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帽碳酸盐岩论文-旷红伟,柳永清,彭楠,朱志才,王玉冲

盖帽碳酸盐岩论文-旷红伟,柳永清,彭楠,朱志才,王玉冲

导读:本文包含了盖帽碳酸盐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盖帽碳酸盐岩,C同位素,沉积特征,扬子北缘

盖帽碳酸盐岩论文文献综述

旷红伟,柳永清,彭楠,朱志才,王玉冲[1](2019)在《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C同位素特征及形成环境——以扬子北缘神农架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神农架地区位于华南扬子克拉通北缘,发育完整的成冰系-埃迪卡拉系地层层序。本研究基于新近发现的6个埃迪卡拉系盖帽碳酸盐岩剖面,系统研究了其地层学、沉积学和C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依据盖帽碳酸盐岩发育的一系列沉积指相标志,讨论了盖帽碳酸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神农架盖帽碳酸盐岩由细粉晶白云岩组成,盖帽白云岩与下伏冰碛岩接触关系多较截然,部分为渐变过渡关系,沉积构造单调,以水平层理或块状层理为主,少见其他特殊沉积构造或岩石、矿物组分,偶见团粒、叶枝状等藻类生物,盖帽白云岩和上覆岩系构成快速海侵-退积的沉积层序。盖帽白云岩δ~(13)C剖面显示,由下向上从极低(-6‰~-9‰)到中低(-4‰~-5‰)负漂移,或从中下部中低幅负偏逐渐向上更负偏(-4‰~-5‰间)或在中低负值附近高频振荡,但上覆沉积物的δ~(13)C剖面保持持续中低负偏。研究表明,沉积指相标志及C同位素共同指示盖帽碳酸盐岩与冰后期海平面快速上升同步,这6个盖帽白云岩剖面主要发育于神农架中西部浅水陆架潮坪区域。这些盖帽白云岩剖面的δ~(13)C值基本类同于国内外埃迪卡拉盖帽白云岩δ~(13)C剖面的变化规律,具有广泛的全球变化和对比意义。同时,神农架的这几个盖帽白云岩剖面δ~(13)C值有其独特性,该特征是对冰后初期浅水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平衡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的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埃迪卡拉系初期盖帽碳酸盐岩沉积于扬子克拉通广泛的浅水陆架沉积环境,并非发育于从深水盆地—斜坡—陆架的各个沉积相区。(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胡春林,赵方臣,纪秋梅,朱茂炎[2](2018)在《宁镇山脉的盖帽碳酸盐岩》一文中研究指出埃迪卡拉系底部发育一套覆盖在成冰纪冰碛杂砾岩之上的碳酸盐岩地层,被称为"盖帽碳酸盐岩",它是超级温室气候事件的沉积标志层,代表了新元古代"雪球"冰期的结束。通过对宁镇山脉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野外调查,在镇江丹阳帽山剖面南沱冰碛杂砾岩层顶部发现厚约4 m的含锰碳酸盐岩。沉积岩石学和稳定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这层碳酸盐岩具有盖帽碳酸盐岩的典型特征,可以与扬子板块其他地区的盖帽碳酸盐岩进行对比。这是宁镇山脉地区存在盖帽碳酸盐岩的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旷红伟,柳永清,彭楠,耿元生,王玉冲[3](2018)在《扬子北缘神农架埃迪卡拉系盖帽碳酸盐岩沉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雪球地球Marinoan冰期(635Ma)后,前期Marinoan冰碛岩上沉积了厚度不等的埃迪卡拉系盖帽白云岩。由于盖帽碳酸盐岩普遍具有一系列特殊的岩石学、沉积学、生物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异常等特征,记录了新元古代雪球地球末期(冰室气候)到后期(温室气候)时期地球表层冷暖气候环境快速转变的重要原始信息,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本文以扬子北缘神农架地区6个成冰系-埃迪卡拉系过渡剖面为目标,从盖帽碳酸盐岩的时空分布,沉积序列和沉积地质学特征、C-O同位素等的研究,揭示埃迪卡拉系盖帽碳酸盐岩所表征的气候环境快速转变时期的海洋环境、地球化学条件、沉积物和沉积层序、特殊沉积结构构造与微生物等响应特征和发育规律,提出盖帽碳酸盐岩沉积成因的新解释和古地理学意义。研究区内盖帽碳酸盐岩沉积厚度变化不很明显,平均50-60厘米厚,最厚1.3米,最薄40厘米。层序简单,几乎是单层,完全由均质等粒结构泥粉晶白云岩组成,局部含锰或铁质;弱水平层理或无块状构造。盖帽碳酸盐岩与下伏成冰系南沱组呈突变的整合接触关系,但下伏冰碛岩皆以纹层状的冰浅海或冰湖相含砾纹层状钙质泥岩、粉砂岩为特征;各个剖面点上盖帽碳酸盐岩本身、下伏冰碛岩或上覆盖帽白云岩基本无明显的岩相和沉积环境上差异。神农架的盖帽碳酸盐岩无论在垂向岩石层序、岩石矿物组合,还是沉积结构和构造、沉积微相等方面与华南及其他地区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别。虽然国内外所有盖帽碳酸盐岩主要由均质等粒粉细晶白云石组成白云岩构成,盖帽白云岩和下伏冰碛岩都具有明显、截然的界面,但神农架局部表现泥钙质冰碛岩和盖帽白云岩的渐变过渡关系,盖帽白云岩上覆沉积岩系表现为响应海平面不断上升的退积与深水环境;国外还可见海底文石扇等,但神农架或华南则普遍发育含磷岩系;神农架盖帽白云岩较华南和国外都薄,且层序结构简单,发育相对较弱的纹层或水平层理,较为罕见发育帐篷构造、层状晶洞、角砾白云岩、席状胶结物、大型交错斜层理和波痕以及重晶石扇等华南和国内外典型或特殊矿物类型;神农架及下伏钙质泥纹冰碛岩顶部和上覆紫色白云岩中均见到明显的带状或丝状或团粒、Aggregate藻类,这在以往国内外还未见报道,但柱状等形态迭层石未见。神农架地区6个埃迪卡拉纪盖帽碳酸盐岩下伏冰碛岩的δ13C值较上覆盖帽白云岩负漂移幅度较大,极端负值低于-10‰以下。盖帽碳酸盐岩本身的δ13C值变化在-4‰—-5‰间,少部分甚至低于-6‰以下同时,神农架地区盖帽之上的频繁海侵退积细粒沉积物的δ13C值较下伏盖帽白云岩有逐渐向负漂移的趋势。无论是在冰碛岩还是盖帽白云岩中,尽管可能的漂移幅度和变化样式不尽一致,但δ13C和δ18O总体呈现着协同一致的变化样式。本研究还发现,神农架地区埃迪卡拉纪盖帽碳酸盐岩出露在研究区西部和西北部,东部(新华)和北部(松柏,阳日)地区未见盖帽碳酸盐岩发育,而是含磷岩系直接整合沉积在冰碛岩上,或不整合于神农架群之上,现今我们观察到的盖帽白云岩中一系列沉积特征或指相标志都代表着浅水潮坪沉积环境。通过与峡东或扬子其他地区相比较发现,神农架地区埃迪卡拉纪盖帽碳酸盐岩及其上覆陡山沱组下部的垂向序列、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和沉积微相与环境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或区别,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理解冷暖气候强烈转换时期盖帽碳酸盐岩的成因以及古环境、古地理等提供了新材料和研究领域。(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何金先,张晓丽,王兆夺,段毅[4](2013)在《铜仁地区陡山沱期盖帽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贵州铜仁地区陡山沱期盖帽碳酸盐岩进行野外地质观察与室内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发现盖帽碳酸盐岩普遍发育有晶洞构造、帐篷构造、层状裂隙及包卷状构造等特殊沉积构造,重晶石、黄铁矿广泛发育,δ(13C)(2个研究剖面平均值分别为-4.73×10-3,-4.52×10-3)普遍显着负偏。研究区盖帽碳酸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依据"甲烷渗漏"成因假说能够较合理地解释。(本文来源于《地质找矿论丛》期刊2013年03期)

