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态度论文-王珺,郭芷含,黄嘉怡,周会薇,潘俊豪

性别态度论文-王珺,郭芷含,黄嘉怡,周会薇,潘俊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态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合法堕胎,性开放,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差异

性别态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珺,郭芷含,黄嘉怡,周会薇,潘俊豪[1](2019)在《性别对堕胎态度的影响机制:性开放态度和性别刻板印象的间接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关于堕胎态度的研究并不充分,尤其是对于堕胎态度的性别差异。一些前人研究发现人们对堕胎行为的态度存在性别差异,而又有一部分研究并没有发现这个现象。这些矛盾的结果说明需要研究进一步探讨堕胎态度的性别差异。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2018年美国综合数据调查(General Social Survey, GSS)的数据探究堕胎态度的性别差异,并且通过Bootstrap(重复抽样5000次)的方法检验间接效应,探究引起性别差异的可能机制。每个变量的编码方式如下:对于性别,女性编码为1,男性编码为-1;对于堕胎态度,得分越低说明越支持合法堕胎;对于性开放态度,得分越高说明性开放程度越高;对于性别刻板印象,得分越高说明性别刻板印象越严重。在控制了年龄和宗教对于堕胎态度的影响之后,最终的模型表明性别对堕胎态度的直接效应显着(c’=0.069, p=0.013, 95%CI为[0.015, 0.125]),这个结果说明相比于女性,男性更支持合法堕胎。同时,性开放态度和性别刻板印象的间接效应都显着;也就是说,性别既可以通过性开放态度影响堕胎态度(a_1b_1=0.015, p=0.002, 95%CI为[0.007, 0.024]),也可以通过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堕胎态度(a_2b_2=-0.04, p <0.001, 95%CI为[-0.064,-0.020])。具体地,性开放态度的间接效应是正向的,即男性在过去五年有更多的性伴侣,从而更支持合法堕胎;而性别刻板的间接效应是负向的,即男性有更强的性别刻板印象,从而更反对合法堕胎。这些结果说明女性和男性对于合法堕胎的态度是存在显着差异的,性别能通过性开放态度和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堕胎态度。总的来说,本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堕胎态度的影响机制。(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笪惠,赵冬梅,覃晓静,王婷[2](2019)在《中学生师生冲突与学校态度:冲突应对策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师生关系中的支持性相比,冲突性是儿童青少年学校适应、心理健康更强大的预测源。然而,冲突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判断意义,不同的应对策略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深入探究师生冲突和师生冲突应对策略对学校态度的作用机制,对改善学校态度,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师生冲突问卷、师生冲突应对策略问卷和学校态度问卷对852名初、高中生进行施测,考察师生冲突应对策略在师生冲突与学校态度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男生的师生冲突水平显着高于女生;男生使用冷战、回避、忍受与显性对抗的频率显着高于女生;男生回避学校的水平显着高于女生;(2)总体而言,积极的和消极的师生冲突应对策略在师生冲突与喜欢学校和回避学校之间的中介效应都显着,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在男生群体中,积极的和消极的师生冲突应对策略在师生冲突与喜欢学校和回避学校之间的中介效应都显着;而在女生群体中,积极的师生冲突应对策略在师生冲突与喜欢学校和回避学校之间的中介效应都显着,而消极的师生冲突应对策略在师生冲突与喜欢学校和回避学校之间的中介作用都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茹鲜姑丽·吾拉音[3](2019)在《从态度系统研究汉语成语呈现的性别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着性别差异,汉语也不例外。本文运用态度系统,对汉语性别成语中情感、判断和鉴赏出现的频率和性别成语在态度系统中所涉及的主要话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汉语性别成语中,态度系统中的叁大态度表达手段在运用中各有不同,不同的性别,在态度系统中所涉及的主要话题也不同。本文运用新的角度研究成语,旨在于进一步揭示古代中国文化中的"男女有别",帮助汉语学习者理解其中的文化,更好地认识、了解和使用这类成语。(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8期)

