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位杂交论文-黄振丽

分子原位杂交论文-黄振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原位杂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原位杂交,荧光,细胞遗传学

分子原位杂交论文文献综述

黄振丽[1](2019)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及分子遗传学异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其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初诊为CLL患者30例,采用FISH技术检测,以观察其分子遗传学异常情况。结果经检测,30例CLL患者中有25例为基因异常(83%),其中有13例为D13S25缺失,3例为ATM缺失,7例为P53缺失,10例为RBI缺失,9例为12号染色体叁体。此外,有2种基因异常患者共有9例,其中有3例均有P53缺失,有6例为RBI、D13S25同时缺失;有3种及以上基因异常者有2例。结论对CLL患者应用FISH技术检测,可有效地检出患者分子遗传学异常情况,及其基因异常特点,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平冬,徐吉臣[2](2019)在《将分子细胞遗传学内容纳入高等农林院校“遗传学”本科课程教学的建议——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探索生命起源与本质的一门科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林学、草业科学、园艺以及自然保护区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针对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现行"遗传学"教材缺少分子细胞遗传学教学内容的现状,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例子,分析了分子细胞遗传学长期未纳入高等农林院校本科"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如下原因:①缺乏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②不同发展阶段原位杂交技术的局限性。讨论了将分子细胞遗传学纳入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构建完整遗传学知识体系的客观需要;在遗传学研究中分子细胞遗传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分子细胞遗传学列入遗传学理论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提出进一步优化整合当前"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将"植物根尖材料的收集、预处理与固定""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切口平移法制备45S rDNA分子探针""植物荧光原位杂交与信号检测"等内容引入"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周运鹤,许艺明,何玮璇,洪奋,张巍[3](2018)在《单分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精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分子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诊断中国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分子FISH技术对37例临床拟诊FSHD患者4q A区域的D4Z4重复单元数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35例明确诊断为FSHD患者4q A区域的D4Z4重复单元数介于2~7,平均值为(4.229±1.031)。7例FSHD患者和2例临床拟诊FSHD患者的检测结果为:病例1、2、3来自同一个家系,为兄妹关系,4q A区域的D4Z4重复单元数分别为5、(6;32)和(5;32),片段长度分别为17.5 kb、(18.3;106.0)kb和(17.9;104.9)kb,D4Z4重复单元数在误差范围内,3例患者的变异可能遗传自其母亲;病例4的4q A区域D4Z4重复单元数为(2;22),片段长度为(6.6;71.9)kb;病例5、6的4q A区域D4Z4重复单元数分别为4和5,片段长度分别为11.7 kb和17.3 kb;病例7为女性,55岁,4q A区域D4Z4重复单元数为(5;68),片段长度为(18.1;224.0)kb,为本研究中年龄最大的女性患者;病例8、9为2例临床拟诊FSHD患者,4q A区域D4Z4重复单元数分别为(14;50)和33,片段长度为(44.6;164.8)kb和110.2 kb,4q A区域的D4Z4重复单元数均>10。结论 FSHD患者存在高度家系间和家系内临床异质性。单分子FISH单次检测能同时准确分辨4种不同单倍型,即4q A、4q B、10q A和10q B的D4Z4重复单元数,可以明确检测致病相关的D4Z4单元重复数,误差在1 kb以内,能较精确地检测D4Z4单元重复数。因此,单分子FISH是现今精准的FSHD患者的临床分子诊断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杨骄,刘志涛,陈健泳,王艳芝,庄丽芳[4](2018)在《寡核苷酸探针套涂染结合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分析准确鉴定小麦-百萨偃麦草异源易位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培育小麦异源易位系是转移和利用外源基因的有效途径,快速准确的染色体鉴定方法有利于提高染色体工程效率。本研究以电离辐射诱致的2个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5J易位系(NAU16YJ127和NAU16YJ124)为例,分析了综合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寡核苷酸探针套[包括(GAA)10、pSc119.2-1、pAs1-1、pAs1-3、AfA-3和AfA-4六个寡核苷酸探针]涂染,结合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等方法鉴定小麦异源易位系的效果。结果表明,NAU16YJ127(2n=6x=42)包含一对小麦-百萨偃麦草易位染色体T5JS·5JL-5AL#1,同时在染色体6A和2D长臂顶端也发生了明显的相互易位;NAU16YJ124(2n=6x=44)附加了一对小麦-百萨偃麦草易位染色体,同时包含一对6A长臂缺失染色体del6AL,其缺失区段易位到5JL近端部,形成T5JS·5JL-6AL,其他染色体未见明显变化。利用21个5J特异分子标记(19个位于长臂和2个位于短臂)分析发现,两个易位系均含有全部5J短臂标记,同时T5JS·5JL-5AL#1含有12个长臂标记,而T5JS·5JL-6AL仅含有2个长臂标记,确证两个易位系断点不同,并将21个标记定位于4个不同区段,其中位于5J短臂的2个标记位于1个区段,位于5J长臂的19个标记位于3个区段(5JL-1~3),分别包含2、10和7个标记;发现3个为可以同时识别5J和5A的共显性标记,其中NAU16YJ124含有全部5A标记,而NAU16YJ127仅包含其中2个标记,进一步验证了细胞学鉴定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寡核苷酸探针套涂染、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为准确鉴定小麦异源易位系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志何,刘春水,李薇,白晶,白鸥[5](2015)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分子遗传学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分子遗传学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ISH技术,采用4种特异性DNA探针检测88例初治CL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88例CLL患者中,52例出现分子遗传学异常,总异常率为59.1%。RB1基因异常发生率最高,为30.7%,其后依次为CSP12(27.3%)、P53及ATM缺失发生率均约为8.0%。结论 FISH技术检测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RB1基因异常是CLL最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伴P53及ATM基因异常的的CLL分期较晚,预后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孙毅,刘静芸[6](2013)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一例多发性骨髓瘤五类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1q21缺失、RB1缺失、D13S319缺失、p53缺失和IgH相关易位五类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不同荧光素标记的1q21/RB1、D13S319/p53、14q32(IgH基因)叁组探针检测分析10例正常骨髓涂片标本和1例MM患者骨髓涂片标本。结果 FISH技术以10例正常骨髓标本建立参考范围,检测出该例MM患者骨髓核型中存在RB1纯合性缺失。结论 FISH技术可以检测出MM患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04期)

