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交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氢气,水溶态
可交换态论文文献综述
葛江洪,于兆水[1](2019)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Ⅳ)与硒(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土壤中硒的存在形态测定方法中存在的线性范围较窄、操作复杂及成本高等问题,为得到土壤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的含量,提出了一种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Se(Ⅳ)和Se(Ⅵ)的方法。以氢气发生器为氩-氢火焰提供氢气,明显降低了硼氢化钾浓度,改善了测定检出限。通过实验优化了方法的测定条件。加标回收试验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满足要求,方法简便可行。(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燕文明,吴挺峰,龚志军,闫紫晴,杨鹏[2](2016)在《不同菹草密度对上覆水可交换态氮迁移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不同沉水植物密度对上覆水中可交换态氮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选择菹草为例进行模拟试验,试验设置了空白组、150g菹草组和300g菹草组叁个不同密度组,分析了菹草生长对上覆水中氨氮、硝氮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菹草密度范围内,菹草的密度越大,上覆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及蓝藻、绿藻和硅藻的生物量减小量越大;在与浮游藻类营养竞争中,高密度菹草组具有优势,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且高密度菹草显着降低了上覆水体中的氨氮浓度(p<0.01)。(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燕文明,麻林,向龙,杨家亮[3](2016)在《沉积物-水界面中可交换态氮对不同菹草密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认清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可可交换态氮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利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了NO-3-N、NH3-N等指标,并结合其他环境指标,研究了沉积物-水界面中TN、NO-3-N、NH3-N对不同菹草量(0 g、150 g、300 g)的响应。结果表明,菹草的存在增加了间隙水氧化还原电位(Eh),降低了p H,且菹草量越大,间隙水中Eh、p H值变化越明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300 g菹草组与对照组的间隙水TN质量浓度有显着差异(P<0.05);菹草量越大,间隙水中TN、NO-3-N和NH3-N以及表层沉积物中固定态铵、有机氮、NH3-N和NO-3-N的去除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6年02期)
王孟歌,康永胜[4](2012)在《分光光度法测土壤中的可交换态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土壤中的可交换态铁,考察了影响可交换态铁萃取率的主要因素(提取剂浓度、pH值、提取时间等)。结果显示,所选土样中可交换态铁含量水平在0.096~0.116g/g范围内,加标回收率为98.9%~100.4%。(本文来源于《河北化工》期刊2012年05期)
于兆水,张勤[5](2010)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锑(Ⅲ)和锑(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0.10 mol/L酒石酸介质中,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Sb(Ⅲ)和Sb(Ⅴ)。以氢气发生器为氩-氢火焰提供氢气,明显降低了硼氢化钾浓度,改善了测定检出限。考察了酒石酸掩蔽Sb(Ⅴ)的量及共存干扰元素的允许量。方法检出限Sb(Ⅲ)为0.026 ng/L,总Sb为0.019 ng/L。加标回收试验表明,方法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岩矿测试》期刊2010年01期)
王立群,罗磊,马义兵,华珞,郭海涛[6](2009)在《不同钝化剂和培养时间对Cd污染土壤中可交换态Cd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原位化学钝化技术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施入一些钝化剂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从而减少其迁移及对植物的毒害。选取羟基磷灰石(HA)、磷矿粉(PRX和PRH)、沸石、赤泥、新鲜植物残体、玉米秸秆粉末以及相应的处理共21种钝化剂,在同一培养条件和添加浓度下,比较其对人工Cd污染土壤中可交换态Cd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在不同培养时间对钝化效果的时间效应,试验的结果对于筛选Cd污染土壤钝化剂有着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纳米化赤泥、羟基磷灰石和纳米化酸洗赤泥可显着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d含量,钝化比例高达35%~55%;赤泥、酸洗赤泥、沸石达15%~25%;富含巯基植物蒜苗、油菜、大葱植物残体也可达20%~25%。