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物质论文-邹雪,丁凡,余韩开宗,罗万宇,陈年伟

植物源物质论文-邹雪,丁凡,余韩开宗,罗万宇,陈年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源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薯,贮藏,抑芽,香芹酮

植物源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邹雪,丁凡,余韩开宗,罗万宇,陈年伟[1](2019)在《植物源抑芽物质对延长甘薯贮藏期的作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延长甘薯块根贮藏期的方法,本试验以萌芽性好的绵12-25-1和耐贮藏紫肉品种绵紫薯9号块根为材料,用常规抑芽剂氯苯胺灵(CIPC)、源于植物的挥发性物质薄荷醇(MEN)和香芹酮(CAR)处理,比较它们对延长块根贮藏期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CIPC、MEN、CAR 3种试剂均能抑制甘薯块根芽的生长,抑芽能力依次表现为CAR>MEN>CIPC。芽的生长被抑制后可以减少块根的物质消耗,使重量损失降低,贮藏150 d时,经CAR处理的甘薯块根的重量损失仅为对照组的46. 40%;贮藏期间甘薯块根干物质中的淀粉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抑芽处理组的淀粉含量下降缓慢,尤其是经CAR处理的甘薯块根的淀粉含量,在贮藏150 d时,绵12-25-1和棉紫薯9号块根中淀粉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34. 57%和24. 82%;抑芽处理能不同程度地延缓甘薯块根可溶性糖、花青素的代谢消耗,延缓能力与抑芽能力呈正相关,贮藏150 d时CAR处理的绵紫薯9号花青素含量较对照高22. 06%。抑芽处理对甘薯块根α-淀粉酶活性影响弱,但能刺激与抗逆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着升高。综上,CAR用量低且对环境友好,抑制甘薯块根萌芽、保持块根品质的效果最显着,具有延长甘薯贮藏期的潜力。(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畅,王芳,陈晓婷,张蓉[2](2018)在《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花蓟马成虫主要成分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花蓟马成虫主要成分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花蓟马生长发育的抑制机理。【方法】以苦参碱、烟碱、冬青油和松节油为供试药剂,分别测定药剂对花蓟马几种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4种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花蓟马总脂肪含量没有影响;松节油、冬青油和苦参碱3种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花蓟马总蛋白和几丁质含量具有显着影响;4种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水溶性蛋白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4种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花蓟马的氨基酸含量没有显着影响;冬青油对RNA/DNA影响显着。【结论】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苦参碱、冬青油和松节油干扰了蛋白质的合成与相对含量的正常调节机制,从而抑制了昆虫的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宁夏农林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朱香镇,雒珺瑜,张帅,吕丽敏,王春义[3](2018)在《植物源次生物质棉酚和芸香苷对绿盲蝽保护酶与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棉酚和芸香苷2种植物次生物质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体内3种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3种解毒酶——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棉酚和芸香苷饲喂不同龄期绿盲蝽若虫,分别在24、48、72 h后测定若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同一龄期的绿盲蝽若虫取食不同浓度的同种外源次生物质后,随着次生物质浓度的升高,3种保护酶活性分别在不同浓度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如1龄若虫其CAT活性在0.4 mg/mL棉酚胁迫下达到最大,为72.8 U/mg protein,SOD和POD活性分别在0.8 mg/mL棉酚胁迫下达到最大,为59.8、23.0 U/mg protein,而3种解毒酶ACP、AKP和GST活性则均在0.4 mg/mL棉酚胁迫下达到最大,分别为26.9、29.5、66.8 U/mg protein,即绿盲蝽受到不同浓度外源次生物质胁迫后,体内的保护酶和解毒酶被激活的程度不同。同一龄期若虫取食不同种类的次生物质后,体内同一种保护酶的活性变化也不尽相同,如3龄若虫其SOD活性在1.0 mg/mL棉酚或0.04 mg/mL芸香苷胁迫48 h后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8.0 U/mg protein或61.1 U/mg protein,且显着高于其它浓度胁迫,即不同种类次生物质诱导绿盲蝽同一种保护酶达到最大值所需浓度不同。表明绿盲蝽受到不同种类外源次生物质或者不同浓度同种外源次生物质胁迫后,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不同酶的变化处于一种协调状态,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江洪涛,肖婷,付斌,程鹏[4](2019)在《植物源杀蚊驱蚊物质的筛选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对媒介蚊虫有驱蚊灭蚊活性的植物资源,进行驱蚊灭蚊效果研究,对蚊虫进行防治,为植物源杀虫剂和趋避剂的开发研制提供基础。方法浸泡提取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过滤浓缩后测定提取物对蚊虫幼虫的杀蚊活性和对成蚊的趋避活性,对于效果好的植物,研究提取物复配对蚊虫的毒杀和趋避效果。结果所选植物提取物对淡色库蚊幼虫有杀灭活性,24 h杀灭淡色库蚊Ⅳ龄幼虫超过50%的有9种,48 h超过50%的有21种。6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24 h对淡色库蚊Ⅳ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1 mg/ml。部分植物乙醇提取物两两复配对淡色库蚊Ⅳ龄幼虫24 h死亡率有增效作用,其中有明显效果(增效值>40)的有6组。8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人手趋避白纹伊蚊持效时间超过2 h,5种复配持效时间超过6 h。结论很多植物具有杀蚊驱蚊作用,有些两两复配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植物提取物可以作为杀虫剂和趋避剂进行研究和使用。(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19年02期)

