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公权论文-刘猛

萧公权论文-刘猛

导读:本文包含了萧公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萧公权,庚款,南渡,西南联合大学

萧公权论文文献综述

刘猛[1](2019)在《萧公权的南渡北归:学人的浊世选择与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爆发后,清华大学教授萧公权并未随校南迁,而是只身赴川就任四川大学庚款讲座教授。事实上,萧公权赴四川大学任教,并非辞去清华大学教授职务,而系通过向清华请假的方式。此后,他因种种原因不能返校,波折不断,终至辞职,也导致他8年后不愿再北返清华任教。这其中的原因,有时代原因,有个人原因,也有学术背景方面的因素。通过萧公权南渡北归的个案,折射出大时代洪流中学者的命运,值得深思。(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9年04期)

张少恩,杨子波[2](2019)在《论儒学现代性之寻求——以萧公权对孟子政治哲学的诠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萧公权超越和摆脱西方学术模式,否定中国政治思想停滞论,以现代政治哲学视角来探索孟子思想的内源现代性。孟子的民本思想中蕴含"民有""民享""民治"的现代性民权精神,但民治程序不够完善,属于不完善之民主思想;孟子的王道政治体现"人民主体性"精神,具有超越时代局限的价值理性,同时也是儒学现代转型的前提和依据。萧公权通过探索孟子政治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推动儒学现代转型与建构,开现代性政治哲学之先河。(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高明勇[3](2018)在《萧公权:民主修养,法治习惯》一文中研究指出萧公权的时论,语言平实,逻辑缜密,融实证与学理、解释与建构为一体。2018年上半年,萧公权的《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中文版在大陆问世。这是他相当重要的一部着作,可以看作其代表作《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延伸,"探讨传统中国现实政治中是否存在社会转型可资利用的制度资源"。萧公权(1897年-1981年),原名笃平,自号迹园,笔名君衡,江西泰和人。(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8年31期)

邵建[4](2018)在《萧公权《宪政与民主》献疑》一文中研究指出《宪政与民主》涉及现代政治学的基本架构,虽非学术专着,但学术含量自在。读之颇受启迪,思之又不无有疑(某些地方)。何为宪政,何为民主,何为两者之关系,书中不少扼要之论。精彩者有之,问题处亦有之。该文作者从萧氏"一个民治而非法治"的政体"也不是专制""近代宪政包含两个主要成分,一是民主,二是法治"两个论点入手,剖析了其中的错误所在。(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8年05期)

高旭[5](2017)在《民国时期萧公权“淮南子学”研究述论——以《中国政治思想史》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从写作意图、理论宗旨、学派属性、着述体例等方面,深入阐论了《淮南子》的汉代黄老思想内涵、特点及影响。萧公权的《淮南子》研究,对其政治思想史研究范式有着充分的学术反映,既强调现实政治情势的历史探讨,也注重学术流变与思想比较的学理分析,始终表现出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相互观照、研究结合。尽管萧公权《淮南子》研究的实际内容较为有限,但却是民国时期"淮南子学"的重要组成,其关于《淮南子》的学术见解和研究范式,对现今学者仍具有可贵的启示价值及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7年11期)

何江穗,方慧容[6](2017)在《萧公权《中国乡村》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萧公权的《中国乡村:论十九世纪的帝国控制》(Hsiao,Kung Chuan,Rural China:Imperial Control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60;下文简称《中国乡村》)一书在英文版面世半个多世纪之后,中文版终于出版。中英文均超过七百页的这一巨着是(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7年09期)

