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铃薯淀粉废水,完全混合,活性污泥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论文文献综述
郑兰香,李功,王永强[1](2009)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中低浓度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稳定性和效果。在试验条件下,当淀粉废水的进水COD<800mg/L时,COD的去除率>80.2%,污泥SV在15%~30%之间,污泥性状良好;当进水COD为1 000mg/L左右时,淀粉颗粒在反应器内积累,导致污泥颜色由棕褐色变成黄褐色,反应器内废水变得粘稠;当进水COD>1 300mg/L时,淀粉颗粒在反应器内中的积累加剧,反应器内污泥变成黄白色,水质更加粘稠,且产生泡沫,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09年03期)
曹敬华,李萍,迟承刚,郑西来,侯建华[2](2006)在《一体化间歇曝气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体化间歇曝气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装置采取特殊的沉淀区构造,改变了活性污泥的循环流动方式,通过间歇曝气,反应区交替处于好氧/缺氧状态,达到了有机物高效去除、高效硝化反硝化及控制污泥膨胀的效果。该方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能耗低、流程简洁和操作管理方便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体化中小型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期刊2006年11期)
王静,张雨山[3](2002)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海水污水时基质降解与需氧量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研究了大生活用海水进入城市污水系统后 ,不同海水盐度下基质降解与需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污水中海水比例的增加 ,代谢单位重量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和污泥自身氧化需氧率也呈增加趋势(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期刊2002年04期)
王静,张雨山,寇希元,单科[4](2000)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海水污水时基质降解与生物增长量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采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处理含海水污水 ,研究了基质降解与生物增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微生物产率系数随着污水中海水比例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00年11期)
王静,张雨山,徐梅生[5](2000)在《海水盐度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研究了大生活用海水进入城市污水系统后 ,海水盐度对曝气池中NH3—N去除率的影响 ,同时研究了不同海水盐度下 ,温度、pH值的变化对NH3—N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污水中海水占 1 2 %时 ,对曝气池中NH3—N的去除率无太大影响 ;但是当提高到 2 4 %时 ,NH3—N去除率有所降低 ;海水盐度达 36%时 ,NH3—N去除率明显降低。温度的升高 ,有利于去除NH3—N ,尤其是高海水盐度下 ,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海水存在时 ,脱除氨态氮的最适宜pH值为 8 0~ 8 5。(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00年04期)
陈纯[6](1994)在《连续流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对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流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对策的研究陈纯(湘潭大学)传统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水二级处理。然而,其运行中出现的污泥膨胀问题,引起人们广泛重视,并对其做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1][2][3],活性污泥系统内产生丝状菌性膨胀(本文所...(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1994年02期)
孙玉修,蔡汉弟[7](1985)在《用泥龄θ_c 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系统实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系统的θc 控制法,该法操作简便,易实行自动控制。在实际运行中只要准确地确定y、y′、b、b′、K 及 K_(La)6个参数,就可以运用数学关系式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化工环保》期刊1985年01期)
顾夏声,胡纪萃,俞毓馨,胡琼玲[8](1983)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会成氨装置炭黑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论述利用瓦勃(Warburg)的呼吸仪和间歇反应器研究以甲酸盐为主要有机成分的合成氨装置炭黑废水的生物降解特性,并介绍了有毒物质镍、钒和氨氮对生物处理的影响,此外,还根据动态试验的结果提供了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合成氨炭黑废水的设计参数。(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3年01期)
周帆[9](1982)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设计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BOD负荷 BOD负荷以F与M之比作为设计控制性参数的主要优点,是把作为污水处理的主体——微生物及其代谢对象——有机杂质之间建立了联系。在给定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微生物可以处理多少有机杂质,这是设计、运行管理人员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但是,由于下述一些原因,BOD负荷并不是描述活性污泥法过程特征的合适的参数。 1.研究表明,活性污泥的组成是极为复杂的,而现代科学技术还不能直接测定污泥中活性细胞重量(以M_α或X_α表示),而只能间接求得。这就使得以F/M作为参数来控制运行变得极为困难。虽然可用VSS来代替活性细胞的浓度(以M_v或X_v表示),但VSS(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期刊1982年01期)
王真杰,秦裕珩[10](1980)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动力学和化学计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随着微生物学原理的完善、物料平衡方程式的建立以及对所处理污水化学成分研究,污水生物处理有了新的认识。本文的目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上述各项作评论、修正和总结。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将对文献作出全面的评论,并附有实例。为了说明起见,将采用有污泥回流的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文中列出的图解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污水生物处理。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通过细菌的新陈代谢活动,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化合物转变成为新细胞质那样的固体物质或气体化合物(二氧化碳)。污水处理取决于细菌的生长状况,因而,细菌生长知识有助于了解污水处理。细菌的生长可用两个独立的方程式来加以精确的描述。由于细菌的增加是与现存的(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期刊1980年01期)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体化间歇曝气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装置采取特殊的沉淀区构造,改变了活性污泥的循环流动方式,通过间歇曝气,反应区交替处于好氧/缺氧状态,达到了有机物高效去除、高效硝化反硝化及控制污泥膨胀的效果。该方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能耗低、流程简洁和操作管理方便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体化中小型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论文参考文献
[1].郑兰香,李功,王永强.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
[2].曹敬华,李萍,迟承刚,郑西来,侯建华.一体化间歇曝气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
[3].王静,张雨山.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海水污水时基质降解与需氧量之间的关系[J].海洋技术.2002
[4].王静,张雨山,寇希元,单科.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海水污水时基质降解与生物增长量之间的关系[J].工业水处理.2000
[5].王静,张雨山,徐梅生.海水盐度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0
[6].陈纯.连续流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对策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4
[7].孙玉修,蔡汉弟.用泥龄θ_c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系统实行控制[J].化工环保.1985
[8].顾夏声,胡纪萃,俞毓馨,胡琼玲.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会成氨装置炭黑废水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
[9].周帆.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设计参数[J].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1982
[10].王真杰,秦裕珩.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动力学和化学计量[J].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