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书记工作不要马虎

人大书记工作不要马虎

一、做人大秘书工作马虎不得(论文文献综述)

杨蕾[1](2016)在《江西省N县土地确权问题研究 ——以W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土地确权是中央从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一项惠及农民的民生工程。土地确权,有利于稳定农民与土地的长久承包经营关系,有利于治理和改善土地产权不明晰的现象,有利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土地确权的价值很高,但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问题,对土地确权问题进行研究,对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减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推进农村地籍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具有探索价值,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本文通过分析土地确权的概念、内容、目的、意义及其主要理论基础,调研江西省N县农村土地确权的实践情况,以W镇为例,从政策本身、认知理解、实施执行、沟通协调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研究对象,来探讨农村土地确权的问题与障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整篇论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四章与第五章。前几章节综述、N县农村土地确权实施情况等起铺垫作用,后一章节对策建议起延伸作用,论文的撰写注意逻辑性与条理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操作的研究价值。

张锦霞[2](2016)在《LD街道办事处组织氛围案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公共部门管理的不断深化,有关组织氛围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文化背景下,如何在基层政府部门中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从而提升整体的组织效率,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日益成为基层政府部门管理层需要认真思考和迫切解决的问题。位于唐山市路北区的LD街道办事处是一个典型的基层政府部门,在多年的组织发展中,LD街道办事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事业发展、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何根据基层政府部门的特点,创造一个有助于基层组织成员潜能发挥的,使基层组织成员具有使命感的良好组织氛围,从而促使组织目标的有效达成和工作效能的实现,成为LD街道办事处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本论文以LD街道办事处为对象,以组织氛围为研究主题,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LD街道办事处整体组织氛围进行研究。以几个典型的组织氛围案例为切入点,结合LD街道办事处组织伦理氛围、组织服务氛围、组织创新氛围和组织公平氛围四个不同维度的组织氛围现状,从领导的行为和领导风格、组织文化、组织支持、组织制度和激励措施等组织氛围构建因素的角度,总结LD街道办事处在组织氛围构建中的成功经验,分析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体改进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LD街道办事处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同时为其他同类单位的组织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肖仁福[3](2012)在《家国》文中研究说明一辜万达打来电话,约柳居山一起去医院看望老爷子。两人嘴里的老爷子名叫卢至诚,做过市委副书记和市长,现为儒州市人大主任,人称儒州王。两人是其副书记任上的秘书,一直沿用旧称喊书记,只是背后呼老爷子。驱车赶到医院,老爷子没在高干病室里,卢夫人何姨说到凤凰公园散步去了。卢至诚没啥业余爱好,除朝八晚五,按部就班,就是散散步,每天早晚两次,雷都打不动。他说年纪一大,体质下降,动静结合很重要,散步是最好的运

