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班级管理

新课程改革下的班级管理

陆培齐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昭平中学546800

摘要:本文从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合作管理、自主发展方面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在本质上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进行管理方面的探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班级管理。

关键词:新课改班级管理自主发展

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在本质上应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把每一个学生当作可塑的、正在成长变化中的人来看待。特别是高中的学生,要重视学生个体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进行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亲历实践的能力,构建班级特色的管理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班级管理理念。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用爱心营造一个绿色花园。

每个班都会有些在学习上或者在意志品质方面较差的学生,班主任首先就不应当歧视,相反却应该给他们以格外的关照,与他们定期联系。对于这些学生,激励永远比批评更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与自信是至关重要的。该如何以爱的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灵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心灵去叩击心灵,用灵魂去雕琢那些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不怎么完美的灵魂。学生的心灵需要耐心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观察,慢慢地发现这些灵魂的棱角和缺憾,慢慢地因势利导地削去他们的棱角,弥补他们的不足,慢慢地使他们的人格个性化、健全化,使他们的形象渐渐地完美。

我带的班有一名同学,成绩是倒数一二名,表现也很差,三天两头请假回家。说是回家,其实他连家不回,只要一出校门口,就会直奔网吧。经过几次教育,依然是改不了,就连他的家人也对他没有信心了。每次和他家人联系是,家人就说管不了了。不久之后,我想了想,既然是自己的学生,不能就这么的把他放出校门了。于是我主动和他靠近,有事没事常跟他聊天,终于走进了他的心灵,他告诉我家长不信任他,其实他也想进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立即和他的家长进行了交谈,纠正其家长的做法,并帮助他重新制定计划。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终于有了一些进步,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前进了十个名次。在我的倡导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无论成绩有多差、表现有多糟,只要比上一次有进步,就是成功者”也成了班级管理评价的标准。

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第一,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开展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因人而异的,他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集体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心理品性的活动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使他们各方面的个性心理特性得到强化和发展,达到寓教于乐、促进心理素质良好发展的目的。

其次,放权让位,培养学生班级活动的自主性。

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讨论、计划、安排班级活动,从内容的确定、形式的选择到具体的活动实施以及结果评价,都由学生自己来进行,结合班级特点,安排有班级特色的活动。这个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班干部组织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研究并组织实施;这个时候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合作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积极的合作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他们是班级的主人。

三、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管理观念。

1.实施“发展性评价观”。

要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要以成绩高下论英雄。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每个学生的智力不尽相同,兴趣爱好也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考满分,那些成绩平平但有特长的学生仍然是一名好学生。我们不能以分数定优劣,而是用心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健全。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观。

(1)“习惯铸就终身,细节决定命运”,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法宝。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一是教育学生保持已有的良好习惯,二是引导他们纠正存在的不良习惯,三是积极培养他们尚不具备的新的良好习惯;四是帮助他们提高识别能力、预防各种不良恶习的感染和侵蚀。

(2)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第一方面,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第二方面,高中生的各种观念已趋于成熟了,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学生多学习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会用法,这对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成为合格公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育需要创新教育的产生,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呈现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张琨中小学教育管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标签:;  ;  ;  

新课程改革下的班级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