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再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谭辉田茂松(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普外科贵州黔南558000)

【摘要】目的探讨再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适应症,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4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6例,均治疗后痊愈。结论及时明确梗阻非手术治疗不可逆转,选择适时的手术时机个体化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适症证手术时机

【中图分类号】R6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010-01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占肠梗阻病例的40%—60%[1]。腹部手术后粘连是小肠梗阻的首位病因,占梗阻病因的60%以上。因此,对再手术治疗由于粘连所致的小肠梗阻,在其手术时机,适症证方面临床多年来讨论颇多。非手术治疗中及时明确梗阻不可逆转,时适手术时机及个体化手术方式选择,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我院2004年1月—2012年3月手术治疗3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现就其适应症手术时机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7—74岁,平均40.5岁。发病至就诊6—100+h,平均36h。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炎手术18例,妇科盆腔手术史8例,腹部外伤肠修补/肠切除吻合术2例,脾破裂切除术3例,剖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外伤结肠造瘘闭瘘术1例(2次腹部手术史),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排除肿瘤复发)2例。合并肾功能不全6例(肾前性),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28例)肺部感染2例,感染中毒性休克(失代偿期)2例。

2、治疗方法

本组36例均为完全性小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18例(50%);切断纤维条索压迫解除梗阻者9例(25%),行肠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术者8例(22.2%),捷径手术者1例(2.8%)。本组术前34例均以保守治疗。具体措施为禁饮食,胃肠减压,积极补液,纠正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低渗盐水灌肠,胃管注入菜油、石腊油76%泛影葡胺等。动态观察监测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变化,并结合腹部平片,B超及CT,及时判断梗阻程度及早期绞窄性肠梗阻表现。2例行急诊手术探查。

3、结果

本组2例急诊手术探查术后1天死亡,死因为入院前延误诊治(病程达5天)肠坏死继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34例均手术治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6例,经综合治疗后治愈。34例随访,28例(1—5年)无复发,6例复发再入院(均因饮食不当引起)经保守治疗治愈。

4、讨论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占粘连性小肠梗阻的80%。尽管目前认为腹膜的脱纤维作用是腹腔内形成粘连的主要原因,纤维素分解、吸收的速度是造成粘连是否形成的决定因素,至于有的纤维素被吸收,而有的则形成粘连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认知。而目前临床亦无防止粘连的方法。现已公认,由于腹腔手术不可避免导致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并与手术次数,手术范围,手术时间等密切相关。盲目的腹腔手术探查必将造成更为严重后果。因此多数学者主张在未出来腹膜炎或绞窄发生之前,宜采用非手术治疗。而介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一部分患者因保守无效而行手术探查,此时患者肠管轻者已有水肿渗出,重者因发生肠缺血,甚至坏死、穿孔,腹腔感染而需行肠切除,术后导致腹腔脓肿、肠瘘等并发症。因此,如何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时机是临床多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由单纯性转变为绞窄性是一个渐进过程。其有两个主要特点:(1)阵发性腹痛转为持续性腹痛(2)腹膜刺激征,腹胀加剧[2]。此时需急诊手术探查。本组36例患者中,除2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外,余34例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均遵循“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相结合”这一原则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在诊断及把握适应症、手术时机和选择个体化手术主式等方面体会如下:

动态观察X线腹部平片及螺旋CT检查中,如有下列情况者,即为急诊手术探查的指征:1、“移形带”CT征象;2、肠壁内、门静脉内及肠系膜内气体征(CT征象);3、X线腹平片“咖啡豆”征;4、肠袢内“串珠状”征“假肿瘤征”;5、“空回肠换位征”;6、肠间隙增宽腹盆腔积液征。

B超对于临床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中,纪振梅[3]报道的26例粘连性小肠梗阻B超检查在定位,了解粘连的性质和程度方面优于普通的X线平片,如下声像特点,常为肠绞窄的线索:(1)扩张肠袢呈空虚状,失去蠕动功能,肠管缺血声像(2)肠管扩张未改善,积液量增多或肠壁增厚,(3)腥腔渗液快速积聚。此者需及时手术。

口服泛影葡胺在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诊治中亦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王健和法镇中等分别报道的20例和8例小肠粘连性梗阻患者经口服76张泛影葡胺诊治中,较为准确的为及时手术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认为在治疗后X线摄片出现泛影葡胺推进延迟或局限于梗阻部位大于12h或肠道粘膜明显中断或临床症状呈加重趋势时应及时手术探查。本组16例经口服76%泛影葡胺诊治过程中8—12h均未到达结肠,出现近端肠腔扩张对比剂受阻缺损者8例,X线“鸟嘴征”3例,“杯口征”2例,腊肠样改变3例。与上述结论相符。此外,在手术时机的选择,除结合必要的影像资料外,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有下列情形者,需及时手术探查:1、阵发性腹痛转为持续性无缓解,伴腹胀加重;2、明显的腹膜刺激征;3、腹穿或胃肠减压内容物呈血性质;4、保持治陪时间达3—4天仍不见好转;5、反复发作急性粘性连小肠梗阻者,而当患者出现临床感染中毒休克症状,再手术干预其病死率可达20%—30%,本组2例因延误诊治(院外因素造成)导致死亡,要引以为戒。

再手术治疗的操作中,通过本组临床资料体会:腹腔手术的操作技术,也是预防可能的腹内小肠粘连的一种可行方法,手术操作要稳准轻快,术中在全面探查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对腹腔肠管的刺激,根据粘连的性质、程度或梗阻病变部位的处理难易性选择个体化合理的手术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宁.重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9):689.

[2]陈友法等.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手术时机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416(4):466~468.

[3]纪振梅.对粘连性小肠梗阻超声诊断的初步探计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6):698~699.

标签:;  ;  ;  

再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