操家齐[4](2012)在《从农民到公民:国家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公民权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民工的公民权的实现问题。本文主要以历史制度主义和冲突与回应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实证调研、文献分析为技术手段,通过研究国家与农民之间半个多世纪来的互动关系,跟踪中国逐步走向一个现代国家的进程。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国家与农民互相依靠,他们既有紧密合作的一面,也有冲突和博弈的一面,合作促进了现代国家建设,冲突和博弈也同样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现代国家的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不仅国家逐步走向了现代化,同样,占中国人口主体的广大农民也从传统的农民,开始向一个现代公民的身份转换。因此,可以说,农民工争取自己的权益的过程,也是一个农民争取平等公民权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现代国民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农民改变了国家,国家同样也改造了农民,“国民同构”,推进了现代国家建设。本文以农民工的公民权为具体研究视角,先从国家出于快速建设一个现代国家的目的,为稳定农业生产,支持工业和城市建设,通过统购统销、人民公社、户籍制度限制农民的自由迁徙,使农民无法自己把握经济自由、人身自由谈起,而农民通过争取“包产到户”为手段,顽强争取经济权利,经过近20年的努力终于实现“包产到户”,取得对土地的支配权,从而在经济上实现独立,人身上重新获得自由。从而也为“农民工”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在农民成为农民工的过程中也充满了曲折,为争取合法打工的权利,实现自由迁徙、自由择业,农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通过努力,农民工的身份终于得到认可,成为新兴产业工人的主体。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然而,农民工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依然不能得到平等的保障,在本文中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具体分析、描述了农民工各项权利的现状,并分析了原因。近年来农民工争取权利、维护权益的事件越来越多,而且与过去相比出现一些新的动向,本文通过富士康事件、增城事件、本田罢工等典型案例的分析,来把握其中显示出的新趋向。这些事件说明解决农民工公民权问题已经非常迫切,也说明如果引导得法,将有助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熟与发展,同时也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进程。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现代国家的成长与农民的成长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与农民共同成长与进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可以说,农民工争取公民权的过程促进了现代中国的成长与发育。农民工争取公民权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与回应的过程。农民在争取公民权的过程中,一直是在扮演着传统不合理制度框架的冲撞者的角色,国家也不断为此调整着既有的制度框架,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双方不断磨合、调适,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民工公民权取得的过程是一个宪政赋权、行政赋权、市场赋权、社会赋权、外力赋权、自力赋权合力共同作用的过程。总体来看当今农民工公民权的进步主要还是来自市场赋权,但长远来看更需要国家主动赋权而不能过分寄希望于市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进步将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农民工在现在和过去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随着农民工关注的焦点从经济权利向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的转移,必将推动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虽然带来了社会的分化,使人们由于身份的不同、财富的多寡而出现社会地位的参差,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使平等、人权、公民、法治等现代性意识深入人心。农民工一方面多数接受了现代教育,在城市生活的熏陶下,其权利意识又得以普遍增强,同时维护自己利益的意愿和能力也得到提高。农民工公民权的回归过程与现代国家的成型过程是同步的,农民工享有同等国民待遇之日,也将是中国完成现代国家建设之时。可以说,在今日中国,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民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可以说农民的权益保障的不完善是国家现代化的最大的不完善,当农民工公民权得以平等实现之时,也就标志着中国已经实现现代国家建设的目标。

杨晓聪[5](2012)在《句群:汉译英的最佳翻译单位 ——以自译《苍黄》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翻译单位关系到翻译过程中一次翻译的量的问题,关系到翻译在什么层次上寻求翻译对等的问题。翻译单位的选择恰当与否严重影响到翻译质量的好坏。句群作为句子同篇章的中间层次,是一个语义单位而不是语法单位,它由一组有明晰的中心意思、前后衔接连贯的句子组成。各句之间在逻辑上紧密联系,形式上前后呼应,语气上一气呵成。翻译单位的划分必须同时满足两点要求:一是理论上的合理性,二是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本文首先从英汉对比研究的角度论述了句群作为汉译英翻译单位的合理性,然后以自译《苍黄》为例证明了其可操作性,为此提出了两个具体原则和四个操作步骤。以句群作为汉译英的翻译单位时,对内,要把一个句群作为一个整体处理,必要时可以进行结构的重新调整;对外,相邻句群的过渡要连贯、通顺,任何句群的翻译都要联系上下文。四个操作步骤依次是:1)根据语义的完整性把段落划分成若干句群;2)确定每个句群的大意;3)进行句群内语义关系分析;4)翻译。总言之,作者认为,汉译英的翻译实践应该以句群作为翻译单位,目的是要避免因逐词、逐句翻译造成的错译,误译,导致目的语文本不符合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提醒翻译新手建立句群意识。

李树春[6](2012)在《人大机关秘书工作特点刍议》文中研究说明人大机关的秘书工作与党的机关、政府机关、法院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秘书工作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这是由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决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监

