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稻瘟病资源论文-王宝祥,刘艳,邢运高,迟铭,徐波

抗稻瘟病资源论文-王宝祥,刘艳,邢运高,迟铭,徐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稻瘟病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基因型,育种

抗稻瘟病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王宝祥,刘艳,邢运高,迟铭,徐波[1](2019)在《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54和Pikm在黄淮稻区水稻品种资源中的抗性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黄淮稻区4个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54和Pikm在品种资源中的分布及其不同基因型组合的抗病效性。本研究利用上述4个抗病基因的功能标记,对88个黄淮稻区育成品种进行抗稻瘟病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检出最多的抗稻瘟病基因组合是Pib+Pi54,占总检测材料的60.2%。经过2016-2017年连续两年的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鉴定,稻瘟病感病材料比例分别达到87.5%、77.3%,感病材料的比例增高说明抗性基因的抗性作用在逐渐降低。在检测品种中,抗性较好的4个基因型或基因型组合分别是Pi-ta、Pi-ta+Pi-b、Pi-ta+Pi-b+Pi54和Pi-ta+Pi-b+Pi54+Pikm,但检出率很低。本研究结果说明,黄淮稻区品种中,携带Pi-ta、Pi-ta+Pi-b、Pi-ta+Pi-b+Pi54和Pi-ta+Pi-b+Pi54+Pikm基因型的抗病性较好,应得到加强利用。本研究结果对育成品种抗稻瘟病基因或基因组合跟踪检测和抗病性评价是抗稻瘟病育种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培江,张选明,沙志鸿,刘志奇,周凯[2](2018)在《4个抗稻瘟病基因在籼稻资源中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明确了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9、Pi-b和Pi-zt在汉中地区水稻材料中的分布及其组合的抗病有效性。【方法】利用4个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对汉中地区水稻材料进行了抗瘟基因型分子检测。【结果】抗性基因Pi-zt分布频率最高,其次为抗性基因Pi-b和Pi-9,频率最低的是Pi-ta;含有不同抗瘟基因的组合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抗瘟性,Pi-b和Pi-9对该地区的抗瘟性贡献较大,同时含有Pi-b、Pi-9和Pi-zt 3个基因可有效提升抗性水平。【结论】初步建立抗性基因数据库,为抗稻瘟病基因分子辅助聚合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相亚超,王丽丽,徐凡,马殿荣[3](2018)在《抗稻瘟病基因在黑龙江水稻资源中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黑龙江主栽水稻品种及骨干育种亲本中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布情况和利用价值,本研究对102份水稻资源中的抗稻瘟病基因Pid2、Pid3、Pi9、Pi2/Pizt、Pita、Pi5及Pib进行了分子检测,并对他们的分布情况和抗病效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02份水稻资源中,Pita和Pi5检出率相对较高,为31.37%和29.41%,其次是Pib、Pi2/Pizt、Pid2和Pid3,检出率分别为18.62%、9.8%、1.96%和1.96%;本研究中没有检测到Pi9。同时,我们发现多基因聚合的品种较携带单基因或不含抗病基因的品种抗性强;其中龙粳41携带抗稻瘟病基因最多(4个),表现为抗病。在被检测基因中,Pi2/Pizt、Pita和Pi5对黑龙江水稻稻瘟病抗性贡献都较大,但当Pita和Pi5聚合时对黑龙江省水稻抗瘟性改良最大。本研究为黑龙江省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聚合育种以及抗瘟基因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3期)

王亚,陈献功,尹海庆,王越涛,杨瑞芳[4](2018)在《河南主要水稻种质资源中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确6个主效抗稻瘟病基因Piz-t、Pikm、Pit、Pi25、Pid2及Pid3在河南省主要水稻种质资源中的分布情况,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适应河南省抗稻瘟病新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基于抗稻瘟病基因与其感病等位基因间的序列差异设计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140份河南稻种资源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显示这些材料中的抗稻瘟病基因总体较少,大部分材料均携带1~2个抗瘟基因。检测的6个抗瘟基因中,Piz-t基因的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为Pikm和Pid3,Pid2分布较少,Pit和Pi25分布极少。河南本地材料(87份)中的抗瘟基因数量较外地材料(53份)少,前者携带3个以上抗瘟基因的材料所占比例为10.3%,而后者携带3个以上抗瘟基因的材料所占比例则为32.1%。除Piz-t和Pikm外,其余4个抗稻瘟病基因在不同的检测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差异较大。该研究可为河南培育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0期)

