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标记交换技术论文-朱春燕

光标记交换技术论文-朱春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标记交换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协议标记交换,VPN,加密与封装技术

光标记交换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朱春燕[1](2017)在《对多协议标记交换VPN的加密与封装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多协议标记交换VPN网络数据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文章对网络的加密与封装技术展开了分析,发现可以通过IPSEC实现数据加密和封装,从而有效预防信息泄露问题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7年12期)

李善勇[2](2015)在《基于Pol-SK标签的DPSK格式光标记交换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分组交换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光交换模式之一,其中光标记交换技术是实现光分组交换的有效技术。在交换节点处,较低速率的光标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行处理,而净负荷以光信号的形式通过光交换节点,不进行任何电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分复用的Pol-SK/DPSK光标记交换技术方案,主要研究了光标记信息的产生、写入以及提取。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详细分析了铌酸锂马赫-曾德调制器的原理和结构,对其调制特性曲线、半波电压和零点电压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调制特性曲线存在一定的偏移,调制器的零点电压存在严重的漂移现象。实验研究了零点漂移对NRZ码和DPSK信号的影响,分析了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提出了抑制零点漂移的方法。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分复用的Pol-SK/DPSK光标记交换技术方案,相比较别的光标记交换方案而言,这个方案在光传输过程中,光功率没有太大的起伏,减小了光纤非线性的影响。并且详细介绍了Pol-SK信号和DPSK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原理。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FPGA的光标记和净负荷信号的帧同步方案。本文中,速率为622Mb/s的光标记信号是通过FPGA产生。将速率为10Gb/s的净负荷电信号经过一个低通滤波电路得到其信号包络,利用这个信号包络来触发FPGA使其发出标记信号,实现了光标记信号和净负荷信号的帧同步。实现了时分复用光标记交换技术中光标记的写入和提取。并对产生的Pol-SK/DPSK信号进行了解调,验证了帧同步方案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5-01)

孙振宇,王佳婧[3](2013)在《ROF通信技术和光标记交换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ROF通信技术和光标记交换技术做了深入研究,具体讨论了光载毫米波在光纤中传输的影响因素,分析了ROF双工链路和网络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3年19期)

杜华[4](2012)在《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及其扩展性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采用集成模型的方法将IP技术与ATM技术结合在一起,具有高速交换、服务质量(QoS)、流量控制的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P网技术,并将成为公用网使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介绍了MPLS的产生过程、基本概念及实现和应用领域等内容,论证了MPLS的扩展性限制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MPLS的扩展性,主要有4种方案:基于要求请求建立标签交换通道,"热点"扩展法,VP合并和VC合并。(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教育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吕梅利[5](2012)在《基于GMPLS的光标记交换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多种类的业务信息,如话音、数据和图像信息等需进行传输、交换和处理,更高(Tbit/s)的传输速率、交换速率和信息储存能力也需要得到满足,光交换技术在此方面表现出电交换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成为下一代全光网络重要的支撑技术之一。现代传输网中,单纯利用WDM技术不能从根本上克服网络节点的电子速率“瓶颈”。从整个网络结构上看,高速传输速率与低速交换速率不能匹配,所以克服电子“瓶颈”的办法是避免在ATM和SDH层而直接在DWDM上进行IP数据的传输,即建立全光以太网(IP over DWDM).在此背景下,作为建设全光以太网的基础,光标记交换(OLS)技术是近几年国内外光交换技术研究的热点。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是为了实现智能光网络的动态控制及满足传送信令的要求而在传统的MPLS基础上做的扩展和更新。GMPLS的产生使IP网和传送网的管理不再是相互独立的,进而使IP和光网络的无缝结合成为可能,所以以GMPLS为基础的光标记交换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着眼于以GMPLS为基础的光标记交换技术,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1)对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几种调制格式进行分析,从抗色散和抗非线性两方面比较了它们在40Gbit/s系统中的传输性能。然后根据得到的结论提出OLS系统中的两种光分组包的产生方案,即Manchester-SCM/CSRZ-DPSK联合调制光标记方案和Manchester-SCM/CSRZ-DPSK专用波长光标记方案,验证了它们的可行性并分析各自的性能。(2)在第一部分中提出光分组的产生方案后,这部分主要研究对分组在网络中转发和交换的控制,即流量工程TE。分析了GMPLS流量工程机制,包括其对路由协议和信令协议进行的扩展,并通过仿真分析网络吞吐量和链路利用率两方面的性能指标验证了GMPLS流量工程在网络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3-20)