梁中堂[7](2011)在《马寅初事件始末》文中认为马寅初是一位经济学家。马寅初在新中国之初担任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除了积极完成党和政府给自己安排的诸多行政职务工作外,还写了许多文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马寅初身为旧知识分子和新中国的中央政府委员的双重身份使其能够以北京大学为平台把毛泽东的改造知识分子的运动顺利地推向全国,为实现党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作出了贡献。马寅初是在党和毛泽东改变对节制生育问题的认识和提出计划生育的主张之后,才有了人口问题的发言和"新人口论"的。1958年和1959年先后由《光明日报》、《新建设》杂志掀起的两次对马寅初的批判,都是在北京大学"双反"运动和学术界"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背景下进行的。马寅初的代表作《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一书,始终都是被批判的重点。马寅初并非因人口论罹祸,那些批判人口问题的文章也主要是从中寻找其所体现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的。党和政府没有批判马寅初,康生、陈伯达也与批判活动没有关系。相反,从中央到地方党委主办的机关报和理论期刊基本上都没有参与批判活动的事实说明,党对马寅初是有政治担当的。据此,马寅初敢于向民主党派主办的《光明日报》叫板,要与其领导杨明轩、陈此生战斗到底,决不投降。马寅初是在北京大学校办秘书的揭发后血压陡升而退出战场的。马寅初作为旧知识分子被批判的命运可说是在劫难逃。但是,因为党和政府的保护,马寅初仅只受到群众的批判,其待遇却没有受影响。

曾瓶[8](2011)在《改制》文中研究表明丁一和关锋,一个是常务副县长,一个是县长,二人围绕电力公司改制的事展开了斗争。龙三公子是某高官的儿子,想买电力公司,这个人不好惹;但是,县电力公司的两千多职工同样不好惹。斗争尖锐得犹如在悬崖上走钢丝。这场斗争,到底谁胜谁负?

陈兴云[9](2009)在《副县长杜丘的仕途》文中认为一当我意识到副县长杜丘的故事是一个绝好的小说题材时,他已经退出了官场。杜丘从省城一所机械学院毕业后分回了市里,恰巧市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他分配到一家市属机械厂,让专业对了口。杜丘很珍惜很热爱这份工作,不出几年,便赢得了本厂一位"厂花"的芳心,

徐世立[10](2007)在《特型演员》文中研究表明一汉水是个小地方,这个小地方小得即使在地图上用放大镜找也要找得两眼昏花。汉水这个地方不光小,还穷,穷得很多人心里直发毛,老是想继续革命不断革命。但是,小地方出大人物,越是小地方越出大人物,这已被无数的史实所证明。汉水这个县级市的剧团就出了一个大人物,叫马长河。有一天,当一位来汉水为电影选外景的着名导