鄢小青,黎小冰,陈惠查,阮仁超,焦爱霞[5](2018)在《贵州省抗稻瘟病稻种资源的综合评价(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经过多年在稻瘟病圃中自然发病鉴定筛选出60份抗性较强的水稻种质资源,为贵州稻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丰富的抗源亲本材料。筛选出的大部分核心材料穗瘟在7级以上,其中穗瘟为1级的材料有15份,穗瘟为3级的材料有23份,穗瘟为5级的材料有14份,穗瘟为7级的材料有7份,穗瘟表现为9级的只有1份。测交试验显示:F1代表现最好的材料为12份;F1代结实率高于50%的材料为17份;结实率低于5%的材料有10份。(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8年01期)

王亚,臧之光,陈献功,王生轩,王越涛[6](2017)在《6个抗稻瘟病基因在河南省主要稻种资源中的分布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明确河南省主要稻种资源中抗稻瘟病基因型及分布情况,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品种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6个基于稻瘟病抗感等位基因序列差异设计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139份河南稻种资源携带的抗稻瘟病基因进行分子检测,显示河南省审定品种和外引品种中的抗稻瘟病基因较少,大部分材料仅含1~2个抗瘟基因;河南省审定品种中的主要抗瘟基因为Pi9和Pi-kh,外引品种中的主要抗瘟基因为Pib和Pi5。2016年国家品种区域试验(沿黄粳稻组)及高代品系材料中的抗瘟基因较多,分别有12和23个材料携带3个以上抗瘟基因;这两类材料的主要抗瘟基因有Pib、Pi-kh、Pi9和Pi1。总体来说,Pi9、Pib、Pi-kh及Pi5在河南主要稻种资源中的分布较广泛且大部分为纯合基因型,Pi1次之,Pi2分布最少且多数为杂合基因型。我们的研究可为河南水稻抗稻瘟病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12期)

鄢小青,陈惠查,阮仁超,黎小冰,焦爱霞[7](2017)在《贵州省抗稻瘟病稻种资源的鉴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多年在稻瘟病圃中自然发病鉴定筛选出60份抗性较强的水稻种质资源,为贵州稻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丰富的抗源亲本材料。筛选出的大部分核心材料穗瘟在7级以上,其中穗瘟为1级的材料有15份,穗瘟为3级的材料有23份,穗瘟为5级的材料有14份,穗瘟为7级的材料有7份,穗瘟表现为9级的只有1份。测交试验显示:F1代表现最好的材料有12份;F1代结实率高于50%的材料有17份;结实率低于5%的材料有10份。(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7年09期)

刘明浩[8](2017)在《国际水稻种质资源抗稻瘟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病是水稻的叁大病害之一,其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目前主要通过图位克隆,分子标记等方法鉴定新的抗稻瘟病基因。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深度发掘自然群体中的抗稻瘟病新基因。为今后培育持久抗稻瘟病品种提供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利用5个稻瘟病生理小种对来自国际水稻所的584份多样性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接种鉴定,结合700K的高密度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图谱,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新的抗稻瘟病基因,筛选高抗品种。生理小种来自云南稻瘟病菌多样性中心其中包括YN485、YN661、YN716和来自浙江的稻瘟病生理小种RB22和来自韩国的稻瘟病生理小种RO1-1。所有的生理小种都是强致病性菌株。研究结果如下:1、对584份水稻国际种质资源进行接种鉴定,获得55份高抗稻瘟病品种,根据国际鉴定标准其对5个生理小种的抗性小于等于2级。2、温带粳稻亚群的平均感病率为77.08%,混合群体的平均感病率为52.82%,AUS亚群的平均感病率为49.5%,芳香亚群的平均感病率为47.8%,籼稻亚群的平均感病率为34.33%,热带粳稻亚群的平均感病率为27.38%。其中热带粳稻亚群的整体抗性远大于温带粳稻亚群的整体抗性。3、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获得96个非冗余抗性位点,其中有11个位点在2个以上的稻瘟菌关联区域重迭。通过抗性关联位点分析获得174个与抗病相关的候选基因。174个候选抗性基因中分为8大类,其中编码转录因子相关的候选抗性基因占27%,编码LRR类型的候选基因有23个占13.2%。4、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基因表达水平,参考RNA-seq数据验证获得亲和互作中上调表达的候选基因的有9个,不亲和互作中上调表达的候选基因的有97个。筛选的10个候选基因中其中6个与转录组表达水平数据一致。本研究中使用多个稻瘟病生理小种大规模的对多样性群体进行稻瘟病的接种鉴定,关联分析,转录组的表达水平验证。为进一步挖掘新的抗稻瘟病抗性基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性位点。(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叶凌凤,徐启来,王立广,盛毅迪,冯维松[9](2017)在《国外水稻种质资源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的分布和基因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具有持久稳定的稻瘟病抗性,被广泛用于中国的水稻育种和生产。本研究通过Pi-ta、Pi-b的功能标记,对搜集到的国外6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检测和分析。研究表明,抗病基因Pi-ta和Pi-b在60份材料有一定的分布,Pi-ta的分布频率要大于Pi-b。四种基因型中,pi-ta/pi-b的分布频率最高,为91.6%,Pi-ta/pi-b分布频率为6.7%,pi-ta/Pi-b分布频率为1.7%,没有检测到两个抗病基因都携带的品种。(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03期)