师严[6](2011)在《光标记交换中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以及各种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增长,对网络带宽、电信网的传输以及交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技术充分利用了光纤的巨大带宽,使得传输容量和传输速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目前在交换层面上仍以电交换为主,造成了核心节点电子器件处理速度与传输网络速率之间的失配,限制了通信网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光交换将以全光交换技术突破电处理的瓶颈,能支持多粒度带宽、多样性业务。但是由于全光器件的研制仍在实验室阶段,因此提出了基于光电混合的光标记交换,其结合了电子与光子技术的优势,采用电控光的方式完成交换过程,成为光交换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分析和总结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各种光标记产生以及相关关键技术的文献,主要针对目前研究较为前沿的两种技术——正交调制光标记技术以及光码(Optical Code, OC)标记技术展开研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仿真,分析了系统的参数设置及系统性能;并在标记交换与识别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方案。本文的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频移键控(Frequency Shift Keying, FSK)的正交调制光标记技术的研究(1)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SOA)-交叉增益调制(Cross Gain Modulation, XGM)的FSK信号实现方案,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集成等优势;基于此FSK信号发生方案实现了40Gbit/s的FSK/幅移键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 ASK)正交调制光标记交换仿真系统。对此FSK/ASK标记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包括激光器功率、FSK信号发生器中信号光的消光比、经过背靠背(Back-to-Back, B2B)传输和光纤传输之后系统性能以及ASK消光比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案实现的FSK/ASK光标记系统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以及接收机灵敏度。(2)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移位键控(Polarization Shift Keying,PolSK)的FSK信号产生方案,优势在于其对速率透明且频率间隔可调;基于此信号发生器,实现了1.25Gbit/s FSK标记以及40Gbit/s ASK净荷的正交调制光标记系统。通过仿真,对该信号B2B、60km以及96km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 SMF)+色散位移光纤(Dispersion Conpensation Fiber, DCF)传输后的误码率(Bit Error Ratio, BER)特性、ASK净荷的消光比以及FSK标记的频率间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ASK净荷消光比和FSK标记频率间隔的最佳取值。(3)提出基于反转归零(Inverse Return-to-zero, IRZ)调制格式解决ASK净荷消光比受限的方案,搭建了基于PolSK的40Gbit/s FSK/IRZ正交调制光标记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将此系统的消光比与同速率FSK/ASK标记系统进行了比较;此外,讨论了不同IRZ的占空比对经过FSK标记及IRZ净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SK净荷相比,将IRZ调制格式作为净荷,可以明显地提高净荷的消光比;较高的IRZ净荷占空比有利于改善FSK标记的性能,但却不利于IRZ净荷的探测。2、基于差分相移键控(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DPSK)/脉冲位置调制(Pulse Position Mudulation, PPM)的正交调制光标记系统(1)提出基于PPM调制格式解决DPSK/ASK正交调制的光标记系统中消光比受限的方案;搭建了40Gbit/s DPSK/PPM正交调制光标记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了PPM净荷消光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同速率的DPSK/ASK标记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系统经过B2B、96km SMF+DCF传输之后,DPSK标记与PPM净荷的BER与接收光功率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讨论了PPM脉冲宽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PSK/PPM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并且通过引入PPM调制格式可以明显提高净荷的消光比。(2)提出一种基于SOA-四波混频(Four Wave Mixing, FWM)效应实现DPSK标记擦除的方案;通过理论和仿真对该方案进行了分析,搭建了40Gbit/s DPSK/PPM光标记交换系统,在核心节点处利用FWM实现了2.5Gbit/s和10Gbit/s DPSK标记的擦除,并利用DPSK再调制实现标记的重新写入。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标记擦除之后PPM净荷以及新DPSK标记的误码率与接收光功率的关系,实现了不同速率下DPSK标记的标记擦除,证实了该方案具有对速率透明、处理速度快、结构简单的优点。3、基于谱幅度编码(Spectral Amplitude Code, SAC)的光码标记交换系统(1)提出了时间堆栈的SAC标记交换系统结构,该系统具有处理灵活、结构简单的优点;并提出了基于FWM效应以及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 FBG)的SAC标记识别方案,此方案具有处理速度快、对速率透明的优点,并且可以避免其他方案中移除标记时导致净荷信息丢失的问题。(2)搭建了40Gbit/s基于时间堆栈SAC标记的光标记交换仿真系统,核心节点通过SOA的FWM效应产生与SAC标记相对应的边带,利用布拉格波长固定的FBG对边带进行滤波从而实现识别;通过讨论转发节点处光开关输出端口净荷的误码率特性,证实了两个转发节点良好的转发性能,说明了利用FWM边带实现SAC标记识别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1-05-09)