二、做人大秘书工作马虎不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人大秘书工作马虎不得(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省N县土地确权问题研究 ——以W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综合述评
2 农村土地确权概述
    2.1 主要概念和内容
        2.1.1 土地确权的概念
        2.1.2 土地确权的内容
    2.2 目的和意义
        2.2.1 土地确权的目的
        2.2.2 土地确权的意义
    2.3 主要理论基础
        2.3.1 治理理论
        2.3.1.1 核心内容
        2.3.1.2 基本目标
        2.3.2 目标管理理论
        2.3.2.1 概念和特征
        2.3.2.2 基本思想
        2.3.3 行为决策理论
        2.3.3.1 概述
        2.3.3.2 主要内容
3 N县农村土地确权实施情况
    3.1 N县土地资源概况
    3.2 N县农村土地确权进程和现状
        3.2.1 N县土地确权的进程
        3.2.2 N县土地确权的现状
    3.3 N县W镇农村土地确权的方式方法
        3.3.1 W镇的基本情况
        3.3.2 W镇土地确权的现状
        3.3.3 W镇农村土地确权的主要原则
        3.3.4 W镇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主要流程
4 W镇农村土地确权存在的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
    4.1 W镇土地确权历史政策问题和案例分析
        4.1.1 一轮土地承包的历史遗留问题
        4.1.2 二轮土地承包的历史遗留问题
        4.1.3 政策性的深层次矛盾逐渐突显
        4.1.4 W镇土地确权历史政策问题的案例分析
    4.2 W镇土地确权边缘面积问题和案例分析
        4.2.1 产生的若干边缘地带的土地权利问题
        4.2.2 承包地实测土地面积与合同面积存在差距
        4.2.3 W镇土地确权边缘面积问题的案例分析
    4.3 W镇土地确权人的认知问题和案例分析
        4.3.1 乡镇干部和农民对土地确权认知理解不一
        4.3.2 W镇土地确权农民认知问题的案例分析
    4.4 W镇土地确权人、财、物力问题和案例分析
        4.4.1 土地确权人力、物力资源缺乏
        4.4.2 确权成本高昂,财力后备不足
        4.4.3 W镇土地确权人、财、物问题的案例分析
    4.5 W镇土地确权基础管理问题和案例分析
        4.5.1 矛盾纠纷调处不力,政出多门互相推诿
        4.5.2 基础管理薄弱,建档形式不统一
        4.5.3 W镇土地确权基础管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5 提升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效果的对策建议
    5.1 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对策
        5.1.1 打造新型服务型政府
        5.1.2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建议
        5.1.3 运用“三权分置”新政解决相关问题
    5.2 实测面积与合同面积不一的处理对策
    5.3 提升基层干部和农民认知理解相统一
    5.4 存在承包经营纠纷和发生权属争议的处理办法
    5.5 认真做好资料收集和档案存档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LD街道办事处组织氛围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思路
        1.2.1 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案例正文
    2.1 LD街道办事处简介
        2.1.1 LD街道简介
        2.1.2 LD街道办事处简介
        2.1.3 LD街道办事处组织结构
    2.2 LD街道办事处组织氛围描述
        2.2.1 年终考核风波
        2.2.2 社区“两委”换届选举
        2.2.3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理论依据
        3.1.1 组织氛围的内涵
        3.1.2 组织氛围的构建
    3.2 LD街道办事处组织氛围分析
        3.2.1 组织伦理氛围
        3.2.2 组织服务氛围
        3.2.3 组织创新氛围
        3.2.4 组织公平氛围
第四章 经验与改进方案
    4.1 组织氛围的构建经验
    4.2 改进方案
        4.2.1 加强组织领导者自身建设
        4.2.2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4.2.3 加强组织支持
        4.2.4 加强组织制度建设
        4.2.5 强化有效激励措施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家国(论文提纲范文)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4)从农民到公民:国家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公民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国家的规制与农民的回应
    一、缘起:正视“熟悉的陌生人”
    二、意义:农民与国家的现代化
    三、文献综述
        (一) 公民权
        (二) 农民公民权
        (三) 农民工公民权
        (四) 问题的根源
        (五) 解决之道
    四、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一) 理论方法
        (二) 实证方法
第二章 不屈的抗争:包产到户的实现与自由身份的获得
    一、弱者的武器:农民“反行为”
    二、把颠倒的颠倒过来:包产到户的顽强回归
    三、人民公社的废除和农民自由身份的初步恢复
第三章 遏制与突破:农民工流动大潮的形成
    一、改革开放前农民工政策的演进
    二、改革开放后民工潮的兴起
        (一) 清退“盲流”
        (二) 离土不离乡
        (三) 离土又离乡
        (四) 阻遏中的前行
        (五) 拐点:孙志刚事件与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
第四章 中国奇迹的创造者与“非完整公民”身份
    一、农民工的贡献
    二、“非完整公民”身份
        (一) 政治权利
        (二) 经济权利
        (三) 社会权利
第五章 抗争的新趋势——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
    一、无望弃世与消极抗争:富士康跳楼事件剖析
        (一) 恐怖的“十连跳”与“富士康”代工王国
        (二) 泰勒制流水线下的三重“异化”悲剧
        (三) 各方回应与富士康后危机时代的“围城困境”解析
    二、失范性抗争:“砍手党”案例剖析
        (一) 黑道乡村:砍手党的家族背景
        (二) 堕落渊薮:砍手党在城市的聚居区
        (三) 从受辱者到抢劫犯:几位主犯的人生曲线
        (四) 原因透析
    三、暴力型集体抗争的典型范本:潮州事件及增城事件
        (一) 不应发生的“雄起”
        (二) 非典型维权
        (三) 当地政府对事件的回应与反思
    四、新生代农民工理性集体抗争:本田罢工样本
        (一) 劳资理性互动
        (二) 意义:现行制度框架内的维权样本
        (三) 标志:新兴产业工人阶级的崛起
第六章 合力赋权:农民工公民权实现路径
    一、宪政赋权:道义的高度与事实的限度
    二、外力赋权:全球化的力量
    三、行政赋权:责任与利益的博弈
    四、市场赋权:权利的现实来源
    五、社会赋权:成长的力量
    六、自力赋权:以公民的名义
第七章 基本结论
附录一:农民工访谈笔记选登
附录二:农民工诗人杨成军诗两首
附录三:一位农民工的返乡过年日记
附录四:农民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5)句群:汉译英的最佳翻译单位 ——以自译《苍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1.3 Research Methods
    1.4 Structure of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3 Sentence Group as Translation Unit
    3.1 Brief Introduction of Cang Huang and Wang Yuewen
    3.2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with SG Being the TU in C-E Translation
        3.2.1 Internal Relation: Processed as an Integrity
        3.2.2 External Relation: Interrelated with the Context
    3.3 Procedures to be followed with SG Being the TU in C-E Translation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A 翻译作品自评
AppendixB 导师评语
AppendixC 翻译实践

