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干预论文-田跃,郑岩,韦钧

接触干预论文-田跃,郑岩,韦钧

导读:本文包含了接触干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激光,普米克令舒,喉接触性肉芽肿

接触干预论文文献综述

田跃,郑岩,韦钧[1](2019)在《综合护理干预对CO_2激光显微手术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疗效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CO_2激光显微手术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疗效影响和预后。方法回顾性2011年2月到2017年1月,喉接触性肉芽肿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72例患者均给予CO2激光显微手术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治疗4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我护理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同时比较声带形态学评分。在治疗后1年进行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以及角色功能评分判定。结果所有患者治疗顺利,组织病理学检查均为肉芽组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 0%和86. 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声带形态学评分,观察组(1. 24±0. 6)分低于对照组(2. 10±0. 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以及角色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 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CO2激光显微手术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对于患者的声带状况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疗效得到提高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贾雨翔[2](2019)在《心理干预对非接触式眼压测量值影响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非接触式眼压测量值影响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在2019年5月至7月间于我院进行非接触式眼压测量的5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不进行心理干预的情况下进行非接触式眼压测量,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进行测量,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非接触式眼压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前眼压为(14.3±3.19)mmhg(1 mmHg=0.133 kpa)、护理后眼压为(14.7±2.33)mmHg,减去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值的差绝对值别为(3.11土1.71)mmHg和(2.45±1.49)mmg两者有显着性差异(t=2.91,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非接触式眼压测量值得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林紫玉[3](2019)在《护理干预对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医院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测量结果准确率与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有效率、测量结果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显着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率,便于达到良好的干预目的,避免患者发生交叉感染,具有时效性。(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6期)

高翠,崔文香,杨志菊,南宜廷[4](2019)在《母婴皮肤接触干预对新生儿行为状态影响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母婴皮肤接触干预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疗效。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 Wanfang、 CNKI等数据库中对应的RCT,采用RevMan5. 3对文献进行分析,对比常规护理与母婴皮肤接触疗效。结果母婴皮肤接触干预有助于减少新生儿的啼哭人数、降低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使其更快从啼哭进入睡眠状态,优化出生后3d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结论:母婴皮肤接触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啼哭行为,使其睡眠状态更稳定。(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4期)