张丽佳,忻向军,刘博,余重秀[7](2010)在《基于8PSK的新型高速正交光标记交换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以八相移键控(8PSK)为净荷、ASK为标记的新型高谱效率高速正交光标记交换技术,首次实现了100Gbit/s的高速正交光标记信号的80km传输。分析了光信噪比(OSNR)、窄带滤波效应、信道中的非线性效应对标记与净荷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平衡相关探测和多符号相位估计(MSPE)技术实现了净荷8PSK信号的接收。与传统接收方式相比,8PSK净荷在相同误码率条件下,OSNR容限提升了约3dB。经过80km传输,ASK标记在BER=10-9,时OSNR为22.8dB,8PSK相应的OSNR为20.3dB。(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0年01期)

周锐[8](2010)在《光标记交换中的脉冲位置调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号传输与交换是当今光纤通信网络中的两大核心技术。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和优异的传输性能使得高速率、大容量的信号传输得到了技术保障,然而在交换方面,电处理难以满足当今的发展需求,电子交换成为光通信网络的技术瓶颈。因此,出现了介于光路交换与光分组交换之间的光突发、光标记交换等过渡形式,通过将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的优势相结合,以“电控光”的方式实现交换过程。本文主要研究了光标记交换方式下脉冲位置调制技术的具体应用。在基于正交信号调制的光标记技术中,讨论了几种具体的正交调制标记方案:包括FSK/ASK、FSK/PPM、以及DPSK/PPM正交调制方案。首先通过对FSK/ASK联合调制系统的介绍、分析,指出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频率调制格式FSK限制了强度调制信号ASK的消光比取值,已有的研究表明在仿真中消光比被制约在6dB左右。随后,通过仿真研究了利用脉冲位置调制(PPM)构建的FSK/PPM正交调制方案,并在系统中得到了10dB的消光比取值,同时保持了良好的信号接收,从而体现出正交调制系统整体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利用差分相位调制格式与PPM结合的DPSK/PPM正交标记方案,搭建了仿真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消光比取值高达18.5dB的情况下,DPSK信号与PPM信号仍然分别得到了顺利解调,二者在50km普通单模光纤及10km色散补偿光纤传输后的功率代价分别为2dB和5dB。若消光比进一步提高至19dB,在10-9误码率条件下得到的DPSK和PPM接收信号功率代价分别为3dB和5dB,体现出该方案的良好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0-01-20)

邓超公,刘博,张丽佳,忻向军[9](2009)在《大容量光标记交换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光标记交换的原理,介绍了当前研究较多的几种光标记交换技术,对基于正交调制格式与载波抑制调制格式的光标记交换技术进行了详述,展望了光标记交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广播与电视技术》期刊2009年04期)

