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红螺菌论文-李立欣,罗克洁,唐二葵,马放

光合红螺菌论文-李立欣,罗克洁,唐二葵,马放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合红螺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合细菌,培养基,优化,正交实验

光合红螺菌论文文献综述

李立欣,罗克洁,唐二葵,马放[1](2014)在《一株红螺菌科光合细菌培养基的配比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一种高效培养光合细菌L-01的方法,采用表征菌体密度的参数OD660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其对碳源、氮源、磷源和生长因子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乙酸钠为光合细菌L-01的最大影响因子,其优化培养基配方为:乙酸钠7 g/L、氯化铵0.25 g/L、磷酸氢二钾0.1 g/L、酵母膏0.2 g/L、氯化镁0.2 g/L和九水硫化钠0.3 g/L。该结果为高密度培养光合细菌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李小梅[2](201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几种“菌”代谢类型的区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生物在讲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以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时,经常会涉及到许多细菌的代谢类型,如硝化细菌、蓝藻、硫细菌、铁细菌、红螺菌、光合细菌等,学生最容易混淆,搞不清楚,所以特归纳区别如下: 1. 概念上的区别 光能营养型是指利用光能,(本文来源于《学知报》期刊2011-03-14)

朱瑞艳,林涛[3](2009)在《深红红螺菌吸氢酶缺失突变株在管式光合反应器中的产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设计了一种2L分体式管式光合反应器,并研究了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吸氢酶缺失突变株在该反应器中分别利用人工光源(持续光照与光暗交替)和自然光的产氢规律。结果表明在人工光照条件下R.rubrum的产氢可维持5d,持续光照和光暗交替条件下(12h:12h)的氢产量可分别达到5752mL/PBR±158mL/PBR和5012mL/PBR±202mL/PBR;自然光条件下,最适产氢光照强度为30000Lux~40000Lux;在此光照条件下,R.rubrum产氢可维持6d~10d,最高氢产量可达到2800mL/PBR。尽管利用自然光的氢产量比利用人工光源氢产量低,但是利用自然光的产氢比较经济,并且该光合产氢系统操作简单,该工艺有望开发为低成本的光合细菌产氢技术。(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09年12期)

钟为章,罗一菁,张忠智,鲁莽[4](2009)在《红螺菌科光合细菌液体培养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螺菌科光合细菌液体培养基由乙酸钠、氯化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酵母膏等5种原料组成。采用L16(45)正交表,得到液体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为:乙酸钠3.3 g.L-1、氯化铵0.6 g.L-1、磷酸二氢钾0.9 g.L-1、硫酸镁0.5 g.L-1、酵母膏1.5 g.L-1,细菌在光照3000 lx、温度(32±2)℃条件下,培养3 d即可达到生长峰值,细菌总数从1.63×109cfu.mL-1提高到3.68×109cfu.mL-1。(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09年07期)

