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元件论文-张敬南,姚绪梁,彭辉

控制元件论文-张敬南,姚绪梁,彭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元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POC,自动控制元件,翻转课堂

控制元件论文文献综述

张敬南,姚绪梁,彭辉[1](2019)在《基于SPOC的“自动控制元件”翻转课堂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依托小规模在线教学资源平台对"自动控制元件"课程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在线教学资源的设计要考虑到学习者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学习者在计算机或者移动终端完成实验平台与基本理论的学习、研讨过程,并在实验室翻转课堂环境下进行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的锻炼,实现了实验教学效果的改善及实验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期刊2019年11期)

周振华,罗畅敏,周龙,蒋安常,杜丛霖[2](2019)在《基于PWM控制的燃油调节器执行元件匹配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基于高频脉宽调制(PWM)控制的发动机燃油调节器计量控制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学模型理论推导出关键执行元件高速电磁阀、脉冲阻尼活门、缓冲器的主要参数静态匹配方程,并与AMESim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方程的准确性。同时,通过AMESim仿真和工程试验得到计量控制装置平衡占空比为50%时的动态匹配特性。为工程实践中航空发动机燃油调节器计量控制模块的设计及故障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彭妮[3](2019)在《划好“责任田”,群力群策保安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科研生产任务量激增的情况下,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控制所伺服部驱动元件制造与服务中心顺利完成各项科研生产任务,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2018年底,该中心获评集团公司“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织好“体系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安全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9-06-26)

魏亚宵[4](2019)在《轨道工程车多液力元件变速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工程车作为铁路工程、工务、电务部门中最常见的运输机械之一,是运送人员、器材和处理紧急事故的典型工具。在铁路方面,轨道工程车在其建设和维护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轨道工程车传动方式主要有电传动、机械传动、液力传动叁种形式。电传动的不足是整车构造复杂,制造成本高,机械传动部件多、故障多、维修工作量大,不能满足大功率轨道车的需求,而液力传动具有无级变速、操作简单、启动加速平稳、制造应用成本低。多液力元件传动是当前轨道工程车最常用和较先进的传动方式,其主要液力元件液力变矩器、液力偶合器的自身性能及与动力机之间的匹配情况对轨道工程车的整机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液力元件间自动切换的控制策略对轨道工程车实现自动变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我过轨道工程车多液力元件传动装置主要依赖从德国进口。基于此,以轨道工程车为应用对象,设计了一套多液力元件的传动系统,对轨道工程车各个液力元件特性及其与柴油发动机的匹配计算进行了研究,对各液力元件自动切换实现轨道工程车自动变速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设计了轨道工程车多液力元件传动装置总体结构。所设计的轨道工程车多液力元件传动系统由一个液力变矩器,两个液力偶合器,一个液力缓速器组成。根据相似设计法对液力元件进行了设计,液力变矩器循环圆有效直径为D=510mm、液力偶合器有效直径为D=360mm,液力缓速器有效直为D=438mm。完成了各个液力元件叁维模型的设计,进行了六面体网格划分进而得到计算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各个液力元件的特性曲线,为后面研究的动力机与液力元件的匹配奠定了基础。(2)分析了轨道工程车液力传动系统及其与动力机及整车的匹配。该液力传动系统中液力变矩器用于在车辆启动时提供大牵引力,液力偶合器用于车辆的高速运行,在车辆高速高工况运行时有较高的传动效率,液力缓速器用于车辆制动。研究了柴油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液力偶合器的匹配,建立其数学模型,进行了轨道工程车传动系统牵引特性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得到系统最大牵引力F_(max)=68KN,可以达到的最大行驶速度是v_(max)=114km/h,满足设计要求。(3)研究了轨道工程车多液力元件传动装置的控制方法。首先分析轨道工程车多液力元件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基于速度识别反馈车辆速度信号,系统自动判断和切换工作的液力元件,实现自动变速。轨道工程车控制系统采用PID控制,设计了PID控制器。根据系统控制原理设计一套实现液力元件自动切换、系统自动变速的液压控制系统。基于AMESim建立系统充油模块、排油模块、整车仿真等仿真模型,对各个液力元件动态充、排油过程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谭对平[5](2019)在《全自动SMT元件移载机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全自动SMT元件移载机控制系统,通过PLC控制移载机自动将SMT元件从塑料托盘转移到金属托盘,详细介绍了移载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结构组成及控制流程图。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速度快、精度高,能完美适用于细小SMT元件,实现了对SMT元件高效地全自动移载。同时,该系统电气结构简单,程序易于维护,为SMT工厂节约了人工、设备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10期)