蔡佳悦,李丹[4](2019)在《中学生对于体型的外显及内隐态度的性别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学生对于体型的外显及内隐态度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采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egative physical self scale,NPSS)和外部情感西蒙任务(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EAST)对101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外显态度中,男生和女生对体型态度存在显着差异,男生对胖的消极态度评分显着低于女性,而女生对瘦的消极态度评分显着低于男生;在体型的内隐态度中,相容与否主效应显着,性别主效应边缘显着。结论 (1)对体型的外显态度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男生偏向于追求胖一点的体型,而女生偏向于追求更瘦的体型;(2)对体型的内隐态度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他们对自身或异性体型的态度是一致的,即将胖与消极情感联结,瘦与积极情感联结。(本文来源于《教育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周霏[5](2019)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对性别角色态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有关性别平等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性别不平等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中。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365万白领群体,其面临的性别平等问题尤为值得探究。本文以1970年代至1990年代出生的325名上海白领群体为样本,探讨了水平-垂直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对他们性别角色态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探究工作环境中的性别平等意识的发展状况,采用了量化研究方法,对70后、80后、90后叁个上海白领群体的文化取向及性别角色态度现状进行探究,并深入挖掘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本文所采用的量化研究方法能有效地帮助作者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为研究问题找到答案。研究结果证实了文化取向对性别角色态度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具体而言,水平个人主义作为文化取向的一种维度,可以预测更加平等的性别角色态度,而垂直集体主义文化取向则可以预测较为传统的性别角色态度。此外,年龄、性别以及婚姻状态作为人口变量也可以对性别角色态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还发现,白领群体按照年龄和性别划分成不同组别,不同组别在文化取向和性别角色态度上存在显着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其中,90后与80后白领群体表现出更强的水平个人主义倾向,而70后白领群体则表现出更强的垂直集体主义倾向;男性群体较女性群体表现出更强的垂直个人主义倾向。90后和80后白领群体持较为平等的性别角色的态度,两个群体之间并无显着性差异,而70后白领群体则持更为传统的性别角色态度;女性群体于男性群体相比,其性别角色态度更趋向于平等。最后,通过调查,该研究证实了白领群体的文化取向作为内在因素,具有预测传统或平等性别角色态度的作用,这对推动未来性别平等问题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单新荣[6](2019)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四维态度与性别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不同系别的128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男、女学生对教师、学习过程、语言、阅读理解的态度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调查,进而进行为期6个月的试验。检验内容有:四种态度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态度与性别有无相关关系。实验得出结论:变量之间存在着正、负相关关系;学生对教师、学习过程、语言、阅读理解的态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单因素变量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态度与性别有关,女生对语言的学习比男生相关性强;男生对学习过程比女生相关性强;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与阅读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蒋菡[7](2019)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微信朋友圈使用的态度与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加,微信朋友圈平台上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互动方式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在以往关于微信或朋友圈的学术研究中,笔者发现缺乏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微信朋友圈使用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女性主义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它能对我们更好的研究女性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试图研究在朋友圈的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为女性使用朋友圈的态度与行为提供合理化分析。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角度,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和滚雪球法将1950年至2000年出生的400位微信朋友圈使用用户选取为研究样本,在选取调查对象时还对通过对年龄段、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多种社会属性进行控制,力求样本结构与朋友圈使用用户结构一致,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以女性微信朋友圈使用用户的态度与行为作为本文重点研究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法,并结合深入访谈法、非参与式观察法尝试对微信朋友圈用户的基本功能使用、朋友圈发布、朋友圈浏览、朋友圈互动的态度及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调查所得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包括卡方交叉分析、相关性分析、多重响应交叉分析、logistic多分类回归分析、频数统计分析,分析研究问卷各题与性别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处理,得出女性在使用朋友圈的态度、行为上共有以下21个题目与男性均表现出显着性差异:(一)基本功能使用:1.使用目的;2.微信朋友圈对你来说更符合;3.平均每日使用时长;4.查看/刷新程度;5.依赖程度。(二)发布朋友圈:6.发布目的;7.发布数量;8.发布主题差异;9.是否因社会角色而有选择的发布某些状态;10.是否会在工作、学习或生活获得成功时发布朋友圈状态;11.发朋友圈或评论时,是否会仔细斟酌语言、图片、表情;12.发布朋友圈时是否使用过分组可见功能;13.发布朋友圈的时候是否会使用朋友圈定位功能。(叁)浏览朋友圈:14.看微商、代购最新的产品或打折信息;15.喜欢看朋友圈内容的类型;16.不喜欢朋友圈内容的类型。(四)朋友圈互动:17.对“仅叁天可见”查看范围的态度;18.是否会加入共同好友在好友朋友圈下面的留言;19.发布何种类型朋友圈受到好友点赞和评论较高;20.对朋友圈好友求点赞、求投票的态度;21.对女性从事微商现象的看法。基于对数据统计的分析,总结得出女性在使用朋友圈过程中表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相互交织——社交安全问题;二、女性政治参与意识薄弱;叁、女性自我认知陷入迷失;四、朋友圈消费文化背后性别趋向的权力关系;五、女性在休闲上的弱势地位。透过对微信朋友圈使用的问题分析,笔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叁个方面探究这些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针对笔者在本论文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女性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以下五条建议:一、完善立法对女性权益的保护;二、提高政治参与中的性别考量;叁、促进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四、构建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五、拓展女性休闲方式。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对微信朋友圈进行研究,使得该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研究内容进一步丰富,以期帮助人们更加理性的看待性别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潘文静[8](2019)在《老年人(反)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对态度评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与老年人有关的社会认知现象越发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性别作为社会认知的大叁类别之一,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关注老年人(反)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对态度评价的影响,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老年人这一群体。研究一:通过封闭式提名特质词和验证特质词的性别典型性最终得到八个典型男性特质词:沉稳的、理性的、侠义心肠的、有幽默感的、急躁的、莽撞的、自负的、草率的和八个典型女性特质词:善解人意的、善良的、温柔的、有爱心的、斤斤计较的、优柔寡断的、依赖性强的、胆怯的。研究二:通过叁个研究考察了老年人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研究2A和研究2B分别考察了年轻人和老年人视角下的老年人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年轻人和老年人对老年女性都持有性别刻板印象,年轻人对老年男性持有性别刻板印象,而老年人则对老年男性不持有性别刻板印象。研究2C考察了老年人的自我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老年男性对自我持有一种反性别刻板印象,老年女性则对自我持有一种性别刻板印象。研究叁:通过叁个研究考察老年人(反)性别刻板印象对态度评价的影响。研究3A和研究3B分别考察了老年人(反)性别刻板印象对年轻人和老年人态度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年轻人和老年人对反性别刻板老年男性的态度评价都更积极,年轻人对性别刻板老年女性的态度评价更积极,而老年人则对反性别刻板老年女性的态度评价更积极。研究3C考察了老年人(反)性别刻板印象对自我态度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男性对反性别刻板自我的态度评价更积极,而老年女性则对性别刻板自我的态度评价更积极。通过叁个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人们对老年女性持有稳定的性别刻板印象;对老年男性持有不稳定的性别刻板印象,即年轻人对老年男性持有性别刻板印象,而老年人对老年男性不持有性别刻板印象(认为老年男性是双性化或中性化的)。(2)人们对反性别刻板老年男性的态度评价更积极且具有稳定性;人们对(反)性别刻板老年女性的态度评价不具有稳定性,即年轻人对性别刻板老年女性的态度评价更积极,而老年人对反性别刻板老年女性的态度评价更积极。(3)在自我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对态度评价的影响上,老年男性对自我持有一种反性别刻板印象且对反性别刻板的自我态度评价更积极;老年女性对自我持有一种性别刻板印象且对性别刻板的自我态度评价更积极。(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章志敏,张文明[9](2019)在《孩子的性别是否影响父母的性别角色态度——家本位文化下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孩子的性别是否影响父母的性别角色态度?在考虑因性别偏好造成的内生性问题前提下,为提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和可信程度,该研究基于CGSS2013和CGSS2015的数据,在使用倾向值匹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发现孩子的性别并不会对父母的性别角色态度产生显着的作用。相比而言,更有可能的是父母的性别观念会对孩子的性别构成产生驱动作用,性别偏好指导着人们的生育实践。该研究从家本位文化角度对这一发现进行了解释,也为后续研究和性别平等实践提供了启发。(本文来源于《南方人口》期刊2019年02期)