刘建娥,沈宇清,李明莉,吴晓箐,史茜[7](2013)在《经典H-2分子mRNA探针的制备及在C57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原位杂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典H-2基因在C57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谱,设计合成地高辛标记的经典H-2mRNA探针。方法:利用PCR扩增出针对经典H-2分子的特异性保守片段,然后将PCR产物纯化后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中。测序后获得目的基因的单克隆,扩增并提取质粒,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经典H-2 mRNA的正、反义RNA探针。运用原位杂交方法分析经典H-2基因在C57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321 bp经典H-2 mRNA的正、反义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到经典H-2 mRNA在出生后15 d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反义探针有杂交信号,正义探针无杂交信号。结论:正义探针无杂交信号表明合成的321 bp经典H-2 mRNA反义探针具有特异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杨璐璐,聂玉,刘欣,汪健,王晓秋[8](2013)在《免疫组织化学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常见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方法对按照WHO诊断标准确诊的20例初诊MM患者,取骨髓组织石蜡包埋并切片,应用IHC技术对骨髓石蜡切片进行CD138单克隆抗体标记,选取CD138+细胞丰富的骨髓石蜡切片,采用1q21/RB1、D13S319/p53、IGH叁组序列特异性基因探针进行FISH检测。同时以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组织切片为对照建立各探针FISH检测的正常阈值,检测结果大于阈值为阳性,小于阈值为阴性。结果 (1)20例初诊MM患者中16例检出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占80.0%),其中1q21扩增5例(占25.0%),RB1缺失6例(占30.0%),D13S319缺失9例(占45.0%),p53缺失3例(占15.0%),IGH基因重排10例(占50.0%)。检出1种异常者5例(占25.0%),同时有2种异常者6例(占30.0%),3种异常者4例(20.0%),4种异常者1例(占5.0%)。(2)IHC联合FISH技术检出率80%,而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出率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年龄<50岁、50~60岁、>60岁分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分别为5例(83.3%)、6例(100%)、5例(62.5%),经Fisher检验,年龄>60岁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M患者染色体与基因异常和其临床分型、分期之间,即p53基因与IgG型及Ⅲa期之间有关(P<0.05),染色体与基因异常以Ⅲ期和IgG型为主。结论 IHC联合FISH技术检测MM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明显优越于染色体G显带技术,同时可发现MM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多数为复杂核型,且多数存在数目与结构异常。MM患者染色体和基因异常与其临床分型、分期、患者年龄之间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08期)

吴守芝,李恒新,黄河清,张金,张锋[9](2013)在《利用原位分子杂交结合酪酰胺放大检验军团菌性肺炎组织嗜肺军团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针对嗜肺军团菌种特异性16SrRNA和军团菌致病基因—巨噬感染增强因子(mip)序列探针原位分子杂交结合酪酰胺放大技术(Tyramide signal amplification method,TSA)建立军团菌性肺炎组织中嗜肺军团菌的快速、特异性检验方法。方法设计特异性针对嗜肺军团菌种特异性16SrRNA、mip序列探针,分别采用荧光、地高辛标记探针对嗜肺军团菌性豚鼠肺炎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进行原位杂交结合TSA检验嗜肺军团菌。结果荧光原位杂交显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中存在16SrRNA、mip序列双杂交阳性杆状细菌;地高辛标记原位杂交结合TSA显示肺组织中也存在杂交阳性杆状细菌,分布于肺泡壁与细胞内,整个检验周期小于24h。结论结果表明采用荧光、地高辛标记探针结合TSA的原位杂交能迅速准确灵敏检验出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嗜肺军团菌,是一种快速、特异性检验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3年10期)

