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辞证据论文-宋远升

言辞证据论文-宋远升

导读:本文包含了言辞证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未成年人,言辞证据,忧思,规制

言辞证据论文文献综述

宋远升[1](2019)在《未成年被害人、证人言辞证据适用的忧思及规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成年被害人、证人的言辞证据具有两面性,其既具有客观性或真实性,这决定了该类证据在特定案件中的不可或缺性。同时,由于未成年人特定的生理或心理发育状态,其言辞证据在适用中又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具体立法中,我国对未成年被害人、证人的言辞证据规定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在具体司法中,法官也会面临未成年被害人、证人言辞证据的适用程序、方式等方面的困境。因此,应当根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言辞证据的具体特征,针对性地制定兼顾利益平衡的、实用性的对策。(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犯罪问题》期刊2019年03期)

孙娟[2](2018)在《刑事诉讼中儿童言辞证据问题研究(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言辞证据在办理涉及儿童的案件过程中举足轻重,在很多案件中已然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儿童言辞证据的收集和采信规则亦是少年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司法实务中正确判断和采信儿童言辞证据,强化对涉案儿童的司法保护和公平公正办案(本文来源于《上海法治报》期刊2018-07-18)

孙娟[3](2018)在《刑事诉讼中儿童言辞证据问题研究(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司法实践的发展,儿童学习、认知、表达能力和智力水平较之前已有显着提高,在很多刑事案件中,儿童言辞证据也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依据。由此,对儿童言辞证据问题的研究重点,也从其是否具有证据资格和证据能力转移到在收集和固定儿(本文来源于《上海法治报》期刊2018-07-11)

孙娟[4](2018)在《刑事诉讼中儿童言辞证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言辞证据在办理涉及儿童的案件过程中举足轻重,在很多案件中已然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儿童言辞证据的收集和采信规则亦是少年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司法实务中正确判断和采信儿童言辞证据,强化对涉案儿童的司法保护和公平公正办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司法实践中,大部分由未成年犯罪人主动实施的案件,除其年龄不满18周岁之外,其在作证资格和作证(本文来源于《检察风云》期刊2018年09期)

孙娟[5](2018)在《儿童言辞证据实践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言辞证据的一些特性决定对其收集、固定和采信时需要特殊的程序与规则。目前,为保证儿童言辞证据收集的科学性,立法和司法层面都作出诸多努力和尝试,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成为影响儿童言辞证据可信性的因素。儿童言辞证据的相关立法立法层面对儿童作证做了保护性规定。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9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本文来源于《检察风云》期刊2018年09期)

王忠敏,周丹阳[6](2016)在《论心理学视角下的言辞证据错误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证据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言辞证据错误是冤假错案发生的一个独立原因,目前从多视角、跨学科来研究言词证据错误风险还很欠缺。从心理学视角探究言词证据的错误风险,运用心理学原理对言词证据提供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剖析,对言词证据提供者进行心理矫正,保证所提供言辞证据的真实性;进一步建立言词证据的错误风险管控机制,建立错误风险委员会、诚信体系、评估体系,从客观识别和排除错误言词证据,降低冤假错案的发生概率,是在言词证据的研究中需要突破的地方。(本文来源于《江西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禹得水[7](2015)在《审判阶段非法言辞证据排除难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存在被规避和搁置的问题,庭前会议也存在程序虚置、程序启动艰难、排除效果不佳、裁判文书模糊处理等问题。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法官的真实效率理念、确定无疑心证要求、避免孤立的心理;控方积极追诉,反驳证据异化行使以及审判监督,给法官带来潜在压力,加大排除难度;辩方初步举证能力不足,程序门槛过高,减损其提供有益信息的能力;裁判结果的社会可接受度依然有限,民众的程序价值理念尚未完全树立。因此,未来需要发挥法官的重要作用,对于法官要树立程序刚性和程序观念;对于控方要加强法庭控制、树立审判权威;对于辩方要适度关照、提升能力;对于民众要加强说理和善于引导。(本文来源于《江西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崔玉珍[8](2013)在《公诉人法庭讯问核心是构建言辞证据链》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诉人的法庭讯问直接关系到能否查清案件事实、能否实现指控犯罪的目的、能否为法庭举证和辩论打下良好基础,其意义重大。但从目前司法实践来看,公诉人的法庭讯问还存在不少问题:不清楚自己想“问”什么,不能有效地运用“问”得到自己所希望的“答”,不能有效地揭露犯罪(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3-11-19)

李斌[9](2013)在《从薄熙来贪污案看“一对一”场合言辞证据的审查判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本案情]2000年,在被告人薄熙来担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期间,大连市人民政府承担了一项上级单位涉密场所改造工程。该工程由薄熙来负责,时任大连市城乡规划土地局局长王正刚具体承办。2002年3月工程完工后,该上级单位通知王正刚,决定向大连市人民政府拨款人民币500万元。王正刚遂就如何处理该(本文来源于《中国检察官》期刊2013年18期)

杨晓秋[10](2013)在《清代刑事证据之言辞证据采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清代的刑事证据中,言辞证据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而以往对言辞证据采集的专题性研究较为缺乏。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以言辞证据采集的时间、地点、对象和手段为涉猎的主要内容,对清朝言辞证据采集的制度规定和判例判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清朝言辞证据采集的制度规定已经较为完善,实践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但也存在着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的背离。希望通过对清朝言辞证据采集的探讨,为清朝刑事证据的整体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言辞证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儿童言辞证据在办理涉及儿童的案件过程中举足轻重,在很多案件中已然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儿童言辞证据的收集和采信规则亦是少年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司法实务中正确判断和采信儿童言辞证据,强化对涉案儿童的司法保护和公平公正办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言辞证据论文参考文献

[1].宋远升.未成年被害人、证人言辞证据适用的忧思及规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9

[2].孙娟.刑事诉讼中儿童言辞证据问题研究(下)[N].上海法治报.2018

[3].孙娟.刑事诉讼中儿童言辞证据问题研究(上)[N].上海法治报.2018

[4].孙娟.刑事诉讼中儿童言辞证据研究[J].检察风云.2018

[5].孙娟.儿童言辞证据实践现状[J].检察风云.2018

[6].王忠敏,周丹阳.论心理学视角下的言辞证据错误风险[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6

[7].禹得水.审判阶段非法言辞证据排除难问题研究[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5

[8].崔玉珍.公诉人法庭讯问核心是构建言辞证据链[N].检察日报.2013

[9].李斌.从薄熙来贪污案看“一对一”场合言辞证据的审查判断[J].中国检察官.2013

[10].杨晓秋.清代刑事证据之言辞证据采集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标签:;  ;  ;  ;  

言辞证据论文-宋远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