孙婷婷[6](2019)在《记忆元件电路及其在微网光伏变换器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成功发现具有记忆功能的忆阻器(Memristor,MR)以来,忆阻器的研究与应用引起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因其具有能够记忆流经电荷数量的优异性能,忆阻器有望成为新型神经形态计算的基本电路元件,给微电子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目前国外竞争与研究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但忆阻器的技术问题与实际应用研究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机遇。本文基于变容二极管设计了新型的记忆元件电路网络,统一叁种记忆元件的电路拓扑提出通用型记忆元件电路模型,并将记忆电路应用于PI控制与微网光伏系统变换器的最大功率点电压控制中。首先,本文对记忆元件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介绍与梳理,对记忆元件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行概述,并总结了微网变换器的主要控制方法。其次,根据变容二极管(Varactor Diodes,VD)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设计了一种器件数目较少的接地型忆阻器,并分析了该接地型忆阻器的工作特性。利用跨导运算放大器的电流电压转换特性,分别设计了接地型忆容器(Memcapacitor,MC)与浮地型的忆阻、忆容与忆感器模拟电路。总结浮地型电路拓扑的相同性,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记忆元件电路,通过几种器件的位置变换就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记忆元件性能。搭建仿真和硬件实验平台对叁种记忆元件的电学特性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路模型均符合记忆元件的特征。第叁,分别从忆阻器与忆容模拟器的阻容特性出发,设计了基于VD的忆阻器(VD-MR)与忆容器(VD-MC)的同极性与异极性串并联电路,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基于变容二极管的忆阻器与忆容器复合使用时仍具有忆阻忆容的特性,且复合忆导值与忆容值的计算方法与普通电阻电容串并联时的计算方法一样。第四,将VD-MR、VD-MC替代传统电阻、电容应用在PI控制电路中,替换后的MR/MC-PI控制器能够自动调整比例与积分系数。同时,将MR/MC-PI控制器应用在Buck电路中,通过仿真验证了采用VD-MR、VD-MC的PI控制器能够自动调节比例与积分系数,快速稳定电路输出,减小波动。最后,通过RTDS实时模拟装置验证了VD-MR、VD-MC的特性,搭建Buck电路模型,验证了采用VD-MR的PI控制器的有效性。在RTDS/RSCAD中建立包括光伏发电、蓄电池及柴油发电机模块的微网系统仿真模型,并将采用VD-MR的PI调节电路应用于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追踪的直流侧电压控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14)

王嗣颖,金勇,刘松林[7](2019)在《压力元件组合装置采购过程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元件组合装置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毫米的管材、管件、阀门、法兰、补偿器、设备和仪器仪表等,通过法兰连接、焊接或其他机械方法组装而成,使其具备某种功能的装置。在管道工程中一般以撬装的形式出现,如燃气调压装置(撬)、燃气计量装置(撬)等。由于其内部的运行介质为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且都带有一定的压力,出现质量问题时轻者发生可燃物泄露、重则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所以,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检测压力元件组合装置产品质量,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交通企业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梁帮宏,苏冬萍,张劲松,陈云明,李兵[8](2019)在《燃料元件破坏性燃耗测量过程的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耗是核燃料元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其准确测量对新型燃料元件研制和换料周期确定等具有重要意义。破坏性燃耗测量属于强放射性下的精细化学分析,需建立系统的方法对测量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本文从方法适用性分析、数据预估、质谱干扰分析、样品污染分析、多种方法验证等方面介绍了破坏性燃耗测量过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剖析了重同位素法、~(148)Nd监测体法、~(145)Nd+~(146)Nd监测体法、~(137)Cs监测体法等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介绍了由裂变产额比值预估钕同位素丰度比、由铀同位素丰度比预估燃耗值的方法。分析了质谱测量时由Ce和Sm同位素造成的同量异位素干扰及其检测、排除手段。针对天然本底污染和样品间的交叉污染,分别论述了两种污染源的判断和修正技巧。还探讨了对燃耗值、稀释剂浓度、同位素丰度比等关键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梁营玉,卢正杰,李武林,霍姚彤,许冠军[9](2019)在《负序方向元件适应性分析及与MMC-HVDC控制策略协同配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MMC-HVDC较强的可控性和过流能力的限制,MMC-HVDC的接入改变了交流线路的故障特征,导致基于传统同步电源故障特征设计的负序方向元件存在适应性问题。推导了接入MMC-HVDC换流站的交流线路故障电流和负序阻抗角解析表达式,据此深入分析了不同控制目标、功率参考值、电网电压不平衡度等因素对负序方向元件动作性能的影响。为了保证负序方向元件在各种工况下均能正确判别故障方向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提出一种与负序方向元件协同配合的MMC-HVDC控制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孙娜,王佳兴,马新建,牛禄[10](2019)在《轻小型超声速射流控制元件性能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轻小型超声速射流控制元件切换性能,对影响其切换性能的主要流道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得出了不同流道参数对射流控制元件主流切换性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显示,控制口径、扩张径、劈距对其切换性能的影响较大,且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和极限值,突破极限值将导致射流控制元件无法实现切换;而扩张半角对其切换性能影响不明显。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加工制造射流控制元件,其外形直径在0.1m以内,重量2.5kg以内。热气试验结果显示,此轻小型超声速射流控制元件能够实现快速稳定的切换,平均切换时间仅为6.6ms。(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控制元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基于高频脉宽调制(PWM)控制的发动机燃油调节器计量控制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学模型理论推导出关键执行元件高速电磁阀、脉冲阻尼活门、缓冲器的主要参数静态匹配方程,并与AMESim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方程的准确性。同时,通过AMESim仿真和工程试验得到计量控制装置平衡占空比为50%时的动态匹配特性。为工程实践中航空发动机燃油调节器计量控制模块的设计及故障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元件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敬南,姚绪梁,彭辉.基于SPOC的“自动控制元件”翻转课堂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

[2].周振华,罗畅敏,周龙,蒋安常,杜丛霖.基于PWM控制的燃油调节器执行元件匹配特性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9

[3].彭妮.划好“责任田”,群力群策保安全[N].中国航天报.2019

[4].魏亚宵.轨道工程车多液力元件变速与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谭对平.全自动SMT元件移载机控制系统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6].孙婷婷.记忆元件电路及其在微网光伏变换器控制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9

[7].王嗣颖,金勇,刘松林.压力元件组合装置采购过程质量控制[J].交通企业管理.2019

[8].梁帮宏,苏冬萍,张劲松,陈云明,李兵.燃料元件破坏性燃耗测量过程的质量控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9].梁营玉,卢正杰,李武林,霍姚彤,许冠军.负序方向元件适应性分析及与MMC-HVDC控制策略协同配合方法[J].电网技术.2019

[10].孙娜,王佳兴,马新建,牛禄.轻小型超声速射流控制元件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推进技术.2019

标签:;  ;  ;  

控制元件论文-张敬南,姚绪梁,彭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