磷矿粉、大葱粉末、玉米秸秆和巯基化玉米秸秆的钝化效果相对较差;HA、铵型沸石、纳米赤泥、酸洗纳米赤泥、干油菜粉末、酸洗赤泥对可交换态Cd的钝化效果的时间效应不明显;赤泥、大葱残体、特别是玉米秸秆和巯基玉米秸秆随时间增长钝化效果增加显着,在8周和16周时段钝化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刘慎坦[7](2009)在《土壤中重金属可交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重金属在土壤中具有积累性和迁移性,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包含土壤本身所固有的本底值和外部环境进入的重金属含量。土壤重金属含量是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前提,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仅以土壤重金属总量并不能很好的预测评估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对环境可产生潜在危害,或者能被生物吸收利用的仅仅是水溶性和理化性质较活泼的那部分重金属,即与土壤中可交换态极为相近的部分。本文通过不同提取方法研究重金属可交换态,通过分析各类提取方法的特点,评价其应用上的优势和局限性,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选取济南市潘家庄褐土和北康尔庄棕壤两种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法和BCR连续化学萃取法对两种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对影响土壤中可交换形态重金属提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1.由土壤重金属总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类型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分布情况比较接近,潘家庄褐土中各重金属含量高低为:Fe>As>Mn>Zn>Pb>Cr>Ni>Cu>Co>Cd,北康尔庄棕壤中重金属含量高低为:Fe>Mn>As>Zn>Pb>Cr>Ni>Cu>Co>Cd。2.由褐土和棕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类型土壤中各重金属形态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元素Cu、Mn和Pb在褐土中以潜在可利用的提取态为主;而在棕壤中残渣态为主;同时两种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也存在类似的分布规律:元素Zn在褐土和棕壤中均以潜在可利用的提取态为主,元素Fe、Cd、Co、Ni、As和Cr在褐土和棕壤中均以残渣态为主。3.根据提取时间对土壤重金属提取率实验结果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2h作为土壤重金属可交换形态的提取时间。4.根据不同pH的提取剂实验结果分析,可选择pH=2作为土壤可交换形态重金属提取的临界pH值,即提取溶液的pH要满足pH≥2。5.通过不同类型提取剂对土壤中可交换形态重金属提取效果的对比实验,得出各重金属元素的最佳提取试剂如下:元素Cu:褐土中亦采用2.0mol/L的MgCl_2溶液,棕壤中亦采用1.0mol/L的NaAc溶液;元素Zn:褐土中亦采用1.0mol/L的NH_4NO_3溶液,棕壤中亦采用0.1mol/L的MgCl_2溶液;元素Fe:褐土和棕壤中均亦采用去离子水;元素Mn:褐土和棕壤中均亦采用0.5mol/L的MgCl_2溶液;元素Cd:褐土中亦采用0.01mol/L的HCl溶液,棕壤中亦采用0.01mol/L的EDTA;元素Co:褐土和棕壤中均亦采用0.01mol/L的EDTA;元素Ni:褐土中亦采用0.01mol/L的EDTA,棕壤中亦采用0.1mol/L的(NH_4)_2C_2O_4缓冲溶液。6.提取不同重金属时的差异:不同种类的重金属离子在土壤表面的吸附情况不同,相应地其解吸情况亦不相同。7.金属阳离子的竞争作用:对于元素Cd,金属阳离子的竞争顺序为:Ca~(2+)>Mg~(2+)>Na~+;对于元素Co,金属阳离子的竞争顺序为:Mg~(2+)>Ca~(2+)>Na~+;对于元素Ni,金属阳离子的竞争顺序为:Ca~(2+)>Mg~(2+)>Na~+。8.阴离子的影响:对于元素Cd,阴离子的竞争顺序为:Ac">NO_3~->C_2O_4~(2-);对于元素Co,阴离子的竞争顺序为:C_2O_4~(2-)>NO_3~->Ac~-;对于元素Ni,阴离子的竞争顺序为:C_2O_4~(2-)>Ac~->NO_3~-。9.离子强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土壤中可交换态重金属的提取率与离子强度成正比,但还可能会因所提取的重金属种类不同而成反比关系。10.土壤类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若土壤的吸附能力强,则其解吸能力则会弱些;棕壤对Cd、Co、Ni的吸附能力都要略高于褐土;对于元素Cd和Ni来说,褐土中重金属的解吸能力都要略高于棕壤;对于元素Co,采用金属盐和非金属盐作为提取剂时,褐土中Co的解吸能力要略高于棕壤,而采用酸、缓冲溶液和络合试剂作为提取剂时,棕壤中Co的解吸能力略高于褐土。(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5-16)