熊海龙[7](2017)在《选择与转向:对萧公权学术研究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学术研究的发展史上,作为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诗人的萧公权,其哲学论述细密笃实,政治思想研究博厚精深,而史学分析又鞭辟入里,他不应被看成是“失语”人群。作为近现代的思想人物,萧公权面临着中国近现代史上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其学术研究生涯的叁个阶段既是明晰的又是一脉相承的:其早期研究西方的政治思潮——政治多元论,就是基于对政治一元论和政治多元论的政论进行的认识和反思,萧公权明显的是希望在一元论和多元论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宪政”与“民主”就是其中之义,这也成为他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回国后从西方政治哲学转向中国政治思想的研究,一方面对中国现实政治状况的诸多评论直接体现出其中对于“宪政”的推崇,另一面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说明近代国家是历史的发展趋势;移居美国后,他仍关注着中国命运,他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直接观察和反思,其中《中国乡村》观察了中国近代的基层背景,《康有为思想研究》则认识了主导中国革命的上层思想。可以说,萧公权学术研究始终关怀着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命运。(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冯俊意[8](2017)在《“问学谏往”:政治学家萧公权的教育省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熟悉政治学和中国现代思想史的人想必都知道萧公权这个人,他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是该领域的代表作。在上世纪中期的历史背景下,和萧公权一样的知识分子有不少,对于当时的时局他们有自己的抉择,或漂泊域外,或选择港台,从此便"消失"在国内学界、教育界的视线里,所以我们对他们是"历史性"的陌生和不了解,以至于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对我们的影(本文来源于《师道》期刊2017年05期)

陈寒非[9](2017)在《照进现实的理想与悲情——萧公权综合主义宪法观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学人辈出,法界精英璀璨。若论学贯中西,横跨政、经、法、史、词章诸领域而出类拔萃者,惟萧公权先生是也。萧公权(1897—1981),原名笃平,自号迹园,笔名君衡,江西泰和人。萧公权先生生于乱世,1920年清华毕业,辗转求学海外,学成执鞭中土,1925年政权更迭之际远赴北美,逝于异邦,诚笃逡行于古今中西诸种学术理论流派之间,求同存异,融会贯通,又加之以调和折衷,故自成一家之言。回溯萧公权先生一生,其学术生涯大致可分(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律评论》期刊2017年02期)

刘猛[10](2017)在《融合中西学术传统的萧公权先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萧公权先生是一位仙风道骨的学人,颇有些道家的风采,个头不高,"麻雀般的精神,总是跳跳跃跃的"。他出身哲学,研究政治学,又能兼及历史,自然较传统派更上层楼。他以所受的西方政治学训练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后来居上,成就一学科的扛鼎之作。研究与政治密切相关的政治学,他没有像同时代很多人一样涉身政界,却常有政论见诸报端,自嘲曰"是亦为政"。(本文来源于《传记文学》期刊2017年04期)

萧公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萧公权超越和摆脱西方学术模式,否定中国政治思想停滞论,以现代政治哲学视角来探索孟子思想的内源现代性。孟子的民本思想中蕴含"民有""民享""民治"的现代性民权精神,但民治程序不够完善,属于不完善之民主思想;孟子的王道政治体现"人民主体性"精神,具有超越时代局限的价值理性,同时也是儒学现代转型的前提和依据。萧公权通过探索孟子政治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推动儒学现代转型与建构,开现代性政治哲学之先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萧公权论文参考文献

[1].刘猛.萧公权的南渡北归:学人的浊世选择与命运[J].历史教学问题.2019

[2].张少恩,杨子波.论儒学现代性之寻求——以萧公权对孟子政治哲学的诠释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9

[3].高明勇.萧公权:民主修养,法治习惯[J].青年.2018

[4].邵建.萧公权《宪政与民主》献疑[J].社会科学论坛.2018

[5].高旭.民国时期萧公权“淮南子学”研究述论——以《中国政治思想史》为中心[J].社会科学论坛.2017

[6].何江穗,方慧容.萧公权《中国乡村》刍议[J].读书.2017

[7].熊海龙.选择与转向:对萧公权学术研究的考察[D].西北大学.2017

[8].冯俊意.“问学谏往”:政治学家萧公权的教育省思[J].师道.2017

[9].陈寒非.照进现实的理想与悲情——萧公权综合主义宪法观述论[J].中国法律评论.2017

[10].刘猛.融合中西学术传统的萧公权先生[J].传记文学.2017

标签:;  ;  ;  ;  

萧公权论文-刘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