毛雪慧[5](2009)在《光合红螺菌(RhodosPirillaceae)固定化及其对废水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所购的复合光合红螺菌(RhodosPirillaceae)进行了分离纯化,经SEM电镜图像分析后,确定了复合菌液中的优势菌群,根据正交实验优化培养基后,采用驯化实验优化了复合光合红螺菌(RhodosPirillaceae)的生长条件并确定了复合光合红螺菌中各菌株的复合比例。由平板分离法从复合光合红螺菌液中分离纯化出4株红螺菌科的菌株,在SEM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菌株的形态特征,其中沼泽红假单胞菌m—01为多个菌体聚在一起形成玫瑰花形排列形态,荚膜红假单胞菌m—02为多个菌排列成链的形态,球形红假单胞菌m—03为球形菌,万尼氏红微菌m—04为卵形的丝状体末端出芽发育成柠檬状的形态。运用正交实验对复合光合红螺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当接种量为8%时,在最适条件下培养54 h后,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达到0.038 1/h,复合光合红螺菌(RhodosPirillaceae)菌液中球形红假单胞菌(Rp.sphaeroides)、沼泽红假单胞菌(Rp.palustris)、荚膜红假单胞菌(Rp.capsulate)和万尼氏红微菌(Rm.vannielii)的初始数量的百分比为90.2:6.3:2.4:1.1。采用不同固定化载体固定复合光合红螺菌(RhodosPirillaceae),研究其对固定化颗粒的固定化方式、形态特征、机械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复合光合红螺菌的固定化条件。通过对10%聚乙烯醇(PVA)+2%海藻酸钠(CA)、1.5%明胶+2%海藻酸钠、2%沸石+2%海藻酸钠3种不同包埋材料固定复合光合红螺菌颗粒的物理性质的比较,可知,与聚乙烯醇颗粒和明胶颗粒相比,在沸石固定化菌颗粒中,由于沸石的添加,使得颗粒机械强度增加,且沸石和海藻酸钠的混合固定,增加了颗粒的韧性和渗透性。采用固定化复合光合红螺菌处理明湖废水中的氨氮,通过正交实验对其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2%CaCl_2的饱和硼酸溶液固定复合光合红螺菌,固定化复合菌颗粒放在4℃条件下固定24 h后投入废水中,4 d后,固定化复合菌对氨氮降解效率达到76.08%。采用固定化复合光合红螺菌(RhodosPirillaceae)处理高氮、磷养鱼废水。比较了两种不同包埋材料固定化复合光合红螺菌处理养鱼废水的效果,对固定化复合光合红螺菌去除废水中氮磷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生物反应器中处理养鱼废水,并分析了处理后水质的效果。通过2种固定化工艺的比较,确定了2%沸石+2%CA的凝胶剂组合作为固定材料,其颗粒内生物活性最高。厌氧光照条件下,当固定化复合光合红螺菌处理养鱼水的最佳条件优化为:颗粒粒径3 mm,包埋比1:5,颗粒投加量5 mg·L~(-1),经过4 d处理后养鱼水中NH_4~+-N、PO_4~(3-)和COD_(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4%、84.26%、78.92%。此外,通过连续试验可以看出,固定化复合光合红螺菌具有明显的去除氨氮、磷酸盐的作用,其在净化养鱼水质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采用固定化球形红单胞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处理富含脂肪酸的餐饮业含油废水。比较了叁种不同包埋材料固定化球形红单胞菌处理含油废水的效果、并对固定化球形红单胞菌去除废水中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运用GC-MS分析了油降解后的脂肪酸成分。通过几种固定化工艺的比较,确定了2%沸石+2%CA的凝胶剂组合作为共固定材料,该固定化颗粒降解1 000 mL含油废水的最佳使用条件为:好氧避光条件下,粒径为4 mm,包埋比1:2,颗粒投加量10 g。6 d后油废水中油、NH_4~+-N、PO_4~(3-)的去除率分别为80.1%、87.4%、96.3%。通过固定化球形红单胞菌与游离态球形红单胞菌对油去除率的比较,固定化球形红单胞菌去油率达到74.95%,与游离态球形红单胞菌(去油率为35.31%)相比,提高约50%以上。运用GC-MS分析了油降解后的脂肪酸成分,表明固定化球形红单胞菌对脂肪酸的去除效果显着。此外,通过连续试验可以看出,固定化球形红假单胞菌处理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后,含油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均有大幅下降,即24d后,模拟废水中COD_(Mn)的去除率为84.21%,实际废水中COD_(Mn)的去除率为71.74%,表明该工艺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采用固定化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处理含镉、铬的重金属废水。比较了4种不同包埋材料固定化球形红假单胞菌处理含镉、铬重金属废水的效果,对固定化球形红假单胞菌吸附废水中镉和铬离子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生物反应器连续处理实际电镀废水分析了处理后水质的效果。通过几种固定化材料的比较,确定了2%沸石+2%CA的凝胶剂组合作为共固定材料,且固定化后的球形红假单胞菌对Cd和Cr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游离菌的净化效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废水处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废水pH、菌体投加量对固定化菌体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当处理废水的最佳值pH为6.0、最佳值菌体投加量为15 g·L~(-1),对含Cd浓度为40mg·L~(-1)重金属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6.7%。经4轮吸附-解吸循环实验,显示固定化菌体可重复利用3次,固定化菌体在使用第3次时,Cd的去除率仍能到达51.2%。在生物反应器中,用固定化菌体处理实际含Cd浓度92.61 mg·L~(-1)的电镀废水,经3 h处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8%、对其它各种浓度的重金属的去除率也达到了90%以上。(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9-06-02)

张道南,孙其焕,陈乃松,乔振国[6](1988)在《红螺菌科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其作为鱼虾类饵料添加剂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螺菌科细菌,其细胞内含有菌叶绿素a或b和各类胡萝卜素,能进行不放氧的光合作用。其大多数种类能以有机物作为光合作用的供氢体兼碳源,故在自然界里被有机物污染的地方它们广泛存在,在净化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它们在不同的条件下能以不同的代谢方式,高效地降低污水中的BOD,故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有着独特的优点和广泛的应用前途。对其菌体成份分析表明:它(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1988年04期)

光合红螺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中生物在讲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以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时,经常会涉及到许多细菌的代谢类型,如硝化细菌、蓝藻、硫细菌、铁细菌、红螺菌、光合细菌等,学生最容易混淆,搞不清楚,所以特归纳区别如下: 1. 概念上的区别 光能营养型是指利用光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合红螺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李立欣,罗克洁,唐二葵,马放.一株红螺菌科光合细菌培养基的配比优化[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4

[2].李小梅.高中生物教学中几种“菌”代谢类型的区别[N].学知报.2011

[3].朱瑞艳,林涛.深红红螺菌吸氢酶缺失突变株在管式光合反应器中的产氢[J].微生物学通报.2009

[4].钟为章,罗一菁,张忠智,鲁莽.红螺菌科光合细菌液体培养基的优化[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

[5].毛雪慧.光合红螺菌(RhodosPirillaceae)固定化及其对废水处理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9

[6].张道南,孙其焕,陈乃松,乔振国.红螺菌科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其作为鱼虾类饵料添加剂的初步研究[J].水产学报.1988

标签:;  ;  ;  ;  

光合红螺菌论文-李立欣,罗克洁,唐二葵,马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