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蚜小蜂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簇毛蚜小蜂属,安簇毛蚜小蜂,中国,新记录种
蚜小蜂科论文文献综述
司宇,黄建,葛均青,郑卉娜,李鹏雷[1](2019)在《中国簇毛蚜小蜂属及一新记录种(膜翅目:蚜小蜂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中国簇毛蚜小蜂属及一新记录种——安簇毛蚜小蜂(Proaphelinoides anomalus Hayat).描述了安簇毛蚜小蜂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其重要鉴别特征的照片以及中国簇毛蚜小蜂属的分种检索表.(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业,竺锡武,周芸芸,金晨钟[2](2018)在《湖南省蚜小蜂科名录》一文中研究指出蚜小蜂科隶属于膜翅目小蜂总科,主要是农林业重要害虫蚜虫、粉虱及蚧虫类的寄生蜂。全世界已知1 400余种,中国已知260余种,湖南省报道有9种。本文通过对湖南省的这9个已知种类进行整理,编制了分种检索表。本文旨在为湖南省的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张正莉[3](2017)在《中国蚜小蜂科亚科和族的鉴别及基于ITS2序列的黄蚜小蜂属系统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蚜小蜂科Aphelinidae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具重要经济意义。目前该科部分分类单元的划分还比较混乱,进行深入的系统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十分必要。本论文基于蚜小蜂科的63个外部形态特征,其中包括1个整体特征、14个头部特征、19个胸部特征、5个腹部特征、19个翅特征和5个足特征,以跳小蜂科的3种Thomsonisca typica、Anabrolepis bifasciata和Coccidencyrtus tp.为外群,采用支序法,对中国已发表的该科22属中的55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亚科和族的划分;另外,本论文还对17种黄蚜小蜂进行了 ITS2的测定,并从NCBI上下载黄蚜小蜂属的17条ITS2 rDNA基因序列,以Eretmocerus属为外群,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法(BI)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结论如下:1.本研究采用Hayat(1998)的分类系统支持将中国蚜小蜂科分为 Aphelininae亚科 Eriaphytinae 亚科、Azotinae亚科 Coccophaginae亚科、Euryischiinae 亚科和 Eriaporinae 亚科,其中,Aphelininae 亚科分为 Aphytini 族(Aphytis属、Centrodora 属、Marietta属、Proaphelinoides属和Marlattiella 属)、Eretmocerini族(Eretmocerus属)和 Aphelini 族(Aphelinus属和 Protaphelinus 属)3 个族;Eriaphytinae亚科、Azotinae 亚科和 Euryischiinae 亚科为单型属;Coccophaginae亚科分为 Coccophagini族(Coccophag s属和Prococcophagu 属)、Physcini 族(Coccobius 属 Pteroptricini 族(Pteroptrix 属、Archenomus属、Aphelosoma 属、Encarsia 属、Coccophagoides 属和 Prococcophagus属)3个族。2.Aphelininae 亚科、Azotinae 亚科、Euryischiinae 亚科、Eriaphytinae亚科和Eriaporinae亚科都有较高的支持度,为单系群;Coccophaginae亚科是复系群。Aphelininae亚科进化最快,在该科中Eretmocerini族与Marlattiella属进化关系较近;Aphytini族是复系群,Aphytis属最进化;Aphelinini族是单系群,在Aphelininae亚科中最为原始。Coccophaginae 亚科为复系群,Pteroptricini 族较 Coccophagini族和Physcini族进化;Physcini族是单系群;Pteroptricini族和Coccophagini族是复系群,建议恢复Coccophagini族的Prococcophagus属的属级地位。3.本研究对17种黄蚜小蜂进行了 ITS2 rDNA的测定,得到105条序列,由序列分析可知,其A+T的平均含量为52.6%,高于G+C的平均含量(47.4%),转换的频率是颠换频率的0.67倍,序列变异性很强。用MEGA 6.05软件分别计算17种黄蚜小蜂的ITS2 rDNA基因序列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结果得出种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是0~7.8%和0.523;其中,A nr diaspidis与Aphytis sp.2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 0.023,A.holoxanthus、A.nr holoxanthus、A.melinus、Aphytis sp.1之间的遗传距也相对较小;Aphytissp.12和funicularis种团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889,其他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远的还有funicularis种团与Aphytis sp.4和Aphy is sp.3。