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氟磺酰亚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锂电池,金属锂负极,锂枝晶,添加剂
双氟磺酰亚胺论文文献综述
王凤春,周万里[1](2018)在《离子型添加剂四丁基胺-双(氟磺酰)亚胺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离子型添加剂四丁基胺-双(氟磺酰)亚胺(TBA-FSI)应用于Li|Cu和Li|FePO_4二次锂电池,测试了含有TBA-FSI添加剂的1 mol/L LiTFSI 1,3-二氧戊烷/乙二醇二甲醚(DOL/DME,体积比1∶1)电解液与金属负极的界面匹配性.研究发现,与1 mol/L LiTFSI DOL/DME相比,含有TBA-FSI添加剂的锂电池表现出更小的极化电压、稳定的界面阻抗和较长的循环寿命.这主要归功于TBA-FSI在金属锂表面还原生成富含LiF和Li3N等无机物的稳定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田媛媛[2](2018)在《双(氟磺酰)亚胺锂超高浓度醚类电解液的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目前商业化的可充放电的嵌入式锂离子电池难以满足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因此,以金属锂为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金属锂具有质轻(M_r:6.94 g mol~(-1))、电化学还原电势低(-3.045 V vs.SHE)、理论比容量高(3860 mAh g~(-1))等优点。使得金属锂电极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然而,目前阻碍金属锂二次电池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电池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的生成及其所引发的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均付出了大量心血。研究发现,通过提高电解液中导电锂盐的浓度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为此,本论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锂盐浓度的Li FSI-DOL/DME+0.1 wt%TBA电解液(其中双(氟磺酰)亚胺锂(Li[N(SO_2F)_2],LiFSI)为导电盐,体积比1:1的1,3-二氧戊环(DOL)和乙二醇二甲醚(DME)为溶剂(Mixture Ether Solvent,MES),正叁丁胺(TBA)为添加剂)。一方面,本文分别对低浓度(1 mol LiFSI溶入1 L混合醚溶剂)、较高浓度(3 mol和8 mol LiFSI分别溶入1 L混合醚溶剂)和超高浓度(12 mol LiFSI溶入1 L混合醚溶剂)的电解液进行了物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的表征,主要包括热力学稳定性、热相变、粘度、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氧化电位和锂沉积及铝箔腐蚀等,并组装了锂|锂对称电池和锂|铜电池对其与金属锂电极的稳定性和循环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系列浓度的电解液完全满足金属锂电池对液态电解液的各项性能的基本要求。其中,高浓度的12 mol LiFSI溶入1 L混合醚溶剂的电解液具有最大的锂离子迁移数(t~+_(Li):0.68)及高的库伦效率(平均库伦效率>99%)和较好的金属锂对称电池循环稳定性(循环时长>600 h),这一结果表明超高浓度电解液极大地提高了金属锂二次电池循环过程中的锂沉积/溶解的规整性,且有利于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赵巍[3](2018)在《Empa利用双(氟磺酰)亚胺钠溶液研发电池 未来或生产经济型锂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外媒报道,瑞士国家联邦实验室(Empa)能源转换材料系(Materials for Energy Conversion Department)的两位研究人员RubenSimon Kühnel与David Reber研发了新方案,旨在解决以下难题:确保含电解质的盐类为液态形式,同时确保其达到高浓度,且不含"多余的"水分。(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8年02期)
[4](2017)在《15吨/年新型液晶材料八氟四苯醚系列、200吨/年新型汽车动力电池材料双氟磺酰亚胺锂盐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该项目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春城路18号,由衢州康鹏化学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新增15吨/年新型液晶材料八氟四苯醚系列、200吨/年新型汽车动力电池材料双氟磺酰亚胺锂盐项目。项目总投资31000万元。(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7年12期)