胡古月,范昌福,万德芳,李延河,陈寿铭[5](2013)在《湖北峡东地区“盖帽碳酸盐岩”中燧石条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峡东地区新元古代陡山沱组一段的"盖帽碳酸盐岩"中发育有保存良好,与白云岩界线截然,顺层产出的燧石条带。利用硅酸盐的BrF5硅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燧石条带进行测试,得到较高的硅同位素(δ~(30)Si_(NBS-28)为0.4‰~1.7‰)和氧同位素(δ~18O_(V-SMOW)为24.0‰~26.6‰)组成。燧石条带可能为温暖的滨海相化学沉积产物,氧同位素测温得到的沉积海水温度为35.4~47.7℃。燧石条带的Al/(Fe+Mn+Al)为0.43~0.50,Si/Al比值为257~269,表明燧石条带形成过程中有少量的陆源物质参与,而较低的∑REE(2.19×10~(-6)~3.59×10~(-6)),Ce正异常(1.20~1.24)和U/Th比值(3.75~14.45)上则明显带有热水沉积的特征。燧石条带的硅质可能主要来自远源火山热液活动,在温暖的滨海环境达到硅质饱和而形成的化学沉积,同时验证了早期研究者认为的"雪球事件"冰后期环境温度曾一度极为温暖的猜想。(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王家生,王舟,胡军,陈洪仁,林杞[6](2012)在《华南新元古代“盖帽”碳酸盐岩中甲烷渗漏事件的综合识别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元古界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中极低碳稳定同位素值被普遍认为是"雪球"地球后甲烷渗漏事件的关键地质证据,δ13Ccarb介于-41‰~-48‰PDB之间,明确指示其成因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有关.最近,在长阳地区新发现了另外4个显示明显碳同位素负值(δ13Ccarb~-31.89‰PDB)的剖面,并产出大量枝状、扇形、花瓣状重晶石结晶扇,类似于现代海底冷泉区重晶石特征."盖帽"碳酸盐岩的高分辨率87Sr/86Sr出现异常高值(~0.7186),并与相应层位的极低碳稳定同位素记录之间存在时间上先后关系和成因联系,可能指示甲烷渗漏引起的温室效应造成了陆地化学风化作用的增强和海水87Sr/86Sr比值的增高.因此,华南新元古界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中保存的极低碳稳定同位素记录、花瓣状重晶石、锶同位素异常正值和帐篷构造、层状裂隙、晶洞等特征性沉积构造,是识别新元古代冰后期和其他地史时期甲烷渗漏事件的综合地质标志.(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S2期)

