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京杭运河淮安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京杭运河流域(淮安段),民歌,曲式,音乐文化
京杭运河淮安段论文文献综述
丁昕春[1](2014)在《京杭运河流域(淮安段)民歌的文化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运河流域是中国民歌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传统音乐文化积累。地处江苏北部腹地的运河流域(淮安段),是江淮平原东部的一个重要地区,其孕育的金湖秧歌、南闸民歌、淮阴小调等地方民歌文化,种类丰富。具有地方性格的旋律、节奏、曲式、调式等特征构成了淮安民歌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李冬林,季永华,戴小琳,刘劲松,丁晶晶[2](2013)在《京杭运河淮安段水利防护林群落护堤防蚀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京杭运河淮安段水利防护林群落的护堤防蚀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护林植被可以明显改善地表土壤物理性能,明显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不同植物群落对地表土壤的护堤防蚀效应明显不同。早熟禾群落和女贞群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通气蓄水效应。有植被分布的地表土壤抗蚀性比裸地显着增强(P<0.05)。相对而言,早熟禾群落土壤水稳性指数最大(0.892),其余依次为女贞群落(0.835)、梨树群落(0.791)、桃树群落(0.530)、水杉群落(0.397)和裸地(0.341)。植物群落土壤的抗蚀性与植物根系生物量、根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呈显着正相关(P<0.01)。(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李冬林,张文豹,金雅琴,周军[3](2012)在《京杭运河淮安段天然芦苇群落的消风减噪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群落是河岸带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流护坡生态系统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和测定研究京杭运河淮安段天然芦苇群落对风速、噪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植物对照地相比,有芦苇分布的背风面风速变小,噪音降低,其日变化也呈现一定变异。不同芦苇群落由于宽度及密度等结构特征的差异其作用强度明显不同。密集芦苇群落和中密芦苇群落的消风减噪效应明显好于稀疏芦苇群落,日平均消风率分别为63.95%和66.25%;日平均减噪率分别为9.81%和6.13%。气流与声波穿越苇群后,在苇群内部形成明显的低风弱噪区,但越过苇群后二者呈现不同的变化曲线。通过苇群的风速变化拟合方程为:y1=-0.000 5x3+0.033 6x2-0.542 8x+2.741 6(R2=0.821 6);通过苇群声级变化的拟合方程为:y2=-0.001 2x3+0.080 6x2-1.536 2x+65.09(R2=0.845 2)。芦苇群落对航道行船具有明显的抵风消浪与消音降噪功能,是一种值得保护和应用的河岸带生态护坡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李冬林,张小茜,金雅琴,许波[4](2012)在《京杭运河淮安段不同植物护坡模式消风减噪及小气候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京杭运河淮安段5种植物护坡模式的消风减噪及小气候效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植物护坡对风速、噪声、光照强度、气温、相对湿度等均有明显调节作用。与无植物对照地相比,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分布的近水区风速明显变小,噪声降低,随着苇群密度和宽度的增加,其削减效果加强。桃树(Prunus persica)+芦苇群落消风、遮光和增湿效应明显,并有一定经济收益,在京杭运河护坡设计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芦苇群落具有一定的降温和增湿作用,但减噪和遮光效果不好,可设计在地势低洼的河岸带,利于人们冬季休闲观光;梨树(Pyrus bretschneideri)+芦苇群落有明显的消风和减噪作用,但由于人为干扰等原因影响了群落小气候效应的发挥;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草地+芦苇群落生态效应明显不足,在河岸带护坡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该模式。(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胡庆华,陈文辽[5](2010)在《京杭运河淮安叁线船闸工程创新技术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杭运河淮安叁线船闸处在枢纽构筑物众多、场地狭窄处。因地制宜对叁线船闸闸位进行了充分论证,形成了国内两大型船闸之间布置的最小距离。采用Z型钢板桩加土锚背拉式闸室墙结构、地连墙对拉锚碇系统的防洪大堤、土锚地连墙和沉井分隔堤等多种结构形式,堪称船闸结构"博览会",部分结构填补了国内船闸的空白。(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0年03期)
周祥[6](2009)在《京杭运河淮安段通过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杭运河淮安段是京杭运河航运最繁忙的航段之一,随着地区经济和内河运输的发展,京杭运河淮安段航道阻塞现象已越来越严重,成为京杭运河的瓶颈航段,直接影响了京杭运河黄金水道功能的发挥。为了适应内河航运不断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航道建设规模与布局、对规划中的各等级航道通过能力有比较准确的预测是相当必要的。论文在对比分析以往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交通工程学中的交通流理论,将航道中连续行驶的船舶视为船舶交通流,对航道通过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将航道通过能力细化为航道基本通过能力、可能通过能力与设计通过能力(即航道通过能力的理论值、实际值与设计值),对叁种通过能力分别给出计算模型。同时,对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据此提出提升航道通过能力的对策。借鉴道路交通工程中的服务水平,提出内河航道服务水平概念。对航道服务水平进行定义,并初步确定速度、船舶流密度、服务交通量和交通量负荷比等四项度量指标。根据不同的船舶交通状况对内河水上交通进行航道服务水平划分,为航道规划、设计、建设及水上交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根据京杭运河淮安段2004~2008年航运统计资料,利用灰色预测理论和基于船舶交通流的航道能力的计算模型,计算淮安段2009~2015年的航道通过能力,进而对该航段航道服务水平进行适应性评价,并提出适用于京杭运河淮安段的宏观政策和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9-11-01)