赵祺[5](2019)在《想象群际接触干预对少数民族内隐偏见的影响及其次级转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公众对于少数群体的偏见,大抵是由于刻板印象及缺少对少数群体的接触,导致对该群体缺乏深入了解,存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因此群际间接触一直以来都是减少群际间偏见最常见的干预措施之一,接触假说认为,在正确的条件下,不同群体成员之间的接触将会导致更积极的群际间关系。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在现实环境中,群际间接触往往难以实现。因此想象群际接触这一干预措施被提出,来减少群际间的偏见。在Turner等首次研究发现,想象群际接触可以使群际偏见显着减少后,不少研究者开始研究想象群际接触这一方法对偏见的干预。想象群际接触作为群际研究的一个崭新取向,正得到越来越多关注与重视。随着对群际接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接触效应,即群际接触产生的对外群体的积极态度可以转移到其他未直接接触的外群体中,该效应被称之为群际接触的次级转移效应(secondary transfer effect,STE)。STE效应不仅存在于直接接触中,也同样存在于间接的想象群际接触中。产生STE效应的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群际焦虑的减少与群际移情的产生,因移情的产生与群际焦虑的减少,从而使积极态度从直接接触的初级外群体转移到了未直接接触的次级外群体。同时,在STE效应中,初级与次级外群体的相似度也是一个关键影响因素。目前关于想象群际接触的次级转移效应的研究并不多,而国内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中国的国情下理解想象群际接触次级转移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本土化研究,对于良好群际关系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以群际接触理论作为依据,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国情,探讨想象群际接触的干预是否会对少数民族的内隐偏见产生影响,以及想象群际接触干预的次级转移效应在中国国情下是否存在,并探讨群际焦虑、群际移情与群体相似度与想象群际接触的次级转移效应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共包含叁个子研究:研究一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随机选取西南大学大学生74名,其中男生35人,女生39人,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相当且男女比例均衡,实验组进行想象群际接触的干预,控制组进行无关想象,干预后使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实验组与控制组对某少数民族的内隐偏见。研究一旨在探讨想象群际接触的干预是否会使被试对该少数民族的偏见产生影响。研究二采用2(干预内容)×2(群体相似度)混合设计,随机选取西南大学大学生70名,其中男生34人,女生36人,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相当且男女比例均衡,实验组进行想象群际接触的干预,控制组不进行干预,干预后使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实验组与控制组对少数民族1(初级外群体)、少数民族2(高相似度次级外群体)与同性恋(低相似度次级外群体)的内隐偏见。研究二旨在探讨想象群际接触的干预对少数民族1的内隐偏见产生影响后,是否会产生次级转移效应,从而对与少数民族1相似度不同的少数民族2与同性恋群体的内隐偏见产生影响,以及次级外群体与初级外群体相似度不同时,次级转移效应是否有显着性差别。研究叁选取研究二中实验组全部被试,填写群际焦虑量表与成人用基本移情量表,分为两部分进行想象群际接触干预的次级转移效应的中介效应分析。第一部分为想象群际接触干预产生的积极效应从少数民族1转移至少数民族2(高相似度次级外群体)时,群际移情与群际焦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第二部分为想象群际接触干预产生的积极效应从少数民族1转移至同性恋(低相似度次级外群体)时,群际移情与群际焦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叁旨在探讨群际焦虑与群际移情这两个因素在STE中的作用。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想象群际接触的干预使被试对少数民族1(初级外群体)的内隐偏见减少,并产生了次级转移效应,使这一影响转移到了少数民族2(高相似度次级外群体)与同性恋群体(低相似度次级外群体)上,使被试对少数民族2与同性恋的偏见同样减少。2.想象群际接触的次级转移效应的产生,与初级和次级外群体间的相似度无关。3.当次级外群体与初级外群体相似度较高时,群际移情中的认知移情部分在STE效应中起中介作用,群际移情的情感移情部分与群际焦虑在STE效应中不起中介作用。当次级外群体与初级外群体相似度较低时,群际移情与群际焦虑在STE效应中均不起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3-29)