胡军[7](2012)在《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古甲烷事件的地球生物学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元古代“盖帽”碳酸盐岩被认为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冷泉碳酸盐岩。盖帽碳酸盐岩中分布的帐篷状和层状裂隙构造、负偏的碳同位素特征、海相重晶石沉积,被认为是新元古代晚期冰川消融和海进过程中甲烷释放的有力证据,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中低至-48‰(VPDB)的碳同位素表明有甲烷的直接影响。随着对盖帽极低碳同位素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部分学者认为,盖帽中的极低碳同位素不是盖帽沉积时期形成的,而是在盖帽沉积之后成岩流体改造所致。本论文系统总结分析了峡东南地区盖帽碳酸盐岩中已发表的极低碳同位素产出特征,通过对碳、氧稳定同位素、原生沉积构造、岩相特征和自生矿物各方面的研究,从冷泉地质系统的角度出发,为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极低碳同位素成因提供新的资料和认识,并试图以地球生物学的思想解析盖帽极低碳同位素的因果链。冷泉碳酸盐矿物是现代海底冷泉口的一个普遍特征,冷泉碳酸盐岩的研究是冷泉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泉碳酸盐岩分两类,一类是化学礁灰岩,其分布常与构造作用控制的断裂有关,海底深部的流体沿着通道或者裂隙流向海底喷溢,并形成巨大的碳酸盐岩建造;一类是与渗漏有关的碳酸盐岩,与渗漏有关的碳酸盐岩呈小型的块结核状、板状、管状、烟囱状和不规则状,以化能自养生物碎屑和多期次碳酸盐矿物胶结物为特征。本论文以报道极低碳同位素的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为载体,系统总结和测试了该区域内盖帽碳酸盐岩碳、氧稳定同位素,并结合岩相学和沉积学,加深了对盖帽沉积特征的研究工作。研究中发现在盖帽中上部普遍发育微生物席构造,在形态上,盖帽微生物席与迭层石类似,呈丘状和波纹状,个别呈穹状隆起,两侧强烈收缩。微生物席显微特征与也迭层石显微特征类似,主要由微生物席堆迭、或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引起的有机质矿化和亮晶层交互而形成。暗色纹层富含有机质和黄铁矿或矿化铁矿物,可能代表了石化的微生物席,相比基质中的黄铁矿,纹层内黄铁矿粒径更小,数量更多。部分微生物席发育不完整,呈现断开或变形现象。峡东长阳地区的向家湾剖面上部微生物席构造类似胶结物迭层石,由顺层示顶纤状矿物和基质组成,纤状晶体长轴垂直于纹层呈等厚状生长于微生物席之上,晶体多显混沌,明显被方解石交代。微生物席层位内普遍发育凝块状微晶结构,指示可能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研究区盖帽碳酸盐岩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盖帽碳酸盐岩δ13C值几乎全为负值,多数都集中在-1--5‰(VPDB)范围内,而各剖面δ180负偏程度则有所不同。佑溪剖面δ180负偏程度最小,几乎都>-10‰(VPDB),向家湾和习家坳剖面其次,近一半样品δ’80>-10‰(VPDB),而古城剖面盖帽样品δ18O几乎都<-10‰(VPDB)。尽管四个剖面δ180负偏差异较大,但δ13C(除极低值外)大多在-1‰~-5‰(VPDB)范围内,与全球盖帽碳酸盐岩碳同位素背景值相似,这表明相比δ13C而言,δ18O对成岩流体改造更为敏感。因此,单纯依据δ18O<-10‰(VPDB)来判断碳酸盐岩δ13C受到淡水成岩作用改造是不科学的,相比之下,应用δ13C和δ180之间的相关性来判断更为准确。研究区向家湾剖面和习家坳剖面均产出极低碳同位素,极低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盖帽中上部,并且产出极低碳同位素层位保存较好的微生物席构造,形态上呈丘状、波状和水平纹层状,类似迭层石构造,表现为灰黄色纹层与灰黑色纹层互层。通过微区碳、氧同位素分析发现,极低碳同位素集中在丘状微生物席核部、暗色微生物席层、层状示顶胶结物和发育微生物席全岩中,负偏层位未发现明显脉体、孔洞和裂隙。众多研究表明,盖帽碳酸盐岩中极负613C值往往分布在方解石胶结物中,而在盖帽白云岩基质很少有发现。对于胶结物而言,不管是早期等厚方解石胶结物,还是之后块状方解石充填物,其沉积时间都明显晚于白云岩基质部分。而具有极负δ13C值特征的泥质灰岩透镜体,由于其重结晶作用明显,矿物组成单一,原始的沉积结构和构造保留不好,认为其可能是成岩作用产物或经历了明显的成岩改造。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各剖面盖帽岩相学以及全岩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发现向家湾剖面和习家坳剖面中极低碳同位素层位与发育微生物席层位惊人一致。在负偏层位未发现明显脉体、溶蚀等后期成岩改造痕迹。低至-31.89‰(PDB)的全岩碳同位素强烈支持了其碳源来自CH4,典型的微生物席构造和基质中分布的不同粒级黄铁矿可能是微生物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产物,断开和变形的纹层指示沉积物固结前发生变形,向家湾盖帽顶部保存顺层示顶生长的纤状矿物,指示当时为碳酸盐过饱和环境。同时,向上生长的纤状胶结物反映了碳酸盐过饱和流体来自下部,灰黄色纹层和暗色纹层具有不同的碳同位素特征指示流体间歇性活动。这些证据指示了本次研究中极低碳同位素是水-岩界面处化能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产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2-05-01)