黄严[10](2009)在《基于OCSS技术的高速DPSK/OOK光标记交换系统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及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以突发性为显着标志的IP业务呈爆炸性增长,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不断的扩大。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将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划分成若干个以波长为特征的子通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带宽问题。但是,由于电速率瓶颈限制,在交换节点处仍需要进行大量光/电接口适配及速率匹配处理,降低了网络中数据的处理速度。克服电子瓶颈的办法是直接进行光信号处理,即采用全光交换技术。结合当前电子器件处理技术的优势,人们提出了光电混合的光分组交换—光标记交换技术:高速业务数据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在光域内进行,实现全光的交换,绕开电子器件处理的瓶颈问题,而低速的路由与控制信息则利用成熟的电子器件进行处理。本论文在研究了载波抑制分离(OCSS)效应和马赫曾德调制器(MZM)调制原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基于OCSS技术的DPSK/OKK联合调制的光标记技术。构建了40Gb/s DPSK/OKK联合调制的光标记交换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了系统的传输性能,并对该系统中各模块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基于这种标记的光交换网络标记的提取简易、系统可实现性强且方便实现单信道大容量传输。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基于OCSS技术的DPSK/OOK联合调制信号产生的理论和设计方案,并模拟验证了DPSK/OOK联合调制方案的可行性;阐述了基于OCSS技术的DPSK/OOK联合调制光标记交换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分析了边缘路由器、传输与色散补偿、核心路由器及光接收机模块。2、其次通过仿真分析了关键参数对基于OCSS技术的DPSK/OOK联合调制光标记交换系统有效载荷信号和标记信号的传输性能影响。详细分析了:(1)边缘路由器中载波抑制驱动频率和标记/载荷功率比对接收机的解调误码率的影响,得出了优化的载波抑制驱动频率和标记/载荷功率比;(2)基于负色散补偿DCF光纤的前置、后置以及对称色散补偿方案,得出了优化的色散补偿方案;(3)核心路由器中新型标记交换模块的耦合器耦合系数和MZ调制器消光比对接收机解调误码率的影响,得出了优化的耦合器耦合系数和MZ调制器消光比;(4)在光接收机中,不同接收机接收总光功率下耦合器耦合系数与信号质量的关系,并且对DPSK的接收光带通滤波器进行了优化。3、对部署了核心路由器的标记交换系统的长距离传输性能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该系统在大容量,长距离传输下较可靠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9-02-14)

光标记交换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分组交换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光交换模式之一,其中光标记交换技术是实现光分组交换的有效技术。在交换节点处,较低速率的光标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行处理,而净负荷以光信号的形式通过光交换节点,不进行任何电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分复用的Pol-SK/DPSK光标记交换技术方案,主要研究了光标记信息的产生、写入以及提取。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详细分析了铌酸锂马赫-曾德调制器的原理和结构,对其调制特性曲线、半波电压和零点电压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调制特性曲线存在一定的偏移,调制器的零点电压存在严重的漂移现象。实验研究了零点漂移对NRZ码和DPSK信号的影响,分析了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提出了抑制零点漂移的方法。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分复用的Pol-SK/DPSK光标记交换技术方案,相比较别的光标记交换方案而言,这个方案在光传输过程中,光功率没有太大的起伏,减小了光纤非线性的影响。并且详细介绍了Pol-SK信号和DPSK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原理。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FPGA的光标记和净负荷信号的帧同步方案。本文中,速率为622Mb/s的光标记信号是通过FPGA产生。将速率为10Gb/s的净负荷电信号经过一个低通滤波电路得到其信号包络,利用这个信号包络来触发FPGA使其发出标记信号,实现了光标记信号和净负荷信号的帧同步。实现了时分复用光标记交换技术中光标记的写入和提取。并对产生的Pol-SK/DPSK信号进行了解调,验证了帧同步方案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标记交换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朱春燕.对多协议标记交换VPN的加密与封装技术分析[J].信息通信.2017

[2].李善勇.基于Pol-SK标签的DPSK格式光标记交换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孙振宇,王佳婧.ROF通信技术和光标记交换技术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

[4].杜华.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及其扩展性问题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

[5].吕梅利.基于GMPLS的光标记交换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师严.光标记交换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7].张丽佳,忻向军,刘博,余重秀.基于8PSK的新型高速正交光标记交换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

[8].周锐.光标记交换中的脉冲位置调制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9].邓超公,刘博,张丽佳,忻向军.大容量光标记交换新技术[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

[10].黄严.基于OCSS技术的高速DPSK/OOK光标记交换系统研究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09

标签:;  ;  ;  

光标记交换技术论文-朱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