(6)人大机关秘书工作特点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大机关秘书工作的政治性
二、人大机关秘书工作的法律性
三、人大机关秘书工作的程序性
四、人大机关秘书工作的协调性
五、人大机关秘书工作的服务性
六、人大机关秘书工作的参谋性

(7)马寅初事件始末(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寅初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地位和作用
二、马寅初获悉党的领导人转变态度后重提节育主张
三、马寅初的中南海发言和《新人口论》都是毛泽东“讲话”以后的产物
四、马寅初1958年在北京大学的“双反”运动中
五、1958年《光明日报》对马寅初的批判
六、1959年《新建设》和《光明日报》对马寅初的批判
七、北京大学校办秘书对马寅初的致命一击
八、从北大离职到平反前的马寅初
九、结束语
    (一) 马寅初在新中国初期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二) 在新中国最初的几年里, 党和政府主流的
    (三) 马寅初最早受到的冲击和批判是在1958年席卷全国的“双反”运动中发生的。
    (四) 马寅初是一位经济学家。
    (五) 党和政府没有批判马寅初, 康生、陈伯达也没有插手过批判活动。
    (六) 作为旧知识分子, 本应和其他人一样是历次运动的对象。
    (七) 马寅初并非因“新人口论”罹祸, 人口问题也不是批判他的重点。

(9)副县长杜丘的仕途(论文提纲范文)

四、做人大秘书工作马虎不得(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N县土地确权问题研究 ——以W镇为例[D]. 杨蕾.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3)
  • [2]LD街道办事处组织氛围案例研究[D]. 张锦霞. 河北工业大学, 2016(02)
  • [3]家国[J]. 肖仁福.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2(06)
  • [4]从农民到公民:国家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公民权研究[D]. 操家齐.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2)
  • [5]句群:汉译英的最佳翻译单位 ——以自译《苍黄》为例[D]. 杨晓聪. 湖南大学, 2012(02)
  • [6]人大机关秘书工作特点刍议[J]. 李树春. 办公室业务, 2012(02)
  • [7]马寅初事件始末[J]. 梁中堂.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05)
  • [8]改制[J]. 曾瓶.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1(03)
  • [9]副县长杜丘的仕途[J]. 陈兴云. 延河文学月刊, 2009(01)
  • [10]特型演员[J]. 徐世立. 当代, 2007(02)

标签:;  ;  ;  ;  ;  

人大书记工作不要马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