贾志鑫[8](2009)在《湖北宜昌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微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盖帽碳酸盐岩是指直接覆盖在新元古代全球性冰川沉积物之上的,主要由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组成的相对均质的薄层状碳酸盐岩地层。在华南地区,以陡山沱组底部碳酸盐岩为代表。本文通过对湖北宜昌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微相研究,认为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是稳定的灰泥球粒微晶灰岩经过后期不同程度的重结晶作用形成,其原生颗粒类型是灰泥球粒。其沉积构造大多为空间开放性构造,如平底晶洞构造、鸟眼构造等,广泛发育于多种成因的碳酸盐岩中。野外露头观察和室内薄片研究表明,陡山沱组底部碳酸盐岩缺乏可靠的冷泉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如没有发现生物扰动构造、结核状碳酸盐岩的形成作用、早期原地角砾岩化和晚期断裂作用等机理形成的杂乱组构以及自生的非碳酸岩矿物,因此碳酸盐岩微相研究上并不支持其甲烷渗漏成因的观点。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形成于温暖条件下、微咸化海水沉积环境,属潮间—潮下台地前缘斜坡和浅海盆地之间的过渡带。通过与标准微相类型的对比,表明九龙湾剖面陡山沱组沉积是一种具有良好水旋回的局限浅海环境台地前斜坡沉积。(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贾志鑫,张兴亮[9](2009)在《湖北宜昌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微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盖帽碳酸盐岩是沉积于新元古代冰碛岩之上的微晶碳酸盐岩沉积。在华南地区,以陡山沱组底部碳酸盐岩为代表。笔者通过对湖北宜昌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微相研究,认为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是稳定的灰泥球粒微晶灰岩经过后期不同程度的重结晶作用形成。原岩缺乏可靠的冷泉碳酸盐岩的微相特征,从碳酸盐岩微相角度上并不支持其甲烷渗漏成因,同时微相类型表明九龙湾剖面陡山沱组沉积是一种台地前斜坡沉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09年10期)