陈蕾[10](2012)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中国人群MM患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间期FISH技术检测166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标本,汇总临床资料,分析染色体异常与临床特征、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经FISH检测,88.0%(146/166)的MM患者存存不同程度的染色体异常,IGH易位,即t(14q32),其异常率为58.4%。其中t(11;14)为25.9%,t(4;14)为17.5%,t(14;16)为7.2%,其他未确定的易位7.8%。del13q14,RB1探针检出的异常率为55.4%,D13S319检出率为53.6%。amp1q21为49.4%,del17p13为25.3%。其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就诊时多项临床指标关系密切。使用硼替佐米化疗方案可改善患者的,尤其存在del13q14患者的CR+VGPR率(p=0.004)。染色体异常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有关,最显着的为del17p13患者中位PFS为4.9月,无del17p13患者的中位PFS为8.9月(p<0.001)。amp1q21患者的中位PFS为5.9月(vs 8.8月,p=0.002)。t(14;16)患者中位PFS为3.0月(vs 7.1月,p=0.006)。del13q14的患者中位PFS为6.7月(vs 8.6月,p=0.043)。del13q14患者中合并del17p13的中位PFS较短(4.6月vs 8.0月,p=0.002)。而在无del17p13的患者中,del13q14患者与无del13q14患者的PFS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国人群MM患者的del17p13发生率较高,其余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率与西方国家人群类似。MM患者的染色体异常与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和预后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部分cIg FISH与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方法学比较目的:探讨cIg FISH与FISH对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方法:cIg FISH与FISH同时检测同一MM患者的骨髓样本,比较其检出率的差异,共比较55例MM患者的检出结果。结果:55名MM患者中,cIg FISH检出del13q14阳性率为58.2%(32/55),常规FISH检出率为41.8%(23/55)。amp1q21的cIg FISH检出阳性率为52.7%(29/55),常规FISH检出率为40.0%(22/55)。在浆细胞<30%的患者中,del13q14的cIg FISH检出率为51.9%(14/27),常规FISH检出率为22.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amp1q21的cIg FISH检出率为55.6%(15/27),常规FISH检出率为29.6%(8/27)(p=0.054)。在浆细胞>30%的患者中,cIg FISH与FISH检测的阳性率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浆细胞低于30%的MM患者中,使用cIg FISH检测染色体异常可明显提高检出率。第叁部分FISH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及其临床意义目的:了解中国人群CLL患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间期FISH技术检测94例CLL患者的外周血标本,汇总临床资料,分析染色体异常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经FISH检测,81.9%(77/9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染色体异常。其中35名患者存在2种以上的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del13q14,(?)(?)性率为55.3%(52/94)。其次为+12,阳性率为25.5%(24/94)。dell1q22见于19.1%(18/94)的患者。del17p13阳性率为17.0%(16/94)。Dell1q22和/或dell7p13的患者分期多为Rai 3期和4期,以及Binet C期。del11q22与Rai分期具有明显相关性(r=0.223,p=0.030)。dell7p13与Rai分期(r=0.310,p=0.003)及Binet分期(r=0.229,p=0.032)均呈明显相关。且del11q22细胞比例与Binet分期(p=0.001)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中国人群CLL患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率与西方文献报道类似。CLL染色体异常与临床分期等临床特征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分子原位杂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探索生命起源与本质的一门科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林学、草业科学、园艺以及自然保护区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针对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现行"遗传学"教材缺少分子细胞遗传学教学内容的现状,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例子,分析了分子细胞遗传学长期未纳入高等农林院校本科"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如下原因:①缺乏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②不同发展阶段原位杂交技术的局限性。讨论了将分子细胞遗传学纳入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构建完整遗传学知识体系的客观需要;在遗传学研究中分子细胞遗传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分子细胞遗传学列入遗传学理论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提出进一步优化整合当前"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将"植物根尖材料的收集、预处理与固定""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切口平移法制备45S rDNA分子探针""植物荧光原位杂交与信号检测"等内容引入"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原位杂交论文参考文献

[1].黄振丽.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及分子遗传学异常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9

[2].张平冬,徐吉臣.将分子细胞遗传学内容纳入高等农林院校“遗传学”本科课程教学的建议——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

[3].周运鹤,许艺明,何玮璇,洪奋,张巍.单分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精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8

[4].杨骄,刘志涛,陈健泳,王艳芝,庄丽芳.寡核苷酸探针套涂染结合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分析准确鉴定小麦-百萨偃麦草异源易位系的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8

[5].刘志何,刘春水,李薇,白晶,白鸥.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分子遗传学异常[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6].孙毅,刘静芸.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一例多发性骨髓瘤五类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3

[7].刘建娥,沈宇清,李明莉,吴晓箐,史茜.经典H-2分子mRNA探针的制备及在C57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原位杂交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8].杨璐璐,聂玉,刘欣,汪健,王晓秋.免疫组织化学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

[9].吴守芝,李恒新,黄河清,张金,张锋.利用原位分子杂交结合酪酰胺放大检验军团菌性肺炎组织嗜肺军团菌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

[10].陈蕾.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D].华中科技大学.2012

标签:;  ;  ;  ;  ;  ;  ;  

分子原位杂交论文-黄振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