王碧玲,谢正苗,李静,吴卫红,姜军涛[8](2008)在《氯和磷对土壤中水溶-可交换态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氯离子(Cl-)对含磷物质KH2PO4降低污染土壤中铅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铅锌矿污染土壤中添加KH2PO4显着降低了土壤中铅(Pb)的水溶-可交换态含量,降低幅度为92.0%~95.1%,显着降低了铅的生物有效性.数据统计分析表明,KH2PO4用量在P/Pb摩尔比为0.6时已足够修复土壤的铅毒,并且在此磷添加量水平时,加氯与不加氯比较,显着降低了土壤中Pb的水溶-可交换态含量,说明了添加氯对含磷物质降低铅毒有促进作用.运用Visual MINTEQ模型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添加磷和氯处理土壤后,土壤中Pb的活度主要受P的控制,尤其是磷氯铅矿[pyromorphite,Pb5(PO4)3Cl]沉淀.在使用含磷物质修复铅污染土壤技术时,添加适量的氯,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08年06期)
王圣瑞,焦立新,金相灿,刘景辉[9](2008)在《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总氮、可交换态氮与固定态铵的赋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总氮、可交换态氮与固定态铵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①14个沉积物的总氮(TN)含量为768.5~5190.6mg.kg-1之间,以月湖沉积物TN含量最高,是其它各湖泊沉积物TN含量的2~7倍;可交换态氮(EN)含量为150.92~341.98mg.kg-1,占TN的6.29%~19.64%;固定态铵(F-NH4)含量变化在186.5~462.5mg.kg-1,占TN的8.40%~35.02%.②EN以NH4+-N为主,NO3--N其次,NO2--N最低,分别占EN的74.61%~85.85%、13.93%~25.15%和0.17%~0.27%.③EN、NH4+-N、NO3--N及NO2--N之间在α=0.01时互为显着正相关,F-NH4与EN、NH4+-N在α=0.05时显着正相关,而与NO3--N、NO2--N不相关.④在α=0.01或α=0.05时,EN、NH4+-N、NO3--N、NO2--N和F-NH4分别与总氮(TN)、总磷(TP)、有机碳(TOC)、阳离子代换量(CEC)、粉沙粒(Silt)及粘粒(Clay)含量有显着正相关关系,与粗砂粒(Sand)含量有显着负相关关系.除此之外,F-NH4与CaO、Fe2O3和Al2O3均有显着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蒋剑波[10](2004)在《糙米中总硒及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的测定(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DAN荧光法测定硒含量的研究表明 ,施加硒肥的糙米中总硒的质量分数为 0 .0 75× 10 - 6 ,水溶态与可交换态硒的质量分数为 0 .0 2 0× 10 - 6 ,明显高于未施加硒肥的糙米中总硒的质量分数值 0 .0 4 5× 10 - 6 及水溶态与可交换态硒的质量分数值 0 .0 10× 10 - 6 .这说明对于缺硒地区的水稻培育 ,施加硒肥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可交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索不同沉水植物密度对上覆水中可交换态氮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选择菹草为例进行模拟试验,试验设置了空白组、150g菹草组和300g菹草组叁个不同密度组,分析了菹草生长对上覆水中氨氮、硝氮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菹草密度范围内,菹草的密度越大,上覆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及蓝藻、绿藻和硅藻的生物量减小量越大;在与浮游藻类营养竞争中,高密度菹草组具有优势,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且高密度菹草显着降低了上覆水体中的氨氮浓度(p<0.0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交换态论文参考文献
[1].葛江洪,于兆水.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Ⅳ)与硒(Ⅵ)[J].辽宁化工.2019
[2].燕文明,吴挺峰,龚志军,闫紫晴,杨鹏.不同菹草密度对上覆水可交换态氮迁移转化的影响[J].水电能源科学.2016
[3].燕文明,麻林,向龙,杨家亮.沉积物-水界面中可交换态氮对不同菹草密度的响应[J].水资源保护.2016
[4].王孟歌,康永胜.分光光度法测土壤中的可交换态铁[J].河北化工.2012
[5].于兆水,张勤.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锑(Ⅲ)和锑(Ⅴ)[J].岩矿测试.2010
[6].王立群,罗磊,马义兵,华珞,郭海涛.不同钝化剂和培养时间对Cd污染土壤中可交换态Cd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
[7].刘慎坦.土壤中重金属可交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
[8].王碧玲,谢正苗,李静,吴卫红,姜军涛.氯和磷对土壤中水溶-可交换态铅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8
[9].王圣瑞,焦立新,金相灿,刘景辉.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总氮、可交换态氮与固定态铵的赋存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8
[10].蒋剑波.糙米中总硒及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的测定(英文)[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