4.分析NJ、MP和BI叁种方法所建系统发育树的关系,结论如下:BI树最好的呈现了黄蚜小蜂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其中,lingnanensis种团为单系群,分为A.lingnanensis和Aphytissp.1+(AphytiS melinus+(A.holoxcanthus+(4.nr holoxanthus)))两个亚种团;chrysomphali种团和proclia种团都不是单系群,Aphytis sp.5与lingnanensis种团的lingnanensis亚种团亲缘关系较近,A nr crysomphali·与Aphytis sp.6是姐妹群;Z145与A.nr diaspidis是同一种;funicularis种团为单系群,最原始。(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7-04-01)
陈业,李成德[4](2016)在《中国蚜小蜂属2新记录种记述(膜翅目:蚜小蜂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蚜小蜂属(Aphelinus Dalman)2个中国新记录种:黄体黑盾蚜小蜂(A.japonicas Ashmead),采自陕西省宁陕县和福建省武夷山市;黄头黑胸蚜小蜂(A.humilis Mercet),采自西藏自治区察隅县。详细描述了2种的形态特征、寄主及分布,并附有形态特征照片。(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高燕[5](2016)在《中国黄蚜小蜂属(Aphytis)分类研究(膜翅目:蚜小蜂科)》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蚜小蜂属(Aphytis)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蚜小蜂科(Aphelinidae),该属种类均为盾蚧科(Diaspididae)介壳虫的体外寄生蜂,许多种类对控制蚧虫的为害都收到过显着的成效,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已知该属包含6个种团,分别为proclia种团、lingnanensis种团、funicularis种团、chrysomphali种团、mytilaspidis种团以及chilensis种团,包含相关种共计115种;中国已知除chilensis种团外共计5个种团,包含相关种共计40种。本论文对中国黄蚜小蜂属17个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5个新种:滇黄蚜小蜂(Aphytis dianensis sp. nov.)、拟日黄蚜小蜂(A. pseudojaponicus sp. nov.)、叁齿黄蚜小蜂(A. tridentatus sp. nov.)、长距黄蚜小蜂(A. longispur sp. nov.)及短棒黄蚜小蜂(A. breviclavus sp. nov.),以及1个中国新记录种,班加罗黄蚜小蜂(A. bangalorensis),同时记录了7个种类在国内的新分布。对本论文所包括种类的引证、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及鉴别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并附有形态特征照片,同时编制了中国所有已知种类的分种检索表。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高燕,李成德[6](2016)在《黄蚜小蜂属chrysomphali-种团2新种记述(膜翅目:蚜小蜂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采自云南的黄蚜小蜂属Aphytis chrysomphali-种团的2个新种——滇黄蚜小蜂(A.dianensis Gao et Li,sp.nov.)和拟日黄蚜小蜂(A.pseudojaponicus Gao et Li,sp.nov.)。详细记述了成虫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编制了chrysomphali-种团中国所有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竹红,黄建,李成德[7](2014)在《蚜小蜂科一中国新纪录属——原蚜小蜂属记述(膜翅目:小蜂总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蚜小蜂科1中国新纪录属——原蚜小蜂属Protaphelinus Mackauer,对该属模式种尼氏原蚜小蜂Protaphelinus nikolskajae(Yasnosh)作了重新描述,附有雌、雄形态特征及其蚜虫寄主照片。本研究的尼氏原蚜小蜂采自黑龙江五大连池,寄生火山杨Populus sp.上的远东枝瘿绵蚜Pemphigus borealis Tullgren。目前该属世界仅记载1种,是造瘿蚜虫瘿绵蚜科Pemphyidae瘿绵蚜属Pemphigus的专性寄生蜂。(本文来源于《Entomotaxonomia》期刊2014年03期)
