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近代中国市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货币市场,信用创造,近代中国,金本位,金融市场发展,黄金储备,银行制度,民间信用,票据清算,中央银行
近代中国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燕红忠[1](2019)在《近代中国的货币市场及其信用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市场是各种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主要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由于特定的货币制度和信用机制,近代中国的货币市场不仅包含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短期信贷市场,还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汇兑市场和竞争性货币市场体系,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奠定历史基础。区(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13)
李嘉楠,代谦,庄嘉霖[2](2019)在《开放、市场整合与经济空间变迁:基于近代中国开埠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开放是否有利于国内市场整合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19世纪中国被迫开埠作为开放的准自然实验,发现开放不仅促进了国内市场整合,而且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空间变迁。通过分析1818-1910年中国南方104个府的上等米月度价格,我们发现口岸开埠显着促进了各府与周边地区的市场整合,设立租界的口岸具有更强的市场整合促进效应;沿海地区市场整合受开埠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以上结论在考虑不同邻近口岸开埠、贸易产品特征、市场空间范围及样本选择性偏误后保持稳健。本文进一步以清代常关分布作为近代出口贸易的工具变量,发现出口贸易规模增长能够促进国内市场整合,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并促使更多企业进入市场,尤其是对沿海地区。(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燕红忠,李裕威[3](2019)在《外国纸币何以能在近代中国长期流通?——东北竞争性货币市场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国货币在本国流通是当前部分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现象,而近代中国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外国纸币在国内的长期流通。文章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货币搜寻理论模型,并结合铸币税的相关理论,探讨了两种货币的竞争及其参数决定机制;进而以东北地区的主要纸币为例,考察了日本金票与奉票的竞争过程。研究表明:(1)当本国货币面对外国货币的威胁时,如果只是限制外国货币的流通,而忽视对本国货币信用的提升,则难以将外国货币完全驱逐出本国。(2)货币竞争主要取决于货币信用,而货币信用又受制于发行者对铸币税的追求。文章不仅弥补和深化了外国纸币在近代中国的流通与竞争机制,为竞争性货币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也为当前外国货币在部分发展中国家流通的现象及人民币的国际化策略提供了历史镜鉴。(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燕红忠,李裕威[4](2019)在《近代中国内汇市场的发展及其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汇兑市场是近代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汇市场的变迁既是商品贸易日趋繁荣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市场的发育过程。近代中国内汇市场的经营主体经历了从以票号汇兑为主,到以钱庄和票号为主,再到钱庄与新式银行并存,最后以银行为主导的发展过程。相应的汇兑方式也从票号的票汇,发展到将传统的顺汇与外埠期票及押汇相结合的多种汇兑方式并存的汇兑体系。汇兑记账货币从以银两为主,逐渐发展到银洋并用,最终经过废两改元和法币改革,仅以银元和法币计算。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展、技术进步的推动,近代内汇市场的功能日臻完善,效率日渐提高,资金周转逐步加快,为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条件。(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熊昌锟[5](2018)在《良币胜出:银元在近代中国市场上主币地位的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16世纪以来,美洲等地生产的机制标准化银元大量流入中国。起初,使用银元不仅需秤量计算,与银锭、制钱汇兑时也常需贴水。然而,银元在与银锭、制钱的长期竞争中,优势日益明显,流通数量和空间均有大幅增长及扩张,进而成为东南沿海、长江下游流域通商口岸的主币,市场偏好银元也使得上海、广州等地洋厘常年居高不下。光绪十六年(1890)以来各省根据鹰洋形制及成色仿铸的银元,逐渐成为市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清季民初的币制改革,均以银元为国币,并建立了元、角、分的货币体系,废两改元则实现了银元对银锭的货币取代。银元胜出的理论依据在于其形制统一、价值稳定,节省了一定的检验费用,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形成了对传统秤量货币的优势。另一方面,清季民初各省和中央政府的推动也是银元胜出的重要原因。银元是从秤量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重要过渡,以银元为准备金的纸币发行对1935年的法币改革也有直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王建[6](2018)在《市场导向下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变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产品出口、国内工业兴起和城市人口增长引发近代中国农产品需求市场发生重大变革,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在市场需求刺激下,小麦、稻谷等精粮的种植区域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张;棉花、烟草、桐油等工业原料类经济作物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增加;畜牧生产由传统提供畜力为主转为向工业提供毛皮与向城市居民供给蛋、肉,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上升。(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杜恂诚[7](2018)在《近代中国货币市场的整合与分割》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市场整合,应该是指各地要素价格相等,或趋同。这并不符合近代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近代中国市场的区域性价格差异明显,而且没有证据证明其有缩小差距的趋同趋势。就中国近代货币市场而言,各地货币标准紊乱,充分体现了市场的分割性。市场的分割表现为以血缘、地缘和业缘基础上的分割,更表现为行政性分割。此外,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也是造成市场分割的重要原因。