冯婉婉[5](2018)在《植物源油酯类物质对粘细菌发酵生产埃博霉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粘细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具有复杂的多细胞行为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滑动的特点,受多种信号途径的调控。粘细菌次级代谢产物丰富,具有多样性与生物活性,很多次级代谢产物拥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吸引力仅次于放线菌。但是由于其具有聚团生长、代时长的特点,且培养及遗传操作困难,因此其基因功能和天然化合物生产能力得不到有效开发,这严重影响了粘细菌的研究进展。纤维堆囊菌是一类能降解纤维素的粘细菌,其次级代谢产物埃博霉素是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聚酮类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埃博霉素具有促进微管聚合、抑制其解聚的活性,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与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相似,但相比于紫杉醇,埃博霉素具有水溶性好,细胞毒性更小的优点,这引起了广大研究者对埃博霉素的关注与研究。目前,国外已将埃博霉素的衍生物应用到临床,但由于埃博霉素的生产技术不成熟,产量低,导致埃博霉素的应用和开发受到限制。引起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纤维堆囊菌的代时长、培养及遗传操作困难、细胞产量低,因此本实验室主要从埃博霉素基因簇的遗传操作和埃博霉素的发酵优化两方面解决这一问题。近些年,油酯类物质被广泛应用到生物发酵的过程中,其中包括一些抗生素的生物发酵。已经报道的可添加植物源油酯进行发酵的抗生素主要有:红霉素、泰乐菌素、多杀菌素、头孢菌素C以及其他的抗生素,且它们的产量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本课题研究了油酯类物质对埃博霉素产量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影响机制,本课题所使用的发酵菌株均是由本实验室通过对埃博霉素基因簇的遗传操作获得的高产突变菌株。本研究的工作主要包括叁部分:一、探究油酯类物质对突变菌株发酵埃博霉素能力的影响根据前期对埃博霉素基础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最终确定培养基组分为:酪蛋白胨 1%,酵母浸提粉 0.5%,MgSO4·7H2O0.1%,MOPS10mM,吸附树脂 2%(v/v),pH7.5。对突变菌株进行发酵培养,30℃,200rpm培养8d检测出埃博霉素的产量在1.5 mg/L左右。在已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油酸甲酯和油酯类物质均能提高埃博霉素的产量,其产量提高到10 mg/L左右。油酯类物质的添加解决了埃博霉素产量低且不易被检测的问题。二、油酯类物质的不同添加方式对突变菌株发酵埃博霉素的影响将油酯类物质混合添加到发酵培养基中,埃博霉素的产量提高,其中混合添加油酸甲酯和菜籽油的提高效果最好,埃博霉素产量提高到15 mg/L。若分批添加发酵所需最佳的油量,发现分批添加油酯类物质并没有进一步提高埃博霉素产量。在Oh添加油酯类物质,发酵一段时间后补加油酯类物质,发现补加少量的油酯类物质能进一步提高埃博霉素的产量,使埃博霉素产量高于15 mg/L。若分批补料添加不同浓度油酯类物质,花生油的作用效果优于其他的油酯类物质,花生油以0.2%的浓度分批添加时埃博霉素的产量最高,可达18 mg/L。在分批补料添加不同浓度油酯类物质的同时添加适量的丙酸钠和微量元素均能提高埃博霉素的产量。叁、初步探索油酯类物质提高埃博霉素产量的机制通过检测添加油酯类物质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的变化、埃博霉素产量的变化、埃博霉素基因簇转录水平和菌体脂肪酶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油酯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油酯类物质的添加提高了发酵液的菌体浓度,促进了菌体的生长,延长了菌体稳定期。RT-qPCR结果显示,油酯类物质的添加促进了埃博霉素基因簇转录水平的提高,且各个模块基因的转录量均提高显着。利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到油酯类物质发酵过程中脂肪酶含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得知添加油酯类物质提高了脂肪酶的含量,为后续研究油酯类物质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16)

蔺蓓蓓,徐尤美,吴叁桥,陈琛[6](2018)在《秦岭植物源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秦岭植物资源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类及抑菌作用(抗细菌、抗真菌、抗植物病原菌等),指出了目前植物抗菌活性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研究和开发秦岭植物抗菌活性物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3期)

