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意象论文-李丽丽

墙意象论文-李丽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墙意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瓶梅词话》,逾墙而从,萧墙之祸,靠山墙

墙意象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丽[1](2018)在《论《金瓶梅词话》中墙意象的隐喻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瓶梅词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世情小说的奠基之作。"墙"多次在小说中出现,除作为具体的建筑结构外,更内化为一种意象,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小说中逾墙而从、萧墙之祸与靠山墙等意象包含的隐喻意义,展现了世俗社会的人欲横流,反映了传统宗法观念与价值取向在市民社会的贬值,从而为解读与鉴赏《金瓶梅词话》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赵雪邑[2](2018)在《论史铁生小说中“墙”意象的叙事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墙是史铁生小说中的主要意象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同时承担着设置空间场所、丰富叙事、渲染气氛等多项叙事功能。"墙"是走进史铁生的小说世界和生命哲学的入口,是史铁生在追问之途上给读者留下的提示,也是史铁生小说中的意象写作之经典呈现。(本文来源于《写作(上旬刊)》期刊2018年02期)

王济远[3](2017)在《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墙”意象的艺术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历史与文化中,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墙的本义是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高峰,其文学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许多短篇作品创作中关于"墙"意象的创造引人注意。蒲松龄在其大量小说中造了多样的"墙"意象,如"逾墙钻隙"、"逾垣相就"、"翻墙入室"、"逾垣而逃"等,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拓深了作品的思想蕴含,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黄澄华[4](2016)在《中国诗词中的“红墙”意象及其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墙"一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颇高,内涵丰富,可说是个大雅也大俗的词。据不完全统计,"红墙"在诗词中可以单指红色的墙,也可指青楼、银汉、宫墙或宫殿、太学太庙、寺庙、道观、酒楼等八种内涵。这八种内涵并非同时出现,其中除了表阻隔意义的银汉是虚指的墙之外,其它都指代实体的墙。不同的时期,"红墙"的内涵也并不固定,渐渐丰富成为我国一道特有的"红墙"文化景观。(本文来源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张荣花,徐利英[5](2013)在《试论宋词中墙意象的情感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墙给人们既带来了刚硬的一面,又带来了柔化的一面。虽说纵观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文人墨客们对墙的描写并不算多,但不可称其并不重要,因为许多名篇名句中都有墙的身影。关于墙的最早书面记载,是大约二千五百年前的《诗经·小雅·常棣》中的"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长城之墙是古代大型建筑的墙的代表,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到宋代,诗词中的墙意象却多了浓厚(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3年22期)

刘安庆[6](2013)在《元杂剧中“墙”意象探微——以《西厢记》、《墙头马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墙"作为一个意象出现在中国古典戏剧中,它的涵义已超过纯粹意义上的地理空间的内蕴,而是作为阻隔与约束的象征包含深厚的文化意蕴,成为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的一道障碍,对他们的自我个性及命运产生了很大影响。逾墙相从,翻墙私奔成为打破封建礼教,追求健全人格,实现个性解放的起点。(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窦苗[7](2013)在《从“墙”意象看史铁生散文创作的母题建构——赏析史铁生散文《墙下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墙下短记》是史铁生较少被关注的一篇优秀散文,结合史铁生散文意象的意义多重化特点,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希图从《墙下短记》中"墙"的意象出发,解读"墙"意象背后蕴含的史铁生对个体生命图景的意义建构,藉此,更希图探索出以"墙"为代表的史氏散文系列意象所遥指的通向作者内心的密道。(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3年13期)

石麟[8](2013)在《“墙”与墙两边的男男女女——略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描写中的“墙”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涉及爱情生活的作品中,对"墙"的描写是一个常见现象。然而,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却非常深厚,因为它已经形成一种意象,并对中国古代通俗文化以及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王泱[9](2013)在《《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墙”意象浅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揭示出《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戏剧中的"墙"意象的内在隐喻和象征,比较它们的不同,并且试图进一步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3年02期)

王慧[10](2012)在《论唐传奇中的墙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唐传奇中,墙意象频繁出现,带着不同的文化意蕴,彰显出唐人特殊的心灵世界:既有邪恶力量铸成的"盾墙"下敢于博弈的浪漫主义情怀,又有礼教与"户婚"制度所铸成的"围墙"下唐代男女沉溺与逃脱的双重宿命,还有唐人"仕梦"与"尘梦"幻灭后无法触碰的"空墙"。从而使得"墙"意象成为唐朝政治、社会、人生、爱情、宗教等多重主题的载体。(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墙意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墙是史铁生小说中的主要意象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同时承担着设置空间场所、丰富叙事、渲染气氛等多项叙事功能。"墙"是走进史铁生的小说世界和生命哲学的入口,是史铁生在追问之途上给读者留下的提示,也是史铁生小说中的意象写作之经典呈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墙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丽.论《金瓶梅词话》中墙意象的隐喻意义[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赵雪邑.论史铁生小说中“墙”意象的叙事功能[J].写作(上旬刊).2018

[3].王济远.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墙”意象的艺术意蕴[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黄澄华.中国诗词中的“红墙”意象及其文化内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

[5].张荣花,徐利英.试论宋词中墙意象的情感意蕴[J].芒种.2013

[6].刘安庆.元杂剧中“墙”意象探微——以《西厢记》、《墙头马上》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7].窦苗.从“墙”意象看史铁生散文创作的母题建构——赏析史铁生散文《墙下短记》[J].才智.2013

[8].石麟.“墙”与墙两边的男男女女——略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描写中的“墙”意象[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

[9].王泱.《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墙”意象浅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

[10].王慧.论唐传奇中的墙意象[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标签:;  ;  ;  ;  

墙意象论文-李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