尚晓锋,吴凯卓,王美[5](2017)在《双氟磺酰亚胺锂对叁元材料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LiFSI对叁元材料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改善作用,测试了0.8mol/L LiPF_6+0.2mol/L LiFSI/(EC/EMC/DMC)和1.0mol/L LiPF_6/(EC/EMC/DMC)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和电导率,并研究了应用这两种电解液的叁元材料/石墨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LiFSI可以有效降低电解液的黏度、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与LiPF_6基电解液相比,应用LiPF_6/LiFSI基电解液的叁元电池-20℃低温放电容量保持率提高了11%,5C倍率放电容量提高了3%,10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从83.4%提高到93.8%,并且显着改善了电池的针刺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池工业》期刊2017年05期)
唐磊,齐晓辉,陈岩[6](2017)在《双(氟磺酰)亚胺锂合成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氟磺酰)亚胺锂是一种新型锂电池电解质,近年来为满足电池更高的需求,复合型电解质以及离子液体电解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归纳了当前几种双(氟磺酰)亚胺锂的合成方法,双(氟磺酰)亚胺锂复合型电解质和离子液体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电池工业》期刊2017年05期)
马国华[7](2017)在《双氟磺酰亚胺锂电解液与铝正集流体的界面电化学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源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电解液与正极集流体铝箔的界面电化学行为成为研究热点。动力电池组是由很多单体电池串并联组成,在长期的使用中,单体电池之间的细微差别会被积累放大,不可避免造成个别电池的过充而引起铝箔被腐蚀。大量研究表明,电解液中锂盐的种类对铝箔腐蚀有很大的影响。双氟磺酰亚胺锂(Li[N(SO_2F)_2],LiFSI)具有热稳定性高、耐水解性能好、电导率高、与电极材料相容性好等优点,是取代LiPF_6的最有前景的锂盐之一。但关于其对正极集流体铝箔的腐蚀存在争议,其原因主要是LiFSI的制备和提纯难度较大,而且痕量的杂质对其铝箔腐蚀性能有重要影响。含氟磺酰亚胺碱金属盐的制备一般都要经过含氟磺酰亚胺超酸和碱金属碳酸盐的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后续的加热真空除水干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氟磺酰亚胺阴离子FSI~-与碱或与水高温作用下易分解产生杂质。为了研究分解产物对LiFSI铝箔腐蚀性能的影响,本文首此提出LiFSI在制备和提纯过程中可能的分解机理,并制备了分解产物,表征了其铝箔腐蚀性能。本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1)用KOH水溶液和KFSI作用来模拟FSI~-阴离子的分解,通过实验现象及NMR分析,表明分解产物中含有NH_2SO_3~-、FSO_3~-、SO_4~(2-),并提出了FSI~-可能的分解机理。(2)制备了NH_2SO_3Li和FSO_3Li,采用重量法简单测定了它们和Li_2SO_4在混合碳酸酯(EC/DEC(1:1,v/v))溶剂中的室温溶解度;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了LiFSI和其分解产物NH_2SO_3Li、FSO_3Li和Li_2SO_4的铝箔腐蚀电位;对铝箔恒电位阳极极化,进一步研究了电解液与铝箔在高电位(4.2 V vs.Li/Li~+)下长时间的相互作用,并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表征了阳极极化前后铝箔的界面变化。结果表明LiFSI中痕量(>50 ppm)杂质FSO_3Li是引起LiFSI腐蚀铝箔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王传水,陈慧闯,马国强,董经博[8](2016)在《双氟磺酰亚胺锂基电解液对铝箔的腐蚀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随着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科研工作者不断寻求新的电池材料,作为新型电解质盐的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具有离子电导率高~9.8 mS/cm、热稳定性好308℃等显着优势,用作电解液添加剂可改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包括高低温下的放电负荷特性和高温容量保持率等~([1])。但是,与其结构相似的LiTFSI在3.7V以上对铝箔存在明显的腐蚀~([2]),研究LIFSI对铝箔的腐蚀情况可以为LIFSI的规模化应用提供重要数据,对其(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11-03)
马强,郑玉恒,邵元骏,胡勇胜,周志彬[9](2016)在《新型全氟磺酰亚胺盐聚合物电解质在固态锂二次电池中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与液态电解质相比,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因其具有较轻的质量和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而且能克服液态电解质易泄漏、加工封装难和循环寿命短等缺点~([1-3]),被认为是一类有希望实现金属锂二次电池广泛应用的重要电解质材料,成为近年来科研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叁氟甲基氟磺酰)(全氟丁基磺酰)亚胺锂(Li[(CF_3 SO_2)(n-C_4 F_9 SO_2)N],LiTNFSI,Scheme 1)和聚氧乙烯(PEO)分别作为导电锂(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11-03)
