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南阳曲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曲剧特色音阶,曲剧曲牌,曲剧调式,特色音
南阳曲剧论文文献综述
郝方[1](2016)在《独具特色的南阳曲剧音阶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阳曲剧旋律丰富多变,韵味细腻,色彩突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地方音乐形式。作为国内影响最广泛的中原汉族戏曲剧种,南阳曲剧能够具备当今的艺术价值,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它独特的调式音阶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6年03期)
朱意[2](2015)在《刍议南阳曲剧发展之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曲剧最初来源于明清时期一种叫做"踩高跷"的民间艺术,每到过年期间演出,表演形式由早期的随走随唱发展到将演出场地搬到固定的舞台上。南阳曲剧前期以洛阳小调为主要音乐素材,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大调曲子的曲牌与表演技艺而成。特定的南阳方言决定和制约着唱腔曲调的旋法及节奏规律。不少曲剧名家都出自这里。建国后,南阳曲剧迅速发展,在器乐伴奏、舞台布景、剧目选择上都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河南曲剧南阳派。(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5年02期)
李江歌[3](2014)在《关于对南阳曲剧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阳曲剧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剧目,本文主要探讨新时期如何让南阳曲剧适应形势与发展,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对自身进行修复和完善,做好传承与创新。(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4年15期)
郝士强[4](2012)在《南阳曲剧伴随我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继承和发扬老一代艺术家的精髓,准确把握人物性格,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演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戏,眼中有物,通过细腻的眼神变化和准确的动作来体现,这样才能做到惟妙惟肖,形象逼真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我于1967年出生在河南省邓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在小学的时候就是学校宣传队的骨干,因为我爱演唱、(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2年05期)
王晨[5](2009)在《南阳曲剧唱腔音乐调式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阳曲剧曾称"高台戏"、"曲子戏"。20世纪50年代改称"曲剧",曲剧音乐主要是在南阳民歌和南阳民间说唱大调曲子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唱腔结构为曲牌体,唱腔曲牌有一百多个。大多数曲牌均可互相连接,或以单曲反复的形式构成唱段,无固定的套曲形式。(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郑燕欣[6](2009)在《南阳曲剧唱腔音乐调式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阳曲剧曾称"高台戏"、"曲子戏"。20世纪50年代改称"曲剧",曲剧音乐主要是在南阳民歌和南阳民间说唱大调曲子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唱腔结构为曲牌体,唱腔曲牌有一百多个。多数曲牌均可互相连接,或以单曲反复的形式构成唱段,无固定的套曲形式。(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09年01期)
庞建军[7](2008)在《漫谈南阳曲剧打击乐》一文中研究指出年轻的南阳曲剧与其它古老的剧种一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借鉴、继承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打击乐特点;在打击乐中,司鼓担纲乐队的总指挥,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技艺;在当前环境下,还要注重曲剧打击乐后继人才的培养工作.(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08年08期)
曲良敏[8](2008)在《南阳曲剧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曲剧的“传承”为主线,运用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深度访谈、实地观察,从曲剧传承现状与模式的角度对曲剧在南阳学校与民间传承情况进行考察与分析。文章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就选题缘由、研究概况、研究内容、理论基础方面分别进行阐述。第二章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介绍曲剧的历史沿革和音乐传承特点。第叁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运用问卷的方式对曲剧在南阳民间与学校传承现状与模式进行考察。第四章主要是对曲剧传承现状不景气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民间传承与学校传承目的与模式进行比较。通过前叁章对曲剧在南阳民间与学校传承现状与模式的考察与分析,笔者初步就曲剧如何能够更好地发展提出以下两点看法:社会方面:首先,曲剧的传承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媒体的宣传,尤其是媒体应该承担起传承本土文化的责任,本着“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原则来宣传曲剧,使曲剧真正走入老百姓的生活世界,在娱乐的同时又能领悟到博大精深的曲剧文化。其次,创作人员可以“用现代的艺术语言来体现最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理念为基础,不断创新,让全国乃至世界的观众来认识和接受曲剧。学校方面:首先要重视学校的本土音乐建设,把本土化的音乐教育纳入规范化的教学轨道。其次,学校和民间要博两家之长,使学校和民间的传承融合起来,取长补短地使曲剧得以更好地流传下去。(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8-01-01)
关莉[9](2007)在《南阳曲剧声乐教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曲剧是河南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深受河南人民的喜爱。曲剧和其他兄弟剧种一样,都是在千百年来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河南曲剧在过去几(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07年08期)
南阳曲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曲剧最初来源于明清时期一种叫做"踩高跷"的民间艺术,每到过年期间演出,表演形式由早期的随走随唱发展到将演出场地搬到固定的舞台上。南阳曲剧前期以洛阳小调为主要音乐素材,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大调曲子的曲牌与表演技艺而成。特定的南阳方言决定和制约着唱腔曲调的旋法及节奏规律。不少曲剧名家都出自这里。建国后,南阳曲剧迅速发展,在器乐伴奏、舞台布景、剧目选择上都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河南曲剧南阳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阳曲剧论文参考文献
[1].郝方.独具特色的南阳曲剧音阶体系[J].中国音乐.2016
[2].朱意.刍议南阳曲剧发展之现状[J].黄河之声.2015
[3].李江歌.关于对南阳曲剧的几点思考[J].音乐时空.2014
[4].郝士强.南阳曲剧伴随我成长[J].黄河之声.2012
[5].王晨.南阳曲剧唱腔音乐调式特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6].郑燕欣.南阳曲剧唱腔音乐调式特色[J].戏曲艺术.2009
[7].庞建军.漫谈南阳曲剧打击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
[8].曲良敏.南阳曲剧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9].关莉.南阳曲剧声乐教学初探[J].艺术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