对1921年1月至11月上海、汉口、镇江、苏州四城市旬平均银拆和洋厘数据,以及1921年1月至1922年12月上海和苏州两城市的旬平均银拆和洋厘数据的相对价格和离散系数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表明:即使是在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大城市之间,货币价格仍基本处于分割状态;对于1932-1937年上海、汉口、宁波、杭州、重庆等五城市年平均月息的相对价格和离散系数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也无法得出市场整合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李嘉楠,代谦,庄嘉霖[8](2018)在《枪炮、轮船和稻米:近代中国开埠与国内市场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压力下陆续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和租界,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基于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历史,本文将开埠作为产生经济开放外生冲击的自然实验,考察经济开放对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南方九省106个府1820-1911府级上等米月度价格的分析,本文发现通商口岸开埠促进了各府与其周边州府的粮食市场整合,其整合程度会随着府到开埠口岸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在考虑了可能的样本选择偏差、非长途贸易农产品价格以及内河粮食航运网络的作用后,本文结果依然稳健。本文进一步发现:租界的设立和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能够显着地提高开埠对国内市场整合的促进作用,印证了开埠对国内市场发育的影响主要通过市场制度的引进和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来实现。通过府的两两配对分析,本文发现开埠对于远距离府之间的粮食市场整合依然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本文结果不仅丰富了经济史领域关于中国近代开埠影响的探讨和实证证据,而且也丰富了国际贸易领域关于国际开放对于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整合促进作用的实证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第十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7-16)
李娟,赵津[9](2018)在《近代中国碱业市场的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对近代中国碱业市场的发展和演变做出分析。在近代中国碱业市场,中国新兴的永利制碱公司与长期占据垄断地位的英国卜内门公司展开了激烈竞争,中国本土公司经过曲折的斗争和艰难的谈判,最终取得了销售主动权。它们的竞争和博弈过程,恰能使用双寡头博弈模型做出合理解释。通过构建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分析可知,双方的初始占优策略都是以降价获得或维持生存空间,从而引发中国碱业市场持续多年的价格战。为打破僵局,永利公司出其不意地借力日本市场,获得与卜内门公司谈判的资格。此后,永利和卜内门商讨深入的市场合作方式,通过划分市场份额的方式达到双赢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8年07期)
汪伟城[10](2018)在《近代中国与新加坡的金融市场整合分析(1920-1935)》一文中研究指出汇兑市场是近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代从汇兑市场的角度对市场整合进行研究的学者很少。本文以近代上海、香港为近代中国之代表,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探讨近代中国与新加坡汇兑市场的整合关系及其强弱的影响因素。本文梳理了近代上海、香港及新加坡各自的贸易及汇兑市场的发展,并阐述了汇兑市场整合可能的影响因素。然后,利用1920-1935年上海、香港及新加坡兑美元或便士的每日汇兑数据,构建时间序列,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及Geweke因果检验,从长期和短期综合角度判断各市场间联动关系的变化。研究表明,新加坡与香港、上海的汇兑市场均存在长期稳定的联动关系,但短期而言,香港与上海呈现了较其他组合更强的即时联动关系,新加坡与纽约的关系次之。因此,近代中国与新加坡存在长期的市场整合关系,但从短期来看,近代中国内部,香港与上海存在更为紧密的整合关系,而新加坡也表现出与东南亚之外的纽约市场联系更为紧密特点。之后,本文运用Geweke因果检验得到的即时反馈因子构建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市场联动强弱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双边贸易占比、两地通胀率差距及全球经济形势对汇兑市场间的联动关系存在显着影响。最后,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希冀中国与东南亚市场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近代中国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外开放是否有利于国内市场整合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19世纪中国被迫开埠作为开放的准自然实验,发现开放不仅促进了国内市场整合,而且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空间变迁。通过分析1818-1910年中国南方104个府的上等米月度价格,我们发现口岸开埠显着促进了各府与周边地区的市场整合,设立租界的口岸具有更强的市场整合促进效应;沿海地区市场整合受开埠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以上结论在考虑不同邻近口岸开埠、贸易产品特征、市场空间范围及样本选择性偏误后保持稳健。本文进一步以清代常关分布作为近代出口贸易的工具变量,发现出口贸易规模增长能够促进国内市场整合,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并促使更多企业进入市场,尤其是对沿海地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代中国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1].燕红忠.近代中国的货币市场及其信用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李嘉楠,代谦,庄嘉霖.开放、市场整合与经济空间变迁:基于近代中国开埠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9
[3].燕红忠,李裕威.外国纸币何以能在近代中国长期流通?——东北竞争性货币市场及其启示[J].财经研究.2019
[4].燕红忠,李裕威.近代中国内汇市场的发展及其特点[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熊昌锟.良币胜出:银元在近代中国市场上主币地位的确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
[6].王建.市场导向下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变动[J].云南社会科学.2018
[7].杜恂诚.近代中国货币市场的整合与分割[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
[8].李嘉楠,代谦,庄嘉霖.枪炮、轮船和稻米:近代中国开埠与国内市场整合[C].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第十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9].李娟,赵津.近代中国碱业市场的博弈分析[J].社科纵横.2018
[10].汪伟城.近代中国与新加坡的金融市场整合分析(1920-1935)[D].厦门大学.2018
标签:货币市场; 信用创造; 近代中国; 金本位; 金融市场发展; 黄金储备; 银行制度; 民间信用; 票据清算; 中央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