薛峰峰,王建萍,王鹏杰,马广辉,耿梦湍[10](2016)在《双(氟磺酰)亚胺锂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氟磺酰)亚胺锂作为一种新型锂电池电解质,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受到广泛关注。总结了双(氟磺酰)亚胺锂应用于新型锂电池中的性能,并对当前双(氟磺酰)亚胺锂合成工艺进行了归纳整理,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6年09期)
双氟磺酰亚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目前商业化的可充放电的嵌入式锂离子电池难以满足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因此,以金属锂为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金属锂具有质轻(M_r:6.94 g mol~(-1))、电化学还原电势低(-3.045 V vs.SHE)、理论比容量高(3860 mAh g~(-1))等优点。使得金属锂电极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然而,目前阻碍金属锂二次电池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电池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的生成及其所引发的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均付出了大量心血。研究发现,通过提高电解液中导电锂盐的浓度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为此,本论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锂盐浓度的Li FSI-DOL/DME+0.1 wt%TBA电解液(其中双(氟磺酰)亚胺锂(Li[N(SO_2F)_2],LiFSI)为导电盐,体积比1:1的1,3-二氧戊环(DOL)和乙二醇二甲醚(DME)为溶剂(Mixture Ether Solvent,MES),正叁丁胺(TBA)为添加剂)。一方面,本文分别对低浓度(1 mol LiFSI溶入1 L混合醚溶剂)、较高浓度(3 mol和8 mol LiFSI分别溶入1 L混合醚溶剂)和超高浓度(12 mol LiFSI溶入1 L混合醚溶剂)的电解液进行了物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的表征,主要包括热力学稳定性、热相变、粘度、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氧化电位和锂沉积及铝箔腐蚀等,并组装了锂|锂对称电池和锂|铜电池对其与金属锂电极的稳定性和循环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系列浓度的电解液完全满足金属锂电池对液态电解液的各项性能的基本要求。其中,高浓度的12 mol LiFSI溶入1 L混合醚溶剂的电解液具有最大的锂离子迁移数(t~+_(Li):0.68)及高的库伦效率(平均库伦效率>99%)和较好的金属锂对称电池循环稳定性(循环时长>600 h),这一结果表明超高浓度电解液极大地提高了金属锂二次电池循环过程中的锂沉积/溶解的规整性,且有利于抑制锂枝晶的生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氟磺酰亚胺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凤春,周万里.离子型添加剂四丁基胺-双(氟磺酰)亚胺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2].田媛媛.双(氟磺酰)亚胺锂超高浓度醚类电解液的性能表征[D].华中科技大学.2018
[3].赵巍.Empa利用双(氟磺酰)亚胺钠溶液研发电池未来或生产经济型锂电池[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8
[4]..15吨/年新型液晶材料八氟四苯醚系列、200吨/年新型汽车动力电池材料双氟磺酰亚胺锂盐项目[J].乙醛醋酸化工.2017
[5].尚晓锋,吴凯卓,王美.双氟磺酰亚胺锂对叁元材料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J].电池工业.2017
[6].唐磊,齐晓辉,陈岩.双(氟磺酰)亚胺锂合成与应用的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2017
[7].马国华.双氟磺酰亚胺锂电解液与铝正集流体的界面电化学行为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8].王传水,陈慧闯,马国强,董经博.双氟磺酰亚胺锂基电解液对铝箔的腐蚀行为研究[C].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2016
[9].马强,郑玉恒,邵元骏,胡勇胜,周志彬.新型全氟磺酰亚胺盐聚合物电解质在固态锂二次电池中的性能研究[C].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2016
[10].薛峰峰,王建萍,王鹏杰,马广辉,耿梦湍.双(氟磺酰)亚胺锂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