王丽丽,赵家铭,马作斌,郑文静,马殿荣[10](2017)在《辽宁地区水稻资源抗稻瘟病基因的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辽宁地区水稻资源中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布情况及抗病效应,选取辽宁地区水稻资源176份,鉴定了抗稻瘟病基因pi21、Pi36、Pi37、Pita、Pid2、Pid3、Pi5及Pib在这些材料中的分布情况,并接种鉴定了这些材料对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176份供试材料中,83份对稻瘟病表现抗病,栽培稻、杂草稻及农家种中抗病品种所占的比率分别为41.48%、1.14%及4.54%。抗稻瘟病基因pi21、Pi36和Pi37在所有参试材料中均未检测到,且分别有74份、49份、47份、52份及89份材料携带Pita、Pid2、Pid3、Pi5及Pib的抗病等位基因。抗病基因绝大部分分布在栽培种中,农家种和杂草稻中分布较少。不含有抗稻瘟病基因和只携带单个抗病基因的材料对稻瘟病的抗性均较差,而抗病基因聚合可不同程度提高材料的抗性。经检测,不含有本试验鉴定的pi21等8个已克隆抗病基因的材料共32份,其中表现抗病的占21.87%;只携带1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材料为52份,表现抗病的占17.31%;携带2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材料为39份,表现抗病的占69.23%,其中以携带Pita+Pi5的材料最多(14份),且均表现抗病;携带3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材料为31份,表现抗病的占77.42%,以携带Pita+Pid3+Pi5的材料抗性最强;携带4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水稻材料22份,表现抗病的占72.73%,携带5个抗病基因的水稻材料未检测到。(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抗稻瘟病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明确了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9、Pi-b和Pi-zt在汉中地区水稻材料中的分布及其组合的抗病有效性。【方法】利用4个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对汉中地区水稻材料进行了抗瘟基因型分子检测。【结果】抗性基因Pi-zt分布频率最高,其次为抗性基因Pi-b和Pi-9,频率最低的是Pi-ta;含有不同抗瘟基因的组合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抗瘟性,Pi-b和Pi-9对该地区的抗瘟性贡献较大,同时含有Pi-b、Pi-9和Pi-zt 3个基因可有效提升抗性水平。【结论】初步建立抗性基因数据库,为抗稻瘟病基因分子辅助聚合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稻瘟病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宝祥,刘艳,邢运高,迟铭,徐波.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54和Pikm在黄淮稻区水稻品种资源中的抗性分布[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

[2].李培江,张选明,沙志鸿,刘志奇,周凯.4个抗稻瘟病基因在籼稻资源中的分布[J].西南农业学报.2018

[3].相亚超,王丽丽,徐凡,马殿荣.抗稻瘟病基因在黑龙江水稻资源中的分布[J].分子植物育种.2018

[4].王亚,陈献功,尹海庆,王越涛,杨瑞芳.河南主要水稻种质资源中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J].分子植物育种.2018

[5].鄢小青,黎小冰,陈惠查,阮仁超,焦爱霞.贵州省抗稻瘟病稻种资源的综合评价(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8

[6].王亚,臧之光,陈献功,王生轩,王越涛.6个抗稻瘟病基因在河南省主要稻种资源中的分布情况[J].分子植物育种.2017

[7].鄢小青,陈惠查,阮仁超,黎小冰,焦爱霞.贵州省抗稻瘟病稻种资源的鉴选[J].种子.2017

[8].刘明浩.国际水稻种质资源抗稻瘟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7

[9].叶凌凤,徐启来,王立广,盛毅迪,冯维松.国外水稻种质资源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的分布和基因型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

[10].王丽丽,赵家铭,马作斌,郑文静,马殿荣.辽宁地区水稻资源抗稻瘟病基因的检测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

标签:;  ;  ;  ;  

抗稻瘟病资源论文-王宝祥,刘艳,邢运高,迟铭,徐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