周桂良,毛丽娜,费志浩[7](2009)在《京杭运河淮安段船舶污染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京杭运河淮安段船舶污染防治现状,接着指出了京杭运河淮安段船舶污染防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前面的问题,提出了京杭运河淮安段船舶污染防治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物流工程与管理》期刊2009年07期)
董金凤,陈德春[8](2007)在《京杭运河淮安港港口吞吐量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京航运河淮安港码头泊位众多,吨位小,布局较混乱,严重影响港口运输,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对此,本文在分析该港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淮安港1990年~2005年共十六年基础资料,通过平均增长率法、弹性系数模型、灰色模型法等预测模型对该港进行港口吞吐量预测,经过研究分析,确定不同规划期的预测量(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7-09-01)
卫爱玲[9](2007)在《清波如画 安流若飞——京杭运河淮安段发展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组织的惟一一次集体采访,就是专门谈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问题。从而,使得久已沉寂的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全长1 794 km,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始凿至今已近2 500年,其集航运、灌溉、防洪于一体的功能,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运河沿岸风光无限,文化遗产众多,京杭大运河已成为一条历史的和现实的“经济走廊”、“文化走廊”。为了更好地宣传运河文化,支持大运河申遗,我刊“水.自然.社会”栏目,将从本期开始陆续刊载一批围绕大运河题材的文章,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本文来源于《水利发展研究》期刊2007年04期)
卫爱玲[10](2006)在《清波如画 安流若飞——建国后京杭运河淮安段发展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苏北运河的治理和保护,古老的运河获得了新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河”。如今的京杭运河带着远古的典雅风韵,迤逦穿过淮安古城,为这方沃土送来了蓬勃生机,成就了淮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兴旅游城市的地位,继续(本文来源于《治淮》期刊2006年12期)
京杭运河淮安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京杭运河淮安段水利防护林群落的护堤防蚀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护林植被可以明显改善地表土壤物理性能,明显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不同植物群落对地表土壤的护堤防蚀效应明显不同。早熟禾群落和女贞群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通气蓄水效应。有植被分布的地表土壤抗蚀性比裸地显着增强(P<0.05)。相对而言,早熟禾群落土壤水稳性指数最大(0.892),其余依次为女贞群落(0.835)、梨树群落(0.791)、桃树群落(0.530)、水杉群落(0.397)和裸地(0.341)。植物群落土壤的抗蚀性与植物根系生物量、根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呈显着正相关(P<0.0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京杭运河淮安段论文参考文献
[1].丁昕春.京杭运河流域(淮安段)民歌的文化特色[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李冬林,季永华,戴小琳,刘劲松,丁晶晶.京杭运河淮安段水利防护林群落护堤防蚀效应[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
[3].李冬林,张文豹,金雅琴,周军.京杭运河淮安段天然芦苇群落的消风减噪效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
[4].李冬林,张小茜,金雅琴,许波.京杭运河淮安段不同植物护坡模式消风减噪及小气候效应[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
[5].胡庆华,陈文辽.京杭运河淮安叁线船闸工程创新技术的运用[J].水运工程.2010
[6].周祥.京杭运河淮安段通过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7].周桂良,毛丽娜,费志浩.京杭运河淮安段船舶污染防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
[8].董金凤,陈德春.京杭运河淮安港港口吞吐量预测研究[C].第十叁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7
[9].卫爱玲.清波如画 安流若飞——京杭运河淮安段发展纪实[J].水利发展研究.2007
[10].卫爱玲.清波如画安流若飞——建国后京杭运河淮安段发展纪实[J].治淮.2006
标签:京杭运河流域(淮安段); 民歌; 曲式; 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