赵芳芳,杨玲[10](2018)在《男性大学生性别态度的比较研究——来自内隐和外显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L市某大学118名男性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和已有的性别角色量表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男性大学生外显与内隐的性别态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8年12期)

性别态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与师生关系中的支持性相比,冲突性是儿童青少年学校适应、心理健康更强大的预测源。然而,冲突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判断意义,不同的应对策略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深入探究师生冲突和师生冲突应对策略对学校态度的作用机制,对改善学校态度,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师生冲突问卷、师生冲突应对策略问卷和学校态度问卷对852名初、高中生进行施测,考察师生冲突应对策略在师生冲突与学校态度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男生的师生冲突水平显着高于女生;男生使用冷战、回避、忍受与显性对抗的频率显着高于女生;男生回避学校的水平显着高于女生;(2)总体而言,积极的和消极的师生冲突应对策略在师生冲突与喜欢学校和回避学校之间的中介效应都显着,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在男生群体中,积极的和消极的师生冲突应对策略在师生冲突与喜欢学校和回避学校之间的中介效应都显着;而在女生群体中,积极的师生冲突应对策略在师生冲突与喜欢学校和回避学校之间的中介效应都显着,而消极的师生冲突应对策略在师生冲突与喜欢学校和回避学校之间的中介作用都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态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珺,郭芷含,黄嘉怡,周会薇,潘俊豪.性别对堕胎态度的影响机制:性开放态度和性别刻板印象的间接效应[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笪惠,赵冬梅,覃晓静,王婷.中学生师生冲突与学校态度:冲突应对策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茹鲜姑丽·吾拉音.从态度系统研究汉语成语呈现的性别差异[J].汉字文化.2019

[4].蔡佳悦,李丹.中学生对于体型的外显及内隐态度的性别差异研究[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9

[5].周霏.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对性别角色态度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6].单新荣.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四维态度与性别关系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

[7].蒋菡.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微信朋友圈使用的态度与行为分析[D].安徽大学.2019

[8].潘文静.老年人(反)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对态度评价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9

[9].章志敏,张文明.孩子的性别是否影响父母的性别角色态度——家本位文化下的检验[J].南方人口.2019

[10].赵芳芳,杨玲.男性大学生性别态度的比较研究——来自内隐和外显的证据[J].科教导刊(下旬).2018

标签:;  ;  ;  ;  

性别态度论文-王珺,郭芷含,黄嘉怡,周会薇,潘俊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