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思想论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下主义,孔子,孟子,荀子
思想论争论文文献综述
郑济洲[1](2019)在《孟、荀“天下”思想的“主体”审思——从当代“天下主义”论争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天下主义"的论争可分为"内圣"派与"外王"派。"内圣"派主张以心性为发用,建构"天下主义"制度;"外王"派强调回归王道,以古代礼制文明为"天下主义"的制度参照。两派的思想之争可溯源到先秦时期孟子心性之学和荀子礼制之学的分歧。孟子的"天下"思想以"民贵君轻"为基础,其"主体"是"天民";荀子的"天下"思想以"礼叁本说"为核心,其"主体"是"礼制"。孔子"天下"思想的"主体"是"君子",他所奠定的"仁内礼外"的思想雏形,直接影响了孟子和荀子"天下"思想"主体"的阐发。孔、孟、荀"天下"思想的"主体"是当代政治哲学的"精英"、"公民"与"制度",最严格也是最完美的政治公正标准应当是:一个制度是合法的,当且仅当它是多数人都同意的制度,并且多数人中至少包含了多数精英。孔、孟、荀在先秦时期所奠定的"天下"思想的"主体"之别开启了当代"天下主义"的论争,也内涵着化解"天下主义"论争的思想资源。(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李怡[2](2019)在《五四文学:在论争中确立现代思想广阔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文学的发展是在一系列新旧、东西、古今论争中展开的,因此,要理解五四文学,首先就需要理解这些思想论争对于文学的特殊价值。在我看来,论争看似激烈,却并不像我们曾经所描述的那样有多么的“断裂”,多么的势不两立,甚至其中的“偏激”之声也并不具有真正的破坏性,(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5-06)
郭富平[3](2019)在《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的叁个阶段——新时期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论争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围绕意识形态问题的论争可分为叁个阶段,每一阶段主要集中于一个问题,分别体现为:新时期之初关于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论争、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论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关于文学是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论争。这叁个阶段的论争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总体格局和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2期)
吕光斌[4](2018)在《全面抗战初期战时教育思想的论争与多重变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教育文化界人士以期刊杂志为阵地,从教育问题出发,掀起了战时教育思想大论争。此次论争建构了不同的战时教育主张,如维持学校改革论、彻底改革另组论、战时统制论、叁民主义论、崇实主义论、民众解放论、生产建设论及调和论等;论争人员涉及范围甚广,呈现出民众动员、救亡与启蒙、生产建设与社会关系调整互动的多重变奏,形成一股战时教育思潮,并影响了国民政府的战时教育政策。(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肖琦[5](2018)在《法国左翼知识精英对黑格尔的接受和形塑(1920—1960)——巴塔耶与科耶夫的思想论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科耶夫的《精神现象学》研讨班是法国黑格尔复兴运动的开端。事实上在此之前,以巴塔耶、奎诺为代表的左翼知识精英们就因为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对黑格尔思想中的辩证法等要素展开过讨论。20世纪30年代,科耶夫以其天才魅力对黑格尔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式的解读恰逢其时地满足了左翼知识精英们在学理上(反传统理性主义)和政治上对黑格尔的想象及对当时法国哲学和社会的诊断需求。巴塔耶、奎诺和科耶夫不同时期的作品及通信勾勒出他们的思想论争过程。他们各自的思想资源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导致他们在对黑格尔的接受和形塑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李洁[6](2018)在《思想论争是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必然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宣传思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思想论争是一种必然选择。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和现实境遇内在要求展开充分的思想论争;另一方面,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客观上又要求用马克思主义来引领思想论争,充分发挥思想论争的批驳功能和阐释功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守住"红色"地带,压缩"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本文来源于《思想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仇文利[7](2018)在《论列宁党内论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宁通过俄共(布)创建与发展的亲身体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论争思想,从功能、目的、要求、追求和遵循五个维度科学概括和客观阐释了无产阶级政党党内论争问题。提出修正错误是无产阶级政党党内论争的直接功能;团结一致是无产阶级政党党内论争的根本目的;唯实求真是无产阶级政党党内论争的内在要求;发展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党内论争的政治追求;坚守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党内论争的基本遵循的重要观点。他在看到党内论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承认了党内无原则的论争导致党的分裂危机的事实,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扬其长化其短,对我们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新时代新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刘华景[8](2018)在《思想论争视阈下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跨越——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认识的共识性和研究对象的明确性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前提。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各种思想的碰撞和论争,既是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发展逻辑的外在必然结果,又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思想启蒙的内在必然选择。"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是围绕不同的焦点问题进行的叁次思想论争,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以及指导开展工农运动,推动形成大革命高潮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跨越的关键"叁步"。(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艳红[9](2018)在《左舜生与少年中国学会思想论争》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时期的左舜生既是少年中国学会的重要成员,也曾是其机关刊物《少年中国》月刊与《少年世界》月刊的责任编辑,直接参与了少年中国学会存续期间的多次思想争锋,对小组织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学会是否应确定主义问题、会员是否应参与政治活动问题等均有创见,并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王雅洁[10](2018)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论争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学界对此多有争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问题,就有"单主体""双主体"和"多主体"等不同说法,长期没有达成共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如何界分,学界也有不同争论。这些争论虽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整体推进。梳理这些论争中的逻辑关系,评析不同观点的利与弊,澄清主体和客体的基本特质,才能促使这一基本问题尽早得到较好解决。(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思想论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四文学的发展是在一系列新旧、东西、古今论争中展开的,因此,要理解五四文学,首先就需要理解这些思想论争对于文学的特殊价值。在我看来,论争看似激烈,却并不像我们曾经所描述的那样有多么的“断裂”,多么的势不两立,甚至其中的“偏激”之声也并不具有真正的破坏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思想论争论文参考文献
[1].郑济洲.孟、荀“天下”思想的“主体”审思——从当代“天下主义”论争说起[J].齐鲁学刊.2019
[2].李怡.五四文学:在论争中确立现代思想广阔平台[N].文艺报.2019
[3].郭富平.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的叁个阶段——新时期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论争之一[J].美与时代(下).2019
[4].吕光斌.全面抗战初期战时教育思想的论争与多重变奏[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
[5].肖琦.法国左翼知识精英对黑格尔的接受和形塑(1920—1960)——巴塔耶与科耶夫的思想论争[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8
[6].李洁.思想论争是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必然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18
[7].仇文利.论列宁党内论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甘肃社会科学.2018
[8].刘华景.思想论争视阈下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跨越——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
[9].李艳红.左舜生与少年中国学会思想论争[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王雅洁.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论争述评[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