梁盈,袭晓娟,刘巧丽,王荣,刘颖[7](2018)在《植物源活性物质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皮细胞的损伤可引起多种血管性疾病.为了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损伤,对内皮细胞的功能进行改善,可将植物源活性物质作用于内皮细胞.本文中概括了对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的植物源活性物质的分类、来源及其主要保护作用,列举了内皮细胞的常见损伤类型,并比较了植物源活性物质对内皮细胞损伤保护的研究现状,为将来对植物源活性物质的大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期运用植物源活性物质来保护或抵抗内皮细胞损伤,从而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疾病.(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占权,马金平,王孝,王佳,陈彦珍[8](2018)在《植物源物质对枸杞鲜果保鲜活性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枸杞鲜果色泽艳丽、口感鲜美,深受到人们喜爱,但其保质时间较短,应探究其鲜果活性保持方式。利用植物源物质可以延长枸杞鲜果保鲜期,对保证鲜果品质和市场营销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植物源物质对枸杞鲜果保鲜活性的作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林业勘查设计》期刊2018年01期)

张海玲[9](2017)在《植物源天然防腐剂来源及其抗菌物质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非化学合成的植物源天然防腐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从防腐剂的植物来源及抗菌的物质基础两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植物源天然防腐剂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33期)

张旺,薛杨,李斌,张攀,陈德鑫[10](2017)在《几种植物源活性物质的抑菌、抗病毒效果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寻找植物源活性物质是天然产物农药研发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报道,广泛搜集可能具有抗病毒或抑菌活性的植物源物质,研究其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口fternata(Freis)Keissler]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抑制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方式和机制。首先,以烟草花叶病毒为靶标,对收集到的15种植物源物质进行抗病毒活性测定,经过初筛、复筛并结合防御酶活性情况,筛选出熊果酸与4-甲氧基香豆素2种能够降低病毒初侵染含量的活性物质。研究其作用方式与机制,结果显示,熊果酸与4-甲氧基香豆素能够不同程度提高烟草中SOD、:PPO、POD、CAT防御酶活性,降低烟叶中过氧化物含量;在病毒侵染前期降低植物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细胞膜受损;并且能够提高PR1、NPR1和PR2等防卫反应相关基因表达量,促进病程相关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病毒初侵染含量,具有保护和延缓病程的作用。体外作用研究发现,2种活性物质与TMV混合1 h后,病毒粒体发生了明显的聚集现象,而溶剂处理后的病毒分散均匀无聚集,其中熊果酸处理后的聚集程度较4-甲氧基香豆素更为明显。将处理后的病毒摩擦接种至本氏烟,荧光的斑点数量和强度都有所降低,说明2种物质能在体外直接作用病毒粒体,降低病毒的侵染活性或体内复制水平,可能对病毒具有一定钝化作用。其次,利用平板抑菌法,以烟草赤星病菌为靶标,测定15种植物源物质的抑菌活性,发现丁香油与丁香油酚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丁香油含量为4.13%时能够强效抑制赤星病菌孢子的萌发,丁香油含量为0.52%时显着降低菌丝的生长速度,减少菌丝的生长量。进一步研究作用机理发现,丁香油的作用位点之一是细胞膜,其能破坏赤星病菌的细胞膜结构,增加质膜通透性,使细胞内含物外渗,并提高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丙二醛含量,致使菌丝细胞死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5)

植物源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花蓟马成虫主要成分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花蓟马生长发育的抑制机理。【方法】以苦参碱、烟碱、冬青油和松节油为供试药剂,分别测定药剂对花蓟马几种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4种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花蓟马总脂肪含量没有影响;松节油、冬青油和苦参碱3种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花蓟马总蛋白和几丁质含量具有显着影响;4种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水溶性蛋白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4种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花蓟马的氨基酸含量没有显着影响;冬青油对RNA/DNA影响显着。【结论】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苦参碱、冬青油和松节油干扰了蛋白质的合成与相对含量的正常调节机制,从而抑制了昆虫的生长发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源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邹雪,丁凡,余韩开宗,罗万宇,陈年伟.植物源抑芽物质对延长甘薯贮藏期的作用效果[J].核农学报.2019

[2].刘畅,王芳,陈晓婷,张蓉.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对花蓟马成虫主要成分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18

[3].朱香镇,雒珺瑜,张帅,吕丽敏,王春义.植物源次生物质棉酚和芸香苷对绿盲蝽保护酶与解毒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8

[4].江洪涛,肖婷,付斌,程鹏.植物源杀蚊驱蚊物质的筛选及效果观察[J].医学动物防制.2019

[5].冯婉婉.植物源油酯类物质对粘细菌发酵生产埃博霉素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8

[6].蔺蓓蓓,徐尤美,吴叁桥,陈琛.秦岭植物源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8

[7].梁盈,袭晓娟,刘巧丽,王荣,刘颖.植物源活性物质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8

[8].张占权,马金平,王孝,王佳,陈彦珍.植物源物质对枸杞鲜果保鲜活性的作用[J].林业勘查设计.2018

[9].张海玲.植物源天然防腐剂来源及其抗菌物质基础[J].安徽农业科学.2017

[10].张旺,薛杨,李斌,张攀,陈德鑫.几种植物源活性物质的抑菌、抗病毒效果及其机理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标签:;  ;  ;  ;  

植物源物质论文-邹雪,丁凡,余韩开宗,罗万宇,陈年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