蒋干清,史晓颖,张世红[10](2006)在《甲烷渗漏构造、水合物分解释放与新元古代冰后期盖帽碳酸盐岩》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烷水合物是地球沉积圈最大的可交换碳储库,在全球变暖和海平面变化期将大规模分解释放,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新元古代极端寒冷的冰期之末可能发生了地史上最大的甲烷水合物分解释放事件.Marinoan冰后期(约635Ma)盖帽碳酸盐岩中广布的甲烷渗漏构造、特殊的同位素标识、低硫酸盐浓度、海相重晶石沉积以及短暂而显着的碳同位素负漂(δ13C≤?5‰)提供了新元古代晚期冰川消融和海进过程中甲烷释放的有力证据.甲烷释放可能导致了全球变暖,促进了全球冰川迅速融化;而甲烷氧化导致的海洋缺氧和大气含氧量波动可能是新元古代末后生动物演化的重要环境驱动因素.该事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甲烷水合物分解释放的诱发因素、甲烷最初释放与海洋缺氧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其与生物演化之间的关系、反映甲烷氧化的地球化学信号、盖帽碳酸盐岩的区域和全球等时性等.华南陡山沱组底部的盖帽碳酸盐岩提供了研究这些问题的良好实例.(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6年10期)

盖帽碳酸盐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埃迪卡拉系底部发育一套覆盖在成冰纪冰碛杂砾岩之上的碳酸盐岩地层,被称为"盖帽碳酸盐岩",它是超级温室气候事件的沉积标志层,代表了新元古代"雪球"冰期的结束。通过对宁镇山脉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野外调查,在镇江丹阳帽山剖面南沱冰碛杂砾岩层顶部发现厚约4 m的含锰碳酸盐岩。沉积岩石学和稳定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这层碳酸盐岩具有盖帽碳酸盐岩的典型特征,可以与扬子板块其他地区的盖帽碳酸盐岩进行对比。这是宁镇山脉地区存在盖帽碳酸盐岩的首次报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盖帽碳酸盐岩论文参考文献

[1].旷红伟,柳永清,彭楠,朱志才,王玉冲.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C同位素特征及形成环境——以扬子北缘神农架地区为例[J].地质学报.2019

[2].胡春林,赵方臣,纪秋梅,朱茂炎.宁镇山脉的盖帽碳酸盐岩[J].地层学杂志.2018

[3].旷红伟,柳永清,彭楠,耿元生,王玉冲.扬子北缘神农架埃迪卡拉系盖帽碳酸盐岩沉积特征[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4].何金先,张晓丽,王兆夺,段毅.铜仁地区陡山沱期盖帽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地质找矿论丛.2013

[5].胡古月,范昌福,万德芳,李延河,陈寿铭.湖北峡东地区“盖帽碳酸盐岩”中燧石条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地质学报.2013

[6].王家生,王舟,胡军,陈洪仁,林杞.华南新元古代“盖帽”碳酸盐岩中甲烷渗漏事件的综合识别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

[7].胡军.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古甲烷事件的地球生物学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2012

[8].贾志鑫.湖北宜昌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9

[9].贾志鑫,张兴亮.湖北宜昌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微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

[10].蒋干清,史晓颖,张世红.甲烷渗漏构造、水合物分解释放与新元古代冰后期盖帽碳酸盐岩[J].科学通报.2006

标签:;  ;  ;  ;  

盖帽碳酸盐岩论文-旷红伟,柳永清,彭楠,朱志才,王玉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