赵鹤宾,夏勉,曹奔,江光荣[6](2019)在《接触干预在减少精神障碍公众污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接触干预是减少精神障碍公众污名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同接触形式已被广泛应用在减少公众污名的干预研究中,且被证实在态度、情感、行为倾向等方面均能有效减少污名。接触干预的效果受到干预实施过程和干预对象特点两方面影响。从干预实施过程来看,有效接触干预包含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和互动叁个关键成分,这些成分需要具备一定特点才能产生效果;同时,多形式接触、连续接触、接触质量等成分的存在能够进一步扩大接触干预效果。从干预对象来看,接触干预效果会随着干预对象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接触干预的研究设计,丰富接触干预的理论机理研究,推动接触干预的循证实践发展。同时,应用接触干预减少特定群体公众污名,以及干预特定精神障碍类型公众污名是进一步研究方向,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进一步检验接触干预效果。(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朱亚鑫[7](2019)在《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以男男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高危行为干预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现场调查,了解MSM人群AIDS高危行为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并在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的指导下,制定有针对性的MSM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措施,并关注MSM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实施干预,评价干预效果,以期为降低该人群高危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研究方法:在MSM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危险因素研究方面,本次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定量研究过程中,本研究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在大连市调查了342名MSM人群,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索UAI的影响因素。其次,在MSM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定性研究方面,本次研究通过焦点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进一步探讨影响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了解影响艾滋病防治服务效果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为构建有效和可持续的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建议。最后,在MSM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研究方面,本次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结果,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为制定本次干预措施的理论基础。本次干预主要是以群体的形式进行现场干预,干预地点主要为MSM活动场所和MSM社区组织所在地,分为高危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在干预概念框架的指导下,并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行为干预主题主要有以下叁个:向研究对象传授艾滋病相关知识,包括艾滋病基础知识、高危行为知识、传播途径知识等,改变他们对坚持使用安全套、保持固定性伴等安全性行为的态度,增强MSM人群的安全性行为意识;开展同伴互助学习活动,通过招募“圈内”有影响力的同伴健康宣传员,在MSM人群中采用同伴影响同伴的方法,开展安全性行为促进活动,同时向同伴发放安全套和水性润滑剂,通过开展同伴互助学习活动,减少MSM人群进行安全性行为时的压力,改善其主观规范;同时,教授他们正确使用安全套、与性伴良好沟通等安全性行为技能,提高MSM人群进行安全性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和自我效能。本研究在对MSM人群进行高危行为干预的同时,对其心理健康也进行了关注,主要时从以下3个方面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建立完善的心理问题监测系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心理干预活动。由MSM社区组织的志愿者们通过在MSM人群的活动场所,如酒吧、浴池、公园、厕所等地,招募300名MSM人群进行干预研究,分别对该部分人群的干预前(基线)、干预后、干预后随访3个月的高危行为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共有238名MSM最终被纳入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MSM人群的UAI发生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AOR=7.16,95%CI:3.14-16.31),性取向感知歧视程度较强(AOR=1.53,95%CI:1.00-2.34),儿童时期经历过身体虐待(AOR=5.85,95%CI:1.77-19.30)均是MSM人群发生UAI的危险因素。加入的MSM社区组织较多(社区组织数=1:AOR=0.08,95%CI:0.04-0.17;社区组织数>=2:AOR=0.04;95%CI:0.01-0.09;对照组:社区组织数=0)以及经常参加社区活动(AOR=0.19,95%CI:0.08-0.45)是MSM人群发生UAI的保护性因素。访谈结果表明,对于阻碍MSM社区组织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政府支持,经费缺乏,人力资源状况不够理想。中国现阶段MSM人群的普遍生存状态是“认同”而不“出柜”,安全性行为水平较低,MSM人群对新型预防艾滋病的技术尚不了解。在干预前,最近3个月的UAI报告率为54.2%,干预后,UAI报告率降低至31.1%,在随访3个月时,UAI的报告率为32.8%;在干预前,最近3个月存在多性伴的报告率为67.2%,干预后,多性伴报告率降低至46.2%,在随访3个月时,多性伴的报告率为46.6%;研究对象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基线得分为2.78±0.08,干预后得分上升为3.52±0.04,随访3个月时得分上升为3.13±0.06;在干预前,干预对象的抑郁发生率为35.7%,干预后,抑郁发生率降低至16.8%,在随访3个月时,抑郁发生率为15.5%;在焦虑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前,干预对象的焦虑发生率为26.9%,干预后,焦虑发生率降低至16.0%,在随访3个月时,焦虑发生率为13.9%。且干预效果评价指标在基线、干预后及随访阶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M人群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性取向感知歧视程度较强是该人群发生高危行为的危险因素。此外,儿童时期经历过身体虐待也是MSM人群发生高危行为的危险因素,参与MSM社区组织活动较活跃是MSM人群发生UAI的保护性因素。MSM人群对新型预防艾滋病的技术尚不了解,因此,在对MSM人群进行艾滋病干预时,建议充分利用媒体、MSM社区组织等各种渠道,正确宣传新型干预方式,如Pr EP和包皮环切术等的知识,完善新干预技术的实施推广模式。在促进MSM人群进行HIV检测方面,建议探索影响接受确认检测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并重点加强和改善检测后咨询服务的质量,实现快速的检测、结果告知及确认检测的转介服务,以降低流失,提高感染者发现效率。对于阻碍MSM社区组织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政府支持,经费缺乏,人力资源状况不够理想。建议应有针对性地探索与社区组织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独特的工作优势和影响力,利用社区组织动员MSM人群进行HIV检测。建议为MSM社区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以及舆论环境。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深入探索购买服务模式,使购买非政府组织艾滋病防控服务常态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严悦,高艳,王婷婷,杨旸,孙晓敏[8](2019)在《干预模式在护士接触细胞毒性抗癌药物防护行为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干预模式在护士接触细胞毒性抗癌药物防护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名护理人员分为干预1组与干预2组,各26名。干预1组采用干预模式,干预2组采用常规预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认知水平及自我防护行为评分均升高,且干预1组高于干预2组(P<0.05)。干预1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干预2组(P<0.05)。结论干预模式应用于护士接触细胞毒性抗癌药物防护行为中能显着提升护士认知水平、自我防护行为,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与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3期)

