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桩式丁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排桩式丁坝,VOF,数值模拟,涌潮压力
桩式丁坝论文文献综述
许忠源,徐长节,陈冉,蔡袁强[1](2014)在《涌潮冲击排桩式丁坝的叁维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涌潮冲击丁坝过程中流场、自由液面及压力的变化规律,建立涌潮冲击排桩式丁坝的叁维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利用压力隐式算子分割法(PISO)求解雷诺时均方程和RNGκ-ε紊流模型,应用体积函数(VOF)法追踪自由表面,计算结果与水槽试验吻合较好,并得出如下结论:(1)涌潮冲击丁坝时产生壅水、翻越、绕流等现象,丁坝排桩附近流线密集,水速变化快,坝头背水面产生涡流;(2)丁坝迎水面压力在坝根和坝脚处较大,其最大值随潮高、初始水深的增加都线性增大,并在透水率增加时降幅变大;(3)前排桩两侧压力差在坝头和初始水面处较大,并在水面上、下都线性减小,其最大值在潮高增加时增幅变大,在透水率增加时降幅变大,并且在不同初始水深下变化不大.后排桩两侧压力差在坝头和坝顶处较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许忠源[2](2014)在《涌潮冲击排桩式丁坝的叁维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排桩式丁坝以钢筋混凝土排桩为主体,用连系梁保证丁坝的整体性,提高丁坝受涌潮冲击的能力,保证丁坝的稳定性。排桩式丁坝应用于钱塘江北岸险段标准海塘工程海宁段,在河道整治、防洪护岸、促淤保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改善排桩式丁坝的设计方法,研究其在钱塘江涌潮作用下的压力分布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故早期研究以试验手段为主,随着计算机及数值模拟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逐渐成为研究丁坝附近水力特性的一个重要方法。1.水槽试验在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六堡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目的是弥补现场原位观测的不足,配合叁维数学模型计算,系统地研究排桩式丁坝上涌潮压力的时空分布以及排桩式丁坝受力机理。模型相似是进行涌潮模型试验的前提条件,也是模型试验的基本出发点。为了获得原型和模型中的物理现象相似,要满足运动相似、几何相似、动力相似等条件。对于本试验,按弗劳德准则设计。2.本文建立了涌潮冲击排桩式丁坝的叁维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利用压力隐式算子分割法(PISO)求解雷诺时均方程和RNG κ-ε紊流模型,应用体积函数法(VOF)追踪自由表面,计算结果与水槽试验吻合较好,得到了涌潮冲击丁坝过程中流场、自由液面及压力的变化规律。3.研究大量的单丁坝和双丁坝算例,分别对透水率、初始水位、涌潮高度叁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结论:在单丁坝情况下,研究了透水率、初始水位、涌潮高度叁个因素对丁坝空间受力的影响;在双丁坝情况下,系统性地研究透水率、初始水位、涌潮高度、间距等因素对丁坝时空受力的影响,旨在得出丁坝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受涌潮冲击压力的分布规律,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3-01)
李益南[3](2013)在《强涌潮地区新型桩式丁坝施工工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强涌潮地区新型桩式丁坝施工的特点、工艺原理、操作要点、质量控制及安全,以及环保措施。(本文来源于《水利建设与管理》期刊2013年01期)
周银军,李飞,金中武,陈诚[4](2012)在《桩式丁坝在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中的适用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调研和室内试验,研究水流经过桩式丁坝后的流态及其冲淤特性,并考虑中小河流治理中对整治建筑物的要求,分析了桩式丁坝的适用性。研究认为:由于坝身具有透水性,对主流及行洪影响较小,抗冲性较好;坝后水流平缓,淤积程度亦较小,有利于水生动物生长繁殖;可通过灵活调节透水率达到不同的治理目标;筑坝材料可就地取材,降低造价。桩式丁坝在中小河流治理中有着较好的适用性,可满足防洪、生态、环境、节约等综合治理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2年18期)
何国玮[5](2012)在《关于钱塘江抛石丁坝与桩式丁坝施工工艺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钱塘江涌潮天下闻名,为确保两岸城乡的安全,长期以来,人们筑堤束水,并沿江修筑了众多抛石丁坝,以消减潮水对两岸滩涂的冲刷,实现保滩护塘的目标。但是,抛石丁坝对水文条件较高的要求使得修筑此类丁坝显得尤为困难,此时新型桩式丁坝便应运而生。本文总结了钱塘江北岸海宁16标中所修建的传统式抛石丁坝和新型桩式丁坝的施工经验,分析其施工工艺的异同,以期能作为类似工程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2年02期)
周银军,陈立,刘金,许文盛[6](2010)在《桩式丁坝局部冲刷深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桩式丁坝局部冲刷特性及其最大冲刷深度,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桩式丁坝清水冲刷动床试验.试验中挑角范围在30—135°之间,透水率范围在0—40%之间,通过试验分析了其冲刷坑形态,冲刷深度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桩式丁坝局部冲刷坑呈"V"形槽状,最低点位于桩根附近,整个冲刷槽最大冲刷深度位于坝头,由绕坝水流所导致.冲刷深度随河宽缩窄率增大而增大,随透水率增大而减小,正挑时丁坝的冲深最大,同时还与Fr和床沙级配有关.最后,通过量纲分析建立了非淹没桩式丁坝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该式将桩式丁坝冲刷深度与其影响因素直接联系起来,能够定量反映其影响规律,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良好,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周银军,陈立,桂波,刘欣桐[7](2009)在《正挑桩式丁坝壅水特性及其冲刷深度计算模式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式丁坝是一种新型河工建筑物。