耿慧,李成德[8](2013)在《恩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及1大陆新记录种记述(膜翅目:蚜小蜂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恩蚜小蜂属采自云南的1中国新记录种—闵氏恩蚜小蜂(Encarsia mineoi Viggiani,1982)和采自辽宁、云南和广东等地的1大陆新记录种—伊娜恩蚜小蜂(Encarsia inaron(Walker,1839))。详细记述了成虫的形态特征、已知寄主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刘宏泉[9](2013)在《新疆地区蚜小蜂科系统分类研究(膜翅目:小蜂总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我国新疆地区的蚜小蜂科种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包括3部分:第1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国内外蚜小蜂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蚜小蜂科的经济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蚜小蜂科的一般形态。第2部分分类,记述了采自新疆地区的蚜小蜂共计9属15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记录属:食盾蚜小蜂属Diaspiniphagus Silvestri,1个新种:阜康异角蚜小蜂Cocobius fukangensis sp. nov.,2个中国新记录种:黄腹蚜小蜂Aphelinusflaviventris Kurdjumov、绒蚧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gossypariae Gahan,以及1个新疆地区新记录种:长棒四节蚜小蜂Pteroptrix longiclava (Girault),在国内首次记述了莫瑞食盾蚜小蜂Diaspiniphagus moeris (Walker)的雄性,并简要记述了该地区已知的其他种类,同时还对国内部分沿用错误的属、种名称进行了更正。第3部分为结果与讨论。论文对所有新疆地区的已知属、种均编制了检索表,种类描述均附有形态特征照片,为新疆地区蚜小蜂科种类鉴定、以及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刘宏泉,李成德[10](2013)在《花翅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记述(膜翅目:蚜小蜂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采自新疆乌鲁木齐市阜康县的花翅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云纹花翅蚜小蜂(Mariettaghesquieri Yasnosh),详细记述了雌、雄两性的形态特征、已知寄主和分布,并附有特征照片,编制了中国花翅蚜小蜂属已知4个种类的检索表。(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蚜小蜂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蚜小蜂科隶属于膜翅目小蜂总科,主要是农林业重要害虫蚜虫、粉虱及蚧虫类的寄生蜂。全世界已知1 400余种,中国已知260余种,湖南省报道有9种。本文通过对湖南省的这9个已知种类进行整理,编制了分种检索表。本文旨在为湖南省的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蚜小蜂科论文参考文献
[1].司宇,黄建,葛均青,郑卉娜,李鹏雷.中国簇毛蚜小蜂属及一新记录种(膜翅目:蚜小蜂科)[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业,竺锡武,周芸芸,金晨钟.湖南省蚜小蜂科名录[J].华中昆虫研究.2018
[3].张正莉.中国蚜小蜂科亚科和族的鉴别及基于ITS2序列的黄蚜小蜂属系统发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7
[4].陈业,李成德.中国蚜小蜂属2新记录种记述(膜翅目:蚜小蜂科)[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
[5].高燕.中国黄蚜小蜂属(Aphytis)分类研究(膜翅目:蚜小蜂科)[D].东北林业大学.2016
[6].高燕,李成德.黄蚜小蜂属chrysomphali-种团2新种记述(膜翅目:蚜小蜂科)[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
[7].王竹红,黄建,李成德.蚜小蜂科一中国新纪录属——原蚜小蜂属记述(膜翅目:小蜂总科)(英文)[J].Entomotaxonomia.2014
[8].耿慧,李成德.恩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及1大陆新记录种记述(膜翅目:蚜小蜂科)[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
[9].刘宏泉.新疆地区蚜小蜂科系统分类研究(膜翅目:小蜂总科)[D].新疆农业大学.2013
[10].刘宏泉,李成德.花翅蚜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记述(膜翅目:蚜小蜂科)[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