究其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归纳地震响应特征识别模式,指导油气识别以及精细构造解释;通过基于测井资料的AVO正演模型研究,分析碳酸盐岩天然气藏AVO响应特征,对影响AVO响应特征的因素展开研究,了解其变化规律。总结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完善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物理分析基础和地震正演响应特征,指导碳酸盐岩天然气藏储层预测和后期反演解释工作。本论文研究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调研、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的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和地震迭前、迭后正演理论成果和应用实例,整理国内外碳酸盐岩天然气藏地震正演响应的主要特征;(2)对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影组岩溶储层的关键井开展地震岩石物理研究与分析,包括岩溶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研究、储层横波速度预测和储层敏感参数优选研究,为地震正演响应特征研究提供帮助;(3)对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关键井开展迭后正演研究和分析,主要包括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与标定、二维地质模型建立和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总结地震识别模式;(4)对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关键井开展AVO正演研究分析,并讨论AVO正演响应特征影响因素;(5)总结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藏地震迭前和迭后正演响应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然气藏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钟广见,张如伟,易海,冯常茂,赵忠泉.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浅层天然气藏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2018

[2].李先锋.碳酸盐岩天然气藏正演响应特征研究及应用[D].长江大学.2017

[3].章星,张璐,章玲,陈薇薇,郑宗能.含CO_2天然气藏气-水相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金大伟.地层水化学特征与天然气藏的分布关系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6

[5].尚长健,欧光习,朱振宏,楼章华.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凝析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铀矿地质.2015

[6].胡维强,赵靖舟,李军,李磊,郑杰.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对天然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

[7].赵双丰,张枝焕,李文浩,刘杏,姜丽娜.川西坳陷什邡地区蓬莱镇组天然气藏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J].中国地质.2015

[8].王志国.徐家围子断陷徐东地区含CO_2天然气藏特征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3

[9].李琦,张金功,徐秋晨,刘哲.天然气藏类型及特征研究进展[J].地下水.2013

[10].于学敏,姜文亚,何炳振,王书香,邹磊落.歧口凹陷古近系天然气藏主要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

标签:;  ;  ;  ;  

天然气藏特征论文-钟广见,张如伟,易海,冯常茂,赵忠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