吴睿,许斯,张艳,万琳[9](2019)在《医院普通病房高频接触表面清洁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医院普通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加强病房卫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ATP生物荧光法和细菌培养法,对某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电脑键盘、电话听筒、病床尾栏、监护仪及微量泵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在实施清洁措施前,生物荧光法检测法和细菌培养法超标率分别为69. 17%和77. 50%,护士站电脑键盘和床尾栏杆污染较严重。采取干预措施后,经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清洁卫生质量合格率仅由干预前的30. 00%提高到32. 78%;经细菌培养法检测合格率由干预前的28. 33%提高到62. 78%。结论采取清洁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状况,但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管理仍需进一步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消毒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田凡,王枫,夏勉[10](2018)在《教育和接触对减少抑郁症污名提高求助行为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心理疾病患病率与求助率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心理疾病污名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心理疾病污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和各种文化中,它的存在阻碍了心理疾病患者的求助意愿,给个人发展和心理疾病治疗以及相关群体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减少心理疾病污名、提高心理疾病患者的求助行为一直是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为了减少污名,提高求助行为,各国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努力,其中,教育和接触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对教育干预的研究较多,但对教育的干预效果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相比于教育,接触被认为是更有效的干预方式,但目前国内对于接触的研究还寥寥无几。因此,本文以目前患病率较高的抑郁症为例,探索和检验教育与接触对污名及求助行为的干预效果,并发现其中的作用机制。围绕这一目的,本文进行了如下两个研究:研究一,采用教育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症污名进行干预,设干预组和对照组,检验教育干预的效果,同时引入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作为中介变量探索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教育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社会距离,显着提升同情情绪。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中的个体影响严重维度在教育干预与社会距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中表现怪异维度在教育干预与恐惧情绪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二,采用视频接触的干预方式对精神科求助行为进行干预,同样设干预组和对照组,检验视频接触的干预效果,引入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和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为中介变量。结果发现,相比对照组,视频接触能够有效提升干预组求助精神科治疗的态度,增加对抑郁症整体糟糕性的认知评价和对抑郁症原因的理解。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作为接触干预和精神科治疗求助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成立,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中原因难理解维度在接触干预和精神科治疗求助态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接触干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非接触式眼压测量值影响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在2019年5月至7月间于我院进行非接触式眼压测量的5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不进行心理干预的情况下进行非接触式眼压测量,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进行测量,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非接触式眼压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前眼压为(14.3±3.19)mmhg(1 mmHg=0.133 kpa)、护理后眼压为(14.7±2.33)mmHg,减去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值的差绝对值别为(3.11土1.71)mmHg和(2.45±1.49)mmg两者有显着性差异(t=2.91,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非接触式眼压测量值得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触干预论文参考文献

[1].田跃,郑岩,韦钧.综合护理干预对CO_2激光显微手术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疗效影响[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9

[2].贾雨翔.心理干预对非接触式眼压测量值影响的作用研究[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3].林紫玉.护理干预对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结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

[4].高翠,崔文香,杨志菊,南宜廷.母婴皮肤接触干预对新生儿行为状态影响的系统评价[J].科技视界.2019

[5].赵祺.想象群际接触干预对少数民族内隐偏见的影响及其次级转移效应[D].西南大学.2019

[6].赵鹤宾,夏勉,曹奔,江光荣.接触干预在减少精神障碍公众污名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9

[7].朱亚鑫.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8].严悦,高艳,王婷婷,杨旸,孙晓敏.干预模式在护士接触细胞毒性抗癌药物防护行为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9].吴睿,许斯,张艳,万琳.医院普通病房高频接触表面清洁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

[10].田凡,王枫,夏勉.教育和接触对减少抑郁症污名提高求助行为的干预研究[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标签:;  ;  ;  ;  

接触干预论文-田跃,郑岩,韦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