针对其区域水流特性及局部冲刷,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试验验证,分析了其局部水头损失机理,得出了正挑桩式丁坝壅水高度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坝头水流的迭加模式和坝轴断面的流速分布式,导出了其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理论计算公式。所建立的壅水高度和最大冲刷深度计算公式具有清晰的数学模式和明确的物理意义,并得到了室内试验的验证,可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孙鸣宇,林斌炎,裘文旭[8](2008)在《钱塘江桩式丁坝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钱塘江强涌潮区修筑桩式丁坝是对传统抛石丁坝的一次重要革新,但其施工却面临着恶劣的自然条件,施工技术缺少现成的经验.参建各方大胆创新、积极投入,终于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确保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完工.(本文来源于《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赵晖,蔡袁强,徐长节[9](2008)在《涌潮荷载下桩式丁坝的动力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势流理论研究了简谐荷载作用下的无黏性流-圆桩-土体系统的动力响应。采用动力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模拟桩与土的相互作用,考虑无黏性流体和桩体的耦合作用,将圆桩散射的特征函数展开,由解析法给出了埋置在土中的圆桩在无黏性流体中的稳态动力响应。最后将实测的钱塘江涌潮冲击荷载用傅立叶变换展开成正余弦荷载。考虑由流体黏性引起的速度力和黏性阻尼的Morison公式的速度力分项,研究分析了涌潮作用下桩式丁坝的受力特性及桩身振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埋置桩的自振频率较高,而涌潮荷载中高频分量相对较小,所以涌潮下桩式丁坝不易发生共振,工程中可采用静力方法进行设计。(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严盛,宣伟丽,方正,徐长节,林炳尧[10](2007)在《钱塘江排桩式丁坝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传统堆石丁坝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排桩式丁坝,并分析了其护塘功能、坝型选择、坝群布置、结构设计等关键问题.实际运行情况表明,排桩式丁坝能有效地减轻涌潮对近塘滩地的冲刷,大幅度减轻局部冲刷,提高丁坝的稳定性,在河口治理、护塘和促淤工程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桩式丁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排桩式丁坝以钢筋混凝土排桩为主体,用连系梁保证丁坝的整体性,提高丁坝受涌潮冲击的能力,保证丁坝的稳定性。排桩式丁坝应用于钱塘江北岸险段标准海塘工程海宁段,在河道整治、防洪护岸、促淤保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改善排桩式丁坝的设计方法,研究其在钱塘江涌潮作用下的压力分布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故早期研究以试验手段为主,随着计算机及数值模拟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逐渐成为研究丁坝附近水力特性的一个重要方法。1.水槽试验在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六堡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目的是弥补现场原位观测的不足,配合叁维数学模型计算,系统地研究排桩式丁坝上涌潮压力的时空分布以及排桩式丁坝受力机理。模型相似是进行涌潮模型试验的前提条件,也是模型试验的基本出发点。为了获得原型和模型中的物理现象相似,要满足运动相似、几何相似、动力相似等条件。对于本试验,按弗劳德准则设计。2.本文建立了涌潮冲击排桩式丁坝的叁维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利用压力隐式算子分割法(PISO)求解雷诺时均方程和RNG κ-ε紊流模型,应用体积函数法(VOF)追踪自由表面,计算结果与水槽试验吻合较好,得到了涌潮冲击丁坝过程中流场、自由液面及压力的变化规律。3.研究大量的单丁坝和双丁坝算例,分别对透水率、初始水位、涌潮高度叁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结论:在单丁坝情况下,研究了透水率、初始水位、涌潮高度叁个因素对丁坝空间受力的影响;在双丁坝情况下,系统性地研究透水率、初始水位、涌潮高度、间距等因素对丁坝时空受力的影响,旨在得出丁坝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受涌潮冲击压力的分布规律,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桩式丁坝论文参考文献
[1].许忠源,徐长节,陈冉,蔡袁强.涌潮冲击排桩式丁坝的叁维数值模拟[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
[2].许忠源.涌潮冲击排桩式丁坝的叁维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4
[3].李益南.强涌潮地区新型桩式丁坝施工工法[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
[4].周银军,李飞,金中武,陈诚.桩式丁坝在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中的适用性探讨[J].人民长江.2012
[5].何国玮.关于钱塘江抛石丁坝与桩式丁坝施工工艺的比较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
[6].周银军,陈立,刘金,许文盛.桩式丁坝局部冲刷深度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0
[7].周银军,陈立,桂波,刘欣桐.正挑桩式丁坝壅水特性及其冲刷深度计算模式理论[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
[8].孙鸣宇,林斌炎,裘文旭.钱塘江桩式丁坝施工技术[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
[9].赵晖,蔡袁强,徐长节.涌潮荷载下桩式丁坝的动力响应[J].水利学报.2008
[10].严盛,宣伟丽,方正,徐长节,林炳尧.钱塘江排桩式丁坝设计[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